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楷书是书法基础,学不好楷书也学不好书法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严格上意义上说,楷书不能说是书法的基础!

相似结构书体还有隶书与篆书,如果楷书是书法的基础,隶书与篆书不是吗?再者从书体诞生的顺序看,楷书也是最后出现的书体,所以,把楷书定位书法的基础会有诸多的疑议!

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这句话也难以服人,因为历史上也有楷书不太好而行草书法很好的人。比如张芝的时代还没有楷书,但是张芝的草书没人敢说不好。

但是,书法顶尖的人,楷书也多数出色,比如,二王,颜真卿,柳公权等等。

所以,我的意见是学书法最好是把楷书学好。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若站,行书若走,草书若跑!----万丈高楼平地起!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其实,从中国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楷书并不是书法的基础。

中国的书法产生于远古时代,真正称为书法的时代是西周时期的金文,也就是篆书,之后是隶书,隶书隶变产生草书和楷书,所以,要说书法的基础,应该是篆书,或隶书。

但是,为什么很多书家在学习书法时都强调从楷书学起呢,这是因为楷书这种书体的特殊性决定的,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是适用的。但不是说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很多书法家(尤其是当今流行书风下的书者)是写不好楷书的

但有一点必须澄清,作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是应该、也能够写好楷书的,因为这是基本功,写不好楷书,起码说明他不是一名完美的书法家。

我认为,初学书法从楷书起始有以下优点:

1、现在的书法学习者很多都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素质而为其选择了学习书法。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开始识字,对于学习汉字很有好奇感。而孩子学习的汉字一般是从楷书开始的,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同时学习楷书书法,一定会对于提升其学习兴趣起到相得益彰之效,可以互相促进,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而对于其他书体,则都不利于孩子认读和学习,反而会增加不少难度。

2、楷书笔画没有多少连带,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笔法,对于控笔能力、线条质量、基本技法的掌握大有好处。而学习其他的书体、尤其是行草书,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有的学者认为,初学书法应该从行楷或行书起步,我不认同。

三年前,我在网上报名参加过一个书法研讨班,其中的导师是一位八零后,他就倡导初学书法从《圣教序》学起,他认为学习楷书容易使人的笔法凝滞,容易走向刻板的方向。

但是,我不认同这个观念。大凡初学书法,大多没有多少基本功,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握笔都不会,如果一下子就从行楷书练习,可能会走不少弯路。就像刚学步的幼儿,一开始就跑,肯定是要跌跟头的,弄不好会伤及身体。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是学好书法的基础,这一观点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学好楷书要学好书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写好了楷书不等于就学好了书法,还要学好行书,草书。在学习行草书同时,再回头来学楷书,这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楷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階,你的楷书更加灵动,就这学习一段时间的楷书后,再去写行草书,行草书力度大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开始学习篆隶,去体会书法的古拙。总之,学习书法不能死临一种书体,要遍临各种书体,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写好楷书,行书草书练习才基础牢靠。

楷书我觉得写赵孟頫的为好,赵楷很容易过渡到行书。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基础有其合理性

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基础,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对一般初学的人来说是合理的。

1、 楷书是发展最成熟的书体。它虽然不是最早就有的书体,但是发展最成熟的静态的

书体。从静态的角度讲,美感和书写性相结合的方面,笔法和结体都进入了最丰富、最完备的阶段,可以说最多地包含了其它各书体的共性。

2、 楷书的法度最严谨。虽然它是静态的书体,但是笔法也做得最充分,法度最严谨。

3、 楷书的应用最广泛。“宋人无真楷”这是书法史明确记载的,也就是说宋代的时

候没有真正的楷书,“宋四家”中除了蔡襄接近于真楷外,其余三位皆为行楷或者行书。明代科举制度官方认定的书体为“台阁体”,参加科举考试答题必写楷书。因此写好楷书是读书人必须要做的,这个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皆善楷书,如文征明、黄道周、董其昌等等。到了清代“馆阁体”又出现了,更加规范了楷书,读书人想要当官就必须要写好楷书,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晚清乃至民国。

4、 楷书的入门最容易。楷书符合规律,便于学习。楷书笔法严格按照汉字的结构,是

过去汉字启蒙的重要工具。又因为它是静态的,有利于观察和模仿。

5、 造诣较深的书法大家,都是诸体皆善。比如晋代二王、唐代颜真卿、宋代米

芾、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的刘墉等等皆是真隶篆行草诸体皆善,才能触类旁通自成一家。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它是书法的基础这不假,但要说写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就言过其实了。

书法有五体,篆隶草楷行。前面三种书体都比楷书形成的时间早,真正由楷书演化出来的书体是行书。所以说,写不好楷书,仍然能够学习书法,而且还能学得非常好。

篆书、隶书、楷书,这三种书体是各个时期的正式标准文字。先秦以前的文字是大篆,小篆是第一种统一的全国通行的文字,虽然它的应用时间非常短暂,而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它的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以前的篆字使用的是硬笔,说硬笔不如说木棍。用木棍蘸很浓的漆进行书写,写出来的笔画头大尾细,状如蝌蚪,所以称为“蝌蚪文”。战国末年,秦国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由于毛笔的笔毫能够蓄含较多的墨汁,使得书写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战场上取得情报传递的先机。秦国不只是在笔的方面领先六国,在文字上也比六国先进。隶书,就是秦国人程邈所创。而章草,也是在隶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书体。


隶书则是东西两汉的标准官方文字。在楷书尚未出现以前,隶书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从隶书中产生的章草,使书法原先纯粹的实用产生了观赏性。以致于后汉时风靡天下。而草圣张芝把草书写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在中国书法史上称圣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书圣王羲之和草圣张芝。在张芝的年代,楷书还没形成。

中国书法的源流深远,楷书虽然在书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从东汉末年诞生至今己有一千八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楷书都是作为正式的官方通行文字。它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官方正式文字。但在整个书法史上,楷书却是最年轻的书体。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即便是不学习楷书,还可以学篆书、隶书、草书。作为艺术,学习者应该具有广阔的胸襟,博大的情怀。钻牛角尖的思维,怎么可能在书法的道路上取得成就呢?

其他网友回答:

<2>“都说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吗?”对于这个问题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取舍和观点,但是在我看来,我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不学好楷书书法也达不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我认为书法要以楷书做支撑。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是最为丰富严谨的;第二,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对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三,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好了之后才兼精各体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说明。

第一,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是最为丰富严谨的

我们知道楷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体而言,楷书是由隶书的楷化和章草的简化而形成的,所以有些书法家的书法字体或者书法风格中自然有隶书的痕迹和章草的字形存在。

这说明楷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书体,因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是最为丰富严谨的。

篆书只有几个笔画,隶书也是如此,而楷书的笔画则千变万化,不仅有基本笔画,还有多种组合笔画。

在结构上更是丰富严谨而且富于变化。

《书法精论》中说楷书的形成发展过程是:

“汉魏萌其芽,两晋树其干,六朝发其花,隋唐结其实。”

这说明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源远流长,从汉魏的钟繇等人到隋唐时期的诸多楷书大家,他们总结和书写出了丰富而又严谨的楷书笔法和结构原则,使得楷书成为了一种基础性的书体,历代书法家研习书艺莫不从楷书开始。



【钟繇楷书、唐人褚遂良楷书,无不是笔法结构丰富而严谨的书法】

有人说不学楷书也能学好书法,其实苏东坡早就有言在先,他说:

“真生行,行生草,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苏东坡直接说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出来的,而草书又是从行书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以静生动,所以说楷书是基础,也可以说学不好楷书基本上也就学不好书法。

第二,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对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句话也是出自苏东坡之口,他把楷行草三种书体用人的行动来比喻,他认为楷书属于静态书体,就像站立的一个人;而行书则有流动之感,像行走的一个人,悠然自得;然而草书则完全属于动态的书体,就像是奔跑的一个人,这不仅是说草书书写快速,也是说草书的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这便能很好地说明楷书是一种最为基础的书体,因为楷行草就像人的行为过程,总得站立稳当,才能走进而跑,楷书就像站立,如果站立不稳,又怎么学习好其他书体呢?

楷行草历来是三种密不可分的字体,因为真生行、行生草,三者层层递进,步步提高。

楷书的书写要求笔法精致准确,结构严谨得法,而行书则是在保留楷书的形态乃至于一些笔顺上而衍生的一种书体,往往用牵丝将主笔连接,因此行书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楷字留形”,“牵丝连带”用,“用笔灵动”,“笔势流动”,很明显这些都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再一次说明楷书是基础。





【楷行草层层递进,步步提高,楷书对于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草书方面,它又是在行书的基础上变更笔画和结构的形态,使得字体保留一部分行书的态势或者完全变更了字形来达到抒情达意的效果。

所以,不管草书如何奔放,离开了楷书的基础训练是不行的,严格来说,草书的基础还是楷书。

行草书都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提按、丰富了连带而形成的,因此,楷书仍然是行草书的基础,楷书对行草书的提高具有决定作用。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学习书法要从楷书学起了,目的就是打基础,练习基本功,为了行草书的提高做好准备。

明代丰坊有一个“学序”,也就是书法学习顺序说得很明白:

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 自八岁入小学,便学大字,以颜为法。 十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 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 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 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丰坊开宗明义地说到,学习书法应该从楷书学起,继而是行书,然后是草书,这说明,楷行草的学习顺序自古有之,进而也说明打好了楷书的基础,对于行草书的学习和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好了之后才兼精各体的。

纵观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写好了之后才有能力兼精各体的,只不过在各种书体中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一种,但是楷书一定是他们的基础。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有人评价颜真卿的书法是:

“楷不如行,行不如草,草不及稿。”

说的就是颜真卿的书法是楷书不如行书好,行书不如草书好,而草书不如《祭侄文稿》好,从这个角度来看,行草书《祭侄文稿》当是颜真卿最好书法水平的代表,然而颜真卿的楷书何其好啊?一改初唐以来的瘦硬风格,自成一格,我想没有颜真卿雄强浑厚的楷书作基础,颜真卿的行书草书是没有根据的。



【颜真卿楷书与行草书】

我们再看王羲之的书法,提到王羲之我们就会想到他是书圣,他的行书《兰亭序》流芳百世,依然为当代所神往,不少人以为王羲之只有行书拿得出手,然而不知道的是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是何其精妙!苏东坡说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直接取法王羲之。



【王羲之楷书与行书】

提到王献之,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三希堂法帖”中有他的一帖行书《中秋帖》,但是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是被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称为“楷法极则”的楷书书法。



【王献之楷书与行书】

而“二王”父子的楷书乃是奠定了我国楷书基础的力作,倘若“二王”没有深厚的楷书基础,《兰亭序》《中秋帖》有那么精彩,能流传千古吗?

又比如说苏东坡的书法,人们常说“宋人尚意”,便认为宋朝人都是不写楷书,专写行书的,其实不然!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洞庭春色赋》以及《赤壁赋》都是行书,人们便认为苏东坡只会写行书,其实又不然!



【苏东坡楷书与行书】

苏东坡的行草书的精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他的《祭黄几道文》就是楷书,李鸿裔评价到:

“楷法精整,字外有磐控纵逸之势!”

你能说苏东坡的不能写楷书或者楷书不好吗?

通过以上举例,说明了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楷书写好了在兼精各体的。说来说去,楷书还是基础书体,学好了楷书才能学好其他书法,我们经过论述,又再一次证明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所以,以上我从楷书丰富的笔法结构,楷书与行草书的关系,历代书法家的具体情况说明了楷书确实是书法的基础,要想学好书法必须先学好楷书。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2>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学不好楷书就学不好书法?

楷书属于正书的一种,比如隶书也属于正书。因此学好楷书,对于学习书法,具有必要的条件之一,但是不是决定因素。

书法的内涵特别丰富,依然有草字,篆隶,行书。

首先楷书学书法的基础之一,楷书是在总结归纳各种书体而演变的八法正书,成为规范的书体,一般公文最实用。楷书的方正,严谨的笔法,是书法中运用和书写最多的书体。

一般情况,都从楷书入书境。因此大家一致有一惯常思维,学书必须过楷书关。

在古代学书,不一定都是先学楷书,比如唐宋,都是由来篆隶魏碑,尔后入楷。

当今有的学书从隶伊始。我的体验,从隶书入书,非常好,一则有古意,而来楷的源就是隶书,比如欧体笔画有隶意。现在很对楷书笔意皆得于魏碑或隶书。

因此变观念,唯有楷书为老大的错误认知。说句实在话化,楷书的历练,非常需要功力,应该说现在写楷书者,都是厉害书者角色。但是一味追求,往往散不开自己的情性,楷法整饬。来不得半点败笔,也是最能体现功夫笔力。

但是不能否定楷书功夫差,而写的其它书体不美的意识。

草书,与楷书,是相互依存,楷书写的好不一定写出草书,而必有情性放开者,具有草符游走。因而草法与楷法有区别在情性。

楷书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书家追求自己的楷书风格,不趋古貌。得自己情性笔墨。

所以楷书有区别,一则临摹趋真,一则趋于笔意崇尚自己的书墨,成为活泼。对于观点,一直以来认为愈加有古人楷书象,才是楷书的思维习惯。

大家可以知晓,书展一般入选生动化的个性楷书,对于临摹再现之楷,一般不选。

由此临摹楷书是一个学习过程,依旧算是伊始,只有变为自己的楷书,才是自己真正的知识产权。换言之,就是自己的书墨。

话说回来,楷书很重要,但是不具备楷书之精,也能写好隶书篆书,魏碑草书,行书。因为八法亦乃存在楷书之外的书体中,从其他它书体也能学到八法,以及其它笔法。

所以,学书法,楷书是学书的必要性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基础。

当然特别爱好正书之一楷书,另当别论。古人四体皆善,学书者,精工一体,涉猎其它,是学书的规律。

故不可偏颇,唯楷才是真正的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

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楷书确实适合初学,但隶书、篆书同样适合初学。下面我们展开论述。

楷书是汉末三国时期雏形,三国时期钟繇被誉为“楷书之祖”。那么在楷书出现之前,学子们是怎么学习书法的呢?东汉大书法家蔡邕擅隶书,他的作品《熹平石经》刻成之后立于太学门口,供学子们学习。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东汉学子们学习书法是从隶书开始启蒙的。那么我们把话锋放到隶书成熟之前,学子们是如何进行书法启蒙的,当然是从篆书开始入手。

隶书。隶书字形方整,用笔方圆兼施,以中锋用笔为主,对线条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像《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等都可初学。

篆书。篆书用笔讲究中锋,藏头护尾,字形对称,对线条质量和造型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像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邓石如篆书、吴让之篆书、赵之谦篆书等等,都适合初学。

标签: 楷书 书法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