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没学过繁体字却能看懂?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邀!大多数繁体字与简化字有相同的部件,因为简化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所以某些字仍带有繁体字的影子,如:愿一一願,效一一傚,有的字还可以放在句子里去读,等等,再者,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有生以来有情感吧!(答得不周之处,请师友们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从未学过繁体字,一开始把那些字单摆在那还会认识,那人是神。应当说许多人都未专学过繁体字,但读老版书或港台报纸等慢慢就顺下来了,繁体字在文章句子中只是间或出现。 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

我大多数繁体字都认得能看懂,我没有学过繁体字,为什么大多数繁体字都能看懂呢?这要从我的父亲说起:

那是“文革”结束的第二年,我有个邻居比我父亲年长两岁,他斗大的字不识,可他特别喜欢《西游记》《杨家将演义》《三国演义》等等。我父亲有点文化繁体字都认识,这位邻居只好找我父亲给他念,他在旁边仔细听,听完记在脑海里又去给别人说书。

我记得第一次那位邻居拿着一本厚厚的小说《西游记》是繁体字,我父亲给他念,我也在旁边听,还时不时的将头伸在父亲面前看,一看全是繁体字不认识,于是我就向父亲问,父亲就告诉我是什么字,有时候接二连三的问,父亲烦了还会将骂一顿。

由于小说故事情节吸引人,看吧都是繁体字不认得,问父亲吧又怕挨骂惹他烦。幸运的是我当时学习还行,查字典难不倒我,于是我靠着《新华字典》,将这本繁体小说《西游记》,看了个滚瓜烂熟,这样下来大多数繁体字就能认识看懂了。

其他网友回答:

简化汉字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使用的,我是这年生的,没能正式在校学过繁体字,但我却懂不少繁体字。为什么呢?一是简体字是繁体简化而来,只是简化了一部分,多不是全部改变,只是形体有所改变,笔画有所减少,形神意声义还在,还有很多联系,只要上下左右联想联系猜猜就可对之七八了。二是简化字只占汉字中极力一部分,大多还是原样的,简的只是少数,而且也简得有一定规律,懂简化规律了,也可还原许多,有的只是简部首偏旁,懂了这点就可举一反三,触类傍通,知一识十了。三是有字词典可查,实在不懂就查字词典,字词典一般都有繁简对照。我常读古文,常有不识的就翻字词典。四是民间许多场合,老人都喜用繁体字,这也可从中悟到学识。五是港澳台,海外华人等还使用繁体字,不懂繁体,就不便了。我就因这五点,我认识不少繁体字,这不稀罕,只要有心细心肯学便可。



汉字是世界唯一一种生生不息,历尔弥新的文字,已有五六千年,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承载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汉字是使用人口最多,流传最广的一种文字,具有集形象,语音和词意为三体的特点。作为中华后人,不管是繁体简体汉字都应该多认识理解一些为好。汉字造字法主要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凡人凡事都在变化。汉字也是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由繁化简是汉字发展变化的趋势,但不应忘了过去,就简忘繁是不对的,应该用简知繁才是,我就是抱着这种态度学习认识繁体的。

其他网友回答:

简体字是由繁体字演变而来的,一般都有它的共同点。比喻你认识一个人,但没有见过他(她)的子女,当你看到其子女后就觉得这可能就是其子女了,因为总有些相象的地方。

如果把一个繁体字单独放在一边,或许不认识,写成一句话一般是可以韵出来的。

关于很多人提议恢复繁体字,我是这么认为的,简化字笔画少而且美观,是成功的一次简化,不比第二次简化,第二次的简化有一定层度的缺点,所以作废。而且现在大多数人在使用简化字,象中小学生、中年人以及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人。如果恢复了繁体字很可能遭到强烈反对,就因为繁体字笔画多难以书写。

另外,可以说简化字是从繁体字进化而来的,难不成现在的人类还要恢复成猿人吗?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说说我没学过繁体字,怎么能认识吧。

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基本就知道是个啥字。比如“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根据意思就可以知道繁体字的意思”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二,简体字是由繁体字简化过来的,有的省略了,但框架还在。比如”學習”就很好认识。基本一眼就能知道是学习两个字,“針”“飛”也是如此,根据字里面有的认识的部分就能认出来。

三,我临摹的字帖都是繁体字。练习书法用的古人字帖都是繁体字。经常性的练习,经常写繁体字,还要读贴,那些繁体字可以说都认识了。看古书繁体字不存在认识障碍。

好了,这就是我怎么不用学也认识繁体字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基本都知道繁体字是个啥意思。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知识不受限制,一切均在自知,本人小学毕业,繁体文言勤读。

其他网友回答:

简体字基本上都是由繁体字演变而来的,大部分都保有繁体字的影子,能够一眼就看出来。比如“爱”字,繁体字为“愛”,“学习”二字,繁体字为“學習”。

有一些繁体字是很常见的,大家也都认识,比如“万”字,繁体字为“萬”,“头”字,繁体字为“頭”,“归”字,繁体字为“歸”,“无”字,繁体字为“無”,这些也很常见。

还有一些不怎么好辨认,但看过一遍就能够记住的,比如“几”字,繁体字为“幾”,“尽”字,繁体字为“盡”或者“儘”,“惊”字,繁体字为“驚”,这些字多留心一些就会认识。

没有学过繁体字却能看懂繁体字,靠的就是比葫芦画瓢,猜出来的。汉字多为象形字,学会了简体,能够认出来部分繁体字,实属正常。另外我们小时候看了许多港台片,听了很多港台歌曲,他们说的话唱的歌都是繁体字,看的多了,也就认识了。

最后考验一下大家,看看以下繁体字认不认识:

1、奪 2、糞 3、棄 4、專 5、壽

6、齣 7、覈 8、籲 9、繭 10、竈

11、鐘 12、國 13、園 14、殲 15、彊

16、蟲 17、雧 18、麤 19、飛 20、靁

21、對 22、嘆 23、轟 24、雞 25、鳳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虽然推广了简体字、但是并没有禁止使用繁体字,所以不能熟练书写还仍然认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就拿我来说吧, 1950年上学,当时用的课本就是繁体字,还是竖排版,第一课的课文就是“人 一個人”,第二课的课文是“手 左手和右手”。1954年上四年级,课本改为简化字横排版,学习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1954年扫盲运动大开展,我母亲尽管已经50岁了,还是积极报名参加,两年扫盲毕业后,她又报了高级班,再上两年,相当于小学毕业了。扫盲班课本一开始用的也是繁体字,到第二年就改成简体字了。他们拼音用的是最注音字母。因为帮助妈妈学习,所以我也学会了注音字母。1958年暑假我们报名参加了郊区农村的扫盲活动,当小老师,在农民家住,吃派饭,呆了20天,当时使用的也是注音字母。

1956年初中一年级开设了一门课叫《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汉语拼音的试点学校。后来经过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修改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与原来所学的有一些变化,但也很快就掌握了。

由于在启蒙教育阶段学的就是繁体字,所以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繁体字和简体字都不成问题。特别是我们爱看的古典小说,当时大部分都是繁体字竖排版,有些还是线装本的。

再往后的人虽然没有学过繁体字的课本,但是通过大量阅读欣赏、书法学习、旅游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还是能够学会繁体字的。

标签: 繁体中文 繁体字 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