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

11-08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中药大辞典》:杜衡

拼音注音 Dù Hénɡ 别名

怀、蘅薇香(《大戴札记》),牡、土卤(《尔稚》),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榷香(洪刍《香蕾,),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根茎全草。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有腐殖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产江苏、浙江。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及少量丁香油酚。

药理作用

黄樟醚有麻痹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时间给猫及家畜以少量,则引起和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性;对犬给予0.75克则发生呕吐,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或内服均为1克/公斤。

炮制

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性味

《别录》:"味辛,温,无毒。"

注意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①《别录》:"主风寒咳逆。"

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

④《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⑤《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⑥《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复方

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哮呴: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④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

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

⑥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菊科牡蒿)叶、竹叶细青(兰科斑叶兰)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马钱科醉鱼草)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

⑦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④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⑧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蛀齿疼痛: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杜衡

拼音注音 Dù Hénɡ 别名

怀、蘅薇香、杜、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蘹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

英文名 Forbes Wildginger Herb,Herb of Forbes Wildginger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山海经》: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食之已瘿。

2.陶弘景:杜衡,根、叶都似细辛,惟气小异尔。

3.《唐本草》:杜衡,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生山之阴,水泽下湿地。根似细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谬矣。及己独茎,茎端四叶,叶间白花,殊无芳气;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疗疮疥,不可乱杜蘅也。

4.《本草衍义》:杜衡用根,市者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rum forbesii Maxim.

采收和储藏: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地。

2.竽于林下草丛或溪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1.杜衡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叶柄长3-15cm;芽胞叶肾状心形或倒卵形,边缘有睫毛;叶片阔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各为3-8cm,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上面深绿色,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脉上及其近缘有短毛,下面浅绿色。花暗紫色;花便长1-2cm;花被管钟状或圆筒状,长1-1.5cm,直径8-10mm,喉都不缢缩,喉孔直径4-6mm,膜环极窄,宽不足lmm,内壁具明显格状网眼,花被裂片直立,卵形,平滑,无乳突皱褶;药隔稍伸出;子房半下位,花柱离生,先端2浅裂。柱头卵状,侧生。花期4-5月。

2.小叶马蹄香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叶柄长3-15cm;芽胞叶卵形或长卵形,边缘有睫毛;叶心形、卵心形、稀近戟形,长3-6cm,宽3.5-7.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上面通常深绿色,有时在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脉上或近边缘处有短毛,下面浅绿色,或初呈紫色而逐渐消退,或紫色。花紫色;花梗长约1cm,有时向下弯垂;花被管球状,直径约1cm,喉部强度缢缩,膜环宽约1mm,内壁有格状网眼,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乳突皱褶区;药隔伸出,圆形,中央微内凹;子房近上位,花柱6,柱头卵状,顶生。花期4-5月。

性状

性状鉴别 (1)杜衡常卷曲成团。根茎圆柱形,长约1cm,直径2-3mm,表面浅棕色或灰黄色,粗糙节间长1-9mm。根细圆柱形,长7cm,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或浅棕色,断面黄白色或类白色。叶片展平后呈宽心形肾状心形,长宽均为3-8cm,先端钝或圆,上面主脉两侧可见云斑,脉上及近叶缘有短毛。偶见花,1-2朵腋生,钟状,紫褐色。气芳香,有浓烈辛辣味,有麻舌感。(2)小叶马蹄香根茎短。根直径l-2mm,灰黄色,断面灰白色。完整叶展开后呈心形、卵。状心形,长3-6cm,宽3.5-7.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上面主脉两例时有云斑,脉上及边缘有短毛;叶柄长3-15cm。气芳香,味麻辣,略麻舌。以根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l)杜衡根横切面:表皮残存。外皮层细胞1列;皮层有油细胞散在;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四原型或五原型。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内侧有厚角组织。皮层宽广,有油细胞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维管束外韧型,常5-6个。髓部明显。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的气孔均为不定式,并具类图形油细胞。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叶脉处可见由l-4个细胞组成的非腺毛,顶端尖而稍弯曲,具壁疣,长132-160μm,基部直径29.6-44.4μm。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无毛。(2)小叶马蹄香根横切面:外皮层细胞切向延长;皮层细胞约19列,有油细胞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初生木质部通常三原型。

根茎横切面:皮层细胞约21列,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维管束常6个。

毒性

对小鼠灌胃的LD50为1.823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0.672g/kg。

化学成分

1.杜衡从全草中分离出杜衡素(asarumin)A、B、C、D,榄香脂素(elemicin),细辛脑(asarone)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全草(干品)含挥发油 2.6%,从挥发油中除分离出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 isoeugenol),榄香脂素(elemicin)和卡枯酸(kakuol)外,还含有:a-蒎烯(a-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挂烯(nyrcene),香桧烯(sabinene),柠檬烯(limonene),1,8-按叶素(1,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樟脑(camphor),龙脑(borneol),a-松油醇(a-terpineol),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uene),黄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古芸烯(β-gur-junen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anesene),细辛醚(asaricin),肉豆寇醚(myristicin),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等。

2.小叶马蹄香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6%,挥发油中的成分有:1,8-按叶素(l,8-cineole),芳樟醇(linalool),龙脑(bor-neol),a-松油醇(a-terpineol),萘(naphthalene),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2-isopropyl-5methylanisol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古芸烯(β-gUr-junen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葎草烯(humulene),β-橄榄烯(β-maali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2,3,5-三甲氧基甲苯(2,3,5-trimethoxytoluene),橙花叔醇(nerolidol),细辛醚(asaricin),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isoeugenol),肉豆蔻醚(myristicin),榄香脂素elemicin),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和2,4,5-三甲氧基丙烯基苯(2 4,5-trimethoxypropenylbenzene),樟烯(camphene),a-蒎烯(a-pinen),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松油烯(β-terpinen),3,4-二甲基-2,4,6-辛三烯(3,4,-dimethyl-2,4,6-octatriene),优葛缕酮(eucarvone),表樟脑(epicamphor),异龙脑(soborneol),爱草脑(estragole),十五烷(pentadeca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2-甲氧基黄樟醚(croweacin),柠檬烯(limonene),金合欢醇(farnesol),卡枯醇 (kakuol),2,5-双叔丁基噻吩(2,5-itertbutylthiophene),反式细辛脑(trans-asarone)。

药理作用

1.黄樟醚有麻痹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时间给猫及家畜以少量,则引起和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性,对犬给予0.75g则发生呕吐,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或内服均为1g/kg。

2.煎剂29g/kg灌胃,对小鼠有镇痛作用。

3.马辛挥发油0.15ml/kg腹腔注射,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0.025、0.03、0.05ml/kg腹腔注射,对小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有协同睡眠作用;0.075、0.15ml/kg能延长小鼠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0.25ml/kg可对抗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惊厥,也对抗电休克惊厥;0.15、0.25ml/kg可增强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0.075、0.15ml/kg对大鼠有降温作用。

4.用0.02%-0.1%马辛挥发油0.2ml灌胃,可降低高胆甾醇血症小鼠的血脂,并呈量-效线性关系。

炮制

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后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1%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溶液由浅棕色变为紫棕色。(检查挥发油)

归经

肺;肝;肾;膀胱经

性味

辛;温;小毒

注意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疏风散寒;消痰利水;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研末,0.6-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鲜品捣敷。

复方

1.催吐方(《补缺肘后方》),治呼吸喘息,犹觉膈中痞闷,顽痰壅滞心胸。2.治蛇伤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蛇伤,局部红肿痛甚者。3.香汗散(《杏林摘要》),治风寒头痛。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治风寒咳逆。

2.《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3.《本草纲目》: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

4.《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5.《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6.《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7.《本经逢原》:杜衡香窜,与细辛相似,故药肆以之代充细辛。但其气浊,不能搜涤少阴经中之寒,稍逊细辛一筹耳。

摘录 《中华本草》

标签: 杜衡 中药材

上一篇 杧果叶
下一篇 杜鹃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