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出现最晚,常说写不好楷书就写不好行书,晋代行书真的不如唐以后的行书好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两点疑问都是错的。楷书写不好就写不好行书,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失于绝对,关键是这个“好”的程度不好把握。至于晋代行书不如唐后行书之说,更无从谈起,仅二王即可秒杀之后世一切行书大家。



一个行书高手,其楷书造诣未必出类拔萃,一定是具有较硬的楷书功夫。楷书虽不是万法之王,也未必堪称行书的基础,但楷书的笔法字法是最系统完备的,加之名书体之间艺理互有通联,楷书之功肯定会对其他书体产生影响。因此,历来多家非常强调楷书的重要性,连苏东坡都大声疾呼要先练楷书再言他体,足见楷法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客观认识楷书与行书并不具有主从关系、父子关系、因果关系,一流的行书大家未必是一流的楷书大家,一体自有一体的绝学。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即是魏晋,而魏晋的书体代表和最高成就是行书。马宗霍先生评价晋人行书时说:“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所谓一代之尚也。因此若论行书造诣,历朝各代是无法与晋摩肩而论的。



抱庸浅谈。

其他网友回答:

持这种观念的人很多,不能说是错误,但又误解,虽然楷书出现在草行之后,然在楷书为出现之前已经有理篆隶,你可以查一查,那时的书法大家那一个不是隶书的高手?


在没有楷书出现之前,我觉得那时的人们是先练篆隶,然后才是草行的学习,虽说是推断,也有一定的道理,古书上就记载王献之擅长隶书,即便没有隶书传世,那时大家都精通隶书也是普通存在的现象。


这不好楷书就写不好行书有些偏执,然,没有楷书的基础想写好行书真的很难,至少,想把行书写到顶尖的地步太难了,行书书法有纵有敛,能放能收,放纵是逸情,收敛是功底,光有逸情没有收敛是不成的,这个收敛的功夫需要楷书的功底才能做的好,没有的话也要有篆隶的基础才成。

至于唐的行书比晋好,纯属无稽之谈,懂书法的人没有人会有此定论,晋是中国书法的巅峰,尤其是行书更是孤标傲世,至唐已坠落了,在后更是无从谈起!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确实是几种书体中出现最晚的一种,写好楷书对以后学习行书和草书帮助是很大的,因此说写不好楷书就写不好行书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分情况。而说晋代的行书不如唐以后的行书好,简直就是乱说了,毫无道理可言。

楷书对行草书的帮助

写好楷书对学习行草书帮助很大,哪种情况下最好要先学楷书再学行草书呢?我认为就是,一个是中小学生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一定要从楷书学起。因为楷书一笔一画的写,控笔的难度较行草书要小得多。中小学生用硬笔写字还都是楷书为主,何况毛笔字呢,这种情况建议从楷书学起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想走书法专业的人士,那最好也是用楷书打基础,这样你对笔画的用笔、字的结体等理解的比较深刻。

为什么说楷书对行草书很重要呢?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这句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写草书如果不兼具楷意,就会单调拘谨;而写楷书若不懂得草法,就会失去尺牍书的动感逸趣。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说到: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以使转为形质。

这是孙过庭对楷书和草书之间内在联系的精辟概括,草书如此,行书更该如此。因此要想真的写好行草书,楷书的功底必不可少。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书法的业余票友,练习书法就图个修心养性,纯粹的业余爱好,也没指望着以后就能成名成家的,这种情况喜欢什么书体就练什么书体,只要你练的时候能保持心情的愉悦就好了。

先练练行草书,回头再练练楷书也是可以的。

晋代的行草书,是历史最高峰

常混书法圈的人都知道有句老话:“书不入晋,终是野道”。晋人的行草书一直都是历朝历代书家的学习榜样,何来晋代行书不如唐以后行书之说?甚是奇怪。

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行书,是书法中庙堂级别的,不管你学谁的楷书启蒙,最好想在书法这块提升一个档次,不学晋人,那是不行的。

北宋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通过深入晋人书法的学习,才转化成自己的风貌。其中行书最好的米芾,早期书法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始终没有长进。后来苏轼被贬黄州,米芾特意去拜会苏轼,苏轼指点他要向晋人取法,于是回去后,米芾通过深入学习“二王”才得以形成自己的“米书”。

晋代的书法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就如同武林中少林寺的地位一般。天下武功出少林,我们可以说天下书法出“二王”。学习晋人书法,不仅仅是形而上的笔墨,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晋人的风度,说直白了就是对待艺术的态度,追求自由的精神,这才是晋人书法的精华。

其他网友回答:

写楷书对于学行书最大的好处两个,一是楷书对于弄清行书结字的来龙去脉有帮助,二是写楷书可以提高控笔能力。但是,愚并不认写不好楷书就一定写不好行书,因为行书的结字和用笔与楷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行书并不是简单的楷书快写,行书有自己的书写规则与用笔方法,而且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与楷书也不一样。

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期,唐代之前楷书都是自然儒雅,而唐代楷书却是法度森严,装饰性太强,太刻意,特别是欧阳询,每一笔都精确到位,外露筋骨,刻板规矩,后世多有批评。书法既然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独特性和不可复制,唐代以颜柳欧为代表的楷书,个性太强,易学难出,唐以后少有学唐楷的成功者。


唐代不光是楷书出名,其他书体也璀璨夺目,大草、行书的艺术成就绝不比楷书差,颜真卿的《祭侄稿》、杜牧的《张好好诗》等都是传世名作,更重要的是《兰亭序》在唐代出现后对后世书法审美的巨大影响。所以把唐代作为行书的分界点也说的过去。东晋南北朝的行书尚韵,唐代行书没有明确的审美倾向,主要是以自然为主,而唐以后宋代的尚意书风,则是主动的带有自我意识的艺术表达。

虽然唐以后的行书具有了主动的艺术追求,但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代表作品,不能简单化的评价哪个时期好,魏晋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士族,对于行书这种书体书体的贡献是是后世人不可替代的,是他们让书法成为成为了专门的艺术形式,贯穿了整个中华传统艺术。

其他网友回答:

魏晋时期的行书当然是高于唐代以后的行书的,但是魏晋时期楷书已经出现,王羲之小时候跟着卫夫人是学习了楷书的,这就不排除楷书和行书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这也不代表写好了楷书就一定可以写好行书,二者毕竟是两种书体,在用笔方法上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具体到书写,还有很多的不同,写好了一种书体,并不代表可以写好另一种书体。想要两种书体都写好,需要专门的训练,楷书行书都要训练。

有人说楷书是基础,对于当代人来说,这个观点有它的道理,我们当代人从识字开始就是学习楷书,从开始入门打基础肯定是最方面和最好理解的。但是篆书、隶书同样可以进行基础的训练,当代也有很多书法家是从篆书或者隶书入门的。

不过,要是非要从楷书、隶书、篆书三种书体里选择一种,作为基础入门的训练,我还是推荐学习楷书,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楷书在五种书体中,虽然成熟的最晚,但是它的结构更加严谨、笔法也更加丰富,加上我们现代人都使用开始,也更加容易接受。

所以大部分书法家选择楷书入门,其实是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的,是在对比了五种书体利弊以后的选择,也是大部分书法家认同的一种选择。

直接从行书或者草书入门的比价少,当然也有,属于个例,书法有法,但是学习书法的方法则不是唯一的,有多种可能性和选择,做为我们书法学习者,最重要的是选择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你觉得呢?

其他网友回答:

小编说的是唐楷出现的最晚,而不是楷书出现的最晚。楷书字的笔顺和架构对于书写行草是有启发作用的。楷书好像字是在立正,行书呢是在走,草书呢是在小跑和狂跑。今人而不是古人,练好楷书对于写好行草是有很大邦助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不能这么说,书法最重要的是看天才和灵性,东晋主要是出了王羲之这样不世出的天才,千古之冠冕,后人自然比不了。但不能说总体唐朝以后不如东晋,后期书法百家汇聚,练习者吸收前人的经验,后期大家名家更多,两宋,元朝的赵孟頫,明清时期也有很多,民国更多。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为什么行书比楷书早!弄不清楚这个问题,一切回答的答案都没真正的意义。也没有任何说服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标签: 唐楷 行书 晋代 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