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钟繇的《贺捷表》与《宣示表》不太一样,请问该如何临习《贺捷表》?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钟繇传世的楷书作品,各具特点,《宣示表》相对工整,已较为接近唐楷,而《贺捷表》则更活泼、欢快,行书的意味较为强烈。

对于《贺捷表》,我较感兴趣的是其内容,一般人认为,这是关羽死后,钟繇写给皇帝的一篇贺章。

但时间上有问题。史书记载关羽于建安二十四年进攻襄阳,十月受箭伤败退,十二月败走麦城被吴军擒获斩首。

《贺捷表》落款“建安廿年闰月九日”,那一年闰月是九月,闰月可视为第二个九月即十月,但彼时关羽尚未死,而文内有一句:“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应该是说关羽被箭射伤,这与历史就吻合了。

这是《贺捷表》的背景。

《贺捷表》虽然较为跳跃、生动,但长长的横画和波折分明的撇捺之间,还是可见浓厚的隶书意味。

临习此帖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用笔的变化,保持线条的灵动和生拙的统一。

如捺画,可把隶书笔法融入其中,在捺脚处注意驻笔蓄势,捺出时略收敛以求其厚拙;

又如横画,起笔可露锋以增强线条的灵动,收笔处不过分提按而求平缓;

点画则可以牵丝映带之笔加以连接,以保持笔势的贯通。

其次,在结体上,一是尽量保持字形微扁,二是把握好欹正的关系。结字应疏朗空灵,既保留楷书的端庄又具有行书的舒展。

再次,由于钟字隶意浓厚,要写好《贺捷表》,建议学一点汉隶。

钟繇的楷书学起来很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以唐代楷书的笔法去写钟字。显然,唐代之前几百年的魏晋时期,钟繇所用笔法肯定与唐代不同,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如何避免以后世的笔法,去写前世的书法,是个难题,这需要专家来解决。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这问题提的绝了。要知道,钟繇的《贺捷表》和《宣示表》都是高水平的书作,营养物质非常丰富。

《贺捷表》,力神之作,妙不可言的飞动,开行书之机门,把它看成是行书的发轫毫不为过,谁说的?《书法传密》透露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什么厉害?它的营养补给在这里!机密已经剧透,大伙儿就上吧!

书法的宽深没有限制,全在你怎么去领取!书法在此,予取予求能无限。

《宣示表》,工神之作,容朴而茂发,质古而明雅,其高铭宏健气格,后世一众书家,已不复有此大道之神韵。

——《书法传密》,最醉书法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你说的没错,《贺捷表》和《宣示表》在形态上完全不一样。

有人会说,书法除了看外形,更主要的是看用笔。并对此二表的所谓“用笔”如何如何的“神意相通”做一番分析研究。这完全是在扯淡!

这两件作品不知道被翻刻了多少遍!哪里还有钟繇原来的样子?再说石刻上的东西,毛笔的笔迹被刻刀凿下去,细节荡然无存。留下来的就只剩下了外形,说什么传神,无非是刻工刻的细致或粗糙而已。

钟繇的笔迹,在唐代的时候就只剩下大约六百六十字左右。而且还是刻本。墨迹作品一件不剩。他的《宣示表》,是王羲之临写的。在形态上和其他钟繇的作品有很明显的差异。他的原作《宣示表》并没有流传下来。这是一个原因。

魏晋南北朝,历史上把这段时间叫做“六朝”。曹魏,晋`,宋,齐,梁,陈。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战乱最为频繁的时期。从《贺捷表》和《宣示表》的内容来看,是钟繇所作。钟繇的书法在魏晋时期,是士大夫们争相学习的楷范。包括王羲之在内,都学习钟繇。古人临帖可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一笔一画的去描摹。他们临帖采用的是“取其神彩,弃其形质”。所以同是临摹一个人的同一件作品,各自临摹出来的都不相同。而六朝时期的书法作品,只要写的好的字,统统被人安在钟繇、王羲之等人的名下。从魏到现在,一千七八百年,面目已非昔日的丰彩!

其他网友回答:

话题超纲了,就是我不懂哪!先开始临摹吧,熟能生巧,等你学了一些时日,就可以融合,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了!

标签: 贺捷表 宣示表 钟繇 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