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

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其书法中年专攻二王”,深得《兰亭序》《洛神赋》之益,书风渐变为华美圆润、活脱潇洒,而且他还提出恢复“二王”的书法传统,自成一家,开创了实用性和伸缩性兼具的“赵体”,

综上所述的黄庭坚、赵孟頫学习“二王”也已经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了,米芾也不例外,只是不是最入神而已,多一个“最”字,意思就完全变了,对吧,米芾(1052—1108),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来迁居襄阳,因此又号米襄阳。米芾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法颇重法度,恪守晋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深得“二王”笔意,于跌宕变幻中自成风规。行书《蜀素帖》又名《拟古诗帖》该帖共写了8首诗,共71行,658字,用笔俊迈、八面出锋、正侧藏露、曲尽变化、体态万千,体现了米芾“刷字”的特点,结体以欹侧为主,俯仰斜正,表现出动态的美感。由于蜀素不易受墨而屡现枯笔,以致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酣畅。所以与其说米芾是由宋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倒不如说米芾是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赵孟頫说,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宋代的书法,在后人的评价中并不高。尤其是米芾,大家对他的书法褒贬不一。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把唐代书法家贬了个遍,这让欧颜柳的追随者着实的不爽,大家群起而攻米芾,给他的书法评定为“狂怪怒张”。自然也不会有公正的评价。

米芾的书法,更多的是学习王献之。现在我们见到的王献之著名的《中秋帖》,被乾隆爷供为珍宝,这个帖就是米芾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临作。字句无法读通。原帖为《十二月割至帖》。
米芾素有“集古字”之称。经他临写的古帖,几无二致。别人很难辨认。他性洁癖,喜欢收藏古砚。他的东西别人碰过以后要反复的清洗。有一次,一个朋友看中了他的一方砚台。
这个家伙知道米芾的洁癖,他如果开口向米芾要砚台,米芾肯定不会给。他心生一计,借口要写字,让米芾把这方砚台拿来。米芾正要取水时,这家伙朝砚台里吐了两口口水,拿起墨来就开始研。把米芾气的直想拿起砚台来砸在他的脑袋上。遇上了这样的朋友,只能自认倒霉。连砚台带墨一起赏给了这个人。这是题外话,放下不提。

米芾还临写过一个帖,就是如雷贯耳的王羲之《十七帖》,现在的拓本《十七帖》,上有文征明小楷注译的这个版本,便是米芾所临。从逼真的呈度来说,米芾的临写功夫,即便是从晋唐至今,也没有人和他匹敌。

但是,以自己的风格形成以后,要说他最得二王神韵的话,他的风格还是过于狂放了一些。和王羲之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的书风有出入,他书风更多的偏向于王献之。他的书法学习者很难掌握好学习的分寸。稍一过便狂纵,稍有不足则拘谨。从古代学习书法的人来看,他的书法远不及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

米芾的书法,很合现代人的胃口。从现代人对米芾的评价来看,米芾要高于赵孟頫。谁高谁低,其实和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们崇尚的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说你好,王铎这样的二流书家一夜之间便能“小王胜大王”,说你不好,赵孟頫这样的超一流书家,也会被“妍媚柔弱”的一顶大帽给压倒。

其他网友回答:

宋人尚意。

从米芾的书法作品来看,总体来说是得二王之笔法,得二王之神韵,但不能说米芾的书法是有宋以来,到清之灭亡这段时间内学习二王最入神的。应该说米芾在师法二王书法的同时,触入了自己的个性,之后自成一家。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局部)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黄庭坚的书法里难道就没有二王神韵?苏轼和蔡襄的书法中难道就没有二王神韵?细观黄庭坚,苏轼和蔡襄的书法作品,里面都有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的元素啊!评论一个书法家的书法,最好不要出现“最”字,“最”字一出,就到顶峰,到顶峰了,就该走下坡路了。即便是题主崇拜米芾的书法,亦应全面,客观,不夹带任何倾向性来作评价。米芾的书法在二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书法风格,那么黄庭坚,苏轼和蔡襄的书法也是在二王的基础上各成一体的。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

准确的说,米芾的书法只是得二王书法的皮毛而已。细观米芾的书法,其笔法、结字都是粗糙的,哪有二王书法精道啊!二王的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是笔笔入法,字字入法,且神韵十足,二王的书法每一个点画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们的认可,并经得起推敲,与之相比,米芾的书法就差远了。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局部)

说明:本回答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手打原创,抄袭必究!

其他网友回答:

米芾学童时初学颜体,后又学柳体和欧体,但唐人的这种楷书的法度似乎并不是他的性格所喜欢的,因此后来又学习时人周越和苏舜钦等。后来听从苏轼的劝告,开始学习晋人书法。米芾号称自己的字是“集古字”,他把前人各家一些觉得好的笔法,拿来用到自己的书法当中,可见米芾在书法上面用功颇深。

米芾对于二王的学习是得益于苏轼对他的指点,而二王当中米芾更推崇王献之,甚至对李世民扬羲之抑献之一直耿耿于怀,他曾经说:“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米芾一生追求天真自然的表现手段和平淡清古的艺术内涵,所以他经常指责别人的书作有“尘意”,指的是功名利禄之心在书作上的反映。跟米芾非常要好的,当时有个人叫薛绍彭,此人对二王的深入甚至超过米芾。但米芾与薛绍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米芾学王能深入而出自称一家,而薛绍彭是一头扎进去出不来了。所以从这点来说米芾并不是学二王最入神的人。或者说米芾是入其神而出其形。

南宋还有许多书家是学习二王的高手,然而与苏、米、黄相比,都是缺少自身风格的转变。元代的赵孟頫对二王的学习也十分了得,而且也是学完之后能自称一家。

其他网友回答:

寫行書的基本上都有二王的神韻!因為二王已經把毛筆字的筆法都用盡了!不同的只有個人對漢字的理解以及性格等因素所造成的差異罷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发一张自写图片吧。


其他网友回答:

除了自己孤陋寡闻与浅薄见识外,历史也不乏错过了不少巨擘圣手。鉴此,仅面目神采酷肖二王而言,抛开陆谏之,有宋以后胜于米芾的至少要算上赵孟頫与李倜二人。



米芾自诩自己是“刷书”,实在是对世人的调侃:我说是刷你们就认为真是刷吗?谁真正懂我?其实最理解二王笔法,最得二王笔法的不就是我吗?呵呵……!


的确,我们都知道米芾学书重小王甚于大王,仅就性格来说,也更合乎小王的恣肆妍美,因而米书笔法多以侧锋取妍,一笔成势,把小王书风发挥到极致,较有时尚气息而得到今人认可。但细究米芾线条,则深谙中锋行笔,是正宗的“魏晋笔法”,这就是世人不懂米书的关键。难怪米芾自侃“刷书”的同时,可以想像一脸怪笑的原由吧?

相较“宋四家”,米芾最得二王神采,然少了些质朴;较以赵、李二人而言,则神采次之,骨势尤胜。。。但凡此种种,应该还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之论吧!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其他网友回答:

在《徐北文书法集》中,徐北文先生论书法摘要中说到:“米氏书法晋人用功极深。他对于二王书的每个字的姿势都能熟练的记下来,人家说他的书法是“集古人字"。到了晚年他却能融会贯通,自创新体。他的字在宋代与苏黄创新相反,是守旧派。他自创的少,体现古人的多,如想学二王,可以从他这里得到启发。董其昌自己说他是从米书中得到书法窍门的。"

米芾书帖

其他网友回答:

米芾确实不错,但是赵孟頫呢?

我们学书法,老师一般会说三个人不能绕过,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颜真卿,还有就是赵孟頫了!想在书法方面有所建树,这三个人都不能不学!像米芾,苏东坡,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等等,应该是比这三个人稍微逊色一点。

标签: 至清 二王 米芾 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