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虚荣心极其强的具体表现。古代易出书法大家正因为他们终不满足、理头苦天、刻苦勤练、从不间断等等,正如《书圣》学书时写黑了一塘水。
而如今学书法急求成名心切。有了一点点进步就沾沾自喜、咵咵其谈,任为了不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是学不会书法的。不求长进只求自喜嘛。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重新热起来不到四十年,而离真正复兴路还很远。因此,书法工作者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不知方向在哪;欣赏者水平也不高,停留在只求漂亮的感官阶段;中书协也没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临摹阶段作品就能得兰亭奖,在行家高手看来,简单是笑话。其实,书法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大家都在讲继承传统,目前至多停留在笔墨阶段,而对于精神传统绝大部分书者茫然无所知。尤其对什么是道统?什么是自由精神?什么是独立人格?现在的书者少有关注者。真正的书法是写心的,心有多妙,书才能有多妙。人各有心,其妙不同,乃个性所在,也是书品风格的源泉。古人随便一个童生甚至一个帐房先生,书写技术都很过关,临摹更不在话下。所以,人们讲究的书法的个性与品位。当今书者多入中书协之牢笼,孜孜不倦,依于体制,惟名利是图,从事的是纸上体操比赛,无个性、无学养、无道统,甚至无社会功用,难怪为社会边缘化,让文人学者高人看不起!而文化人包括各路高人,又不象过去从小用毛笔,书写技术过关(起码足以写心),如莫言、姜昆之流,一办展则被骂。当今最好的字是王镛之流的画家字,是历史上入流书法家的末流。还很不被理解,被归为丑书(其实也只是比漂亮的俗书、展览体好一点点)。一言难尽矣,有待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几辈了!
1、“才算有所成就”和“自觉有所成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人如果没有形成个人书风不可能流传下来,所以,古人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流传,才能被现代人所知。但不能因此认为古人在临摹过程中就没有自觉成就意识。
2、临摹是书法的基础,也是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临摹的像也是不容易的过程,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复杂劳动。所以,临摹的像“自觉有所成就”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不能就此停步,固步自封,不做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创新。
3、个人书风必须是在临摹像的基础上,且具有创新元素的书法才能谓之个人书风,没有艰苦长期的临摹不可能形成个人书风。防止把没有临摹或临摹没有出帖的书法理解为个人书风,防止急于求成。
4、只有自己风格或所谓个性而没有临帖基础的所谓书法也不能称为“有所成就”,这比临帖像而自觉有所成就的人更加危险。一个时期出现的丑书现象就是对书法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了临帖的重要性、基础性、长期性,而一味的追求所谓的个性、怪异性,严重歪曲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古人学习书法最后形成个人书风不是小成而是大成!不要以为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习书法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相反,学习书法,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能形成自己的书风都是非常难的,甚至是“难以上青天”!
关于题主提出的今人只要临摹逼真就觉得自己有所成就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古人已经形成的书法风格,是经过历史检验、后人认可的,所以才称之为“书法”。今人临摹古人的书法,不但要学古人的用笔之法、结体之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古人的书法精神!客观的说,今人学习古人的书法,是不能达到逼真的,如果花上十年二十年的功夫临摹(专工一帖)的话,达到七八分(形似和神韵)像还是有可能的,真正达到七八分像了,那就基本上成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慢慢融入自己个性的事情,融入巧妙了,就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了。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了,那就大成了。
临摹古人的书法达到“逼真”效果,任何人都是做不到的!启功先生八十多岁时临摹赵孟頫的行书,也只达到八分像。临古达到百分之百像,自古以来没有一人达到,包括王羲之《兰亭序》的临摹者。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古人学习书法最后形成个人的书风才算有小成,而今天只要临摹逼真就觉得自己有所成就。
持这样观点的人,就是典型的“厚古薄今”。今人与古人,时代悬隔,书法为古人的常用。他们对书法的应用,就和现代使用键盘办工处理文件一样。毛笔书法已经不再是我们现代人的所学。对于传统书法的学习,学校虽设有课程,也仅仅是一门兴趣培养的课程。并没有投入雄厚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大多数学习书法的人,都是以自学或简短的培训班学习。在书法学习方面,远远落后于古代。这是现在书法学习方面的事实。不能因现代社会高度的科技发展,就代表在所有的方面都比古人强。
书法是艺能。科技再怎么强大,也不能替代你的手来进行毛笔的运用。你要使用毛笔进行书写,就只能靠自己的手从零开始。不可能从古人创造出来的那个高度上直接进行学习。从学习的起点上,大家都处在同一个点。但是,古人七岁入学时就站在了起跑线上,并且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学习。今天的书法学习,有几个人能有古人学习书法的条件?不讲学生的条件,书法教师的水平就和古人无法相比。这条起跑线,就等于古人向前移了十年。又加上他们的书法大环境,这个起跑线又向前移动了十年。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从零基础到临摹得逼真,悟性高,肯用功的人,至少要十年。在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条件上本身就处于劣势的现代人,对学习的成就感,想高也高不起来。科技制造技术可以累积,比如大家手上的手机,三五个月就有新的产品出来。而书法却不是这样。王羲之不可能把他的书法技巧从最高点遗传给他的子孙后代。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无人超越,原因就在于同一个起跑点上,谁的用功多,谁的学习条件优越,谁就能站在最后的终点。
这非常正常。能够形成个人书风已经不是小有成就了,而是大成就了,“月球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在经典浩如烟海的书法中,能够有个人书风,已经了不得了。在书法的大军中,学有成就的毕竟是少数。
临摹书法能够逼真同样不容易,临摹的越接近原帖,说明我们的学习越有进步,受益也就越丰硕,对于一个孜孜矻矻,潜心研习书法者来说,能够做到如此,有成就感非常正常。也不是什么毛病心理。再说,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临摹练习中,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小成就,也是一次进步。这种情况对于坚持不懈临摹学习书法者来说,几乎每天都会有的。
可别小看这种心理,很多情况下都是这个小小的成就,推动我们在沿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进步。
能够有成就感,说明我们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学习到新知识,学习到书法理论知识,说明我们在不断进步。日日新,不亦乐乎?
谢谢邀请!我感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古人和今人对书法理解上的不同。古人认为书法是文之余,只是抒发情感或记录生活的一个载体,所以他们能够自然的书写,达到很高的境界!而今人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了快餐文化的传播,今人渴望快速得到认可,羡慕像歌星一样一首歌就红遍大江南北!把书法当作一种争名夺利的载体,这在境界上和古人已经是天壤之别!蔡邕《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今人应该多从自身修养上提高,这样才能写出更精彩的作品,简单掌握一点技法上的东西只是书法的初级阶段!切记切记!
古代人尊崇那些独创新体自立门户的书家。现代人可能要降格了,尊崇的是摩欧大家、摩颜大家、摩柳大家……,看来要转向纯继承了。
其他网友回答:创作,谈何容易!!更别说自己的风格了。能做到集字创作就不容易了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喜爱。
古往今来,真正在书法上取得成就的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些书家,由其是当代更无大家可言。书法面临着发展和创新问题。有些书家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创作的所谓“丑书”受到大众和一些书家的指责,虽然这些书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书法创新必须要在继成传统的基础上,否责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学习书法也是要学习古人的碑帖。如果把古代大家碑帖临的逼真,也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尤其是当下,手写文字失去实用性,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学书全靠业余时间,能学好传统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有点成就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人学书法急功尽力,学了点传统就想方设法进书协,弄个“家”称呼,写的字也水涨船高。要是弄个职位更是了不得,得到了很多经济利益,当然有“”成就”感了。
向那些为了中国书法研究创新发展而奋斗的书家致敬!
威海链 » 古人学习书法最后形成个人书风才算有小成,而今天只要临摹逼真就觉得自己有所成就,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