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作为书法之楷模,是顺应潮流吗?有什么理由放弃纯正的楷书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不是行楷。而是楷行。不依不行。想学好书法,必须先学正楷。只有正楷学好了。才能进一步向上前进。

如同小孩走路,路都走稳?怎能谈上《跑》呢?就是这道理。懂吧。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人。谁说行楷是书法之楷模。

行楷是后创的词,不能单独列出,更没有什么潮流。不管什么时候书法都不能放弃楷书。

虽然不中听再说一遍:行楷是后创的词,不能单独列出,更没有什么潮流。

我们当代作为一个书法家,如果楷书写不好,其他都写不好。行楷这个词的诞生就说明,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行书和楷书。

既然现在有“行楷”这个词了,那么就说使用率最高的“行楷”。

上面的字是不是非常的熟悉,出现在生活的周遭非常的常见,各种商家店面的招牌,墙壁上的字,书本中的字,都是这种字体。

这种字体就是华文行楷,任政先生根据王羲之和赵孟頫的字所创的字体。

虽然任政先生已经作古,很多人不知道他,不过在几年前,田英章竟然称赞了任政先生的华文行楷。

很多人练字,硬笔行楷,用欧楷的底子写硬笔的,现在成名的年轻一辈书法家,基本上都是田英章的子弟,就是田英章一脉的。

那么任政和田英章的楷书怎么样,不说一时之选,可以说在同时代还是能够排的上位置的吧。

任政先生,不但楷书写的好,隶书写得也非常的好。这是田英章没有做到的地方。不要以为隶书或篆书写得好的人,楷书和行书就不能写的好。

不要找那么多借口,当代楷书写得非常差,不要称自己书法家。

一人有感

我们当今社会,楷书和行书是使用最多的。

我们当代作为一个书法家,如果楷书写不好,其他都写不好。行楷这个词的诞生就说明,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行书和楷书。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奠基石,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楷书里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打好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功夫,学好这些才能为以后的各种书写形式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不打好,对以后的各种形式的书写,都会产生影响,行楷是楷书的快写方式,是向行书过渡的一个阶段,所以说楷书和行楷是两回事儿,不能混为一谈。学习书法,千万不能从行楷开始练习,因为正楷里的很多东西,在行楷里是体现不出来的,只有将正楷的一笔一画真正的学好,才能在行楷里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楷不学好,你的行楷也好不到哪儿去?那种神韵都会缺失,只有将正楷写好后,才能向行楷行书草书方向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直接点说,现在的书法之所以为历史最低点,就是拜所谓的正楷所赐。

你说的纯正的楷书,指的是唐代碑版楷书。又称之为工楷。这种书体用在记功颂德,碑文石铭。应用泛围狭窄。不是大家的日常所书。

碑版记事,翰牍叙情。古代的书写体,是称为翰牍体的楷书。给大家一个具体的形象。赵孟頫的书体,就是翰牍书。所以现在写楷书的人说“赵书无工楷”,其实,根本就是不知道有翰牍书的存在。翰牍书,是古人日常书信往来,读书笔记,翰墨戏笔之书写体。翰牍楷书,就是你说的行楷书。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书法一开始就学弹而不是帖呢?钢笔的产生替代了毛笔以后,毛笔书法便退出了历史舞台,由实用走向了兴趣爱好。学校不再传授毛笔书法。笔法失传,是不争的事实。不单笔法失传,就是学习的方法也失传。古人学习书法,必由师授。今天的书法学习,不知道从何时起,何人提倡,把经过二次加工的刀刻碑文当做了入门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刀和笔,一个硬,一个软。以柔软的毫毛去模仿坚硬的刀痕,用脚指甲盖想想,能一样吗?我们现在在看到古人墨迹时,很多人都认为写的不工整。为什么?因为从接触到书法的那一秒,就接受的是碑刻剑削刀刻的雕琢痕迹。先入为主的碑刻,成为了学习书法的审美标准。在看到翰牍惬意适情的书体时,反倒觉得不工整。

今天的书法,习非成是已成固疾。要想让我们的书法得到发展,学习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唐楷,魏碑,必须从初学入门中退出。这是高级阶段的学习,墨迹,才是学习书法的首选。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从书法学习的角度讲,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楷书的学习。我们简单明了的分析一下就知道这个答案正确与否。

首先,我们要对“纯正的”楷书的产生和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成,这一点可以通过学习书法史去了解。她是由繁到简的转变,是人们对字体的形体美的追求的产物,是对笔法的丰富与完善。变隶书的波、磔而为撇、捺;并产生了隶书中不同的笔画:“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如下图:莱子侯刻石)使结构上更趋严整、更加规矩,因此,楷书就成为了书体当中的“楷模”。

其次,看看书法大家的学习途径,他们为什么会达到艺术顶峰?为什么能达到?也正是因为他的“规矩、严整”,对笔法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长期艰苦卓著的学习是不能达到高的艺术境界的。家喻户晓的著名楷书大家“颜、柳、欧、赵”所留书帖无不显示出他们各自的功力!他们学习书法的过程在这儿不用赘述。

第三,我们也要学习一些正确的书法学习理论、学习经验。

楷书的学习一直被认为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其主要缘由就在于学习其完美结构的结字方法、学习其严谨而又丰富的用笔方法。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学习书法的三个阶段,对古人毕生学习书法经验的总结,我们后辈没有资格去否认的,前人给我们指明的道路我们不能迷失,更没有理由放弃对传统“纯正楷书”的学习和研究。

行楷书之所以被大众喜爱,是因为它更通俗、书写规矩不如“纯正”楷书严谨,更实用一点,我感觉没有什么潮流问题。还有,行楷书并不是书法楷模,楷书才是。

自己一点浮浅的认识,分享给大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请方家不吝指教。

关注“郭伯一书法课堂”,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其他网友回答:

说行楷是书法的楷模,是有失偏颇的。“行”与“楷”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书与楷书。行书偏向草书时被称为“行草”,而偏向于楷书时则被称为“行楷”。的确,由于现代整个生活节奏的快速化等因素影响,想写“纯正”的楷书变成越来越难了。人们总想在楷书的基础上加点行草笔意、在行书基础上加点草书笔意甚至在隶书、篆书的基础上加点行草笔意都是可以理解的。

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字体之间都有自身的法度、规范,不可随意乱“融合”。真正的两种字体(甚至更多字体)的融合,是必须要求书家心里有“一根主线”把它们串通起来才行。这根“主线”就是书家的书写技法以及自身的学识、美感、悟性等等的综合。

若随意把几种字体进行简单拼凑便想“创新”,是绝对行不通的!

其他网友回答: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这九个字完全概括了书法艺术的按步就班之顺序。只有按此顺序的学习书,方能事半而功倍。反之则远路无休也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称之为真书,行楷是楷书的快写,行楷不能替代楷书

其他网友回答:

行楷作为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书法更多的是在掌握了纯正楷书以后形成的风格

楷书是各种笔法发展的基础之一

掌握楷书以后,可以发展多种多样的书写风格

所以说纯正楷书是一种笔体,而行楷更多时候代表了一种楷书的风格

其他网友回答:

将某种书体视作书法楷模,既不科学,又不符合实际!

任何一种书体的产生,是有源远的,而且每种书体都有它自身特点(包含了字形、结构、笔法等方面的特色),更重要的是有代表书家及其代表作品。可以这么说,每种书体的代表书家及其代表作品就是这种书体的楷模。当然,这楷模并非一人一作,多数是多个代表多个作品。如,楷书代表书家就有锺繇、颜柳欧赵等;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祭侄文稿》、宋苏米蔡黄四家作品等。

题主说,行楷可能成为时代潮流,也未免偏颇。先揣摩题主“行楷”书体其意,大致指的是一种略带“行”味的楷书或略带“楷”味的行书。题主认为这种书体在当今时代大行其道,为众多书家所钟爱,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我认为与时代潮流关系不大。纵观书法史,自锺繇老师刘德昇(有史料称“行书之祖”)始,行书便一直盛行历朝历代,为众多书家所爱,其主要原因在于便捷易认,彰显个性。

当然,任何脱离了以楷体为基础的书体,是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谢邀回答,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标签: 行楷 顺应潮流 楷书 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