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李玄靖碑》中“金紫光禄大夫”一句的“金”字为什么少了一点?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经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颜真卿《李玄靖碑》中“金紫禄大夫”一句的“金”字少了一点,不是颜真卿故意少写了一点,而是石碑的刻字匠少刻了一点。石碑的刻字匠少刻了一点,也不是有意的,而是在刻字中漏刻了一点。汉代的碑刻上也有不少漏刻点画的。

上图中颜真卿《李玄靖碑》中的“金”字,明显是少了一点,我们应该认定是碑刻匠工漏刻了一点,并不是颜真卿少写了一点。

颜真卿做为中唐时期的书法大家,再怎么着也不会把庄重的楷书“金”字少写一点的。有人认为颜真卿是故意少写一点,或者是颜真卿出于某种目的才把“金”字少写一点的,这样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试想,颜真卿做为一代宗师,他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吗?

上图为颜真卿大师写的楷书“金”字

在临帖练字时,遇到碑帖上的字少点画时,按照汉字的正常书写规则,把缺失的笔画补上就可以了。补上缺失的笔画是对的,不把缺失的笔画是错的。临摹古人的名碑名帖,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多动脑筋,要灵活临摹之,不要死搬硬套,以尊重汉字书写的规范性。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碑帖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字少一笔或多一笔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第一,约定俗成的写法。没有任何的说法。大家都这么写。即便是有原因,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

第二,避讳。古代皇帝名字中的字,除了姓以外,当朝皇帝名字里其它字是不能写的。遇到相同的字,必须要少一个笔画。

第三,书法中的增减法,为了使形完美和体势合理,往往会多一笔少一笔。这个情况是最多的。但是要注意,这种方法不能任意使用。只有在以往出现过的写法才能用。不能自己想当然的臆造。

第四,时间久远,自然风化剥蚀。古代的碑铭都是树立在露天的环境。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太阳晒,再加上人为的破坏,字迹已经十分模糊。如现在的《九成宫》原石,完整的字都已经找不到一个。很多碑是因为倒塌埋在了地下,才得以保存字迹的相对完整。

从这件拓片中看,很明显,不是磨损。也不符合增减法。也不是避讳。约定俗成的写法中也没有这样的例子。属于仅此一例的情况。

虽然这个字按正常的写法来讲是错了。但是,碑铭是十分庄重的东西。就算写的时候写错,还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以后,才进行上石刻字。绝对不会有错误出现,这一点不用怀疑。不要用今天马虎苟且的做事去猜测古人也会失误。

古人也是人,当然会失误。如果是在墨迹中,出现写错的情况,那可能是真错。但是在碑石铭文中出现,即便是没有任何说法,也要相信他们是正确的。在书法上,对古人就是要尊崇他们。虽然有疑问,不要想到是他们犯错了。只能去寻找他们这么写的原因。找不到也不要去怀疑是他们犯的错。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你提出这个问题,是一个专业的避讳学问题。原因详见下文:

(注:下图为笔者临摹的颜真卿李玄靖碑“金紫光禄大夫,行湖......”)

1、颜真卿的《李玄靖碑》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于唐大历十二年五月(公元777年),立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原碑宋代断裂,明代毁为碎砾。现存临川李氏藏明朱之赤旧藏南宋拓断后初拓本,你贴出的拓本图片就是这个南宋本。

(注:下图为笔者临摹的颜真卿李玄靖碑“铭金石,乃邀道士刘......”)

2、据清代《金石萃编》记载,此碑原石为“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书。”但在此南宋拓本制作时,为了阅读方便,依惯例裁切为书籍或册页大小,此册每行四字,“金紫光禄大夫”一句的“大金”二字正巧并列。当代人也许不觉得有什么,绝对想不到避讳,但在南宋时这两字是极为敏感的。

(下图为临川李氏藏明朱之赤旧藏南宋拓断后初拓本,“金紫光禄大夫,行湖”页)

3、陈垣先生《史讳举例》卷二避讳之种类,第二十一恶意避讳例中说:“沈德符《野获编》二言:‘宋南渡后,人主书金字俱作今,盖与完颜世仇,不欲称其国号也......’”。

(下图为陈垣《史讳举例》)

4、南宋时,如果是普通日常书写,遇到“大金”并列这样敏感的词,应依例改字避讳,即将“金”字改为“今”字,但这是碑刻拓本,无法改写,所以只能运用另一种避讳常用的方法—缺笔避讳,将拓本填墨处理。

(下图为临川李氏藏明朱之赤旧藏南宋拓断后初拓本,“铭金石,乃邀道士刘”页)

5、而“愿铭金石”一句,拓本金字周围无敏感字出现,故而无需避讳,笔画完整。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

6、个别同学也许会有疑问:“陈垣先生的《史讳举例》号称避讳学总结性经典著作。但书中只提到南宋时金字改为今字,并没有说到金字缺点避讳啊?”我告诉大家,陈垣先生的著作绝对是避讳学大成之作。但陈垣先生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史讳举例》只是提纲挈领,引导我们去深入学习的工具。我们在阅读古籍中,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把书读通读活,这就是所谓读“无字书”。

7、避讳学对有志于历史、考古、文献、书法等等专业的同学帮助甚大,不可不知。比如此例,如果我们并不知道此拓本出自何时,单凭此“大金”避讳,就可初步判断为南宋之物,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极为便捷。

最后说点题外话,以上均为笔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头巾百合”。为防剽窃搬运,特贴出笔者悟空主页、李玄靖碑临摹和陈垣《史讳举例》照片,立此存照。

古人有言,天外有天,百合在此班门弄斧,不过是抛砖引玉,见笑见笑。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碑帖上,有很多的异体字,有的是书写者用的当时的流行写法,有的是个人的任意写法。当然也不排除写错字或别字。著名的《张迁碑》,因为异体字太多,而被后世笑谈为白字先生写的。这些错体字,因为是在传世的名碑、帖上出现的,所以后人照写,也算是正确的,因为是有出处的。书写的是人,刻碑也是人,两个环节有一个写丢或刻丢,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此碑上的金字,没有缺少点的理由,所以丢了的原因很大,此碑紫字上也丢了一点。这和避讳盛行之极的清代,以缺笔表示尊重的做法是大不相同的。康熙也题过好多字缺少笔画的匾额,这是他独特理解下的写法。










标签: 光禄大夫 颜真卿 金紫 李玄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