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书法本来艺术性很美,但被一些人扭曲到以丑字为典,您说这是不是悲哀?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这个问题,以前就思考过!

我们知道,打印体,我们都不说是书法!好吧,这有个悖论,很有思考性,你听——

我们知道,任政是已故的书法名家,他出自书香门弟,几十年来,行草宗二王,也是欧楷大佬,推陈出新,是广受爱戴的书法名家。



1979年,他获选书写全国规范的电脑汉字行楷常用字库,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华文行楷。他的行楷自然是书法吧?

他的用心写的行楷自然是书法!而且,实事求是的说,他的行楷写的真好,真漂亮!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他这么一手漂亮的行楷,一旦入选成为打印体之后,性质就变了,就不是书法了?

好好!如果还不够深刻,我们再假设一下——书圣王羲之复活了,我们知道,王羲之的字是富有变化的!

同一个“之”有很多变化,如果书法爱好者集体投票,选出王羲之最漂亮的结构,请王羲之做出行书的标准字,并制作成打印体,联网推广之后。王羲之的行书,成为电脑打印的标准字体;


问题又来了,王羲之的行书,一旦成打印体之后还是书法吗?

首先,所谓打印体,不论楷书,或者行书,其母版的书写者,往往是书法名家,这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他们所写的字还就是功力非凡的书法,只是成为打印体之后,我们看得多了,感觉腻了,甚至俗了!

这个原因,大概是丑书能盛行的一个因素,美的东西太多,看的多就腻,模仿的一多就俗。

于是——丑的市场就来了!那么,为什么不用丑书,来作为打印体呢?

因为,美的字,永远都是美的,虽然看久会腻了,模仿的多了,还会俗,但至少永远有规范、易认的特性;(特指行书与楷书)


丑书,大概抓住了上述的一个特性,也抓住了许多人容易感觉到俗与腻的心理特征,再加上有个丑书的圈子,成就了些许的市场,也忽悠了一帮人,丑书就应运而生,甚至大行其道了。

然而,丑书,永远就是丑书,从始自终就是丑!把一堆牛粪,涂上几层香粉,再拍个美颜照,依然是臭不可闻!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与社会风气有关。很多人急功近利,既想创新,但受能力所限,达到最美,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就想走捷径。丑没有标准,又极易写出面目不同于他人的怪胎。他们认为“新”是做到了。于是有这种思想的人便抱团吹捧,不管其功力如何,只看其丑出了花样。当然艺术的美感因素很多,其中就有区别于妍美的“丑”。但是这种“丑”不是故意造作的丑,而是不加装饰的拙朴老辣,所体现的“粗服乱头”。有时也体现了一种彪悍之美。决不是什么牛鬼蛇神。书法艺术彰显的是人格魅力,一味求丑不是书法艺术的初衷。有些专门研究书法艺术的人却脱离书法的本源,醉心于从西方艺术中找营养,提出脱离汉字搞什么纯线条艺术,主张完全背离传统,掐掉老祖宗的香火,自己另起炉灶。他们招来众人唾骂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相信纠错机制在社会,在大众,能存在一时,难长久呆着,丑只是一种风格追求,但必竟给人美感,愉悦太差,总有一天撑不下去,作为百花齐放多元化的今天,它能存在几天不见怪,被边缘化是迟早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书法并不是唯美主义者,书法作为艺术是通过书作来表达情感,表达认知,表达思想的,美的追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次,所谓的以丑为典的人群中不只有江湖人士,还有诸多学院派的名家、大腕。不是以为的那么简单,一丑了之。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书法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认知,没有统一或者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历史上丑书、怪书多了去了,徐渭、王铎、傅山,现代的也不老少,艺术不可能是唯美一种表现形式,重要的是用什么把握其中的度。


其他网友回答:

社会造就。像贪官一样,你说他穷奢极欲也好;说他亡命作死也罢。怎么产生的?是逮到虱子弄死,还是洁身自好不给它生长的机会?

其他网友回答: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比如书法中的“巧”与“拙”。作为“巧”的对立面,适度则“拙”,过度则丑。但都应遵循一个铁律,即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线条的艺术。离开了汉字,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书法。”只要遵草法,可辨识,丑则丑矣,权当是一种风格。

再,艺术总离不开社会环境,总是脱离不了时代特色。当下丑书流行,不也正好反映了这个时代物欲横行下的浮躁与焦虑?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国家、政府都以丑为美了,岂止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

也未必全然是坏事。当年很多少年(比如破石先生)看到那些“丑书”,觉得这样也能当上书法家,于是纷纷跑来学书法,自然对书法产生兴趣,找到属于自己的正途。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自古没有框架,形体虽有分类,但不拒于多样,风格,形态,创意自古多之,但功力是基础,创意,风格与书法追求是自成一体的,于时,才可见百花开艳,这不排斥!同样的字体,创新出自成一体的风格,屡见不鲜!!但丑字美吗!!??????激请大家讨论!我认为是对书法艺术性的毁灭!!!

标签: 艺术性 悲哀 扭曲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