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庄子算是犬儒主义者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犬儒主义”历史探源: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年_前324年),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代表人物,他的财产_一只居住的大木桶、一件斗篷、一根棍子、一个面包袋(有资料上称“一只破碗”)。亚历山大去造访他-走到第欧根尼木桶前-第欧根尼当什么也没发生-依然晒太阳,一阵沉默之后-亚历山大问:“第欧根尼-我能帮到你吗”?第欧根尼:“能!闪到一边去别挡住我的阳光”。

第欧根尼倡导“禁欲主义”,过着乞丐般生活,口号_“像狗一样活着。故人们称之为“犬儒主义”

庄子(约前369年_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年轻时曾为蒙漆园小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其与第欧根尼的乞丐生活出入大;庄子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其与第欧根尼有相似处;庄子生、卒晚于第欧根尼,但可称为同时代人,其时东西方文明尚未交流,“犬儒主义”或“犬儒学派”为西方特产,且尚未有人继承第欧根尼衣钵,更没有输入进中国。

东方哲学殿堂是《易经》-通往哲学殿堂的门径是“道”;老庄哲学是东方哲学之里程碑;王阳明、张载为东方哲学开辟了驿站。庄子是我国古代具有哲学思辨的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后来者都在追随他的足迹;“犬儒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第欧根尼没有像样的历史地位。故把“犬儒主义”的标签贴在庄子身上有损“国格”。





其他网友回答:

犬儒原来是指古希腊抱有玩世不恭思想的一派主流家,特别是指知识分子。所以说犬儒是外来的,不过早期的犬儒却是愤世疾俗,其实并不是贬义词。

庄子是历史上最有原则性的人,是很有骨气有尊严的,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一般人来做到的,庄子只会做他喜欢做的事,不欺骗,不谄媚,而是以探索真理寻求养生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说犬儒主义者,这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侮辱。无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还是阴阳家等或是西方的各位种学问,都是专注于自己研究的方向,有长处也有不足。如果我们一味对某个学问的不足之处大大的鞭笞,而对他的优秀选择视而不见。这样的想法本身就类似于动物未开化的本位狭隘思想主义。对于任何文明和思想我们应该本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承上有所发展。这样才能让文化如宇宙之星辰自成灿烂之华章。

其他网友回答:

两者有天渊之别。

《庄子》包括政治哲学、使人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以及更高层次的超脱。

犬儒学派则是社会混乱自私的产物,以身体、生活的劳苦使精神沉醉,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

一、犬儒主义背景及概念

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叫第欧根尼,是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

犬儒学派产生于马其顿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外来者掌控了政权,希腊的哲学家就开始脱离政治。这一时期哲学家的任务不再是引领时代,创造一个好的制度和国家,而是在罪恶世界里,怎样保持自己的德行,或者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知识分子不再对世界抱有希望,开始变得越来越自私。犬儒学派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的。因为第欧根尼决心像狗一样活下去,所以被称为“犬儒”。

二、庄子不是犬儒主义者
  • 1、节俭与避世的不同涵义

犬儒主义排斥一切习俗,包括宗教的、服饰的、起居的、饮食的等。传说第欧根尼常年住在一个大桶里,生活则像印度的苦行僧一样靠乞讨为生。

庄子的与其叫避世,毋宁说是隐居,隐居是主动的选择,避世是被动的逃跑。它是“无为”且“顺应天道”的自然行为。他顺应自己的本性生活,自然不会刻意的乞讨或住在桶里。

2、“道德”的不同涵义

第欧根尼非常重视“德行”,他极度鄙视金钱财富,说:“只要你对幸运带来的财富无动于衷,就可以从恐惧中解放出来。”他追求的是通过鄙视财富而获得道德的解脱。所以他用身体的劳苦(乞讨)来抗议人世的罪恶。

道德”在庄子看来就是人自然的本性,只要人的自然本性充分且自由的发展了,人就会获得相对幸福。

比如:牛马本性自由,是谓“天”;马配马鞍,牛穿鼻孔,是谓“人”。所以顺应“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是自然,人是人为。

意思是说,马儿自由奔跑就会幸福,牛自在吃草就是幸福,人为的干涉只会令它们痛苦。顺应天性就是道德。

3、政治社会哲学

一流的哲学体系必须要有对政治和社会的观照。

犬儒学派,在政治、艺术、美学上,全都——无。

“无为”是道家的政治主张。不同的是,老子的总原理是“反者道之动”,认为越统治,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庄子这强调天与人的区别,认为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例如:有只海鸟歇在鲁国郊外,鲁侯很喜欢,把它捉住关在鲁庙里,命人奏九韶给鸟取乐,准备丰盛的牛羊肉给鸟吃,结果鸟三天不吃饿死了。

意思是说,要顺从鸟儿的本性,不应该多加人为约束,否则更糟糕。

4、妻子死了

犬儒派宣扬哀悼自己孩子和朋友的死亡很愚蠢。为什么呢?

有个叫德勒斯的犬儒学者说:“如果我的孩子或妻子死了,难道我就要沉浸于悲痛,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了吗?”

看看,看看,够自私了吧,心里自有一个“我”。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庄子说:最初我本来就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更没有形成万物的“气”。因为天地变动有了气,气变生形,形变有生。现在她死了,相当于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我们人就如同生活在一个大的房间里,我嗷嗷大哭,便是不明白“命”。

庄子其实就是用他对自然的充分理解,明白了道理,也就可以抵消情感。

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

5、庄子的更高追求

犬儒派并没有对社会及宇宙有更高的认识。

庄子的有限观点论:认为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个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事物永远在变,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

既然确定大家都是片面的,那么也就确定了在这之上有个更高的观点,即道的观点,叫“照之于天”,“通于一”

比如,用木料做桌子,从桌子的观点看,这是成。但从所用的木料来看,这是毁。这就是有限的观点。从道的观点看,在这个世间大空间中,木料依然是那么多,无成无毁。

至于还有更高层次的知识,以及神秘主义的方法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庄子的选择是哲学的主动,犬儒是世俗压迫下的被动退缩,一个天,一个地,且成就根本不能类比,差太远了。

所以,我们看待深刻的问题,不能只凭表象,而要探究其背后思想的异同。

其他网友回答:

犬儒学派和庄子作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代里的智者, 都为各自时代的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借用杜德雷的话说, 犬儒学派和庄子都是布道人, 他们所布之道是, 不管世道怎么个变法, 日子总得过下去。但两者毕竟生活时代相距近一个世纪, 正如一个学者指出的, 任何一个学派或者思想家的思想建构有三个条件:一是时代的需要(即社会根源) ;二是立足的传统 (即文化根源) ;三是个人性格和志趣。这三者的综合统一往往形成学派或者思想家思想建构的起点和基础。据此, 犬儒学派与庄子思想就有了异同之处。

在犬儒学派看来, 就积极的人生而言, 最重要的是苏格拉底的独立和昂扬的个性。他们提出了“德行本身就是幸福”, 因为美德对于幸福就足够了, 而美德则意味着行动, 它既不需要许多学问, 也不需要过多的雄辩。如果科学研究与此相无关, 就没有任何价值, 如在安提斯泰尼看来, 一切精致的哲学都是毫无价值, 因为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 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第欧根尼也认为, 人类幸福所需要的一切文明结果, 并非人类一概都需要, 相反, 正是社会文明造就了腐败和罪恶, 它是人类不幸的根源, 因此他反对智者主张的素朴社会进化论, 认为“原始人以智慧征服自然并不是通向文明的社会, 只是通向罪恶和堕落。”

庄子则从“道性自然”出发, 认为人类的原始状态是无心计和无知识的, 因而过着无忧无虑的和平生活, 但自从黄帝、尧、舜等来到人间, 这种生活环境就被破坏了。君主的统治和对知识的爱好, 引起了人类私欲的膨胀和对权势的争夺, 使人心更加败坏, “民之于利甚勤, 子有杀父, 臣有杀君, 正昼为盗, 日中穴阫”, 和谐遭到了破坏, 人类也遭受了文明的羁绊。因此, 君主是真正的大盗大贼。对于圣人, 庄子认为“黄帝尚不能全德……。尧不慈, 舜不孝, 禹偏枯, 汤放其主, 武王伐纣, ……, 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性情, 其行为乃甚可羞也”, 而孔子也是“鲁国之巧伪人”。

犬儒学派和庄子通过对自然和现实必然性的超越走向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犬儒学派认为, 社会上的自由与奴役的对立是毫无意义, 因为有智慧的人是天生的主人, 即使身处被奴役的情况下也是自由的, 如狄奥根尼追求的是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精神自由, 他相信虽然没有皮毛或羽毛保护, 但他仍然能够像青蛙一样来去无牵挂。“自足”是犬儒学派的精神追求, 庄子最担心的是精神之死而不是形体之死, 这也是庄子与宗教观念不同的地方。庄子在《外篇·田子方》明确说:“哀莫大于心死, 而人死亦次之”。他认为, 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 到处充满危险。所以在诸侯混战和天下大乱的时代里, 庄子不愿去做官, 因为在他看来, 人一旦受缚于名利、权

势、毁誉, 就会使自然清洁的精神蒙垢, 仁义道德更是给精神戴上了一具枷锁, 所以人生应是追求自由。要真正地达到自由, 就要无条件的, 即“无待”, 这样才能“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变”, 自由自在地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 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世界。

犬儒学派和庄子不但是“顺应自然论”的倡导者, 还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犬儒学派尊重自然而贬抑习俗和法律, 认为理想的生活应是极端简朴和原始的, 即是回归“自然”状态。他们把名利看作身外之物, 认为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不合自然的和无足轻重的;号召人们克己自制, 独善其身, 不依赖于社会;主张只有抛弃文明和文化, 自愿满足于最少的天然需求, 才能做到道德上的言行一致。在他们看来, “吃苦是善”, 因此他们通过衣不蔽体、四处乞讨和聊以维生来表明对文明秩序的鄙视。

庄子在《外篇·马蹄》中指出人性即“素朴”, 其内容就是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同这种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相对立的便是社会的法度、礼义、规范, 这些对立的东西是对自然本性的桎梏。于是庄子主张, 既然人性属自然, 同自然没有差别, 那么人就应该回归自然, 消除对回归自然本性的干扰, 保持内心中的宁宁安泰, 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布神感谢

标签: 犬儒主义者 庄子 犬儒主义 cyn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