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最痛苦的当是半路失伴,不续老来孤独,再续因原生家庭的拖累而不能。茫茫人海中,老年成婚并不常见,而儿女亲家执子之手更是寥寥。两亲家走到一起,该是同病相怜中滋生的缘分,亲上加亲,多被人们看好的老年婚配。
我的一前同事,就走了这一步路,他们老夫配老妻,恩爱如原配。儿女们不愧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思想开放,全力成就了两亲家走在了一起。
老同事姓仁,65岁上失伴,县某局副局长 任上退休,生一双儿女,儿子某重点大学博士毕业,留省城一研究机构,女儿在本县城教书。老仁的母亲家,是邻县的中学教师,56岁那年老公病逝,女儿成婚时单身多年。两亲家在儿女的婚礼上,虽然没有牵手步入彩台,而一左一右地坐在那儿,不知情的人以为是老两口,而知根底的宾客,认为两亲家般配,还有人议论“这婚礼好似两场麦子一场碾”。
自称上亲家,互相留存了电话,真是心有灵犀,双双在手机里输上了“亲家”,微信不知何时自动加上,一个备注“李老师”,一个标为“仁局长”。电话因为儿女的事经常联系,而微信双双心存芥蒂,“处”了好长时间。
儿子结婚的那年除夕,老仁在微信里找了最美最贴心的拜年祝福语,发给了“李老师”,而亲家母是秒回。自此,双双每日早晨定时,互发祝福表情包不间断。有一天晚上,老仁掌着手机浏览头条,而亲家李老师发来了表情包,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是“恭喜恭喜!”,立马想到了是怎么回事,还故作镇定,没有秒回。等了片刻,他发了亲家好像早已写好,秒回“等着抱孙子”老仁满脸通红,把持不住打了视频,李老师秒接,两亲家长时间压抑的情绪,瞬间如地下的气井迸发,燃烧了起来,满屏的喜悦和暖心。从此,双双的微信又改为“老李”和“老仁”,对话框里满满的问候、安慰、照顾、体贴的文字和语音,还有视频的记录,谁也舍不得删除聊天记录,他们没事儿时,就回放聊天记录,欣赏起带有蜜味儿的信息,而电话记录推了老远。
只一月多时间,老仁安排上亲家母去了儿子家,他们的微信不再如前想发便发,老仁一天魂不守舍地等着亲家的语音。孙子落地了,老李的微信明显少了,另一头的老仁不敢发,亲家出了门才急着给老仁汇报。有一天,老仁语音了一声“辛苦了!”,亲家回道“为了我们的孙子,不苦。”这撩人的一问一答,他们的微信从此,少了客套,多了情话,由儿女相识,相知恨晚。
老李自我感觉,她的保密工作做得蛮好,不料还是被女儿掌握了线索。一日,老李购物回来,哼着小调进门,女儿扳着脸“妈,过来一下,我要审问你,是不是跟我爸聊上了?”妈妈只给女儿会心地一笑,一切皆在微笑中。
老李的女儿,跟先生汇报了情况,又跟大姑子姐勾通了,大家欢呼雀跃。不久,奔七的俩老人携手领了证,婚礼由儿女们操办,没有请客,只是他们两家人,在儿子家订了一大桌饭,抱上孩子,简约、时尚、浪漫了一回,两家终成一家。老两口出双入对,小区里的人哪知道他们半路上的老来伴,而老家里风言风语中,传来了“两亲家”成婚的消息,意料之中的事,人们把他们的再婚传为佳话。
从我前同事的老年再婚,可以窥见“儿女亲家”婚配最理想的一斑:
在操办儿女婚事期间,两亲家在悠关利益的大事上,打过交道,知根知底,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一见钟情的闪婚,儿女亲家一场,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感情基础牢靠。年轻夫妻的生活,本就压力山大,两亲家作伴,互相有个照应,弥补了双方原生家庭的缺憾,让小夫妻在赡养父母上省心省事。儿女亲家的心思,凝聚于儿女上,孙子又是他们的共同,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日常生活中,心往一处想,钱往一处花,少了家庭矛盾的根源。子女因为父母,把扯到几方面的心,收到了一处,不为双方老人的养老而心存私心和戒备,虽然是组合家庭,小家无缝隙变大家。这一茬人孩子少,家庭矛盾少,日后在财产继承和分割上纠纷也少。 其他网友回答:现实中还真有这事,我还经常见到这对老夫妻出双入对。因为我们不但住在同一小区,还住在同一单元。
刘大爷老伴去世的时候,大概有六十来岁,刚好刘大爷的亲家母的老伴去世好几年了,也是单身。
因为是儿女亲家,平时也经常走动,日久生情,两人生活到了一起,亲家母搬到刘大爷家里同居了。
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儿媳妇因为受不了别人的议论纷纷和背后的指指点点,两人强烈反对。
儿子跑回家和他爹吵,儿媳妇也跑回来和她妈吵,搞的鸡犬不宁。
但是刘大爷和亲家母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管儿子和媳妇如何吵闹,也不在乎小区里别人异样的眼光,两人不离不弃,成了棒打不散的一对鸳鸯,谁也分不开他们。
我在小区附近的小湖边开荒种菜,刘大爷和亲家母也在旁边开了一片地,成了我的种菜邻居。
老两口天天来菜地打发时间,你翻土来我撒种;你摘菜来我捉虫,看起来相当恩爱。
只是,从来没有见到他儿子和儿媳妇在菜地出现过,没有来帮着干过活,也没有来摘过菜。
也许,儿子和媳妇一直到现在还拗不过这个弯吧?还接受不了这个"亲上加亲"的老年婚姻?
咱也不方便问,咱也不好意思说,只有在心里祝福这对老年人夫妻恩爱,晚年幸福吧!
其他网友回答:完全可以。
我的一个老同事就是这样的,他的老伴前几年因病去世,他有三个女儿都已成家,独居的生活他早已经习惯了,女儿们也不时地来看望她,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但他有个习惯不好,喜欢喝酒,这让女儿们很担心,因为家里没有个照顾他的。
他的大女儿的公公是前年因车祸去世的,婆婆跟着他们生活,大女儿有意撮合婆婆跟父亲在一起,她首先和两个妹妹商量,妹妹都说没问题,于是姊妹们分头去做工作,最后终于成功结合在一起。
老同事有了人照顾后,家里拾掇的干干净净,他穿戴的也不邋遢了,到点就回家,生活重回规律,人比以前也有精神了,最重要的是喝酒有人管着了。
儿女们也不用两头跑了,他们的心不用悬着,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能解决。每逢周末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很温馨的。
虽然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但是就咱们身处的社会整体来讲,还是偏向于传统与保守的这种情况。
至少在家庭伦理观这一块,是如此。
因此在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上,都难免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与限制,而这些东西,就当下来讲,没有最根本的办法避免。
为什么和亲家走到一起并非好事?下面这位老人说了真心话。
其实听后之后大家会发现,除了与传统的家庭伦理观相悖之外,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01
张文慈女士七年前丧夫,与过世的丈夫育有一个女儿。四年前,女儿结婚成家,她也因此结识了现在的亲家:女婿的父亲。
对方情况跟她差不多,也是丧偶独居的情况。
如果不是儿女已经有了姻亲关系,其实这两位算不得老人、只能算是中年阶段的男女各方面还是挺登对的。
只不过现实摆在眼前,他们假如还不顾这一层儿女姻亲的关系,顺着自己的感觉发展出一些与情感方面相关的关系的话,从社会普通的伦理价值观来看,便显得非常古怪与令人难以接受了。
可因为彼此双方对对方都有明显的好感;因为异性相吸的这种自然规情感规律,双方却情不自禁越来越靠得近。
暧昧不清的样子不但引发周围人群的侧目与议论,双方的亲戚也因此接受不了,都会在背后窃窃私语……
时间一长,她感觉非常难受,身边人的闲言碎语伤人,令自己处于一种非常难熬的氛围当中。
本来是单身男女,有自主选择适合发展感情的对方的权利,奈何身份尴尬,两个人的交往在别人看来,莫名有一种看不下眼的即视感,也是挺让人无语的。
02
就算内心强大,能抛开别人不善意的眼光与议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变得特别融洽与坚固。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两人之间没有儿女亲家这一重关系,那么就算之前都有过婚姻、也有跟初婚伴侣生育的儿女。
可他们也能采取务实的态度,想方设法不让儿女掺和到自己新的恋情与婚姻当中来,把自己的搭伙过日子或再婚变得简单纯粹一点。
但事实是,两个人的孩子是夫妻,他们的关系建立在双方父母认识之前,他们不可能不面对这种即成的事实。
这样一来,在来往与相处当中,不可避免会因为心疼自己家的孩子、埋怨对方家的孩子不懂事、对两个年轻人的婚姻与家事有自己的看法、立场与私心之类的事情而产生嫌隙与计较。
再因为自身的这种自私,让两个人的相处变得越来越防备,为双方关系的改变产生了相当强大的负面助力,导致他们对对方的好感与欣赏,因为这些东西大受影响。
03
再有一点就是,双方的儿女对此相当介意。其实想想大概也明白:谁能接受岳父有可能成为继父;婆婆有可能变成继母呢?
如果事情变成这个样子,那么将来一个家庭之内各个成员的身份就会变得相当混乱,而这种乱,势必不可避免成为周边人的谈资、茶余话后议论、打趣以及嘲讽的对象。
就连小夫妻才两岁的女儿也被一些不是那么厚道的人趁大人不备教着乱喊自己的爷爷跟姥姥一些别的称呼,搞得小家伙一头雾水,追着父母问:“我是该喊爷爷姥爷呢,还是该喊姥姥奶奶呢?”
夫妻俩简直一个头两个大,各自回家面对父母之时,未免就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对对方产生不满与埋怨。
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很大、人很多,不是不支持父母有情感方面的追求,但至少不必一定与亲家产生跟发生一点什么?他们都是成熟的中年人,应该知道瓜田李下,需要避嫌……
一来二去,张女士也觉得自己与对方这种不清不楚的感情,真的相当容易影响自己面对孩子的态度:总有一种莫名其妙心虚又愧疚的感觉。
明明是想光明正大谈个恋爱,却搞得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样子,这种感觉实在是糟透了,从面萌生了放弃之心。
结语: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亲家之间产生感情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从人伦的角度来看,至少在咱们的社会当中,亲家等于是亲戚,而且关系还挺亲近的那种。
亲戚之间如果产生男女之间的情感,从内心感觉来讲,大家就会觉得难受、介意、反感。
面对的反对声浪几乎呈一面倒,双方交往就没有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受到的阻力会大到出奇的程度。
再加上难免对彼此的孩子存在私心与偏袒,又会因此而影响到双方的交往与相处,因此这种关系出现问题、产生介意、防备与警惕的可能性也比一般的中年男女高。
能够自自然然、健健康康将这种情感的胚芽培养成一棵茁壮成长、能够开花结果的大树的可能性相当之低。
而且由于感觉怪异与面对的议论太强的缘故,双方的子女也没办法以祝福与期待的眼光看待彼此父母的交往。
这是一种对婚姻与人伦领域传统认知的挑战,很难有战胜强大而呈一面倒的公众认知的可能。
为什么现实生活当中与亲家走得过近会是一种“灾难”,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很多独生子女长大成人结婚之后,一对年轻夫妻下面有一两个子女要抚养,上面还有两边几位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来需要面对,可以讲负担真的非常重、分身乏术,确实无法方方面面全都兼顾。
这样一来,如何合理解决为自己的父母养老的这样一个问题就摆在了面前。
有一些老人觉得,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不如不过分打扰孩子,两家的老人干脆联合起来彼此照顾、用一种报团的方式来共同应对与解决养老问题估计挺理想与合适。
真的是这样吗?下面这一位女士在经历过之后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她相当感慨地称:“和亲家结伴过晚年,不到三年就后悔。我最大的发现就是:亲家之间离得越远越好,千万别搅合在一起!”
01
大家好,我今年62岁了。我跟我的亲家情况差不多,都是早年丧夫,独自含辛茹苦把自己的独生子女拉扯长大的。
我这边是儿子,她那边是女儿。两个年轻人结婚之后,我们因为孩子的关系也一直走的挺亲近的。
本来就是两个没有伴侣的女性,又有姻亲关系,你来我往之间,也发现彼此谈得比较来,而且思想、三观、看待各种事物的角度、生活习惯各方面的,也大致差不多,后来便从亲家关系上升了到了一种闺蜜之类的关系,简直无话不谈,毫无隐瞒。
当时我觉得吧,这也是一种收获,自己多了个朋友,我们关系保持得融洽,还有利于促进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稳定、婚姻幸福不是吗?
02
岁数渐渐大了之后我们想:两个孩子下面有一对子女要抚养,而我们呢?假如再去凑热闹的话,真的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了。
而且两边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赡养谁不赡养谁似乎都不妥。
在这方面假如起了争执、起了冲突的话,那么对于他们的婚姻而言,也是一重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素。
两个人说着说着突然灵机一动:现在不是时兴抱团养老吗?我们两个人关系这么好,好得跟亲姐俩似的,为什么不能干脆凑到一起像姐妹一样生活,彼此照顾着对方安度晚年呢?
简直一拍即合,就这样,她将房子租了出去,然后住到了我家里来了。
她会适当给我一点房租,生活额用方面各自平摊,就这么开始了三年一起生活的日子。
本来以为这样的一种相处方式会是一种非常简单高效而且对我们而言都最理想的养老方式,谁曾想,结果却与我们的预期出入相当大。
首先:彼此儿女有矛盾时,我们两个人也只会站在各自孩子的角度论是非曲直,因为这些非常容易吵架,而且确实也吵了不少的架。
03
再者来讲,虽然生活费这些方面可以分清楚,但是因为姻亲身份,两家人之间的人情往来,还有跟各自的孩子跟我们孙儿辈相关的等等问题上产生的费用与支出之类的,难免会发生一些计较,产生一些牵扯不清的情况。
随着这些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滋生,我们也容易斤斤计较,彼此都觉得委屈。
虽然有时候表面上不会表露出来,但是内心还是觉得不是那么平衡的。
两个人各自总会出于自己的想法、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女人本来就敏感,时间久了关系就容易变得不平等,双方之间产生了嫌隙,难免私下里忍不住到自己的孩子面前去抱怨,结果又导致小夫妻俩产生争执。
总之,家庭关系搞得一塌糊涂……
三年不到的时间,我们全都后悔了,觉得晚年亲家之间离得越远,彼此生活越清静自在!
晚年时间段还是得自己过自己的才行,这种不打扰彼此的生活方式,更加能保持一种比较正常的与亲家之间的交往与相处,不会因为安全距离的丧失而搞成我们现在这样有点反目成仇的情形。
结语:
不管什么样的感情,都是隔着一段的距离才最能够体现出最理想的那一面的,一旦距离过近,所有的关系都容易产生矛盾。
毕竟,人与人之间三观个性与生活习惯原本就不同,是否能磨合成功,得看双方愿意为这种关系付出多少的时间、精力与努力。
有爱情作为调节剂的夫妻或情侣,他们在这方面尚且未必完全能够磨合成功,更不要说两个只是因为儿女婚姻而结成的亲家了。
虽然同为女性,但是感情基础并不深厚,又容易因为儿女的问题各自为政、立场不同产生一种对立的关系。过于亲近、不可避免会因此而萌生诸多烦恼。
再加上生活琐碎、经济方面的分歧等等,对于这种原本就没有太多感情基础而言的关系而言,的确是需要保持一种始终合适的安全距离与以礼相待才能够将将这一份亲戚之情长久维持下去。
不要勉强凑到一起搞成冤家仇敌的模样,这样双方既伤了和气,还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婚姻,实在是画蛇添足、自寻烦恼。
儿女婚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华夏子孙最重视的一件喜事,在古代甚至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
尤其是王公贵胄的人生大事,更是全权听从父母们的决定,这是一次门当户对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良好机会,毕竟双方儿女的在一起也意味着父母们成为了一家人。
现在社会中儿女们的恋爱婚姻都提倡自由,婚姻不再单独是父母们结识关系的机会,但是亲家的关系依旧非同寻常。
只是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少不了摩擦与矛盾,为了两对小夫妻的幸福生活,亲家之间的相处也要恰到好处,彰显一定的情商。首先要知道有5件事情一定不能去做。
偏袒自己的孩子
“护短”是每一对父母的天性,毕竟在父母眼中孩子都是完美的。尤其是在家族聚会中,父母都喜欢夸赞炫耀自己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如果有人指责嘲笑自家孩子,那父母第一时间肯定会与对方发生争吵,反驳。
其实不用说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就是我们个人面对亲人、朋友、恋人等熟悉的人被别人指责时,内心也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但是衍生到亲家身上,最不和谐的画面就是,在小夫妻产生矛盾之时,双方父母不仅不会劝说自家孩子息事宁人,却是会火上浇油,自己还愤愤不平的指责上自己的女婿或者儿媳妇。
可想而知,双方之间矛盾势必会升级,两个人的矛盾直接变成了两家的矛盾,最终导致小夫妻感情的破裂。
所以孩子之间的事情,双方父母一定要减少参与,如果真的达到需要父母出面的地步了,也应该学着将心比心,把对方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给予一定的爱意与理解,人心都是柔软的,任何矛盾都有解决的突破口,所以需要我们学着给予一定的宽容之心。
子女面前少对亲家议论纷纷
在《乡村爱情》中,谢永强与王小蒙这对年轻夫妻就一直备受谢永强父亲的叨扰,谢广坤这一公公的角色却把很多事多的婆婆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对儿子诸多行为不满,还对儿媳妇事业进行指手画脚。
但是唯一幸运的是,谢永强有个明事理、宽容体谅孩子的岳父,不然夫妻之间的感情必定会因为双方父母的一较高下产生矛盾隔阂。
所以作为长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多必失并无道理,尤其在孩子面前,也许普通的一件琐事经过自己的添油加醋,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会被很大误导,久而久之,可能会成为孩子们日后争吵的导火索。
对亲家的条件表示出蔑视
虽然婚姻的确讲究个门当户对,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可能亲家双方处于不同的阶层,并不是条件差的一方高攀了条件好的一方,在感情的世界中,除了双方的家庭背景,更多的还是两个人的门当户对。
学识、能力、性格、颜值这些都是综合条件,既然孩子们选择走到一起成立一个家庭,那么就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但是绝不能表示出看不起对方的低姿态。
拒绝与亲家有金钱来往
有一句老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亲情有时候都会被金钱利益弄得反目成仇,更不要涉及到亲家之间,这层本该很是客气的关系一旦跨过那个度,终究会产生质的变化。
所以即便关系再好,自己的处境再艰难也不要和亲家借钱,更何况“救急不救穷”。
如果真的是遇到难事万不得已,可以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张口,若是遇到万分急迫的事情,儿女们也不会坐以待毙,自然会主动帮助。
拒绝关系过于亲密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任何关系物极必反。朋友的父母在春节期间来到女儿家小住,公公婆婆虽然嘴上没有表达任何不悦,但是随着亲家待的日子越来越久,老两口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了。
毕竟家里来客人,要好吃好喝的招待,自己的生活也多了一丝拘谨不便。
此外,现代年轻人都居住在城市里面,一大家人在楼房里面,洗漱方便都充满了不方便。
面对狭小的空间,却要容纳一众多的人,面对本是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儿女成为一家人的亲家多少都会心生不悦。
所以孩子与父母都要有独立的空间,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减少与亲家和儿女的依赖,给彼此独立的隐私,这才是双方关系和谐融洽的关键。
其他网友回答:为什么不可以?只要双方觉得合适,感觉无论对于两亲家还是各自的儿女,都是极好的一件事,也算是一种亲上加亲,省去了一般二婚都会面对的太多麻烦(财产问题和如何跟双方孩子相处的问题等等),尤其不用担心将来养老孩子会有偏向和为难!二婚不易,有这样的机缘各自的儿女如果有孝心的话也应该促成此事。
其他网友回答:如果两个人能谈得来,三观合适,何乐而不为呢?相信两孩也不会反对。
失去另一半,孩子对父母更为担忧,年纪大了,不小心磕碰,没人在身边,很容易发生危险。平日一人在家,也会孤单寂寞。两个小年轻,既要奔事业,又要照看孩子。还得担心两方家长的健康问题。
如果能组合一起,就免去很多问题,还能帮照看孩子,气氛也会融洽。
您们觉得他们可以一起吗?
其他网友回答:邻居一大叔50多岁了坚持要和女儿一起到亲家母那边去生活,大叔一生未娶,他亲家母中年丧夫。经别人介绍大叔女儿嫁给了亲家母的儿子,大叔的女儿是抱养的,为了能照顾到大叔,他女儿和女婿给二老搭桥牵线,虽然没有打结婚证,但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
大叔可能也很渴望有个老婆,但这些年一直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在近四十岁的时候收养了个女儿,从此他也更加努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家还开过锯木厂,拥有村里第一台辗米机,在村里条件还算过得去,可能性格问题一直没有娶到老婆。
他女儿出嫁后,他年迈的父亲也去世了,每天除了放牛就是去田地里耕种,年纪越来越大,他女儿才想出这么一招来,将她单身的父亲和她婆婆撮合在一起。当时村里好多人反对,快六十岁的人了还去寄人篱下,一个想做事就做事,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多悠闲自在。
但他没有听大家的劝,跟着女儿过去了,但他过去还真的是帮着做事的,他女儿两夫妻外出打工,亲家母在家带孙子,他这一天到晚在田间地头忙上忙下。由于年龄大了,过度劳累惹上重病,那次发病差点要了他的命,亲家母对他的照顾也不是很到位,渐渐的还认为他没多大用处,天天以各种借口数落他。
大病后也的确让他身体越来越差,七八年没回过老家了,身体差了倒经常回来了,并且把老房子收拾干净在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多。他女儿嫁过去本来也没怎么被重视,后来也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婚,老的自然也没在一起了。
大叔现在也后悔当初没听邻居的劝,跑过去受了七八年的罪,还把女儿的幸福给整没了,父女感情深,女儿看着父亲受罪自然过意不去,最终放弃那段姻缘也多是为了父亲。
针对大叔这个例子,好在没有名义上结婚,只是老来搭伙过日子,不合适了也可以立马离开,但大叔这样做的确不值得,现在女儿也离了,自己回来房子破旧,田地长草,再也没有之前的精力去耕种了。现在女儿再嫁,他吃着政府低保,虽然生活清淡,我相信他也很知足了。
其他网友回答:提出这个问题是亲眼见过村子里,有一对老人,他们是亲家,亲家晚年另一半走了,为了孩子们方便照顾二老,经过二位老人和双方子女认可结为夫妻,有个老来伴,在一起安享晚年生活。
村子里的这对亲家结合,是男亲家女儿给婆婆跟自己家父亲牵线搭桥,让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个女儿跟我在一个单位是同事,也是老公他一个村子的人,有一年春节,放假回村里过节,在村口遇到同事,她也回家过节,她见到我很是亲热,邀请放假期间去她家里玩。
回家跟婆婆说了这事,听婆婆说起,“同事她父亲跟婆婆,组合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同事父亲有退休金,村子人都觉得同事婆婆,看好亲家月月领钱,才会答应这门亲事,要不都那个岁数自己过,不用伺候人,多好…………
同事希望俩人在一起互相照顾,有个伴,子女也放心,村里人也理解,毕竟两口子走一个,剩一个,孤苦伶仃的过日子不容易。
子女也不能常回家陪伴,两个人都是一样的情况,子女不反对,大家还是认可的,“也没有人说闲话,没人笑话这种结合”。
同事家姊妹5个,家里有4个哥哥,老公家姊妹两个,老公有个姐姐。
同事邀请,正月初二去她家里串门,进门同事微笑着打招呼,互相问过年好!进了里屋同事笑着一一介绍认识,对着屋子里姥爷子介绍这是她父亲、坐在炕上的老太太介绍这是她婆婆,介绍完了朝我笑笑。
我好奇他们二人的结合是谁介绍的,我问同事二位老人家是谁做的媒?她笑得很灿烂回答“我”。
哦,我俩坐在坑上听她说详细情况,两位老人也在静静听她说事情的经过,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能看得出两位老人的结合很幸福。
同事说:“双方父母都要管,还不与凑在一起管”,这样子也省心,平日两位老人互相照顾,过年过节回父亲家过节就行,都是父母都要照顾,这样子也挺好。
同事有了想法跟她老公商量,老公觉得媳妇考虑的在理。同事又跟自家哥嫂商量,哥嫂一听给父亲找老伴,觉得也省心,找个伴互相陪伴,大家都省心都没意见。又跟大姑姐商量,大姑姐一听觉得不错,也点头同意。
姊妹几个都爱意,回家跟婆婆说:“刚开始一说婆婆觉得不好意思,怕街坊邻居笑话”儿子跟媳妇说,现在是新社会,大家不会笑话,也不会说闲话,老太太考虑了些日子也认可。
同事最后回家征求父亲意见,父亲一听,也没言语,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作为女儿能理解父亲的心思,父亲肯定是怕儿子、儿媳妇不同意,才不言语,也是怕找老伴孩子们不管他。
同事告诉她父亲,你们两人在一起,都跟哥嫂说好了,大家都支持你们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大家都爱意,不反对。
你们二老结合在一起,大家还会跟以前一样对待你,你看“一边是亲生父亲,一边是婆婆”,你们老了都会孝敬照顾你们,在这一点上,不要有顾虑,放心好了,哥嫂不管不照顾,作为女儿也不会撒手不管!
老人家听女儿这么一说,开心的笑了,同事见父亲心里没有顾虑,回家跟老公两人商量,让婆婆收拾自己的生活用品,收拾收拾好了选个好日子,开车去接婆婆来家里与父亲一起生活。
过些日子也会回家,接父亲跟婆婆来小城小住,领二老逛逛小城旅游景点。逛逛商场、超市、采购些老人喜欢的生活用品。
老人什么时候想回家了,开车送二老回家,过年过节放假了同事两口子带上孩子,一家三口开车,带上老人家喜欢吃的食品水果,回家与二老团聚。
从婆婆与自己父亲生活在一起,大家很省心,以前还担心老父亲、婆婆一人在家,吃不饱,饥一顿饱一顿,一个人孤单,这一块没心事。
隔个星期回家看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好。再看看家里需要什么,用着购买什么东西给跑个腿就行了。
晚年两人有个伴真好,另一半走了,亲家只要看对眼,孩子们不反对,凑一起过日子,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儿女亲家,到了晚年另一半走了,亲家完全可以在一起结为夫妻。当然,前提条件是,三观和谐,互相敬爱,这样做,对于子女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完全可以,而且是亲上加亲,两全其美,互利互惠。有这样条件的儿女亲家可以考虑合伙过日子,儿女们也不会反对。是个好事。
威海链 » 儿女亲家,到了晚年另一半走了,亲家可以在一起结为夫妻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