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鼎盛时期是南北朝时代。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中国历史上所有书法体系,在南北朝时代完全创造出来了,并且是并行使用的,而南北朝以前并没有完全创立出来,南北朝以后,有些书法已经退出实用领域。例如唐代和唐代以后,隶书基本退出书法实用领域,宋代基本没有隶书创作。而魏碑这个书法体系,晋代以前没有,唐代也不再有这种书体。所谓的繁荣,一定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局面。
中国唐代以后,书法基本只有楷书和行书,草书了。书法呈现出大一统的趋势,没有了群星灿烂的书法大观园。这对中国文字进一步实现秦始皇提出的“书同文”可谓非常理想,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对书法来说,相对就有些“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感觉了。
唐代以后的其他书体,例如,隶书基本不用,篆书仅仅是文字学的参考资料。所以,南北朝时代才是真正书法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写什么书体都自由选择。这是中国书法史学者不是很清楚的。因为,中国的书法史基本是一部王羲之书法体系的书法史,而不是一部书法生态发展史。因为书法的历史观不同,所以,看到的事实也就不一样。这是赵小立先生在《我们忽视了王羲之的什么》一文提出的新观点。
以上,我们是从中国书法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书法繁荣的。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从清代中期到今天的400余年时间里,也是一个书法繁荣的好时代。特别是今天,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书法最繁荣的大好时代。
清代满族统治了中国,对于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禁止言论自由,动辄就会掉进文字狱的陷阱。很多知识分子钻进故纸堆,进行历史文化的考据之学。
受此习气影响,清代书法家也开始对书法进行了全面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特别是金石学方面很有成就。所以,在书法方面,对隶书篆书和魏碑有很多研究成果,也产了一大批新的书法家。例如,伊秉绶,邓石如,赵之谦,康有为,吴大徵等许许多多的新书法家,这些书法家的主要成就,就是一反唐代到清初将近一千年以来,都是以二王为主的书法体系,而把隶书篆书魏碑引入书法艺术创作,令人面目一新。
但是,虽然清代的书法很繁荣,毕竟还是只有少数人欣赏二王以外的书法风格。对书法实用为主的美学体系还没有完全转变。
只有到了今天,书法从社会生活的总量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以后,书法才真正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欣赏的对象了。
例如,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篆书系统最全面的书法作品,比如,甲骨文,金文,秦篆等,非常齐全。隶书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对古隶和汉简汉隶都有继承,这是以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此外,除了二王系统,这个最传统的主流书法风格。我们也能见到魏碑系统的书法作品,章草系统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基本一千多年不见了,我们今天可以说是书法艺术全面复兴的好时代。
《张玄墓志》公元532年
《敬史君碑》公元540年《敬史君碑》临摹作品
毫无疑问,中国书法的高峰在魏晋时期,因为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
书法中的篆、隶、草、行、楷五体也在魏晋时期产生,并走向成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大家,各具特色,对书法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书圣”王羲之,
关于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就不多做解释说明了,他的那一篇《兰亭序》都被临摹了千年;在和王羲之同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书法大家叫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曾著有《文赋》,也擅长草书,有《平复帖》传世。该帖为章草书,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墨迹书法作品。笔锋圆浑、挺健,多用渴笔,书风不同于后代刻帖中的一般章草,而更近于汉晋简牍草书。
之所以提起陆机,那是因为一代“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取法于陆机,这足够说明了陆机的书法造诣也不逊色于王羲之,正所谓“一个时代成就一批奇才”;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碑刻书法也十分丰富,包括丰碑、墓志铭、造像记、摩崖石刻等,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书法得到了繁荣发展,书法理论也在这个时期随之而兴。书法理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在理论上的总结,是在实践的过程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而生动地记录了这个时代在书法方面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兼具对于当时书法实践、品评的指导功能。综上所述,这就是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高峰时代的原因。
谢谢悟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开回答似乎比较准确。
篆书的高峰期在秦代。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李斯等创小篆。
隶书高峰期在汉代。汉隶是公认的隶书高峰,应该没有争议。
行书的高峰期自然在普代。二王父子的行书至今无人敢吹超越了他们。
楷书的高峰期毫无疑问在唐代。楷书的四大家三位生在唐朝,欧颜柳的三大楷书后人很难胜过。
草书的高峰期也应在唐朝吧。张旭怀素的草书后学恐怕难以望其项背。
我认为中国书法史上高峰迭起。秦李斯,汉钟繇,张芝,晋二王,唐宋元明各有辉煌。自清以后,逐渐衰退,至今日更是群魔乱舞,假创新之名,行毁灭中国传统书法之实。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书法的高峰,究竟是哪个朝代?在魏晋时期。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有不同的传统文化高峰期。秦文,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先秦时期的文章,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每个人都是一坐无可逾越的高峰。汉代的歌赋,以其华丽的词藻,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的高峰。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贾谊,扬雄,班固。
魏晋时期的书法,是指的魏、晋两个时期。这个时间段的书法,主要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他们的影响,覆盖了魏晋以后的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
有人会说,难道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就无人超越魏晋时期的书法?是的。书法不同于其它学科可以累积。书法的学习,不论你从哪里学习,都要从零开始。后代学习书法的人,最高的目标就是能够入魏晋。因为书法是技能。王羲之的技能,连他的儿子都不能完全传授。如果可以累积,王羲之的几个儿子岂不是能近水楼台,个个都比王羲之好了!
书法它受时俗的影响,每个时期的审美观点差异,还受功利所左右。决定了他的书写风格。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书法。很多书法家写的展览体,并不是他们愿意这样。因为掌握生杀大权的人喜欢这种书法风格。你不写便入不了展。明清时期馆阁体,晚清至明国时期的魏碑流行,都是趋利的结果。你不写馆阁体,科举考试不录取。不写魏碑,便被视为没有气节。
宋代的书法,被他们的尚意所毁。宋四家都按己意来写,别说魏晋,没被他们毁掉就属万幸。宋代的书法,就是一个折腾的时期。唐代的书法过于强调法则。他们把楷书写的失去了灵动性。这也是宋代忍受不了唐法的一个原因。不但宋人受不了,现在的许多书法家都受不了唐法的约束。康有为对唐代书法更加鄙视。不过崇尚魏碑的人,大多看轻唐楷。
魏晋书法,或许有人诋毁王羲之,但却没有人敢诋毁钟繇。魏晋时期的书法名家,还有皇象,卫瓘,索靖,嵇康,谢安等一大批书法巨匠。中国书法的高峰,就是魏晋时期。
我认为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等,王羲之被后辈人称为书圣。到唐朝才达到鼎盛时期,唐皇帝李世民酷爱书法,親习王帖,并命朝中文武大臣,内宫娥妃才女都临习王義之的书法,涌现出了象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后人争相仿习,直至今日仍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不仿到各地书店转转,那里没有他们的字帖。到宋时又是一个高峰,出现了宋四家,但我认为他们的字也跟不上书圣,欧颜柳赵。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书法二千多年的发展史,从汉末魏晋字体完备、笔法成熟起,最高峰矗立在唐代。
为什么?因为书法不是一般的毛笔字书写,是按笔法写出人格即有意韵神采的另类毛笔字书法。一般的毛笔字书写只能产生山丘,书法才能树立高峰,即笔法奇绝的难以攀登的险峰。
这个历代笔法的最高峰产生在唐代,因为唐代书法诸体俱全,狂草独绝!
草书自汉末产生,张芝变章草为气势通其隔行的连绵草,人称草圣。王羲之自愧不如,王献之奋力拓追,终未得手。直到盛唐张旭,才使狂草成为唐代文化一绝,而被李白称为惊电!
试问:书法史上还有何代何人何体被称绝称电?还有何代何人何体能做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宋代?元明清代?现代?
唐代以后书法山包可能有的,高峰实难超越唐代书法,就连平地上的实用书写唐碑,也远不可及。可以借用一句清代龚自珍的诗来说: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最鼎盛、最灿烂时代。
其理由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剖析:
一、书法的艺术觉醒
中国书法至魏晋时,由早期自然天成、模仿象形、记事铭文的主要特征向抽象表意、法则规统、抒发情致方面转化。书写由社会下层无名小吏的行当,变而为帝王门阀、名人雅士的趣妙所在。书法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也是由魏晋开始自觉的。
二、众多书法爱好者
据汉末赵壹的《非草书》记载,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专用为务,钻怪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瑕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䚡出血,犹不休辍”。从中可看到当时的好书者达到何种颠狂地步,是完全不抱任何功利目为书法特有的魅力而着魔。
魏晋时期,书法创作繁荣,知名书家远远超过画家人数,出现了大批有功力有影响的书家。从东汉末至东晋三百年间,著名书家有:杜度、崔瑗、张芝、蔡邕、梁鹄、刘德升、钟繇、韦诞、卫瓘、索靖、皇象、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等。《书断》中被列为神品的书家中,魏晋南北朝就有15人,列为妙品的98人中,魏晋南北朝就占了73人。当时王、谢、庾、桓四大阀门中就有“四庾”(庾亮、庾怿、庾翼、庾淮);“六郗”(郗鉴、郗愔、郗昙、郗超、郗俭之、郗恢);“三谢”(谢尚、谢奕、谢安);“八王”(王导、王劭、王珉、王羲之、王献之、王廞、王濛、王述)。这些人成为了东晋书法的核心人物。
三、艺术思想的解放
魏晋时期,艺术开始觉醒。它首先表现为人的觉醒。由于士族文化的觉醒,许多上层人士或士族文人,不愿入仕如阮籍、嵇康或做了官又退出仕途的,如王羲之。他们反对儒家名教和谶纬神学的禁锢,思想界呈自由解放趋势。文人士大夫们为解脱精神上的痛苦,除了吃药、饮酒、放诞、纵欲等还寄情于书法,他们重感情,重个性,重精神风度、气质神韵。他们虽口吐玄言,遁世消极但实际上却开拓了自然美,标新立异,超逸萧散的艺术风度。他们那时的审美理想,就是我们所称的“魏晋风度”,给书法艺术活动注入了强大活力。
四、帝王重视
书法的繁荣,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即帝王喜爱书法。
从汉末至宋、齐、梁、陈48帝中,就有28帝是书家。《淳化阁帖》中,西晋武帝(炎)、东晋元帝(睿)、明帝(绍)、康帝(岳)、哀帝(丕)、简文帝(昱)、孝武帝(曜)等都善书。
帝王喜爱书法,本身就是导向。如汉章帝喜欢杜度草书,世称章草,后经崔瑗、张芝发展达到完美境地;汉灵帝好书,“鸿都之观”以致“善书之人鳞集,万流仰风,争工笔札”;魏武帝曹操更爱书法,成就很高,《书品》称他“笔墨雄赡”,《书断》称其“雄逸绝伦”,可惜无墨迹传世。在他的喜好下,身边自然聚集了一批书家,如梁鹄、钟繇、韦涎、孙子荆、关枇杷等。这些帝王的书法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当时书法的繁荣。
五、收藏、品评及较高的书法理论
当书法作品演变成艺术品后,也必然成为收藏品,品书及书论也成为当时由上至下的风潮。
章帝曾规定杜度用草书上事,其目的就是为了欣赏与收藏;曹操喜爱梁鹄书,《古今书评》记载:“太祖忘寝,观之丧目”;永嘉战乱时,晋王廙得索靖一帖,放衣中过江;王导把钟繇《宣示表》藏衣中;庾翼曾致书王羲之信中提到:“吾昔有伯英(张芝)书十纸,过江已失,常痛妙迹永绝”;《论书表》记载“恒玄爱重书法,每宴集,辄出法书示宾客,客有食寒具者,仍以手捉书,大点污。后出法书,必令客洗手,兼除寒具”。可见当时书家之间收藏名迹已成风尚,书法作品已被人视为宝物。
当时王、谢、郗诸豪门大族以翰墨相标榜,甚至君臣奏答,也品论评钟、王诸家作品之高下、真伪,如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礼札频繁,为史罕见,亦传为美谈。
魏晋书法艺术的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法理论盛行。虽然许多书法理论著作因年份久远而失传,有些篇目并不可靠,但我们今天还是可从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和宋代朱长文《墨池编》以及南宋陈思的《书苑菁华》中,窥探当时书法理论的繁荣程度。
如卫恒的《四体书势》,论述了四种书体书法的欣赏,以自然形象为比喻,寓评论于欣赏之中。
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家人名“辞典”。
虞龢的《论书表》,主要对书法鉴赏、卷帙装潢、流传关系、书家轶事的品述。
庾肩吾的《书品论》也是我国早期书评之作,内容丰富详实,分书家128人,以汉末张芝居首,分品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眉目清晰。
袁昂的《古今书评》,收历代书家25人,上起秦李斯,下限到梁朝。虽书家人数少,但时间跨度大,其不分等级,不采取评述的方法,而在每人名下,加两三句品题,用自然界物象描述每位书家特征。
梁武帝与陶弘景的《论书启》,主要鉴别钟、王诸家书法的精粗真伪,旁涉书写方法等等。
以上论点,充分说明了魏晋南北朝的书法鼎盛和繁荣,其书风的盛行、法则的融备、流派的纷繁多变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也是由此,中国的书法才真正成为了我们独有的艺术。
打字不易,请关注点赞为谢!
其他网友回答:魏晋时期。魏晋之前的远古、秦、汉是书法艺术的逐渐形成时期,魏晋之后隋、唐、宋、明、清等只是书法艺术的逐步完善。魏晋书法蕴含的清逸、灵动、洒脱的纯美境界凸显了人的个性美与自由精神,它的继承与创新,理性与感性,人性与法则,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让后人将魏晋书风,尤其以钟王为主体的经典书法传统视为书法正统而顶礼膜拜。
魏晋时期,尤其是五胡乱中华期间,中国社会处于乱世与分治状态,文人雅士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背景,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魏晋风度。魏晋之风就是魏晋时期文人间的一种风气,即性格通脱,崇尚老庄玄学,他们文采斐然,爱喝酒爱聚会,注重外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屡屡受挫,却依然努力活出自我。这些独领风骚的魏晋士人,以他们的特有的况味,为后人所敬仰和研究。还因刻石狂怪,钟鼎斑驳,它的世俗美感根本无法与流美的魏晋书风相比。就书法而言,有“魏晋风度”,便有了名垂千秋的钟王的书法成就。钟王古法用笔臻于完善,观其书迹,发笔出锋如抽刀断水,点画之质量,极虚灵挺拔之致,真可谓挥运之际,左右逢源,穷极变幻,出神入化。魏晋书法堪称率意和精能,秀润和雄强、阴柔和阳刚的高度结合,可以说达到了艺术境界的极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为推崇注重的中和大美之所在。
以钟王为代表的魏晋士人自由精神的释放,个性与灵感的喷发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作为主体意识的觉醒。,摆脱前人的困缚,直接到大自然之中,获得内心世界精神层面的满足。而作为人精神世界的外延——书法艺术,也必将在不自觉之中,蕴带此种意识,使书法不再只是“犹可记文”的记事字形,或字形优美的方法,而是上升到一种只属于书法家自身表情达意的艺术表现形式。
威海链 » 中国书法的高峰究竟是在哪个朝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