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重臣郗鉴为什么要选择王羲之当他的女婿?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魏晋之人审美就我所知,其实与今人颇有接近之处,例如《晋书》称卫玠“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又说卫玠与丈人乐广一个“玉润”,一个“冰清”,再联系到卫玠虚弱的体质,让我想起了当今的“花美男”(非贬义)。

不过,就我个人看来,王羲之长相还是属于端正的,我们可以看这六张画像:

①南宋马远绘,《王羲之玩鹅图》

②《历代古先贤画像》(大概是这个名字)

③王羲之坐像

④明《三才图会》,王羲之半身像

⑤清任伯年绘,《羲之爱鹅》

⑥“视觉中国”的王羲之像(侵删)

总结其人的样貌特征,瘦长多髯,这怎么看也不丑吧。(当然这也是后人对王羲之形象的附会创作)

所以说,郗鉴择婿,无外乎三点为主:一择高第大族,二择人品德行,三择状貌气度。这三样中,王羲之怎么看也都是合适人选啊。

样貌上面已经直接看过了,我们接着看这两点:出身、才德

王羲之出身

就出身来说,王羲之自不必说。远的不提,“琅玡王氏”自魏末晋初再次崛起,凭借王祥之德望而跃升至新起门第。王祥之弟、光禄大夫王览一系又发扬光大,在东晋初年王导、王敦兄弟扶立东晋元帝司马睿开创江左中兴基业时开始了一段巅峰时期,也就是历史典故中的“王与马,共天下”。

王羲之正是出身在这一甲族高门之中,他是“司徒(王)导之从子也”,其祖父王正,是西晋的尚书郎;父亲王旷,则为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王)旷首创其议”。相对于两晋之际仍在“由儒入玄”中转变的“高平郗氏”来说,“琅玡王氏”在东晋初年可谓高不可攀。

当然,郗鉴以流民帅、中州名流的双重身份混迹东晋政局,历经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挟重镇京口之精锐兵力,屡次调和陶侃、庾亮、王导诸人之间的矛盾,地位极其特殊,故而择婿王氏,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王羲之的才德

就才德来说,王羲之也是夙负盛名。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他在家族内部深受从伯(王)敦、(王)导的器重,王敦将王羲之比作“有重名”的名士阮裕(“陈留阮氏”子弟),阮裕本人也将王羲之与负有盛名的名士王承(太原王氏)、王悦(琅玡王氏,王导长子)合称为“王氏三少”。

为一时清流之望的周顗也对王羲之另眼相看。如此之人,在江左年轻才隽中,恐怕也不会有太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东床快婿”这一故事顺理成章的诞生了。位高权重的徐州刺史、太尉郗鉴让门生向身在中枢的政治盟友王导求婿,王导让这个门生在自家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回到郗府后,对郗鉴说了一番决定性的论断:“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如今人们喜欢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王羲之这种高卧东床,似乎全然无意的“超然”表现,使得门生必然会注意到他,郗鉴作为时势下的名臣,自然眼光毒辣,当即断论:“正此佳婿邪!”一经询访,此人果然是王羲之。先前“木秀于林”的“异样”,再加上如今得知身份的喜悦(王羲之算是青年名流的佼佼者之一),郗鉴终于同意嫁女于王羲之。

综上

所以说,王羲之在郗府特使的眼中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这很重要,并且他本就盛名在外,能拿下郗府女婿也不足为奇。反正郗鉴要联姻的必须是琅玡王氏,赚到了王羲之,也算是理所应当的“意外惊喜”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这个故事,那就是成语“东床快婿”的来历。

郗鉴是东晋的重臣,大家都知道,在西晋时期,是世家大族掌握权力,“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说西晋的王朝是由司马家族和王氏家族共同把持的。

这王氏家族里面,就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这个“东床快婿”就是指的他,郗鉴有一天问王羲之的伯父王导说:听说你们王氏子弟个个都有真才实学,我家女儿岁数也不小了,想给她找个人家,这王导一听,当然乐意了,就答应了郗鉴,让他自己到府上选,选中哪一个就是哪一个。

于是这郗鉴便派家丁去王导家里查看,这王氏子弟听说要来选女婿,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且个个都是文采风流啊!这郗鉴觉得个个都好,正不知如何选择呢?这时候就看到有一个人坐在靠东边的床上,正袒胸露肚地大吃大喝,这家丁心里纳闷了:这王氏子弟个个风流倜傥,怎么这个人是这般模样呢?

于是他回家报告了郗鉴,这郗鉴拍手叫好,决定就是这个人了,后来,这个人成为了他的“东床快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

至于郗鉴为什么选择王羲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门当户对,二是因为看重王羲之家族几代人文采风流。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其他网友回答:

东晋重臣郗鉴为什么要挑选王羲之为他的女婿?

王氏家族当时权倾朝野,朝政为王导、王敦兄弟二人所把持。王敦又有不轨之心,晋明帝继位之初,王敦独揽大权,内外威逼。晋明帝想借助忠正刚毅的郗鉴作为自己的外援,以此和王敦相抗。

说起来,王、郗两家,还存在有隔阂。王羲之是王敦的从子。王敦对王羲之十分器重。与王承,王悦二人一起,视为王家三少。为时人所称颂。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晋元帝过江东近,便是王羲之父亲王旷首先提出来的建议。王旷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失踪。伯父王导,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晋元帝相友善。晋元帝对王导也是十分的器重。曾“王与马,共天下”这样的说法。

王家子弟,凭借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加上他们个人都十分优秀,往往目中无人。郗鉴作为朝廷的重臣,派他的门生去王家选女婿。其他弟子都十分的矝持。什么是矜持?实际上就是傲慢。唯独有一个在东床坦腹而坐,神态自若的在吃东西的人。

门生回去后把所见到的情况向郗鉴如实汇报完。郗鉴说,“这个东床胆腹者,正是佳婿也”。东床快婿,由此而出。

郗鉴看中王羲之的,是他随意平和,不恃才傲物的真性流露。这些品质,没有豪门纨绔子弟的习气,也无骄矜浮滑的傲慢。事实证明郗鉴挑选女婿的眼光是正确的。王羲之与夫人相敬如宾,养育了七子一女。小儿子王献之,在书法上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史称“二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强的父子书法家。

标签: 郗鉴 重臣 王羲之 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