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严管官吏,不搞分封,使后来搞家天下的帝王们恼羞成恨,所有强加到他头上的罪名,都是御用文人们歪曲的。
其他网友回答: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只知道历史上任何人物,任何事件,只有親身经历的人,親自经过的事,既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也是毫无伪装最真实经历。又何况后人因阶级阶层的不同就是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其认识结论也不会一致。
但所有这一切又是由人用文字把他记录下来,供后人了解,而记录的人因立场观点不同,难免有所取舍和夹杂个人杜撰或者篡改。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很有可能好坏褒贬也就大相径庭而无法折中,当然也不需折中。因此有种说法,“历史是个美丽的少女,就看你如何去打扮了”又说明什么?
这就势必出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否是当時的真实记录,如果仅是份孤件,又何能证实其真伪。就是包括己久的习惯认识,谁又能确保百分百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没有记录人的取舍或篡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時。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难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谁又能确保不是“周公恐惧”“王莽谦恭”時而留下来的现实?。因此人们也不得不想到、所谓的“盖棺定论”又显得是多么虚伪和不可靠。
因此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不得不反问一句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毫无差错真实客观的写照?而又是所有阶级阶层的共识。显然永无定论。就是同一人物,同一事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也必相反。
其他网友回答:说到历史上被后人歪曲的人物或事件,那就很多了,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大家都熟悉但有容易被误解的人物或事件。今天我们主讲的是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1、关于曹操的情况
关于曹操,一个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关于其介绍在此就不赘述。关于他的一句口头禅大家应该都能说出来,“说曹操,曹操到”,特别是在等人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它。这句话的来历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是汉献帝被黄巾军追杀的时候,一度陷于险境,于是便有人向汉献帝推荐了曹操,叫其来驰援,将走投无路时,正好曹操派夏侯惇前去营救了汉献帝,就这样经过文学色彩的加工,便有了后来的“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这段描述我们还是能接受的。
纵观《三国演义》这部文学著作,大家会发现,尊刘贬曹的思想非常浓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主要是因为作者受古代正统观念的影响,刘备为汉室后裔,东汉灭亡后,刘备在成都称帝,为刘氏子孙,天经地义,是符合正统观念的,而曹氏称帝则为篡权,为大逆不道,是不被正统所容纳的,所以才有“汉贼曹操”的说法。作者罗贯中为元末明初时人,被正统观念所熏陶,自然是站在正统一面,这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我们只要刘备落难、被打,就不觉会有同情、帮助的情节,而曹操只要春风得意时,就会有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的冲动。显然,这是《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主观色彩太浓厚所致。
2、《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
正是因为“尊刘贬曹的思想”,《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的过失被无限的放大。在第四回中: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而被迫逃亡,便逃到了成皋其父结拜兄弟吕伯奢家中借宿,吕伯奢一看曹操来了很是高兴,便安排家人准备饭菜款待。谁知曹操误把吕家磨刀杀猪的磨刀声认为是要杀自己去领赏,曹操遂将吕伯奢一家给杀了,事后才知道自己错杀了人。这一段,在《三国演义》中,当时曹操内心的活动则被演绎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正史中的曹操
翻开陈寿的《三国志》武帝纪我们会发现,两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三国演义》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内心的活动被无限的放大了。我们来看下《三国志》对这一段的记载:“太祖闻其(指吕伯奢一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可见,《三国志》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说的话是”宁可我辜负人,不可别人辜负我啊!“,而并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是曹操对自己过失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的为自己的过失做辩护,说明当时他还是心存善心的。而到了《三国演义》则变成了理直气壮、理所应当,而且还把范围放大到了”天下“,这就大不一样了,直接歪曲了当时曹操内心的想法,与历史真相背离,再经过文学色彩的加工渲染,曹操便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代言人,从此一提到曹操,人们都会想起这句话。所以,我们要正视历史,文学作品固然精彩,但不能被其误导了。
小结:
虽然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同时期的许子将就评价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评价是对曹操两个侧面的反映,从天下“治乱”出发,纵观三国历史,曹操确有治世能臣之才,但因其所处时代之无奈,背负奸雄一名。但在我看来,曹操可谓一英雄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曹操正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然因时代观念的局限,在史学家那便成了阴险、奸诈的白脸。
《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我们不能都信以为真,文学作品不免有夸大、褒贬的色彩,所以我们不能以文学的角度去评价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要结合正史、典籍等史料,综合的去评价、去看待历史人物,这样我们才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大家认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2>被后人歪曲的历史人物:
1.潘美,北宋开国名将,他和赵匡胤关系甚好。在民间有不少人认为潘美是害死北宋名将杨业的元凶,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导致杨业兵败身亡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王诜。潘美和杨业护送边境百姓内迁的过程中,作为监军的王诜先是用言语激杨业去攻打进犯的辽兵,后又不听潘美劝阻私自带兵离开陈家谷口,这也就导致杨业兵败身亡。杨业死后,监军王诜被除名,这个惩罚相当重,因而王诜才是导致杨业兵败身亡的罪魁祸首。潘美在杨业死后也被贬官三级,与王诜相比,他的担责要小很多。
2.金兀术,即完颜宗弼。在民间金兀术一直被误认为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可历史上的金兀术却是一个具有相当才能的人。完颜宗弼为人豪放,能骑善射,善于用兵。在灭辽伐宋的过程中,他多次率兵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在血战富平一役中,金兀术率兵致使南宋18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金世宗曾言:“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由此可见,金兀术在大金王朝中的地位。
被后人误解的事件:《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在历史上确有此事,但事件的主角不是诸葛亮、司马懿,而是曹操。曹操在一次与吕布的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上演了一出“空城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实行贬曹抑刘的方针,这才让诸葛亮抢了风头。
其他网友回答:苏联是全世界第一个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国家。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首先,19世纪末美国不少工厂已经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了,比如福特就在自己的工厂推行8小时工作者。
其次,乌拉圭在1915年就宣布全国范围内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苏联要到1917年才成立,因此不管是算率先实行8小时工作制还是国家层面推行8小时工作制,苏联都不能说是全世界第一个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国家。
甚至可以说,虽然苏联口头上宣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但是苏联从建国第一天开始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八小时工作制”。
因为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消极怠工最多会被开除,而在苏联,消极怠工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外祖父的兄弟就因为怠工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契卡的全称就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
另外,苏联成立没多久就要求“星期六义务劳动”,实际就是违反了“8小时工作制”。
到了1930年代中期,苏联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将“星期六义务劳动”从“义务劳动”变成了正常的工作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最著名的秦始皇,隋炀帝。还有明朝所有皇帝。都是被满清官改历史抹黑的!
其他网友回答:历史就象一个少年,看见一群傻子,向悬崖走去。如果少年装着什么都没看见。这群傻子会掉进悬崖,全体毁灭。少年独活,但善良会使少年自责一生。如果少年叫醒那群傻孑。傻子们会活下来,但会打倒,吃掉少年。商秧帮秦王成为霸主最终破车裂,隋炀帝兴科举,给读书人出路,但读书人笔下他却是历史上最大的昏君,千多年没人帮他说话。你想救的人,最终你会被你救起的人打倒。如果你叫他去死。他会子孑孙孙把你说成英雄。个人认为所谓的"人民"是不可信。也许我的思想是极端错误的。有待认识。
其他网友回答:这事例很多,讲些小人物如蔡伯楷和赵五娘故事,蔡不坏的,但编了他休妻之事。唐诗人曾为蔡鸣不平,但“满城尽说蔡中郎”很无奈。
其它如马文才,跟本没有破坏过梁山佰和祝英台婚事;武大郎原身高七尺,一个清廉受百姓称赞的县官,更本不是五短身材的小贩。
其他网友回答:历史上有许多被后人歪曲的人物、事件,但我认为其中被歪曲的最厉害的当属北宋名将,潘美!
他在演义当中还有一个新的名字—潘仁美。
战功卓著潘美(925—991),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年轻时不仅风流倜傥,还胸怀大志,他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
汉代(后汉)将要结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谋取富贵,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直是羞耻啊。
不久,他就证实了自己的抱负。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初露锋芒的潘美自告奋勇,接受了两项看上去十死无生的任务——
一是先赵匡胤一步赶回后周的都城开封,告诉后周的孤儿寡母们老赵造反的消息;
二是赶往赵匡胤的宿敌袁彦所在的陕州,进行劝降。
没想到,这两个任务他都出色的完成了,潘美千里走单骑,不仅为赵匡胤打好了前站,还成功劝降袁彦,将他带回开封!
从此之后,赵匡胤对他器重有加!
而与同时期的“第一良将”曹彬相比,潘美的功绩也丝毫不弱:
曹彬平南唐,潘美更是客场作战,平定南汉,且南唐之役里,潘美是曹彬的先锋,很多仗其实也都是潘美为曹彬打下来的!
此后,潘美更是为赵匡胤挂帅出征北汉,为赵光义收复燕云十六州,立下赫赫战功。
最难能可贵的是,此人不光有勇有谋,还宅心仁厚!
赵匡胤在兵变回到开封后,面对上一任皇帝柴荣的两个小儿子,手下大将都说应该杀掉,但潘美却将其中一个抱回自己家中,当作子侄一样抚养!
对于这件事,从此之后赵匡胤再也没有提过,因为潘美做事,他放心!
千古骂名从以上来看,潘美不愧是一位伟丈夫、真豪杰,那他为何会遭后世如此诟病呢?
这要从一场战役说起。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曹彬、潘美北征燕云十六州,潘美负责西路、曹彬负责中路。
一路上,潘美摧拉枯朽,连下寰、朔、云三州,可就是因为他进展过快,使得中路主攻的曹彬就此首鼠两端,忽进忽退,自乱阵脚,导致了岐沟关大败。
曹彬败了,潘美不得不撤退,之后,杨业在陈家谷兵败无援,力战殉国!
这件事其实潘美并没有太大的责任,但他却因此心生愧疚,因为潘美曾与杨业是多年好友,二人在太原共同驻守北部防线,配合的亲密无间。
仅仅一年后,潘美在太原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可恨的是,五百年后,一个不知名姓的明朝人将这件事翻出重提,写了一本《杨家府演义》,从此潘仁美就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奸邪之徒!
本来潘美是貌比潘安,可惜就连他的形象都被写成了张飞和母猪的结合体,挺着一个怀孕的肚子,再套上件深黑色的官袍。
而他之所以能呼风唤雨,完全是因为他的女儿是赵光义的西宫娘娘!
天可怜见,潘美的孙女儿才成为了宋真宗的媳妇,那是赵光义的孙媳妇,并且22岁就死了。
真正在后宫作威作福的是曹彬的孙女才对,她嫁给了宋仁宗,成为了权倾一时的曹皇后!
不得不说,潘美可以说已自己的声明狼藉,成全了好友杨业家“杨家将”的美名,可悲,可叹!
其他网友回答:苏定方曾先后在窦建德和刘黑闼手下效力,刘黑闼死后,隐居家乡。李世民登基后开始启用苏定方,贞观四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苏定方一马当先,率领200名骑兵,在浓雾的掩护下突袭突厥大营,杀死数百人,并烧了其粮草,颉利可汗率部分残兵匆忙出逃,余众投降。随后李靖大军赶到,一阵冲杀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唐高宗时,苏定方又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征讨西突厥,在两军对垒不分胜负之际,苏定方率领五百名精壮骑兵,翻越山岭飞驰直捣敌人军营。猝不及防的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击溃军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多人。苏定方65岁时,再次奉命西征阿史那贺鲁。在额尔齐斯河一带,苏定方的一万人马被敌方十万人团团围住,苏定方稳打稳扎,利用步兵挡住了对方骑兵的三次冲锋,最终将十万人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英雄,在《隋唐演义》中却被描写成一个奸诈小人,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在书中,苏定方先是用暗箭杀了北平王罗艺,后又用计在紫荆关射杀罗成。归降大唐之后,苏定方仍然是个无耻小人,甚至还曾勾结突厥出卖大唐的行为。不仅是苏定方,在关于唐朝的一系列小说中,整个苏定方家族都没一个好人,他的儿子苏麟和苏凤都勾结突厥,最终罗成之子罗通将苏麟斩首,并将苏定方剖腹掏心,而苏凤则逃到了哈密国(或西凉国),生下了儿子苏宝同和女儿苏锦莲,苏宝同长大后又成了新一代大坏蛋,最后被代表正义的薛丁山杀死。
一代抗击突厥名将,竟被歪曲成勾结突厥的坏蛋,可真是够讽刺的。
威海链 »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