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在一战打的快倾家荡产的毛熊终于迎来了1917年,擅长折腾的他们决定好好报复一下社会,让世界都知道熊爷不爽了到底多可怕。俄历二月,他们推翻沙皇组建共和政府,到了俄历十月他们又把共和政府推翻建立布尔什维克政府。一波水银泻地的连环操作后,别说是外国,连自己家里小熊都处于懵逼状态。

新政府自然得有新气象,但他们得首先解决一个要命的问题,光忙着折腾了,还没和德国佬停战呢!发现问题严重的毛熊赶紧派代表团和德国人谈判,地点定在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布列斯特,所以这次谈判又被称为布列斯特谈判。

要说毛熊思路清奇起来一般人扛不住,出发前列宁老大拽住了团长越飞问,咱们和二月党那群挫逼的本质区别在哪?越飞表示完全抓不住重点。老大只好谆谆教诲,俺们代表人民啊!人民你懂吗?广泛的各阶层啊!你看你这代表团,一共九个人,全是官员,这能代表人民吗?

越飞终于明白了老大的意思,这事儿好办,他把九人的代表团扩大到二十八人,囊括了士兵代表、水兵代表、工人代表和妇女代表。这一票人浩浩荡荡的就向火车站出发了,到了火车站越飞突然想起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擦,出发时候我就觉得好像缺点什么,农民代表呢?苏维埃不能只有锤子没镰刀啊?

农民代表很快就有了,越飞一抬头就看见一个长发披肩、胡子灰白的老头,他正拖着个破布袋子在雪地上行走,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苏维埃的坚毅。大体上就是如下这个造型:

越飞赶紧迎了上去:“你要去哪啊?同志?”

老汉:“赶火车去莫斯科啊!主人!”

越飞:“现在是新时代了,不必叫主人,叫我同志!”

老汉:“好的,主人!没问题的,主人!”

放弃治疗的越飞赶紧说:“上来吧!同志,我送你去!”

就这样,一个无辜的俄罗斯老农罗曼·斯塔什科夫被忽悠去了布列斯特。当然,发现方向不对的他曾经尝试反抗,但最终屈服于卢布的力量。谈判桌上的老农一言不发,事实上他啥也听不懂,因为谈判是用法语进行的。而且一言不发才是他最好的选择,鬼知道他会不会问德国佬我们割让这块地,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不交税了。

真正属于斯塔什科夫的showtime是在晚宴环节,那时候俄罗斯的农民都是吃不饱饭的,他狂暴的吃相让各国代表认为自己穿越回了石器时代。以至于德国人开始怀疑,苏联代表是不是请了一群演员来忽悠他们,假谈判真偷袭。最后让德国人消除疑虑的还是俄罗斯老农,在服务员问他和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时,啥也不懂的他决定不耻下问。他向邻座的恩斯特·冯·霍恩洛厄-兰根堡亲王问“哪种酒劲比较大”?、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甥孙、德国继承人之一的王子殿下当场懵逼,他直接表示自己很惭愧,作为贵族中的贵族,他居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老农民原谅了他的无知,并且准备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两种都喝掉。事实上,据在场人士描述,这个难题终归没有解开,因为那大爷喝高了.....

就这样,一个俄罗斯农民见证了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役的终结,作为小人物,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谈判人员名单上。虽然感觉很扯淡,这确实真的发生了,只能说很多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操蛋.....

其他网友回答: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有志向,就有壯舉。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影響的驚天歷史事件莫過於陳勝吳廣起義。他們的大膽行為,揭竿而起,使響應者蜂擁而至,短短時間內,使強大的大秦帝國大廈轟然倒塌。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成就了劉邦改朝換代的美差。所以在特定條件下,小人物的行為不可小覷!具有原子能的破壞力。

其他网友回答:

小人物,应该是小官小吏或无职无权的军人或平民。这些人历史很少记载,但在演义.故事和戏剧中也塑造了一些受人尊敬.感人至深的小人物。

如在古代周朝,教子有方的孟子之母,秦朝的荊轲.孟姜女等;近代的花木兰.秋瑾等;近现代的杨子荣.琅琊山五壮士.投江的八女.刘胡兰等。

到了现代更是不胜枚举。如:为了新中国革命和建设英雄牺牲的烈士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劳模们,他她们都有感人致深.使人尊敬的事迹。

现在,中国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富強,我们应该感恩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感谢军人们为我们提供的安全环境,感谢伟人们.英雄们.科学家们的杰出贡献,也应该感谢各条战线的小人物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其他网友回答:

当属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是区区医匠,一个只是个武士。二人为了赵氏复兴,几乎要么战死,要么忍辱负重近20年,牺牲全家人的幸福甚至生命。战国的赵国是第二强国,他的王族的祖宗就是这个叫赵武的孤儿。

春秋五贤士。他们其实严格说来都是士大夫,应该比程婴地位高得多。但是,追随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期间,他们和乞丐没啥两样。其中,有一人叫介子推的割下大腿上的肉,煮汤给公子重耳喝,这样才免遭做饿死鬼的厄运。后来这个人在重耳成为国君后,反倒和老母亲隐居,也不会去做官。真君子也!为了躲避重耳的寻找,背着母亲躲在深山里,即便被大火烧死也没有出来,真是忠义之臣啊!

其他网友回答:

士为知己者死——为知己,更为大义!

看门人候赢一出场便是巅峰,一出场又将迟暮!候赢用通天之计,信陵君以弥天大勇,改写了赵国的历史,也谱写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恩故事,给“士为知己者死”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敬佩!

也留给了人们无限的忧伤,无限的遐想——

如果候赢早些时候遇到明主该多好啊!他的计策环环相扣,却繁而不乱,可谓是算无遗策!只可惜还未完全绽放,便已凋零……

候赢高义

国家安危,走卒有责,始为知己,终于大义

不谋高位,不畏强御,大隐于市,去留无意

前无思量,后无牵挂,无欲无求,殉情于义

危难之际,义无反顾,不问得失,世之高义

候赢之才

一派清流,灵静致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动声色,韬略万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略施小计,窃符救赵,雄兵百万,力挽狂澜

千钧一发,杀伐决断,举重若轻,世之罕见

候赢为人

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七十古稀,甘为小卒

交友待人,才德至上,君子之交,恬淡如水

志存高远,超凡脱俗,安贫乐道,与世无争

候赢与信陵君

公子厚礼,慕名而来,候赢拒之,不为所动

执辔御车,毫无谦让,市井会友,公子苦等

暗中窃观,和颜悦色,候赢大喜,和盘托出

候赢苦心,以壮其威,公子闻之,感动涕零

推心置腹,相谈甚欢,候赢动容,成座上宾

窃符救赵

秦急攻赵,赵求于魏,晋鄙引兵,停兵不进

公子有知,唇亡齿寒,苦无良策,以命相搏

公子临行,同候赢别,候赢无话,公子独行

公子不解,旧路返还,候赢早料,恭候多时

公子拜之,以求良策,候赢妙计,窃符救赵

诓得兵符,令将进兵,若其不从,朱亥毙之

夺权代将,救赵却秦,若依此计,大事可成

吾已年高,不得同行,进兵之日,自刭之时

……

结语

观候赢谋略过人,算无遗策,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才之风;另处事干脆,不拖泥带水,杀伐决断……

如此贤才,却甘为监门小吏,洁身自好数十年。还毫无怨言,不卑不亢,安贫乐道,自在其中!

当获一知己,不能赴汤蹈火同上战场,却愿舍命以死相陪……

当然候赢绝不是愚忠,他如此的结局估计还有勇于善后、承担责任的含义……

这难道不是我们该尊敬的人吗?

本篇已讲完,对本次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探讨,敬请关注@共赏五千年 ,获取更多的往期内容,继续更新中,让我们一起海阔天空、畅意抒怀,谢谢朋友!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未年有一位小人物叫夏完淳。他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他斗志昂扬,为反清复明英勇就义。

首先,他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诗人。他从出生到赴难,仅仅只有16个年头。这期间他先后写出诗、词、曲、赋近400余首。他的诗慷慨激昂、凄凉悲壮,皆是忧国忧民之作,毫无娇柔造作词。时人读之,无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他是明朝未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柳亚子等文坛高手,都曾先后向国人介绍了夏完淳的斗争事绩和诗作。“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就是夏完淳《别云间》一诗中的警句。

其次,他又是中国历史上年令最小的爱国英雄。为了复明反清,他辗转各地,英勇斗争。被俘后铁骨铮铮,立而不跪。洪承畴百般利诱,他丝毫不为所动。敌人行刑时,他抬头挺胸,两目怒睁,全无惧色,以致剑子手也心惊胆颤、不敢下手。

总之,夏完淳年龄小,诗作却丰富。复明决心大,反清志气雄,虽死亦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2>南京大屠杀的“京字第一号证据”,就是两个小人物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

1940年,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统治下的南京。18岁的年轻人吴旋(原名吴连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参加汪伪政权开办的“交通电讯集训队”。在这里,他和其他100多名年轻人,白天跟随日本教官学习,晚上就睡在旁边佛寺的佛堂里。

集训队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一不小心就会招来训斥和打骂。但是,为了吃口饱饭,也只能忍了。

1941年初的一天早晨,起床哨还没有吹响。吴连凯早早起来,一路小跑来到后院上厕所。突然,他发现厕所的矮墙下,砖缝中间似乎有一个灰蒙蒙的东西。吴连凯小心翼翼的掏了出来,才发现这是一本只有巴掌大的相册。

相册的封面,写了一个很大的“耻”字,还有一把血淋淋的刺刀,以及被刺穿的心脏。吴连凯小心的翻开相册,里面的内容瞬间震撼了他。

一共16张照片,每张只有两寸半大小。上面的内容,都是日军残杀侮辱中国同胞,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景象。

震惊之余的吴连凯,不知道是谁,为什么把这本相册藏在这里,但他知道,这本相册非常重要,也非常的危险。

作为中国人,吴连凯毫不犹豫的把相册揣进怀里,回去之后小心翼翼的珍藏了起来。

1946年2月,南京成立了“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那些日本战犯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10月3日,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出庭受审。在此之前,谷寿夫一直否认存在南京大屠杀,装聋作哑,答非所问。

(被押往刑场的谷寿夫,两腿瘫软)

谷寿夫的到来,让南京市民群情激奋,无数人来到临时调查庭,哭诉当年的悲惨遭遇。南京政府也贴出了告示,鼓励市民提供人证、物证,帮助法庭审理。

得到消息的吴连凯,把那本珍藏多年的相册拿了出来,送到了军事法庭。这本相册,也就是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面对照片上日军的残忍屠杀,一直装聋作哑死不认罪的谷寿夫,当场色变,浑身发抖。大量的证据面前,谷寿夫低头认罪,被判处了死刑!

那这本相册,到底是谁藏在那里的呢?

1938年,有一个名叫罗瑾的15岁少年,在南京“华东照相馆”当学徒。此时的南京城,刚刚经历过血腥的屠杀,罗瑾也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某一天,一个日本军官来到照相馆,要冲洗两卷胶卷。罗瑾在冲洗的时候,赫然发现里面有大量侵华日军屠杀凌辱百姓的场景!罗瑾悲愤不已,但是作为一个小学徒,他没有报仇的能力。

于是,罗瑾偷偷的多洗印了一份,自己保存起来,希望以后能作为日军暴行的罪证。后来,他专门找了一个小相册,挑选了16张照片放了进去。这个相册,他也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存着。

时间到了1940年,同样为生活所迫的罗瑾,也参加了“交通电讯集训队”,成了吴连凯的同学。不过,因为当时人数众多,两人并不相识。

罗瑾把那本相册一直藏在身边,直到1941年初的一天,他们所住的寺院忽然要进行大检查。慌乱之中,罗瑾只好把那本相册带到厕所,藏在了墙缝中间,糊上了泥巴。

此后的几天,罗瑾每天都会来查看。直到每一天早晨,他忽然发现相册不见了!

害怕是被日伪分子发现了,所以罗瑾连夜逃出了南京,跑到福建省大田县隐居了起来。

就这样,直到吴连凯把相册交给法庭,成了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罗瑾才知道,当年那本相册的去处。

此后,两人才又取得了联系。

吴连凯和罗瑾,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1998年吴连凯逝世,2005年,罗瑾也去世了。

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小人物,也是会被永远铭记的“小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发光发热的小人物,虽然没有日月般的光芒,却像星星一样点缀历史的天空。

这里我推荐一位近代的小英雄,他叫胡昌保,一位用生命保卫毛主席的战士。

1935年6月,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来到一处山间的开阔地时,国民党的轰炸机呼啸而过,发现了他们。

毛主席思维敏锐,急忙登高招呼红军战士赶快隐蔽。

这时,国民党的轰炸机的炸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落到地上爆炸。顿时地面如同人间炼狱,四处血肉横飞。

毛主席担忧战士的安危,他不惧炸弹,依旧坚持站在高处帮战士指出隐蔽地点。

突然,一枚透着寒光的炸弹,发出刺耳的破空声,直直朝毛主席的位置飞来,毛主席浑然不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战士胡昌保奋不顾身,一个箭步上前,将毛主席扑倒在地,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毛主席保护了起来。

“砰!”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胡昌保闷哼一声,嘴角溢出鲜血却依旧紧紧咬着牙关。

国民党的炸弹是开花弹,不仅爆炸威力强,这爆裂的弹片也能造成极大杀伤。

毛主席距离爆炸地点不到两米,浑身竟然没有一处受伤!全靠胡昌保的舍命救人。

胡昌保的背后全是血窟窿,汩汩冒着鲜血,立马就染红了军服。

毛主席将胡昌保抱在怀里,双眼流出了泪水,不停互换他的名字。

胡昌保虚弱地睁开双眼,叫毛主席毫发无损,欣慰地笑了。

“主席,不用管我,你们要继续前进!”

胡昌保虚弱地说。

毛主席摇了摇头,急忙呼唤着卫生员……

胡昌保说:“主席,我死之后,请转告我的父母,他们在江西吉安!”

接着,胡昌保又望着同生共死的战友,嘱咐道:“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毛主席!”

得到众人肯定的回答后,胡昌保战士永远闭上了眼睛。

胡昌保战士是新中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为保护毛主席而牺牲的战士。

结语

新中国建立的道路艰难无比,正是有着这么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毛主席才能建立新中国,引领百姓摆脱积贫积弱。

人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功劳,也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奉献,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名字。

我们要记住,在众多献出生命的烈士里,有一位战士,他英勇无畏,心怀家国!

他是一个小人物,更是一个英雄!值得我们尊敬。

他的名字是,胡昌保!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满江红》中所提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不只是一句比喻,而是一段传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东汉时期的戊已校尉:耿恭。

耿恭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很陌生,并不算家喻户晓。但是他的经历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

现在有人将这段历史比喻成东方的《拯救大兵瑞恩》,但这也太贬低我们的祖先了。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并不算出名的将军,经历了怎样一段铁血传奇。

公元74年,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东汉大军班师回朝,留下东汉开国大将耿弇的后代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带领少数军队留守西域的藩属国车师国中。

耿恭

其中耿恭率数百人驻守在车师国金蒲城,与驻扎在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掎角,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也守护着丝绸之路。

但是匈奴人看到汉朝大军回去以后,于第二年就派大军进攻车师国,杀死车师国王,转而攻打耿恭和关宠的驻地,将两支汉朝部队分别围在城中。

此时正值汉明帝驾崩,汉朝当局无暇西顾。车师国向匈奴投降,背叛了汉朝,与匈奴合兵,共计两万军队进攻耿恭。

耿恭积极的组织防守,用毒箭射退了匈奴人的一波进攻之后还趁夜色率领敢死队突击匈奴人大营,旗开得胜。

但是耿恭知道金蒲城无法久守,但是向内地撤退的道路早已被匈奴人掐断,于是他主动撤退到了更靠西边的疏勒城。疏勒城在天山北麓,傍临深涧,地势险要,扼守天山南北通道。是在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里面屯有粮草和兵器,适于久守。

疏勒城遗址

匈奴人自然怒不可遏,继续进攻疏勒城。结果汉军英勇异常,几万匈奴大军愣是攻不破区区数百人防守的一座要塞。匈奴人于是截断了疏勒城上游的水源,期望用断水的方式困住守军。

耿恭部队断水之后,不得不从马粪中榨汁出来饮用。危急时刻,耿恭率领部下掘地十五尺,拔剑插地,终于挖出了泉水,解决了断水危机。

水源危机解除以后,粮食危机又来临了。之前城内屯粮只够维持几个月,匈奴人强攻不成就一直在外围困着汉军。汉军无奈只能煮自己的护甲、弓弩中皮、筋部分来充饥。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后汉书·耿弇列传》

连月的征战,耿恭身边的士兵们只剩下几十人了。匈奴首领还派遣使者前来劝降,希望耿恭投降,还会像以前对待李陵那样,把女儿嫁给他,并且给他封王。

但是耿恭没有答应匈奴使者的条件,还在城楼上当着城外众多匈奴人的面击杀了使者,并且将他身上肉片下来烤着吃。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后汉书·耿弇列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是讲的这段故事。

防守疏勒城

消息传到汉朝宫中,此时肃宗刚刚继位。司空第五伦认为消息传到洛阳城时已经是过了好几个月了,如今再派军队前去救援又需要好几个月时间,当地的守军很大可能已经被匈奴人击败了,派兵远征只会徒劳无功。

但是司徒鲍昱对此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如果现在因为敌人强大且道路遥远就不派兵前去救援的话,以后还会有谁能够为大汉守卫边疆呢?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后汉书·耿弇列传》

皇帝听后认为非常有道理。于是紧急下令让酒泉、敦煌一带郡兵进行集结,共计七千多人,由王蒙率领前去救援西域。

地图

王蒙带人一路进入车师国柳中城,大破匈奴军队,车师国重新向汉朝投降。但之前驻守在柳中城的关宠早已战死。王蒙看到柳中城的关宠已死,那么更遥远在疏勒城的耿恭肯定凶多吉少了,加上从柳中到疏勒还有近三千里路程,现在也已经进入冬天,路远道难,所以想撤军回师。

耿恭之前派出来求援的范羌此时坚持希望去疏勒城营救耿恭,王蒙于是分给范羌两千人马,让他独自前往疏勒。

范羌率援军穿过大雪覆盖的山岭,终于到达了疏勒城下。城中此时仅剩二十六人。

城中的人听到马蹄声以为匈奴人又来攻城,这些伤痕累累又饥寒交困的身躯,拿起早已残破的武器,登上城楼,想要迎接也许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忽然却听得城下人大呼“我是范羌,大汉派兵来救援你们了。”众人喜极而泣。

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后汉书·耿弇列传》

这两千援军护卫着二十六名勇士,终于在第二年的三月份回到了玉门关,重新回到大汉疆土上。但是途中匈奴人不断进攻,且很多人早已负伤,羸弱不堪,最终撑到玉门关的只剩下十三人了,形容枯槁。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后汉书·耿弇列传》

十三壮士归玉门油画

玉门关的守将亲自为这十三位壮士沐浴更衣,并且上书启奏皇帝建议皇帝为他们加官进爵,以表彰众位的功绩。

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后汉书·耿弇列传》

耿恭仅凭数百人,在远离故土几千里的地方抵抗着百倍于己的敌人整整一年的时间。他的事迹值得被更多人熟知,他的气节也配得上更高的赞美。

随后十三位壮士回到洛阳,皇帝都将他们一一封赏。耿恭后面又率领过大军平定西北羌族的动乱,成为一代名将。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我想要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女士的故事。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占领南京。

在那之后,他们开始了自人类诞生以来,这个地球上最为惨无人道的暴行之一。屠杀,抢掠,强奸,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被屠杀的人数超过30万。

除了肆意的屠杀与集体屠杀,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最为严重的罪行,就是强奸。

据估计,在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一至两个月内,约有2万至8万名中国妇女遭到日军强奸。日军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被强奸的妇女甚至包括12岁的幼女、60岁的老妇,乃至孕妇。很多妇女受到了轮奸,有些妇女甚至会被日军强奸数次,类似的事件往往导致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受害人或是试图保护她的亲属如果稍有反抗,往往就被日军杀死,母亲身边的孩子因为哭闹也经常被日军一并杀害。此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不从就加以杀害。日军对妇女的大规模强奸和虐杀整整持续到1938年的2月才有所收敛。

日军在南京期间对女性的奸淫恶行是在军官默认、纵容、鼓动下进行的,日军军官并不会对属下的恶行进行约束,不仅如此,日军还把对于南京城内妇女的兽行当做是鼓舞士气的工具,日军军官向士兵宣传只要攻入南京“就可以拥有漂亮的姑娘”、“杀人、放火、强盗、强奸都可以”。日军举行入城仪式后,数万日军闯入城内,一周之内就有8000以上中国女性遭到奸淫。

在当时风雨飘摇,几乎是人间炼狱的南京城,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无比的显眼。

位于城西的金陵女子学院,在南京被攻陷之前,曾经是中国最高等级的学府之一,以培养优秀的女性人才而知名,在日军进城之后,很多人都惊慌失措的逃走了,包括很多学校的外教,而有一位女士,她选择了勇敢的留下来,与其他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在金陵女子学院内成立了“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用来收留前来避难的妇女儿童。

时隔多年之后,我们已经无从得知这位华女士当时是怀着怎样必死的信念与决心选择留下,她本可一走了之,与当时很多人的选择一样,作为一个美国人,日本人不会为难她,甚至会给予她很好的待遇,美国大使馆也数次劝她离开,警告她“再不撤离,以后我们将无法保证你的生命安全。”可是华女士坚定的表示“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下中国,”然后,她在大使馆出示的“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证书上签上自己的姓名——这已经是她第四次郑重拒绝了美国大使馆要她离开南京的要求。

日军进城之后,南京很快成为地狱,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收容所,有惊恐万分的妇女、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为了躲避日军的伤害,她们已经无路可去。华女士无私的收留了她们每一个人,并且开始像母亲一样的保护她们,可是她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士,怎么能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日本兵,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日本兵前来骚扰与抢夺妇女,凶残的日本人无视任何规定与公告,他们硬闯入收容所,实在不行就从墙头翻入,在校园里横冲直撞,遇到女性就将她们掳走或者就地强奸,受害者悲惨的呼救,华女士常常会闻声赶来,从野蛮的日本兵手中把她们抢夺下来。

随着各种暴行的愈演愈烈,日本兵肆无忌惮,华女士不得不想尽办法去保护这些老弱妇孺,她一面与其他外籍男士一起组织巡逻,一面需要不断的去和凶残的日本人据理力争,她每天吃不上一顿好饭,睡不了一个好觉,她不是守在门房,就是被叫去抢夺被日本兵奸污的中国妇女,许多日本人痛恨她,他们辱骂她侮辱她,用血迹斑斑的刺刀指着她,甚至野蛮的打她的耳光,将她踹到在地,这一切,她都忍受了下来。为了她身后那些可怜的妇女和老弱,所有的一切她都忍受了下来。

她说过,“金陵就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我的家人,我要保护她们”

然而,对于她打击最致命的,并不是来自身体的伤害,而是精神的不断摧残。

每一天,她都要面对日本惨无人道的各种暴行,尸山血海,面对自己保护的女性被活生生的掳走变成冰凉的死尸,南京人民悲惨的遭遇,犹如置身于人间地狱,即使坚强如华女士,她也没有办法再撑下去。

她在日记中写到“太倦了,倦得连字都写不出来,”“倦得无法思考”,在那数十个日日夜夜里,难以想象她是以怎样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

从1937年8月份,她便开始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即使在日本占领南京城之后,她依然坚持着,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被详细记录下来,在战后,这些珍贵的日记资料成为了日本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之一。

在那些黑暗的日夜里,她是所有人里,表现最为坚强与勇敢的一个,她不断地鼓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安抚她们,给她们加油打气,给她们带来生的希望,她告诉她们“中国没有亡,中国不会亡,日本一定会失败!她看到一个小男孩戴着日本军队的臂章来给他金大的姐姐送饭,便上前对那小孩说:“你不用佩戴太阳旗,你是中国人,你们的国家没有亡!你要记住是哪年哪月戴过这个东西的,你永远不要忘记!”说着,她帮那个男孩把那臂章取了下来。”她在日记中写到,“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军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方面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1940年,南京汪伪政府成立,漫长的坚持,就在她认为最艰苦的岁月终于已经度过的时候,报纸上的一篇诛心之论,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篇名为“真正的罪犯”的文章,将矛头对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中国难民度过困难的西方人,尤其是华女士,自称“真相卫士”的作者表示:“让我们看看那个所谓的慈悲女菩萨吧!华女士其实是一个人贩子,一个出卖中国人的叛徒。我们必须揭露她,必须把献给日军的那些妇女和姑娘们的帐算在她头上。”(事实上,日军几乎把所谓“金陵女大”当成一个妓院对待,1937年的平安夜,日军的某一高级军事顾问表明:“我们从1万难民中挑选100名妓女,就不会去伤害其他人”并且,华女士要求对方必须“许诺不会抓走良家妇女,并且要让姑娘们自愿。”这完全属于权衡之举,当时的日军已经十分猖狂。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她别无选择),而丹尼森夫人(金女大实际负责人)十分愤怒,不听华女士的一切解释,当时的很多舆论,也对她大加指责。

几天后,华女士递上辞呈,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疾病。

在1940年5月14日,经过多方劝说,她同意回到美国养病,可是回国之后,她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眼看着自己一步一步滑向悬崖边缘。“我正努力恢复”,1940年10月20日她写信告诉她的朋友说,“不管我多么努力不再去想别的事,但是,我的精神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溃。”

1941年5月14日是华女士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这位一向坚强倔强的女性却选择了打开厨房的煤气,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印第安纳州的一间普通公寓里,当人们发现的时候,她已经静静的走了,煤气打开着,床头放着一张沾满泪水的金陵女院避难孤儿的照片。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曾对友人说,假如她还能再生一次,她还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中国是她的家。

金陵女子大学一直是她生命的重要部分,她在这里付出的精力远大于对他的家庭和亲人。为了留在这里,她与已订婚的未婚夫分手,无法陪伴父亲身边,弟弟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她住医院治疗期间需要家属签字时,弟弟也不闻不问。弟弟无法理解自己的姐姐为何把一生都献给一个如此遥远和陌生的国度。

华女士被安葬在密歇根州雪柏镇郊的公墓,基督教传教士联合会特意制作了一块4尺见方的大理石墓碑,上面刻着一幅象征金女院的中国古典式房屋图案,房屋顶部用中文隶书写“金陵永生”。遗憾的是,在那座小镇,包括她的亲人在内,一直无人理解这四个属于那个东方古国的文字的含义。

二战结束之后,随着时间流逝与政权更替,华女士的名字,似乎也在逐渐被人们所忘记,即使她在1940年获得过政府嘉奖,即使南京人民一直口口相传着华女士菩萨救人的传说,可是她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注定会被遗忘,成为历史的尘埃。

直到80年代中期,她的那一本厚厚的日记,被人们所发现。

现在,她的雕像静静的竖立在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子学院)的随园里,面带微笑,注视着这片她倾注了所有心血和热爱的土地,即使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1912年初到中国,于安徽创立三青女子中学,至此扎根,1919年成为金陵女大老师,她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女性教育的发展与推动,她的中文名字叫华群,有时候大家会亲切的称她为“华小姐”,南京市民称她为“活菩萨”,她保护了无数的中国难民免遭羞辱与屠戮,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

她的名字,叫做 明妮·魏特琳。

标签: 小人物 尊敬 值得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