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诗人中,哪首诗是你最喜欢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原创]我最喜欢白居易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萃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草情!

这首诗既生动的描写了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又寓意着一种情感、哲言、真理!

这首诗本来是他为送别王孙所写,他是把满地的青草比作自己的深情厚意的!可是后人多是“看中”了前四句,尤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更是成为千古佳句,多来形容生命力的顽强、旺盛……

大地的小草,咋看好似那么渺小的不起眼,她既没有树的挺拔,更没有鲜花的艳丽,可是她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精神!无论是在广褒的大草原,还是在悬崖陡壁,都有她不屈的身姿傲然屹立、茁壮成长!

春天,小草随着大地母亲的升温,急切的破土而出,长出嫩芽,给原野呈现出最初的绿色;夏天,是小草最旺盛的季节,满山遍野都是她们的领地,她们不怕日晒雨淋、大风肆虐,好似千军万马那样坚守着自己的家园;

只有到了秋天,她们才开始慢慢的“变老”:叶子干燥枯萎,走向暂时的“衰落”……,其实这只是她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冬眠,也就等于“养根蓄锐”吧!

在寂寞的冬季,干燥的旷野有时也会遇到灾难,比如不知何时,不知从哪里传来火星就会燎原大地,这就定会给小草们带来“灭顶之灾”了……

但是野火是烧不尽她们的,因为她们的根是扎在深深的土壤之中!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她们就又很快焕发生机、绿遍原野……

这就是顽强的小草: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

附:白居易(公元772——846)祖籍山西,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又号“醉吟先生”。

此诗全名为《賦/得古原草送别》,是为送别朋友所作,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最喜欢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正看庐山山岭连绵,侧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形态各异
。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只因为大
家身处在庐山之中。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我是德州水上泉城,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我最喜欢李白的《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全诗仅四句,朗朗上口,近似白话,浅显易懂。短短四句中既有写景,又有抒情,写出了游子的心思,道出了思乡的情怀。

我记得从记事起就会背诵这首古诗,虽然不甚理解诗中的意境。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毕业后到外地工作,就慢慢地体会出了全诗的内涵。人是故乡的亲,月是老家的圆呀!

现在又将这首古老的诗教给自己的孩子们背诵。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其他网友回答:

刘禹锡的《望洞庭》是我最喜欢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它形容洞庭湖上粼粼的柔波和空中交洁的明月相映生辉,湖面上没有一点儿风,好像是一面巨大的还没有打磨的铜镜。而后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说远远的望去,洞庭湖的山水就好似一枚青螺,落在了洁白的盘子里。 后两句尤其动情,诗人看着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看着黛青色的山峦,不由地联想到了雕镂精细的银盘和形状自然曼妙的青螺。这一比喻真是美妙得匪夷所思。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毛主席的诗词独占鳌头。他的每一首诗词都激动人心。扣人心弦。有着博大胸怀。心系中华民族。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其他网友回答:

一首《大风歌》,令世人对不学无术的汉高祖刘邦刮目相看。



刘邦以一个亭长的身份,纠集了一些贩布屠狗之徒扯旗造反,最后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志得意满的刘邦,同样不愿锦衣夜行,回趟家乡,向昔日的乡里乡亲去炫耀一下自己的皇帝新装,对他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开国功臣淮南王英布为了自保而选择与刘邦分道扬镳。

刘邦亲率大军平叛,英布之乱很快就被平息,回京途中,刘邦特地绕道回了一趟沛县老家。

他把故旧友人都招集到一起,大摆筵席,酒酣耳热之际,刘邦一边击筑,一边慷慨激昂的高歌一曲《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斗大字不识一筐的刘邦,在酒精和返乡的兴奋感双重刺激下,竟咏出了多少文人墨客敲破脑袋,鼓破了肚皮也作不出来的诗中绝品。



此诗短小精悍,气势磅礴,豪气干云,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又有惜字如金的精练,毫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毛病,堪称诗中极品。

这三句雄浑有力的诗作,也只有像刘邦这样的胸怀远大,高膽远瞩,大局观极强的人才作得出来。

刘邦虽然算不上是正儿八经的诗人,但却咏出了普通诗人即使皓首穷经也想不出的佳作。

就像他从一个小混混混成了皇帝一样,他的这首即兴之作也一不小心成了诗中的王者。

《大风歌》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对其赞誉之声也一直连续不断,此诗也成为了古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风歌》也一直是我最欣赏最喜欢的一首诗。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每读来豪情万丈!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我最喜欢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特别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如画写景的诗。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山居秋暝》也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首联描写了空旷的群山刚刚沐浴了一场新雨,夜幕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颔联则是描写了雨霁皎洁的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来,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颈联描写了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尾联则是说明了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写作特点】

此诗旨在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口吻间觉有一种闲适之情。作者着眼在“秋暝”二字,除明点秋字外,又用“春芳”陪衬。其余如“晚来”、“明月”、“归”“下”诸字,都是写“暝”字的。律诗句法 不宜重复。如颔联“照”、“流”二动字用在句末,颈联“归”、“下” 二字就不宜再用在句末,成为“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与上联相重。其他用形容词或名字,可以此类推。又诗中诗眼,即每句中用一个警僻的字,来衬托出景物或事实。如“归”、“下”,均用在句中。这种诗眼,不应轻心掉弄,必须字经百炼,然后下笔。

  【小结】

王维是山水诗的大家,留下许多经典名篇,这首诗于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特别是此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也是笔者喜欢的一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通篇用比兴手法,寄慨言志,流传千年,脍炙人口,成为名篇。(网络图片)




其他网友回答:

国外的诗人大多只是欣赏,毕竟国情、习俗不同,透彻理解很费精力,所以比较喜欢中国的诗词,没有固定的特别喜欢的诗人,每一个诗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重要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每个时期都博大精深,难以全部吸收,太多精华诗句,读来爱不释手,如李白、杜甫、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朱淑真等等,举不胜举。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其中之一吧: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深秋思人,写的温婉含蓄,读来寸寸愁肠!

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被王国维称为人生修行第一境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代代相传,且文字是我国独有的,后人唯有继续发扬光大,才不忘初心!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最喜欢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古今中外杰出诗人很多,留下无数佳作名篇。很多诗篇,无论是文学贡献,还是主题立意,都让人喜欢。但我最喜欢的一篇却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雪》这首词一直是世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36年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就是后来轰动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

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可以说,中国有多大,这首诗词的抵达有多大,江山有多秀美,这首诗词就有多秀美,这就是诗歌的最高成就。

标签: 古今中外 诗人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