赤楠根

11-08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拼音注音 Chì Nán Gēn 别名

叫耳蒙根

出处

赤楠,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牛金子",云:"牛金子,江西处处有之。丛生小科,硬茎褐色,叶如榆叶而小,无齿,亦微团,附茎甚密,秋开·小紫花,繁闹如穗,多须,结实如龙眼核,灰黑色,顶上有小晕。"所述形态特征及产地与今赤楠相一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et Ar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根皮,在挖取根部时,及时剥割,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物低山疏林或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赤楠,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叶对生,叶柄长约2mm;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椭圆形,有时阔倒卵形,长1.5-3cm,宽1-2cm,先端圆或钝,有时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上面干后暗褐色,无光泽,下面稍浅色,有腺点;羽状脉多而密。聚伞花序顶生,长约1cm,有花数朵;花梗长1-2mm;花蕾长约3mm,花白色;萼管倒圆锥形,长约2mm,萼齿浅波状;花瓣4,分离,长约2mm;雄蕊多数,长约2.5mm;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等长。浆果球形,直径5-7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温30℃时生长迅速,稍耐寒。以土层深厚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果实呈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果皮,把种子晾干,放布供暖置通风处贮藏。翌年春季3月播种育苗。按行距35cm开沟,深5cm左右,每隔5cm播1颗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浇水。当苗高50-60cm时,按行株距300cm×300cm挖穴定植。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cm左右时,追施腐熟人粪尿,以后每月追肥1次。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施以堆肥或厩肥,每次在植株旁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归经

归肾;脾;肝经

性味

味甘;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标签: 赤楠根 中药材

上一篇 赤沙糖
下一篇 赤小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