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应该是这样的,这正好说明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 。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淘汰旧的东西,树立新的东西;或者说,是新的东西在不断地替代旧的东西。在古代,读书、学习主要是为了对付科举考试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职事。不管是科举考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它们的好坏、强差几乎都只体现在文学方面,其他方面的要求都很简单。在科考竞争中,正因为,竞争面窄,所以为了胜出就只有精益求精了。在文采方面,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彼此彼此;那就从字面上下功夫。所以,对古人来说,书法可能就是决定他命运的特技。因此功夫也就一个比一个下得深。字,自然就越来越遒劲了。社会发展到今天,要求人们掌握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知识量越来越大;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所以,对文字形式方面的要求就没那么迫切了。书法由古代的竞争工具,也变为了现在的仅为欣赏的艺术品了。其功能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导致它的效果也随之变化了。
其他网友回答:古代叫写字,现代叫书法。古代叫善书者,现代叫大师,泰斗!(哦,不好意思,写错了。是太抖!不改了。)知道太抖抄主席的一首最著名的词写错写漏几个字吗?漏了公字,错了里字,无字,汉字!
看了这句话我很生气,也很可笑,可笑的是说话的人无知,照你这么说,书法不是停止了社会进步吗?际然不如过去,那现在人还需拼命的往里钻吗?为什么?又图什么?……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书法艺术经过历代大家的不懈追求,所取得的成就自不可低估。但是如果说和古代比,现在的水平都是业余的,我还真不认可这种说法。
不要把书法神化了。不就是拿毛笔写字吗,虽然不是会写毛笔字的都是书法家,但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书法专业水平的。
因为毛笔是软的,随着人们运笔的轻重快慢,随着书写内容的变化(字形不同,情感不同),更随着书写者的情绪变化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笔画和结构,进而完成了一篇充满了干湿浓淡,有聚有散,忽大忽小,对比丰富,多样统一,意境万千的书法作品。
现在有很多人从小就习字,有人一生都在书法的行业里探究,很多大学也都设有书法专业,有本科,书法硕士、博士。所以,从技术层面,现代人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书法的各种技巧。这个不用怀疑。
从人文修养方面,现在的书法人也有许多是情感丰富,学富五车,胸怀天下的饱学之士。
和古人比,我们各有千秋,都很专业,正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没有一个古代书家不被批评,王羲之当年也没有现在这么风光。
书法往往是厚古薄今的。再过几百年,我们现在的人,也将成为古人。历史终将留下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产生英雄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实际上书法已经升华了,也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书法的人和学院.应冠以传承的称号.国家给予资助.。
其他网友回答:和古代人比书法,现代人都是业余的吗?
不是。正好相反。现代有专靠书法某生的人,而古代人学习书法,并不以书法来某生。
古代的书法,是作为读书人必须掌握的一门艺能。古代艺能分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讯息交流都是通过书信来传达。一个人的字,就代表着书写人的脸面。所以有“见字如见人”这样观念。美观整洁的书信,是对他人的尊重。他们从小接受的书法教育是“字不正,心先病”。一个字写不好的人,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才有了“心正则笔正”的名言。把字写好,在古代是全社会的共识。大家都能写好字。在汉代甚至因字写不好而遭到参赅。
在古代,所有的文件档案都要靠手写,与现代无所不能的电脑办公不可同日而语。古人的书法为实用,他们为了大家把字书写好,总结出了写好字的笔法、结构规则,就叫做书法。
现在的书法专职从业人员,吃的是专业的饭,干的却是业余的活。现代生活的大环境,决定了现代书法不可能去与古代书法相提并论。第一没有灵魂。书法创作基本上靠背古人的名言警句,对联诗词。极少有自己的语言。第二没有灵性。对临帖学习的目的不清楚。只谋求外形的相似,却不明相似背后的原理。终其一生,全天下欧颜柳赵。第三点,盲目创新。书法的创新不是不可以,你要能创出全社会有共识的书体,世人便能接受。而如今的创新,执笔不足三五年,便妄言创新,创新为何意都不知道,以为写的与众不同便是创新。以致于丑书恶札遍天下。祸根就在这稀里糊涂的创新上。
书法在现代并不会当作学生的学业考评。毛笔书法在大众中的基础十分薄弱,毛笔书法的好坏,无关个人的工作前程。这和古代大不一样。古代书法不好,会直接影响你的科举考试成绩。有谁要是写字乱来,你的文才再好,最后的命运就是去废纸篓里找你的成绩。
我写书法是修身養性,
和古代相比不能说都是业余的,这话说的太绝对了,毕竞还有几写的不错的。古代人一开始入学就用毛笔,写的比较好也是正常的。反正过去一般般的人和现在的比就是现在的书法大家,弄个中央特殊津贴是没有问题的。
其他网友回答:和古代人相比,现代人可以说是业余的!但要具体区别对待。
古代人的书写工具是毛笔,读书人写字基本都是用毛笔,但不是说用毛笔写出来的字就是书法,所谓的书法,就是书写要有法,且是好的方法。真正的书法要有好老师传授,还要临好字帖,而好老师不多,好字帖在古代又不易得(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之印刷技术)所以说,古代人虽每天用毛笔写字,但不见得他们很专业
。
而现代人虽然大多数不用毛笔写字,但因为毛笔书写自身的特点,已成为一种艺术,当人们发现他的独特魅力之后,自有爱不释手,爱罢不能之人,这部分人一日不写字,会觉得很不舒服,这部分人中自有精英存在,这些精英份子醉心书法,不减古代人。他们就生活在书法中,他们是很专业的!所以说,现代人也不是相比古代人就不是业余了。
恰恰相反,后世成为书法艺术家的古代人,才是业余的书法家,而现代的书法家,大都是专业的职业书法家了。
因为古代人很少有专业搞书法的,几乎没有靠书法赚钱的,即使有,也大多属于民间的“匠人”阶层。
书法在古时候,尤其是在士大夫阶层,是一种必备的技能,他们也不是搞“创作”,是从属于其主要职业的一项技能,就像现代人需要会开车一样。像王羲之是右军将军,颜真卿是太子少师。。。他们是耻于用书法换钱的。
盛懋山水
元代的盛懋作为民间画师,靠画养活自己,被认为是“画匠”,大约在唐寅那时,定出个润格还得遮遮掩掩,到扬州八怪才堂而皇之明码标价了。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书法当做“小道”,那是应知应会的,常识类的东西。所以叫“秀才人情纸半张”,过去别人乔迁,送幅字画叫“补壁”,虽有自谦之意,也说明这东西很平常。
而现代的情况是,书法不是实用技能,是“业余爱好”,从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是业余的;而又存在若干以书法为业的职业书法家,他们其实是“专业的”。
本文为昭明书馆原创,观点仅代表个人;图片来自公开资料,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威海链 » 有人问:和古代人比书法,现代人都是业余的吗?你怎么回答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