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从古至今孔子逐渐符号化的现象?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孔子“符号化”之说,是当代的新词。“符号化”是中性词,本身没有褒贬之义,但如何解读,倒是一个大问题。

当代最热的符号化解读孔子,当数北大教授李零所作的“丧家狗”一书,彻底颠覆了“丧家之犬”的真实内涵。

众所周知,丧家犬之说出自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这个记载说的是孔子带他的学生来到郑国,走散了。子贡寻找老师,有人告诉他,我在东门见到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像子产,但腰以下比禹要差三寸。失魂落魄,像一条丧家犬。子贡把这个话转告老师,出乎意料的是,孔子不但没有生气,还哈哈大笑的自嘲道,外貌不重要,那个人说我像“丧家狗”,确实生动。

孔子周游列国,他的政治理念,诸候知道好,但就是不采纳,不用孔子。原因在哪里,毛主席一语道破天机,“儒学名高实糠粃”,这就是诸侯对待孔子的心态。“丧家狗”的比喻,虽嘲讽,倒也贴切。但孔子在这种境况下所表现岀来的忧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他绝不是为一己之私的失意和不得志,而是为天下苍生。不然,他就不是圣人,史马迁也不会有“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叹!

北大的李零教授,在“丧家狗”一书总结中说:“孔子教导我们,他不是圣人。”呵呵,有意思。

不错,孔子是说过自己不是圣人,但借孔子之言来说事,这个用心,就不太好了。道理太简单,孔子既然会说自己不是圣人,一定是当时就有圣人之誉,他才会自谦的说自己不是圣人,没有这个前提而云非圣,一定病得不轻。这从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的“左传”中可得到印证,他说:“孔丘,其圣人欤。夫圣人在政,过者离位焉。”再者,汉之后,民之前,列朝列代皆尊孔子为圣,这不假吧。

李零教授解释“丧家犬”,也颇煞费苦心,他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在李教授看来,孔子竟然没有精神家园?!

各位看官,孔子既不是圣人,又是一个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而二千多年来,却一直把他当圣人,把他创立的儒教作为中国的精神家园,是不是很可笑?读出了味道吗?读懂了他的用心吗?

孔子弟子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于文,约我于礼,欲罢不能。”

唐太宗李世民说:“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看来,颜回、唐太宗他们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李教授。

最后,我想说的是,遇上符号化说历史,说历史人物,不懂不要紧,但宁可信定论,莫被新异转,才不会上当受骗。

其他网友回答:

符号化并非孔子的专利:十字架代表新教,六芒星代表犹太教,星月代表伊斯兰教,佛像代表佛教……

符号化是人类利用单一视觉符号代表一套思想体系的行为。

现代西方崇尚创新,每个新流派需要与其他区别开来,就利用符号化,让人一眼就能分辨清楚。故符号化与被符号化是趋势。

其他网友回答:

其人骨已朽矣,是什么人在招魂还用多说吗!不符号化,难不成又要国标化吗?

老夫子何德何能,经久不衰!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什么样的学说,你认为如今的环境还能让枯骨还魂吗!

标签: 符号化 孔子 看待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