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药

11-08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

拼音注音 Dà Hēi Yào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秋季采挖。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阴湿处。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长约13厘米,宽约4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狭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刺状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翅,下延成翼茎。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顶生及腋生;总苞钟状,有线形苞片多列;花淡黄色,舌状花狭细,管状花多列。瘦果有白色冠毛。花期秋季。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补虚,清热解毒。

复方

①治头晕,心慌,耳鸣,出虚汗:大黑药根五钱,千针万线草五钱。水煎服,红糖为引,也可煮肉吃,或研末蒸肉、鸡蛋吃。

②治痈疡肿毒,骨结核:大黑药,水煎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黑药

拼音注音 Dà Hēi Yào 别名

大黑根、大威灵仙、大黑洋参

英文名 Root of Wingedstem Inula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翼茎羊耳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ula pterocaula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亚高山灌丛和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及云南。

原形态

翼茎羊耳菊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60-100cm。根木质,粗壮。茎下部木质,被红褐色密柔毛和腺点,中部以上有分枝。叶互生;下部叶大,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8-20cm,宽4-5cm;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沿茎下延成宽1-10mm,的翅,边缘有细而具小实头的重锯齿,上面被细必的粗伏毛,下面被红褐色柔毛,两面有腺点,叶脉在下面凸起明显。头状花序小,径5-6mm,在枝端必含有成聚伞圆锥状或复伞房花序,花序梗极短或长达10mm,纤细,有细线形的苞叶;总苞钟状,长约7mm,径5-6mm,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极尖,外层渐短小,与花梗被同样的密毛。内层除中脉被毛外,边缘宽干膜质,并有缘毛;药全部管状,长4.5mm,外层黄色腺点;冠毛1层,浅红褐色,约与花冠等长。瘦果近圆柱形,被密短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补虚;清热;止咳。主体虚头晕;耳鸣;心慌;失眠;出虚汗;肺虚久咳;痈疡肿毒;骨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标签: 大黑药 中药材

上一篇 大麻药
下一篇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