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对临摹字帖看的很容易却喜欢创新?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千里马邀请,我也属马哟。书法不仅仅是写字,重点在于书法“艺术”,不临古人名帖怎知道书法艺术中有笔法、墨法、章法呢?想创新必须要先临帖进去,学习千年沉积下来的名帖和先贤经验,“三法”的基本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脱离这个想随心所欲创新,笔力、功力显在何处?这是我早年临的“兰亭序”冯承素版本帖。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千千千里马好友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一个热爱书法,对书法有极大兴趣的人,喜欢创新是好事情而不是坏事。

书法不创新很可怕,但不创新更可怕!记得这句话是张继说的。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

但话又说回来了,创新的前提是什么呢?当代魏碑书法大家孙伯翔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书法,不要动不动就谈创新二字。如果你写的字超过古人的字了,再谈创作不迟。如果你写的字还没有超过古人的字,那就先老老实实的学古人的字。” 孙伯翔还说:“学习书法,一定要先继承,后创新,只有把传统的东西继承好了,再考虑创新的事。现在,有的学书者不喜欢临摹字帖,临摹字帖不深入,临得不像时,还说自己是意临,这是非常可笑的事!”

孙伯翔老师的话,给学书之人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学习书法必须要先临摹字帖,通俗地说就是先学习古人的东西。二是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先继承,后创新。在没有把传统的东西继承好之前,先不要妄言书法创新。

(上图为卢中南的“欧楷”作品)

有的学书之人说,我又不是古人,为什么要学古人的东西呢?

我的观点是,每个学书法之人,都必须敬畏古人,敬畏传统,先师法古人,先继承传统,之后再创新,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否则,那就不是一个真正想把书法学好的人,而是一个把学书法当作写字,玩玩而已的人。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是永远也学不书法的!

(上图为解小青书法作品)

关于有人说临摹字帖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不愿意去深入临摹,甚至是只得古人书法的三分神韵,就放弃临摹字帖而去的“创新”、去跟风了。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极为不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书的路子不对头啊!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之!若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创新,是中书协成立之时提出来的。当初提出来,是为了书法的发展而制定的。针对的是具有相当书法修为的人。

书法的出路,在于创新。这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方针制定出来了,却没有对这个创新进行细化实施方案。而后来的书协掌门人,对创新的概念模糊不清,更是把书法创新搞成了全民性的学习方式。把临帖学习的这种千百年来的书法学习方式看做是束缚手脚的绳索。曾经遇到过一个年青的书法爱好者,让我给他的书法作品提意见。我看了他的作品后,建议他喜欢书法的话,就从临帖开始学习 。没成想他这样回答“凡是在字库里能找到的写法,我都不写。”这种受创新思想误导的书法爱好者,在现在的年轻人中,不在少数。

临帖是一件非常枯燥的苦差事。不能带有丝毫的己意,尽力学习多年尚且不能修得正果。心一松懈,手便涣散。要不与人同,是非常容易的。只要从不临帖,百分之百写出来的字和别人不相同。难的是出新意。在长期的临帖实践中,从学习临摹中产生出自己的新意,不必去创而新意自生。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对于功利至上的人来讲,谁会有耐心等待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久?

利欲的趋使,只争朝夕。临帖学习要几十年,创新却只是分秒之间。所以才会产生了书法速成班,国展突训班,国展特训班……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

说穿了就是无知无畏。

在连所谓“书法家”都没有扎实基本功的普遍情况下,所谓“创新”就是痴人说梦。

有名家认为,现在的书法家的字,不如过去账房先生的字。

首先,现在书写工具不是毛笔。

其次,现在毛笔书写的时间少到无法体会用笔方法。

其三,不临帖,想当然乱写,甚至乱画乱喷,脱离书法“书写”的本质。

所谓“功到自然成”,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掌握了法,才谈得上变法。

没有“池水尽黑”的苦练,所谓创新就是外行的胡闹。

其四,书法“用笔千古不易”,早已形成法度,结体、行气、章法的美也有规律,点画不过关结体失误字过疏过密甚至密密麻麻堆在纸上,不是创新,是不及格。

有五音不全的音乐家吗?

其五,书法是文化,文化应该有敬畏。


其他网友回答:


就题主附言试做回答。在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别人盖的三层楼房非常漂亮,特别是第三层。于是就想自己也盖一幢楼。建筑师从第一层开始建设,财主说,不要第一和第二层,只要第三层。这就是成语“空中楼阁”的故事。

学习书法的道理是一样的,打不好基础,是不可能建设好书法艺术的规范美观的大厦,至于创新,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际上,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基础做起,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学习书法不通过临摹的关,是不可走向书法的创新之路的。古代经典的书法可以说都是一个历史时期在创新上一流的书法,甚至开百代书风。书法发展至今,书的风格系统基本完备,技法同样高度成熟。要想脱离传统或者远离传统,独辟蹊径,肯定是不可能的事,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最简单来说,毛笔的执笔技法方面都基本上已经定型,别出心裁在搞出什么花样来,无法用口咬住去写,那毕竟不是主流,正道。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什么书法?按百度百科解释,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二、书法的两个基本要素:1、书法附着于文字,载体是汉字。在其使用与传播过程中,古人使书写技术具有艺术品味的高低优劣及普遍适用的可比性,这是书法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2、书体式样与书法风格具有复杂而微妙的象征意,并且始终与文化相伴,关于书法艺术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凸现在文化的背景上,以体现其价值。

三、书法的两个基本要素决定:文字遗迹≠书法作品,书法史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是主流,书法史中的书法具有稳定久远的传承线索。四、从以上三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书法艺术的萌芽、完善与传承的过程,也是不断突破与创新的过程。因此,书法艺术同时具有传承与创新的两个维度。由此可见,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偏离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书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

综上所述,书法学习倒底需不需要严格而扎实临帖,大家也就有所评判了。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喜欢临摹,就有人喜欢创造。

这二条道路能深入走好的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传授技艺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基本功,而创造者并非适合传授工作。

关于创造(创新),通常在没有基本功的情况下的创新,作品是很难达到自己心中的要求。所以,正常情况下很多人又会回头进行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而中国书画在创新方面显然是更加困难,其一是我们的祖先们已经做的很完美了,其二是创新意味着笔墨与色彩关系等的综合性突破……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最近本人在用功的努力不会写字……愿有志者事竟成!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书法创新:首先在临摹古帖的基础上,掌握了书写技法,有了基本功之后,才能生华为书法艺术创造的问题。书家常言道:悟得艺理方通神;书法创造讲的是悟性,从中悟出书法创作之真谛。

书法创新必须具备书法创新的先提条件,具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和广博的书法知识,精研古今名家碑帖,继承书法传统化古通今,化古通变,博采众长,才能步入书法创新的田地,书法创新是包括多方面的,必须作到点画线条美,墨色美,结体美;还要作到结字,章法,笔势,神采,气韵,等等美的意识和法则。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初学书法者,欢迎阅读我的回答。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全世界中国独有的优秀艺术文化,是我国四大国粹之首。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如早起大家比较熟悉的魏碑,后来欧阳询在魏碑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笔法险峻、字形精美的欧体,唐代是书法的鼎盛时期,唐楷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他们的字个个富有独特的特点,后元代赵孟頫也创造了富有个人特点的赵体,随后赵孟頫代替了褚遂良成为了中国四大楷书大家之一。当然说道书法,最不可忘记的便是书圣王羲之,还有他的儿子王献之。所以现代人大多数临摹作品时大部分便是以上几个人的作品。

书法追求以古为美,在临摹古人的作品时,很多人喜欢改动古人的字帖,喜欢所谓的创新。比如说田英章老师就在欧楷的基础上作了很大的创新,田老师的字精美,和印刷的一模一眼,很多人也因此对田老师的字包庇不已,其实在我看来,他和古代书法家的字都各有特点,自成一家也算是杰出的书法家了。

其实以我拙见,在临摹时擅自改动古人的字帖是不对的,我们要相信,古人的书法艺术远远要在今人之上,很多人盲目创新是不对,在临摹时尽量接近原贴,创作时可以创新,创作应该尽量带有个人特点,要实现从书法中走进去再走出来的路径,所谓的走进去便是临摹古人字帖,当笔法以及书写造诣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再来创作,再来谈创新。否则,没有任何古人笔法基础的创新都是无稽之谈。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个关注,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请,摹帖是学习书法`慢长的过程,首先要掌握好结体写结构,再进摹帖阶段慢慢的求形似,不要过早的丢失古人的影子独创自已的风格,提倡创新但不失古人的基础上而出新。

标签: 字帖 有些人 临摹 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