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废掉宰相,却又弄个内阁,首辅权力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除宰相制度,其目的就是强化封建君主集权制度,将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至于设内阁、首辅,目的是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类似于秘书机构,洪武三十五年初步形成,在明成祖时正式设立,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在万历皇帝时权力达到最大,相当于宰相,如张居正首辅。



首辅是首位大学士的称为,此后独揽大权。首辅与宰相的区别是:1.官爵位的差距,宰相除皇帝之外的最大权力撑控者;而首辅是学位机构的职位,只是在明中、后期皇帝授权其权力较大的。2.首辅在明朝是削弱宦官的机构,只是在皇帝不上朝赋予首辅类似宰相的权力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内阁是依附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宰相是总理一切事物的权臣。

从制度上看,内阁是皇帝忙不过来的产物,内阁本身没有什么权利的,内阁大学士不兼职六部尚书的话,是没有任何实权的。

宰相是相权皇权二元政治体系,宰相无论叫什么名字,几个人,相权是可以制衡皇权的。六部只是宰相的属官。

朱元璋是出于有宋一朝权相百出,为子孙后代考虑而罢相,但皇帝实在忙不过来,从朱棣开始就有了内阁这玩意。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是"辅",一个是"宰",这区别还不够明显?!

明朝以前的中原王朝是皇帝士大夫共治天下。

经历了蒙元的野蛮统治后,朱明加速了中央集权。此时拥有削弱皇权的宰相显得多余。

但废了宰相,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好汉还须三个帮,何况皇帝多草包。

于是创造性的内阁辅臣应时应运而生。内阁辅臣,包括首辅,只有提出意见的权力,要想这个意见被通过,尚需皇帝朱批。

而宰相在一定程度上是无须皇帝朱批即有决定权的。这就是宰相与首辅之区别。

内阁辅臣的建立标志着中原王朝进入高度集权的皇帝专制集权时期。

而内阁首辅递上去的折子,有的留中不发,有的让太监批复,宰辅之区别可见一斑。

其他网友回答:

宰相相当于公司股东,有否决权;

内阁相当于公司职业经理人;

标签: 宰相 首辅 废掉 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