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写方式到底有哪些合理因素?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古人的书写方式之所以比现代人的好,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被我们现代人所忽略了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接触到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手写的,而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印刷字,即便是以书法为职业的专业书法家,也是如此。

对书法美学的现念不一样,导致了今天的书法在歪门邪道上下功夫。一谈的书法的发展,个个都在讲创新,讲个性。古人则不同。文字是在他们看来,代表的是自己的脸面。古代社会的信息全靠书息。见书如见面。一封书写漂亮的信件,就如同我们穿着整齐的去拜访朋友。假如一个脚上拖着拖鞋,蓬头垢面,衣着油腻,手上夹着半截烟头,浑身散发着异味的人到自己家,相信大家都会感到不快。古人对待写字的态度,是从心底里的敬畏。

大家或许会说,古人写字都比今天的人用功。所以写的好。其实,功夫和观念比起来,功夫所占的比例很小。现在搞书法的职业书法家,他们花在写字上的时间不比古人少。但他追求的是线条,一追求的是丑,那么技能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着书法家们表现丑。用一句俗话讲,就是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古人三四十岁就成为留芳千古的书家很多。如王献之、孙过庭,他们去世时才四十多岁,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美,手中的毛笔就表现美。他们见到的是美,所以写的就美。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的书写方式有利于汉字笔画和结构的规范和传承,也使人感受书法的美感,使中文书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古人用毛笔书写,也对健身有益。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的书写方式到底有哪些合理因素?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在谈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古人的书写载体、执笔法、社会环境等进行综合阐述。

一、书写载体之竹简

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所书写的对象一般为简牍、帛或者钟鼎、石刻等。根据考古出土的竹简来看,古人的竹简打开方式是由右至左打开的。(也就是,古人将写好的竹简用顺时针的方式卷起,使用的时候用逆时针的方式打开)

你在上面的简述中所说的古人的书写习惯是: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的顺序是对的。但是其由右至左的书写原因并非是弄污字或者弄脏衣服,而是由竹简的打开方式来决定的。

如上所述,竹简的打开方式是由右向左打开,古人在书写的时候也是由右至左,由上至下。当写完一部分就将写好的向左方向卷起来,然后继续书写,一直到将整幅书写完成,最后才由左至右再次卷起,如此,在下一次打开的时候,就可以从头看起。

二、书写之执笔法

我们现在的毛笔书法书写一般是以“五指执笔法”为主,但是古人可不是如此,特别是书写的载体为简牍的时代,那个时代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书桌、椅子的。

按照一些资料的考证,桌子最早出现的应该在唐代,而椅子更是在宋代才出现。

因此,古人的书写场景如下图:

是一手执笔,一手拿着简牍的,以悬腕悬肘跪式的样子来书写的。

三、书写之社会环境

如上所说,在秦代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当时古人的坐姿就是跪坐的方式(像如今的日本人的坐姿),如下图:

就这样一手执笔,一手书写,旁边还有一个书童或者其他人帮忙。

因此,

存在即是合理,但是,我们需要去追究其存在的真相方可知道合理的存在。所以按照“简”的特点,其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的书写是由于时代的环境造成的。

其他网友回答:

<2>古代人的书写方式,为何是从右往左竖着写?老祖宗的智慧让人佩服


现代人写字,都是从左往右横着写,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和现代是完全相反的。不仅如此,古时候的人们写字是竖着写的。为什么古时候人们的书写习惯和现代不同呢?其实这里边儿也透露着古人的智慧,让我们聊一起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


我们现代写字用的都是纸张,一张纸是平整的。但是古时候的人们,最初写字用的并不是纸张,而是竹简,甚至有可能是动物的毛皮。造纸术是东汉时期才被发明出来的,在这之前人们一直都在竹简上写字。即便是纸张出现之后,使用纸张写字也没有普及。

因为在古时候造纸的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造纸的成本比较高,这也导致了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纸张,还是得用竹简来写字。看过竹简的读者应该知道,古时候的竹简,都用长条竹简编在一起形成的。竹简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空隙,如果古人横着写字,是不方便阅读的。


那么古人从右往左写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竹简写满字之后,为了节省空间,会把竹简卷起来保存。当人们想要打开竹简看里边儿的内容的时候,就需要用左手拿着竹简,右手慢慢地向外拉,这个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最里边儿的内容,紧接着才会看到外边内容。



所以从右往左写,也是符合古人的阅读习惯的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原因。

古时候人们写字用的都是毛笔和墨水。想必练过毛笔字的读者都知道,在写毛笔字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让手上或者是手腕上沾上墨水,甚至还有可能擦掉已经写好的字。


虽然后来纸张普及了,大部分的人们也开始使用纸张书写文字了,但是竹简留下来的书写形式,已经是大部分人习惯的书写形式了。所以虽然换成了纸张,但是书写的方式并没有进行改变。而且当时书籍也是从右往左的,也没有人敢开一个先例。

毕竟从众是大部分人的心里想法,不过看完之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没有纸张的年代,还能创造出一套专门在竹简上写字的方式,并且还沿用到了1954年,可见这种书写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优点的,不然怎么会一直流传,没有在中途中断呢?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书写格式历史久远,年代无法追计。但古人的书写格式是遵从了阴阳与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来操作的,目的是崇拜自然,顺从自然的礼仪制度來达到不违反天地的意向而发现的并传承民间近万年,这一项不是古人的发明创造,而是古人智慧的发现,即发现了天地的自然运行规律而臆造出來的书写格式。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居住与坐向皆以南北为正,中午日头为正中心,人们居坐也以面向阳光为正面,所以坐北面南是古礼。而在人坐正后,人的书写方式就要遵循地球自转的运行规律,顺从此规律便是等于不违背自然。不违背自然,人便能吉祥,万象则能合和。

地球的运转是由西向南向东再向北的。当成一个圆球,它是由西向东翻滚的。地球和天体的运行是恰恰相反的,所以便出现了日出东方而月初西方的自然概念。地球是西高东低的,而牲口拉磨拉水车是自动顺着地球的磁力运转的,所以形成了从右至左,从西向南转圈的自然规律,而后世人们发明的时钟,也是根据这一自然运行规律的发现來发明创造的转圈逻辑性。

古人书写的格式就是基于这一自然原理来制定出來的书写方法,目的是敬仰天道,顺从地理,來达到人和的目的。所以古人书写从右上落笔。

古人书写,最早字不落格,即右上顶满,也是畏天敬上之意,就如我们写信第一句顶格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书写最早來自山,洞壁,骨,龟,竹,纸依次而来的,最早的山壁和洞壁刻凿皆出自右起和上下落笔。到后來的龟甲,竹书和纸张皆为古书式的传承和延续。即是到中近古代,人们书写也不是本本,而是一单张单张的书写,后再装订的。

再说,古人进入毛笔书写时,纸展有镇纸(尺)压纸,左手扶纸,右手握笔书写,而手和腕是不能挨纸的,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功夫。所以墨水是不会弄手和腕袖上的。

其他网友回答:

竹简是拿在手里的,不是放在桌子上。边放边者,写完的就在重力作用下耷拉下去了,完全蹭不到衣服。

卷轴拿在手里,所以是左手放,右手写,必须从右到左←。

如图所示,用纸当做竹简。

我就用铅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今天是个好日子”

尝试了几次,还是这么写舒服。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的书写方式有什么合理因素?

众所周知,古人的书写方式就是从右至左,从上往下(竖写)。即便近代、现代的书法家仍然沿袭着这种方式。那么这种方式究竟有什么合理因素在里面呢?

首先,我们知道能够用笔记载的最早载体是竹简,就是将基本规则的竹板绳结以后可以铺展可以卷起的那种。古人在竹简上写好以后就卷起来便于保存也便于传递。当有人阅读时,就需要右手按住边缘,左手向左慢慢展开,那么从右边先写的内容就最先展示出来,边展开边阅读,既方便又提高了效率。

其次,竹板之间往往都有较大的空隙,若横写势必造成阅读时一字一字地看,太费神费力。而竖写就字字连贯,看过一板看下一板,方便快捷。

更重要的是,古代特别重视座次之分,有右上左下之分。从右书写也是对礼仪的尊崇。久而久之,这种书写方式就固定并沿袭下来。

看来这种看似简单的书写方式同样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无比尊重。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书写方式,竖提毛笔,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主要是符合古代笔墨纸的特性,既有古人对书写规律经验的总结,也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毛笔笔尖柔软,中国墨流动性强,竖提毛笔有助于墨集中于笔尖,易于书写出更流畅的笔画,并且不容易污染纸张。

从右往左的书写习惯主要是书简时代留下的阅读书写传统。

标签: 古人 竹木简 毛笔 从上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