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是怎样炼成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邀请!

吴昌硕先生对大篆《石鼓文》情有独钟,八十岁时还在临摹《石鼓文》,可谓是付出了一生的精力,最终把《石鼓文》临摹得出神入化,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上图为吴昌硕先生八十四岁高龄时的《石鼓文》集字作品。

那么,吴昌硕先生为什么把《石鼓文》临摹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呢?我认为,一是吴昌硕先生热爱石鼓文字,终身几乎只临摹这一帖。这是好多书法家都不易做到的。

(上图为吴昌硕书的石鼓文字作品)

二是悟性高。三是善于研究,并富有创新精神。吴昌硕先生的书法创新,与当下的所谓的书法家的创新不同,他的书法创新,是建立在传统书法文化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之上的。吴昌硕先生所临摹的《石鼓文》能成为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罕见的。可以肯定的说,吴昌硕先生的书法创新,是最成功的创新!

(上图为吴昌硕临摹的《石鼓文》)

四是字外功的训练。关于这一点,吴昌硕先生做的最好的。五是循序渐进。六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七是勇于付出。

上图为吴昌硕书画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在清代书坛,特别是篆书领域,吴昌硕几乎是无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吴昌硕书、画、印俱佳,书法中尤擅篆书。他以草法掺入《石鼓文》,雄浑恣肆,气度恢宏,自出新意,耐人寻味。

吴昌硕篆书脱胎于《石鼓文》,参以三代金文的笔意、笔法结构,形成自家风格,具有金石美,真力弥满,古趣横溢。

《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辦,晦涩难懂,很少有书法家喜爱,但吴昌硕数十年浸淫 不懈,弃形取神,将《石鼓文》整饬丰茂 的特点与邓石如、杨沂孙、莫友芝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汲取钟鼎彝器、碑碣瓦嬖、摩崖石刻之精华。

他的石鼓文书法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 由左往右上作势,别树一帜,开创了朴厚苍遒,凝重古雅,极具金石浑穆之气的风格特征。

其篆书藏锋起笔,行笔稳健沉着。收笔丰富多变,既有回锋收笔,线质饱满,又有急停驻锋,意趣横生。更有提笔出锋,但又区别于吴让之、赵之谦的近似于悬针法收笔 。

相较清代其他篆书大家来说,吴昌硕的篆书用笔速度变化是最大 的,短笔画用笔沉着舒缓,力能扛鼎;长笔画则通过速度的变化产生韵律美、金石美。

练习吴昌硕篆书,宜使用长锋兼毫笔,指腕并运,运用转腕绞锋,裏锋而行,八面出锋, 使线条苍茫道劲,产生金石意趣。结体宜于平中造险,呈现不对称之美。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晚清四大家之一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时代人物,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一体,这是中国书画的本质,印章是最能体现书法的载体之一,吴昌硕先生是大家,全才,书法绘画诗词制印都是一绝。










其他网友回答: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 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在很小的时候,便受到家庭的影响喜欢上了书法和刻印。其在书法上擅长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并且不同的书法均是以古代名家为师,如其篆书是学习石鼓文,其楷书学习颜真卿,其隶书学习我国汉朝的石刻,其行书学习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且又不泥于古,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吴昌硕少时饱受战乱之苦,过了五年流浪生活,备受人世之艰辛,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奔放不羁的性格,同时也养成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吴昌硕已五十一岁,却不顾亲友的阻拦,毅然投笔从戎,携剑出山海关,准备杀敌报国,和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

直到晚年,他还写诗记述当年临阵杀敌前的激动心情。这一股气不得了,所以,他说自己作画是“苦铁画气不画形”。

清代的花鸟画正宗和主流由柔弱秀丽一变而为委靡软弱。

吴昌硕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重大影响(当时是居画坛首位的)更在于他彻底地冲击了正统的委靡画风,改变了一代画史,他是里程碑式的画家。




其他网友回答:

石鼓篆书,无论哪一种,都轮不到吴昌硕。

以时间论,石鼓文的创作者是周宣王时期的史籀。他创造的籀文,因这种文字出土时是在金属器皿和石鼓上,又叫金文和石鼓文。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石鼓文属大篆。若论篆书写的最好的人,秦代的李斯和唐代的李阳冰,是世所公认的篆书写的最好的人。吴昌硕应该是学习者中有成就的第一人。

现在动不动就以“第一”的名号来对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进行宣染。“欧体第一人”,”百体第一人”,“草书第一人”、“隶书第一人”,“篆书第一人”………看到这些“第一”,原本还有对他们的好感,立马产生了抵触。

以前写文章的人,从不在名字前加一个响亮的前缀。把他的学术成就如实的写出来,大家都能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产生由衷的敬佩。现在是一定要把事主树立为鹤立鸡群的第一高人。其它人在他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只有第一才能彰显他们的成就。第二,第三都不足道。这让人十分反感。







其他网友回答:

用登峰造极这样的词赞扬书法不恰当。吴昌硕的石鼓写的很好,能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本,自有他的可取之处。但对书法的学习,各人有各人的侧重点,有人取结体,有人学点划,也有人借鉴其章法,有什么高低?就象书圣王羲之,学了上千年,学的人无法记数,但面目却各异?原因就在这里。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从现在流传的版本来看,其笔画匀整,结字严谨,用笔遒劲圆润,结字平正中寓险绝,可以说开秦篆之先河。《石鼓文》发现于唐代,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确是晚清吴昌硕先生。

吴昌硕篆书专攻《石鼓文》,几十年如一日,自谓“一日有一日之境界”,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关于吴昌硕的“石鼓篆书”是如何登峰造极的,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用笔。吴昌硕临《石鼓文》,用笔凝练遒劲,气度沉雄,古拙朴厚,极具金石气息,自成一家。

第二,结字。吴昌硕临《石鼓文》,结字变方为长,左低右高,取欹侧之势,在《石鼓文》原有风格的基础之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说是临《石鼓文》,实则是自成一家,自成面目。

第三,金石气。吴昌硕晚年所作篆书,用笔老辣,古厚朴拙,将篆、隶溶为一体,具有强烈的金石气息,形成独特风貌。

其他网友回答:

有幸受邀回答关于“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的问题:

1、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俊卿,字昌硕,号苦铁,籍贯浙江安吉,其书法初学杨沂孙,后学散氏盘、石鼓文,渐成一家。在此过程中,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研习,是其书法艺术的核心。

2、吴昌硕根据《石鼓文》上通于金文,下承接于小篆的特点,汲取了小篆间架结构纵向加长的特点,在临摹中石鼓文单字形态加长。最终石鼓文由吴昌硕发扬光大,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下图吴昌硕石鼓文临本)

3、吴昌硕在笔法上,貌拙气酣,遒劲泼辣,沉着苍朴,妖媚于奇倔之内,精悍寓圆畅之中,刚柔相济,婉转活通,极具阳刚之美。

(下图为石鼓文原石)

4、吴昌硕在章法上,错落趋势,左低右高,中宫收紧,吸收了邓石如的笔法,精神显露,气息深厚,极具古拙苍劲的体势。

(下图为安国藏石鼓文)

总而言之,作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石鼓文书法神态多姿,笔力苍俊,力透纸背,在以邓石如为代表的清代篆书蓬勃发展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开创了独特的风格。为我国书法艺术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其他网友回答:

是啊……自从吴昌硕的《石鼓文》一出世,爱好书写《石鼓文》的人们几乎就身不由己的开始了吸收其中的“养分”。

如果说人生有”开悟”境界的的话,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理解就属于“开悟”了。

如果用珠穆朗玛峰来形容吴昌硕书写《石鼓文》高度的话,毫无疑问吴昌硕就属于站在了珠峰上的引舞者,我们只能仰视他……需要知道,这种综合素质只有极其少数的人才能具有。(图一)

说《石鼓文》,就必须了解秦人的文化性格:

《诗经.秦风.无衣》的“注”中就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班固在《汉书》中也说:“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

所以写石鼓文时,应该从先秦的中国人性格着手~率性的节奏,豪迈的气息为重。

是“书写”性……是“书写”……不是‘’描写‘’!

吴昌硕的高徒们书写《石鼓文》个个实力非凡,这个事实书画圈内人士也有公论,可为什么几乎不太看见这些弟子们《石鼓文》诗歌创作的呢?

我年轻时抱着不服气的态度偷偷的满着老师进行过创作才知,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控制住全局的经营位子(章法),因此也理解了吴昌硕的高徒们要求之高,他们不愿意拿出有瑕疵的作品示人啊……感叹一下,现在的人真大胆!

吴昌硕对艺术的追求喜欢把“气”挂在嘴上,本人化了四十余年才算是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彻底的明白了吴昌硕《石鼓文》的高度是直追三千年前的先秦,并创造性的还原了先秦时期的古人“书写性”……

我踏着先祖们的脚步,开始了自己喜欢的“草篆”征途(图二)



其他网友回答:

我曾有一篇短文,是讨论吴昌硕先生的“ 《石鼓文》”的。入选了中国书协全国展“书论”第二类。也辑入了贵州省文史研究館《贵州文化老人丛书》书画类第一辑《杏邨印话》。约2000字,録于後。

啟示録

缶翁的啟示:参

………………

提到《石鼓》,绕不开“吴昌硕先生的《石鼓》”这个题目。

我一直肯定《石鼓》无尚的书法艺术品位,也肯定吴昌硕先生極高的书法艺术造诣。但对于吴昌硕先生的《石鼓》,不论是擬、是临、还是集,始终未敢恭维。窃以为“吴昌硕的《石鼓》,祇不过是吴昌硕先生用他那别具一格的“吴体篆书”抄録巜石鼓文》而已。

为厘清认知,我拣出一九八六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西泠印社联合出版的《吴昌硕作品集-书法篆刻》(以下简称《吴集》)。

《吴集》第30页,有吴昌硕先生《集

标签: 石鼓 吴昌硕 篆书 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