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是怎样欣赏书法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书法创作作品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一是,从整体,看品位。

合格的书法作品起码应看着顺眼。好的作品应气韵生动,使人感到出众,有亮点,即新或奇。

二是,从点画,看功夫。

点画线条上要有骨力(力度),有弹性,有变化。

三是,从墨色,看韵味。

墨色要有深度—入木三分;有厚度—立体感。

用笔用墨是连着的,俗称笔墨功夫。笔墨功夫是练出来的。笔墨功夫决定点画线条的质量。好的笔墨功夫点画线条用笔到位,墨色厚重。

四是,从结体,看风格。

不同的结体体现不同字体的风格。上不上"体",是书法与写字的根本区别。好的结体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看着愉悦。

临摹作品和仿毛体作品应从"形"和"神"两个方面去欣赏和评价。

好的作品应形神兼备,形似神驻。



其他网友回答:

<2>内行是怎样欣赏书法的?

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内行人欣赏书法,按照他的审美观赏性。他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或许和大家欣赏的一样,或许和大家的不一样,其实,说到底,他们也是大众中的一分子,不要以为内行欣赏的作品很特别。这不是说内行人徒有虚名。既然说的是内行,当然指的是真行家。

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审美取向决定着大家对书法风格的选择性。对于不喜欢的风格,行家也会作出不公正的评判。李世民的书法造诣,在帝王中数一流的行家。他对王献之书法的评论,完全出于他的好恶。毫无道理。米芾绝对是书法的行家里手。他把柳公权书法看作是“丑书恶札之祖”。把颜真卿的字形容成“状如蒸饼”,“如痴汉叉腿立于田间”。康有为把唐代书法贬损的一塌糊涂。这就是审美观点不同,大家认为好的,在他们看来不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就不可能给出公正的评论。

至于说,行家眼中的风格流派,枯润浓淡,方折圆转,藏露衄挫……这些东西大家都看得到。区别在于行家知道怎么写,外行不知道怎么写。如此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欣赏书法有真内行与假内行。



假内行是背书式的,什么笔法,墨法,章法都懂一些,书法的名帖也或临,或熟识的也多,书法功底也不错,评论书法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一般的人及书法爱好者的层面会折服,但,这些人只能评论普通的,一般的作品。



内行应该是那些评价高端作品的人。



作为内行不仅需要熟识上面所述的素质,其本身就应该是位出色的书法家。书法很神秘,神秘的地方在于,如果你自身没能吃透书法的真正内涵,你就无法辨认一些概念的真谛。比如说力道,比如说俗气,什么是力道?从哪里能看出力道?什么是俗气?什么样的书法是俗气?没有到达境界的人是无法把这些概念说明白的,而这些恰恰是高端书法的关键指标。



书法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需要深入对细节的研究,这也是进入书法高端的敲门砖,评论高端作品也是如此,一件作品在细节没有达到要求前,那只能划入中低端的行列。然则,这个能够划分细节的人,自己的书法都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如何有辨识的能力?



很多书法人喜欢用创新去迷惑人,这些人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还想再书法界占据峰顶的位置,于是,把自己的书法弄得很怪异,故意把体现功力的地方弄混乱,大家都觉得不对,还说不出来哪里不对,不好。其实,这就需要评论的人有深厚的功底才成。



书法欣赏的内行,只有到达书法家的能力才能拥有这个资格,这个能力不光是笔法,墨法,章法,还需要深厚的书法审美,而这个书法的审美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所在,不懂得书法的审美,就没有资格自称,或他称书法家,更不能以书法欣赏内行自居。

其他网友回答:

概括从古至今历代书论,“内行”欣赏书法作品有“四法”、“四美”、“四论”。

一是欣赏“四法”。

一是字法,即结字的方法。古人讲“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书法是艺术,艺术讲究变化。一字有多种写法,如《兰亭序》“之”字有21种写法;结字的原则有重心稳当、计白当黑、疏密得当等。

二是笔法,即用笔之法。分为执笔、运笔,运笔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作品不合笔法的叫做信手“涂鸦”。笔法的高下决定了书法线条的美感程度。笔法表现在点画、线条和提按转折上。点画丰富,则美不胜收、风光无限,反之则单调乏味。 王羲之《丧乱帖》,点画千变万化、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线条有中锋、侧锋之分。中锋是精神,侧锋是意趣。精神正大方显风格高雅,意趣横生又能使人倍感精神; 提按使节奏分明,使转令气息流畅。如怀素《小草千字文》等。

三是墨法。一般用墨单纯,会给人以静的感觉,用墨丰富变化的作品,给人以动态变化、节奏分明、跌宕起伏的感觉。苏轼是用浓墨的代表,谈墨色时他说:“须湛湛小儿目睛乃佳”。董其昌将淡墨运用到了极致。墨色萧疏淡远,富有禅意。 王铎善用涨墨法,其借助绫绢布理条纹,大胆使用宿墨。当代林散之最善用墨,深通墨分五色之理,即焦、浓、淡、枯、润。浓墨静穆,色沉力酣,富于力感,表现雄强刚正的豪气; 淡墨古雅、清新素朴、清雅空灵,表现超凡脱俗的逸气;枯墨苍古雄峻,与飞白一脉相承。

四是章法,一般指篇章布局的方法。穿插揖让可增强作品的表现力,防止单调、呆板; 虚实相生,疏密相间,则作品更显空灵生动,如《韭花帖》。恬淡雅致则疏,酣畅淋漓即密; 萧散飘逸要疏,沉着痛快欲密。

二、欣赏“四美”

一是一气呵成的“气势美”。作品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就叫气势。“气”偏重于内,“势”偏重于外。有气势的作品,动人心魄,气韵生动,成为书法艺术审美的第一准则和最高要求。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激情彭拜、豪情满怀。

纵观毛泽东一气呵成写就的此词手稿,真可谓横空出世、气势磅礴。缺乏气势的作品,就像木偶泥塑,固窒呆板,整幅作品就会气松神散、了无生机。

二是变化多姿的“灵动美”。书法上的“灵动”,表现为清妍、灵秀、柔美、流畅、飘逸等等。宋代苏轼说:“锺王之迹箫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赵孟頫书法清淡超逸、空灵柔美、变化多姿。总体来说“灵动美”属于阴柔之美的美学范畴。

三是刚劲有力的“雄强美”。雄强之美始于汉代,集中体现在骨、力、势等几个方面,具有雄强壮美的特征,结体较方正,笔画刚劲有力。北碑书法、壮美以骨力胜,有丈夫气,属于阳刚之美。

四是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在端庄优雅中闪烁灵动与才情,在速度节奏中突显金声音韵之美。书法形式中有组合、对比,有速度、节奏,有顾盼、呼应,有异体、同势等等,无不表现其中和协调、神妙音韵之美。

三、欣赏书法“四论”。

一是“神采论”。王僧虔《笔意赞》中提出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观点。李世民说“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书法中的“气韵”,即作品有无精神内涵,有无传神之感,有无奕奕动人的风采,能否呈现出天机流荡、动律优美、风彩飘然、富有生趣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书家的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以及作品所达到的独特境界等内外多方面功夫的总和。 如毛泽东《龟虽寿》手迹,跌宕顿挫、开阖有致、气韵生动,动人心魄。

二是“气韵论”,即气韵生动。气韵通过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等方面体现。书法的气韵美更多的表现为书法家内在的品德修养、人格气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等。

三是“骨力论”。“骨力”又称笔力,王羲之“入木三分”到“锥画沙”“印印泥”“折差股”屋漏痕”“力透纸背”等就是其形象比喻。笔力遒劲,也预示着生命力的旺盛。“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已经成为品评书作所公认的标准之一。说书法有笔力,并不是外表张扬外露,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情意,并体现于笔墨之中的“锥沙、印泥”之妙,即“寓钢键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所谓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四是“品格论”。品格有高低之分,古人把书法作品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或分为“庸、高、奇”三品,或分为“正宗、大家、名家、正源、傍流”五等级,这些都成为后人欣赏品评作品的常用标准和尺度。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内行”指的应该是书法圈内的人吧。内行属于专业人士,欣赏书法,和一般大众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内行人看书法,先看书法表现出来的笔墨条线效果,经常临习法帖,有创作经验的人,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笔墨,还是线条,或是章法处理,都有法可寻,具有较强质感与感染力。

2,再看的是书法的师承,师承就是学习的哪一位古代大家。有的人学习二王,学习欧阳询,学习颜真卿,学习苏东坡,米芾,黄庭坚,或者赵孟頫,王铎等等。并要在书法作品里面体现这种学习的效果,内行人一看你的作品,就知道你学的是谁,那么你就有一个书法的依托与支撑,不是随便乱写的“自我体”。也就是常说的:走的是书法传统正道。

3,最后看的是书法的新意。书法注重师承传统,但也提倡新意。没有新意的书法,便是不思进取,毫无作为。这个新意,就是在大量临习古代法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于书法的认识与理解,升华为表现自己个性的东西。所以,新意一般都带得有一种个性的张扬。这是每一位成熟书法家必备的。

从这三个方面来欣赏书法,你会发现书法博大精深,带给人美的享受。这是其他门类艺术无法取代的。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的内行也就得懂书法的人。欣赏书法从专业的角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看作品的落款,章法。一幅好的作品,落款章法都不对那也就别看了,书法作品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要能拿得出手,挂的厅堂。不能形成一种可观的艺术,那就是写字匠,和美术字有的雷同,那就不叫艺术了。当然,书法有自己的落款章法规矩,不是随便臆造的,就像京剧豫剧粤剧的唱法不能随便乱改一样,就像诗词格律也有自己的规矩韵律不得变动,老祖宗遗留的传统就是这样,一变就面貌全非。

其次,要看字的功力,有没有临过贴,取哪家所长,是否有所师承,笔力凝练如何,线条怎样等等。从古人入从古人出,貌似提倡变革,但这个变革是集众家所长的,没有哪个某某拿起笔来不去临帖不去效仿就能“自成一体”的,所谓的那些练自己的字,很多都是误入歧途了。欣赏书法,这点都不符合,那你的作品也算不上什么作品,说句鬼画符的话可能不太好听,但比鬼画符更可恶的是糊弄那些不懂书法的。现在好多的江湖书法就是这样,造声造势,功力了了,还皆自诩大师。更有甚有些所谓的正道大师也在向丑书发展,这是很可怕的,中国的传统瑰宝不能死在这些人的手里。欣赏书法一定要明白这点。

第三,然后看作品所写内容,是诗词还是警句还是其它,内容当然不拘一格,但要健康就行了。还要看一下通篇的章法,尤其行草书要看气势如何,中间有没有断气,个别字处理的到不到位,草法规不规范等等。

总之,内行看书法不能只看表,要从骨子里看,从内涵去看。以上本人观点,若有谬误,请于谅解。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整体而言,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审美一个缩影,也是最典型的符号代表。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也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艺术风貌的呈现反映。欣赏书法必须从这个高度初法。

其次,中国的书法是象形文字构成的,在走出了文字的实用功用时期后,其线条变化美感就成为书法艺术欣赏参照的一个重要方面。线条的疾徐、轻重、粗细变化和不同变化构成的和谐美感是书法审美必须要考量的。

与此同时,相辅相成的就是墨的变化。墨的浓淡干湿,与用笔的变化构成了书法线条共同的美感实质。

第三,章法布白,字的形体构成中虚实、轻重、欹侧、避让、呼应等等,构成了结字的阴阳和谐。在这一点上,还包括整幅作品的布局,字与字之间的轻重、大小、枯湿等,都是整幅作品需要考量的重点。在这一点上要抓住书法音韵本质和音乐属性,这也就是书法的气韵味道。

第四就是整幅作品的文化蕴藏,古人说“书为心画”,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书家审美意趣的高低,决定了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

第五一个点就是不同的书体之间,有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欣赏书法所要考虑的。

以上,大略谈谈。从这个方面做一些探究也就能佳基本上能把一幅书法作品做一个由内及外的欣赏分析了!

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浅见,仅作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所以应该结合传统来看,即看作品的笔画字形结构和章法,符合书法的法则和艺术性又要符合大众审美观。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符合大众口味,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內行鉴赏,观内涵本质之美,一般欣赏,观表面状貌。外行,那就是满眼黑的是字白的是纸,而已。

比如现在两重天的美书与丑书的争鸣。写丑书的都是有一定基础的,有第一流的书法导师,也有书之底蕴厚度高者。而写美书的都是初学临摹者甚至是学书认真一丝不苟者,而固守自己的追求遒美而不辍。

拍卖行,有很多书法资深很高的鉴赏家。作为后盾经纪人。把关者。应该说内行了。

而今学者书法家,也是内行人。很多书法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书法底蕴,其中专业书法人应是鉴赏内行。

鉴赏与书写,两者有一定的差距,鉴赏家不一定是大书家,也只能是“手高眼低”,就是这个眼高手低者能够把你的作品淋漓尽致的欣赏一番,且有道理,依据而论。

如何欣赏,寓墨的实质真髓笔法。比如启功书法美在那里,必然内行想到启功的南北朝学习的笔力功夫。及即知其启功笔法,不仅瘦硬唯有北朝碑学,与晋韵帖学的糅杂。故,丰满笔画。

比如当今丑书之列的王镛,笔功,与篆书参进行草之中。率真几乎追求荒率之境。行家里手,试想一生的砥砺,能写的丑,其中肯定有了感悟,走了一条自我的书墨风格。外行总是拿着形貌咋看不舒服。

其他网友回答:

怎么开出这么容易的题,很简单,只要你是一位书艺高手,你便能轻松愉快"内行地欣赏起书法,这叫"艺高眼高"。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那么几个敢说真话的,国字号书、画展大赛获奖者,哂文曰:作品別写(画)得太好,太好了,那些评委反而看不出好来,评委就这料,比作者还差,不信,拉出来遛遛,看是骡子还是驴。太生动了,滑天下之大稽。一个写不出好字者,能明了好字是如何写出来的吗?更何况一幅书法作品,更有多层次的艺理要考量,如章法、行气、湿浓干淡、气韵等等。一句话,要成为欣赏书法的"内行",先成为书写的"内行"。




标签: 内行 书法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