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空谈误国都是儒家,法家实干却被文人们贬低?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却被文人贬低,就是因为文人有话语权啊,历史都是文人记载的了,他们当然贬低非文人出身的人了,比如宦官、外戚、武将、女人等,像田文镜、李卫,也是非文人出身的,结果被文人歧视、围攻。

即使是现在,一些有名的文人、公知,说话都是从肚子里过,放的屁都有人捧臭脚,你说怎么办呢?

说到底,文人很容易就掌握话语权,他们互相吹捧,神话自己和同类,使自己有社会地位,于是就成了大师,

比如一百年前的大师多,为什么大师多?看看他们的出身,基本都是富贵人家出身,世袭士大夫阶层,互相吹捧抬轿子,就成了大师,徒子徒孙跪舔者数不胜数,甚至数百年后还有吹捧者,谁敢质疑他们,他们就群起而攻之,

他们要是受到攻击,马上抱团起来,比如去年的圆圆那丑东西,看看多少文化名人转发它的微博支持它?多少粉丝为它助威。

古代其实也是一样。

法家呢,他们的思想本身就不为世俗所容,老百姓都非常不喜欢他们,文人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群起而攻之,

更何况,法家变法,打击的就是文人,法家把读书人称之为害虫,嗯很有道理。

韩非 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

不得不说韩非子商鞅对儒家大湿的总结非常正确

你说儒家大师会怎么黑法家?

其他网友回答:

伟人毛泽东指出″历代有作为的都是重今轻古的法家″。而重古轻今假,大,空谈误国的儒家,为掩饰其无能,颠倒黑白,不断攻击,嫁祸于法家。

历史实干于空谈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儒家极力反对,排斥务实的法家作为,空谈″仁义道德",″忠君,爱国"只是停留在嘴上的口号,实际心口不一,越谈越虚伪,越谈国家灭亡的越更加迅速!

平时儒家惯用指鹿为马的伎俩,残害忠良,百般诋毁法家,历代每当国难当头,面对侵略之时,儒家惧怕战争事先找好投降退路,几乎所有的汉奸都是空谈误国的儒家所包揽,认贼为父,卖国求荣之。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的那一套有很大的欺骗性,仁义道德,有教无类,说得多么好听呵!多么诱人呵!而事实是那样的么?在权力面前,在财富面前,那一位统治者仁义过,有多少穷人能上起学,儒家这一套就是统治者用来粉饰他们残酷统治的。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是有实际效果的,法治,突破了宗法制度,突破了世袭制,依法律为准绳来治国,具有公平性 ,政治上具有进步意义,文人贬低法家是因为法家破除了儒家提倡的等级观念,世袭观念,揭穿了儒家思想的假面具,古代文人大部分信奉儒家思想,所以文人就贬低法家。

其他网友回答:

认真分析起来,先秦各家思想流派之中,只有墨家的思想有助于使中国人变得聪明起来。对于墨家所主张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非命"、"非乐"、"天志"、"明鬼"等思想,我们不仅要从文字上去分析,还应分析墨子及其徒众的社会成分。

中国人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难以变得聪明起来的两大"割裂"的原因,一是脑与手割裂,二是学与术割裂。前者是指中国传统的文化人根本不从事涉及自然物的体力劳动,后者是指中国传统的文化人只有术而无学,也即只有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无理论阐释、无逻辑的推理,更无抽象概念体系的创新的构建。说白了,中国传统文人根本不关心对思维本身规律一一逻辑的探索。

儒家、法家、道家,它们的思维方法,基本上都是主观直觉的独断,而无理论思维的建构。道家在形成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方法的方面或许有一定的功绩,但道家的思维方法基本上仍然是缺乏逻辑的。释家的因明学,据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知识,但我认为,因明学中的逻辑知识所具有的繁锁性几乎淹没了思维规律的简明性,所以,即使拥有因明学逻辑知识的中国人、印度人或其他南亚人,也依然不可能推衍出近代科学的理论来。

根据近现代学者对墨家学说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墨家的思想不断发扬光大的话,在中国的后来逐渐发展出一套类似于近现代科学的知识系统,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且是事实上根本无法获得证明的假设。因为自先秦之后2000多年中,中国人自已就完全抛弃了对墨家的继承,墨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巳经成了一门绝学,更何言后来的发扬光大!

其他网友回答:

由于不可言说的种种原因,儒家思想如今被严重误解,很多儒家人物形象也被扭曲,与此同时由于商鞅变法的名气,法家在大众心里的形象普遍比较高大。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儒家经典和法家经典,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实远非如此。

先说儒家

对于儒家,我们最需要明确的一个事实就是,儒家思想不等同于孔孟思想。在孔孟之后的几千年里,很多后世儒学大家的思想并不贴合孔孟之道,甚至远远背离了孔孟之道,比如西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理论,就是对孔孟思想的极大扭曲,后人可以以此批判董仲舒,但不能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顶糟粕的帽子扣到孔孟的头上,因为孔子孟子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孔子只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这句话的意思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孔子强调的是君臣之间要相互尊敬,绝不是君对臣单方面的压迫。在这个问题上,孟子的思想就更激进了,他的原话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认为,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草芥,那臣子就可以把君主视作敌人。

对于儒家的第二个误解就是空谈误国。孔子孟子在主张仁义之外,都有自己具体的施政手段,孔子主张“使民以时”,孟子也明确说人伦教育的前提是发展社会经济,要公平合理地丈量土地,使民各司其业。即便是理学创始人朱熹,他也是个实干家,他创办的“社仓法”对于保障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巨大作用,不仅在当时成为一国之法,即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东南地区的“朱子社仓”仍然在发挥作用。

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在某些王朝面临崩溃时,儒家官员拿不出有效解决方案就说儒家空谈误国,就太不公平了,因为自汉代以来的所有王朝,任何一个盛世的开创,都少不了儒家弟子的实际参与。

在封建帝制时代,王朝的兴衰起落自有其规律,而且多数王朝是“外儒内法”,或者儒释道并用,如果把每个王朝的没落责任都归咎到儒家身上,显然过于草率了。

再说法家

如果你读过商鞅和韩非子的大作,就会明白法家的实质是什么,法家准确来说更应该被称作“权术家”。其核心思想固然有公平、公开和公正,但其根本目的是国家和君王的意志,为了实现君主意志而立法,然后将王法用残酷手段推行下去,把国家迅速变成战争机器,最终实现君王意志。

商鞅的《商君书》里专门有《弱民》一篇,里边的“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等言论,比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观点不知道要可恶多少倍,其对思想的荼毒简直罄竹难书。

在《韩非子》这本书里,也有《八奸》一篇,在韩非子眼里,有八类人是君主需要严密监视,用权术加以控制的,分别是“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基本社会上的所有亲情和有温度的情感,在韩非那里都要变成冰冷的,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要被“尔虞我诈”所替代。

所以,这样的法家,就算实干,难道是值得推崇的吗?

结语

儒家相比法家,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趋于理想化的,但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社会,难道不需要理想吗?

其他网友回答:

法家毫无人性,把人当牲口一样驱使或者充当炮灰,把老百姓当作统治者满足私欲的工具;毁灭文化,焚诗书百家,民以吏为师;利用恶法导民以恶,搞株连、轻罪重罚、皇帝不受法律约束的“法治”。

儒家倡导民本,张扬人性,约束君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反对统治者“率兽食人”,用“使民以时”、“省刑罚、薄税敛”等规矩约束统治者。倡导学术自由,主张“和而不同”。在法律思想上主张周公提出的“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反对株连。

法家是站在统治者立场奴役万民的,儒家是站在万民立场约束统治者的,这就决定了历朝历代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儒家思想。又由于儒家主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是天意,所以历代文人也顺应天意,拥护儒家。

至于有人说“中国历朝历代空谈误国的都是儒家”,那是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无知,不值一驳。

其他网友回答:

导致朝代更迭的原因,是阶级固化,劳动者失去劳动资料。空谈虽然会误国!但法家的实干也救不了国!

推动人类进步的是科技,是劳动!法家也好,儒家也罢!都是政治统治工具而已。它保障的不是人民的利益!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提法有失偏颇,儒家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法家解决的是行为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对待皇帝,希望皇帝能按人情世故来进行治理国家(儒家思想,早就在我国人民心中了,改变不了,汉代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样治理的国家,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还是已经根深蒂固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倒也没有哪个朝代,能持久下去)。

法家对待皇帝,要求皇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皇子犯法(皇帝犯法,可以无视),与庶民同罪。皇帝要做好自己,因为皇帝是一国之君,代表了整个国家,皇帝周边的人,也代表了皇帝本人。最开始提出这个思想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很混乱,王娶自己儿子的老婆,儿子娶王爹的老婆,儿子不高兴叛变,老婆不高兴回娘家带兵来打,亲戚不高兴起兵造反,亲戚不开心连人带城投降对方。要是按法家的思想,国家根本就“经营”不下去,今天王的老婆随便杀个人,按法家来治,杀人偿命;明天王的儿子随意殴打他人,按法家来治,坐牢赔罪;后天王的兄弟公开明抢,按法家来治,直接贬为庶人。结果就是国家不但没有治理完善,直接就被四分五裂了,而且王本身也很反感,因为这样做明显就是要让自己和家人彻底分裂,能把国家管理好还是需要自己的家人和亲信,自己根本就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人,更不能用法家去管理了。

秦朝法很严厉,虽然统一了中华,但是却没有持久下去,所有的法基本都制定到了百姓身上,也把法也强制到了皇帝亲戚身上,皇帝让亲戚来跪拜自己,不来就是“犯法”,不管亲戚年事已高还是疾病缠身;让老百姓去修建房屋等建筑,去晚了,就是“犯法”,全部处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让来就是“一”,去修就是“二”,没有解释,不准有理由,导致亲信怨气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皇帝是要做到中央集权,就像“金字塔”一样,亲信用来管理百姓。本来法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到了实践过程中,错误不断,漏洞百出,都在钻法的空子,导致皇帝不能完全用法来管理国家,最后只能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导致国家根本就不能维持下去。反而用人情世故来管理国家,大多数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样的国家,对皇帝来说,才是最美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并不误国,历朝历代误国的都是打着儒家旗号的贪官污史。

文人为什么要贬污商鞅。因为治国也,必须要做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不悖。”可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是置之法外的,而文人和统治阶级利益密切,象商鞅那样把统治阶级置于法内,真正做到了礼乐刑政四达不悖,特别是还提出了“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的见解。他们不害怕吗?所以他们极力“空语无事实”地贬污商鞅,还打着为民打抱不平的旗号,奸污了秦国民众之心意!

标签: 法家 误国 历朝历代 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