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中国哲学有很多流派。尤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分歧很大。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
儒家推崇圣人,道家藐视圣人。
儒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是爱有等差;墨家主张兼爱,也就是一视同仁;道家主张自然,建议大家不要爱来爱去;兵家说爱是什么,我只知道杀人。
儒家喜欢人治,法家喜欢法治,道家喜欢无为而治。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各家之间,互相攻击,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各家之间,非但没有走到你死我活的一步,反而相辅相成。
孔子认为老子是自己的师傅。
庄子和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成天撕逼,互相挖苦。惠施死了,庄子却很悲伤,说:“楚国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请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也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匠找来说:‘替我试试看。’石匠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荀子是儒学大师,却教出了韩非和李斯两位法家门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将提升到统治哲学的地位,此后两千多年不动摇。
但是,道家的学问也没有荒废,再加上外来和尚带来的佛学,与儒家哲学一道,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鼎。
中国的学者,进一步入庙堂,靠的是儒家本事;退一步隐山林,念的是老子、庄子和佛经。
同一座寺庙中,释迦牟尼、孔子、老子排排坐,吃果果。相互之间,也不觉得膈应。
老百姓想当官的,拜孔子;想长寿的,拜老子;想平安的,拜佛祖。各取所需,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如果要问中国哲学有什么代表性的精神,那就是一团和气。这个“和”字,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由张艺谋导演,向全世界做了一次华丽的展示。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和”字下面还有两个字:“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同才是中国哲学的精髓。
五指一般长短,同是同了,但是不和,怎么看也不顺眼。
人有七情六欲,想法也千奇百怪,只要原则和底线相同,没有必要追求一致。
换句话说,在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的前提下,也要允许某些人做做春梦,是不?
其他网友回答:世界的多元哲学,便有多元哲学精神!
所谓哲学的精神是指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价值的追求,意义的理解把握和诠释,以及对终极关怀的体贴和追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具体中国哲学的精神有忧患精神,乐道精神,人本精神,和合精神,笃行精神。
1 忧患精神。
忧国忧民的忧患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整个人类存在的生命关怀。
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应该肩负实践责任,有积极担当的忧患意识。孟子继承孔子的忧患精神“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患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继承下来,宋朝忧患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光照后世。
2 乐道精神。
乐道就是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要有所向往,有所追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物质生活上可以清贫,但是不能放弃乐道精神的追求,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乐道精神的体现。
3 人本精神。
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就是指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
管子讲,把人当做人看,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识,满足人的需要。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就是使每个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孔子的“仁”就是人学,就是人本学。
墨子“兼爱”,孟子“不忍人之心”等都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
4 和合精神。
和合精神,承认事物多元的存在,互相冲突中的融合。
孟子“地利不如人和”,孔子“和而不同”,中国《易经》中,阴阳相合,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近代毛主席提出'“和为贵”,我们现代提倡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中国这哲学的和合精神。人生在世,不能独存,必须与他人生活在一起,不免发生冲突,在冲突中和谐,进而达到和合。
5 笃行精神。
中国哲学中,儒,墨,道,都体现了笃行的精神。中国哲学认为忧患精神的化解,乐道精神的实现,和合精神的追求,人本精神的弘扬都赖于笃行精神的践行。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还要去运用知识。《中庸》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明朝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谓不知。笃行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可见在中国哲学里,笃行精神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哲学的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笃行精神是中国哲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长期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凶险,错综复杂的人生关系,心灵环境的孤独,苦闷的回应,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尊严,意义的重建,是人对精神家园的终极追求。
其他网友回答:所谓精神是主观(思想、作风)同客观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么在中国能代表中国哲学精神的当属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否定之否定”观点。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的实际情况而创造出来的理论成果。毛主席用其通俗易懂的一句话概括其理论成果,这句话是:不破不立!更准确地说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以及革命群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战胜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一举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工业国,让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毛主席说:“您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
帝国主义政客也直言不讳地说:“不怕中国现代化,就怕中国毛泽东思想化。”所以帝国主义在中国培养了一批公知,拼命的抹黑毛泽东思想,否定毛主席的伟大功绩。然而乌云遮不住太阳,片块乌云必然被雷电击散,中国还是光明的中国!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思想会越来越伟大!一个伟人如此说!
其他网友回答: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本质上是关于人立足于现世又能超越当下的生命学问。是指向“如何做人、如何管治人的依据和根本”的,中国学问骨子里就是这个中心。
二、谈中国思想,我以为,有几个重要的范本是带标志性的,值得大力推荐,可以学一辈子:一是《周易》,特别是“序卦”一文,把中国思想精神的气与理之大宝藏作了一全面的提钩;二是《老子》,老庄之学,为天人之学,透析生存的本相。这两个范本,是中国思想的“心法”,命门。若稍作扩展,《大学》《中庸》《孟子》,要细读领悟好它。至于道与佛,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放在中国思想精神的提要上考虑,要者不出上面。中国智慧不读经典,是不能获得的,尽管这智慧不限于经典。
三、在这些能称为精神真髓的东西中,“宇宙与吾身”、“家国与吾志”、“万有与吾心”这几个对子里,是构成主线与根本的命脉与门弟。处理好这几个对子,人一生就不会白活,从卑微的肉身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立于天地之间,而得其乐。
中国思想精神,把人的主观光景、自我成就的取向、践行德行的能力、认知与训练的门径,看成最为生动可信的东西,两千多年,要言不繁,反反复复,一代有一代的面相,一代有一代的成就。而唯心还是唯物,主观还是客观,中国智者不愿闻问,愿闻的是如何运化天地灵气而与之齐一。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为了处理好上面提的几个对子,中国思想以“道”“太极”“阴阳”“心性”“理气”等构成一个系统,通过知、感、行、悟、言来转化几者,传递出“体用”之妙。由于“用”之立心立意不同,由于凛性之差异,对“体”的把握言说,导致了中国思想史的学问,分流出门派、家学。
四、中国思想的精神,把智识、行养、功德、是非,作了一定层面的分工,力图避免混浊。只不过,在真实的历史过程中,却又经常受到围绕家国命运而呈现出来的世俗化、浅表化、集团利益化的所谓功德、忠奸之辨的影响,出现难于免除的杂色、失真、断裂与扭曲。
五、中国思想的精神,实质上寄居于两千多年的农耕文明、阶层分工、政治体制、文化积淀,要者当然是经济与政治。而恰好在这后两者中,中国智慧鲜有揭示。即使在过去,中国思想的精神如何落地,如何成就理想,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修行,于国家社会亦鲜有裨益改进。越往社会下层,越是广泛的实践领域,就越显浅薄空泛,无趣无物,大而无当,能够起到的正面作用不能作过高的评价。到底“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只能在小团体里成为彼此观照印证、追慕渴求的境界,尽管它足够的伟大。
这里原因是,中国思想的精华佳处有超越时空之能力与表现,好了,你超越了,高明了,如何反过来进入具体时空(历史与时代),反倒成了不容易解决得好的问题了。这也为什么中国两千年社会的管治,不得不更加强调阶层化生存的重要原因,某些层面,“人”的立体并不能带来社会更大更广范围的立体。这就不可避免存在着中国社会长期的深刻的内在分裂,因此,古人那些深湛、精进的功夫,到底影响的范围是很小的。加之,时移势易,传统中国智慧于当下与未来,如何补益,完整的方案,规矩尺度是需要我们重新设计的。
六、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不等于复古,更不等于复辟。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哲学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不行就打仗,就改造和征服自然。事实上,我们读过的名著中,早已经埋藏着答案了。在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小姐迷路了,躲在森林里。一场大风大雨过后,好多小鸟被吹下来受了伤,奄奄一息。苔丝小姐很同情它们,于是,就把它们一个个掐死了,为什么掐死?好让鸟儿不痛苦。在《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小姐,看见满地落花,感觉很悲伤,觉得自己就像这一朵朵凋零的花儿一样,于是,林姑娘把花儿都埋葬了。这就是东西方哲学的不同。
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人在社会上的价值,对于自然界,采取的是一种和谐的视角,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特别是古希腊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同时,中国哲学在阐述问题的时候,往往用比较模糊的、诗一样的语言去描述,而西方哲学则不同,是用严格的逻辑语言去推理论证。这是中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
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所以他们发展出高度发达的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等,而中国哲学则关注的是人生的价值和人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问题,所以,中国哲学发展出高度发达的伦理学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思考的是如何让人达到一个非常高明的境界,这在古代叫“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哲学思考的是人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总结下来,中国哲学的核心精神有以下但不仅仅只是这四条:
第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哲学是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哲学,他没有彼岸世界,只有现实世界。既然生活在现实中,就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二,厚德载物的人生精神。厚德载物的理念同样来自易经,易经告诉我们,在向前跑的时候,也不要跑的太快,要慢一点等等自己的灵魂。要象大地一样宽容,可以容纳万物,要有大地一样的胸怀。
第三,是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的人生精神。“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同样是《易经》中所说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要小心谨慎,要随时警醒自己。同时,还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随时校正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这叫做与时俱进。
第三,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人行事做人的总原则,也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原则。这种人生的精神,是追求不过头,不偏执,不极端,做人做事要理性,要温和。
其他网友回答:一切伟大哲学的精神内核只有一个,那就是求真求实,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他本身就要求在求真之中,没有这个基础,一切将真假难辨,继而精神无存。
求真,既意味着对真理的渴望与探索,又意味着对真理的辨识与信赖。假如哲学已经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或者降低真理的标准,而成为实用主义、威权主义、乃至愚民主义的木偶,哲学的精神将失去高贵的秉性而降格为附庸和失去应有的勇气和纯洁。
从这个意义上看,哲学即人学,一切从人性出发的人文精神,必以真为起点、为基础、为根本,然后才有善与美的前提条件,才有真理的迷人光芒,才有真正的信任、尊重、慈悲、博爱,而推动人类与人类、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精神的自然和谐与进步、发展。
因此,一切伟大的哲学精神,不仅要关注于生命的过程意义,还必须关注生命的源头意义和归宿意义,不仅要关注真理的客观自由,还要关注真理的主观自由,否则,就丧失了真理客观真实的全面性、完整性,使真实的缺陷发展成真实的虚伪。所以,真实哲学精神的外延至少包含自由的气度和对平等原则的基本认同。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哲学的精神就是应对挑战!为改变而改变!不少朝代都有改革大师,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到现在的改革开放都是在改变之中,从苦难逃出跳进又一个苦难的历史长河永远都是挑战的人生!每一次的战乱都是由于饥荒民不聊生所至,有多少仁人志士圣人哲学都想打破这种魔咒?然而却一直都是泡在苦汤里自己品尝,儒释道宣讲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变化依然,哲学思想也逐渐慢慢在更进,无非是想取得平衡和均等,但人是有层次的,有老幼男女之分,有能力大小之别,有先后顺序之先来后到,有组织有个体,有社会结构,大家都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之中受传统文化熏陶,在神州大地延续了几千年,直到1949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装在又一个大天之内!这时才感觉东西方哲学相撞火
威海链 »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