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楷中,为什么写“口、田”等此类字时,下部要往内收一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你指的是下面的一横呈倒弧形,弧顶朝内。是吧。

这是书法结构中的向背问题。不单是欧阳询的字,所有人的字都会涉及,包括你的字在内。口字的结构,在书法结构中称为全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的写法分为两大类,内擫与外拓。内擫的结构如相背的两道弧:)(。欧阳询,褚遂良他们的全包围结构采用的就是内擫法。形态为背向。外拓的形态则如( )一样,这是相向的结构。颜真卿是外拓的代表。

上面说的是左右两个边的形态。下面就来讲你的问题。不管是欧阳询的内擫,还是颜真卿的外拓,全包围的结构都要使它有很牢固紧密的态势。如果欧阳询的‘’囗‘’最下部不向内收而是向外的话,这个字不但在外形上违反了结构的规则,使原应紧密的结构,被最后的一笔给弄散了。

全包围的结构就和木榫一样,一笔卯着一笔,环环相扣。那一个环节上不对,整个结构就白写了。在汉字书法中,全包围结构是最难写的结构。原因就是四个笔画的向背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2>写楷书“口、田”等此类字时,下部要往内收,这是书法结字美学的要求。

中国汉字虽然统称为方块字,但实际上写书法时并不能每一个都写成方方正正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否则就成印刷体美术字了。书法中往往要根据字形随形赋势,比如,写成三角形、倒三角形、梯形、倒梯形、菱形等等。

1、三角形结字

如上图《唐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这种的“土”字就是明显的三角形结字,这是依据字形来的。


2、菱形结字

如上图《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中”字,就是一个典型的菱形结字,若写成矩形就难看了。


3、梯形/倒梯形结字

而在楷书当中,“口”、“田”等子,都是倒梯形结字,切忌写成矩形,主要是为了追求灵活、生动。如下图《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田”字:


上述这些结字规律和美学要求,不仅仅是在欧体楷书当中,几乎在所有的楷体当中都是这样,如下图《唐 · 柳公权 ·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唐 · 颜真卿 · 颜勤礼碑》“田”字,同样是这样的结构:


综上所述:

写楷书“口、田”等此类字时,下部要往内收,这是书法结字美学的要求。初学楷书的朋友,若掌握上述楷书结字的美学规律,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敬请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每天技巧干货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写口都这样写。不只是欧体。这样写形美、紧凑。太方则显得松。当然,在隶书和篆书中就比较方。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邀请:

简单回答如下:欧楷书法的特征是,法度谨严,笔力刚劲,点画精妙,峻挺险峭,为后世所重,多奉为学书者的范本。

欧体点画都安排紧密,上伸下展,纵向取势,左右平衡,两竖向中间收束,“口、田”上觉下窄,善于造险,险中求平稳,平稳中求险峻,这是欧体之独特的特征。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是方块字,以前有一个说法,就是三角形造型,任何四边形都可以由三角形组成,巧妙地利用三角形,可以突破方形的灵动感不足。

其他网友回答:

严谨

因为这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的

不敢马虎

更不感张扬个性

其他网友回答:

欧体就是欧阳询的字体。是以欧阳询的写法为标准的。欧体有很重的隶意,隶书像口,田这类全包围结构左右两竖的写法有两种,一,向背,二,相向,那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采用相向呢,而采用向背,上宽下窄,欧体有个很大的特点,险俊中求平正,如果相向,就失去了势。

其他网友回答:

美在险中求。如果上下一致,就失去了势,任何东西失势,就死水一潭。

其他网友回答:

稳实而求灵动!人的体形何尝不是。中国汉字细究充滿辨证。辨证而统一,对这句话统一的理解应是得到“一”便是认可的理。世界上一切事物其形都是辨证下而为形的。

其他网友回答:

单从每个字来说。越简单的字就越不好跟下一个字对话,内敛含蓄一点。让下一字能自由发挥。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我试过口字的最后一笔。上窄下宽的那种。个人觉得。那一笔要是不变化。就不像个字。最起码变个向上挑的横折。

标签: 欧楷 往内 下部 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