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离中书协的距离就像硬笔与软笔的距离!
硬笔字写的不错,或许你投硬笔书法还能获得很好的评价!
当然,你不同于其他没有软笔练习的人,从你的撇,折还有横的书写中还能看出来一些书法功底。但是,你的昏字的钩的生硬,还有藤字的最后的收笔可以看出毛笔用笔的牵强!
你有硬笔书法不错的功底,说明你的书法天赋很好,如果你像在软笔上有所成绩,应该从临帖学起,你这样一想硬笔的功底强行这软笔书法,我觉得不可取。
其他网友回答:我看书法,先看章法,再看气韵,三看笔法,四看细节。
以这一幅书法为例:先说章法,也就是布局。在行、草书中,特别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大小搭配,而这一幅,“到”是草,"泰"是行,“高”是楷,反正啥都有。这个局就不好布了。有朋友反问,郑板桥的行书中还有隶、篆呢,我这样不行吗?真心不行。郑是把隶篆笔意融入到整个作品的每一个字笔划中,而不是像这一个草,一个行,一个楷。你这些都是单个的和郑不同。
再看气韵,气韵是笔划与笔划,字与字之间的气脉律动。你看惊这幅,若论行书,你没做到笔断而意连,没交待出笔划的来龙去脉。你的这幅书法整个看气韵不畅,有种断裂的感觉。
气韵可以让字与字之间协调,整个布局协调。看下图,哪怕他写的东一个,西一个,只要气在,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三看笔法,真草隶篆笔法不同,你这幅作品笔法凌乱。
四看细节,字的结构不太好,没有给人一饱满的感觉。笔划呢,如“人”的一撇,请细看,那一撇的末端方向不太准确,再看“心”要把上面那一点再写髙一点,是不是比现在好看?是不是显得整个字饱满?
我从这四点看,能加入县书协就很不错了,中书协吗?你有理想,我支持你,但路途还很遥远。
其他网友回答:刚才看到了你的作品,你的问题是这样的书法作品距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水平还有多远?这个话题我们先不谈,我们先谈谈你的笔法,以下都是个人拙见,希望有说不到位的,多多谅解。
我个人感觉你的笔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感觉到用笔没有达到精细,特别是转折之缺少用笔的基本用法,调峰捯峰和换面。
第二个问题,我们再看看你的墨色变化,是没有变化的,就像我们唱歌一样是一个调子下来的,这样没有显出墨色的变化。
第三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你的字法取法不是很明确特别是里面的个别字让看不出你的出处是哪里?
第四个问题,从章法上来看,问题很大,所有的字中线一样,就像糖葫芦一样,这样的排列,王羲之曾说过都如算子,乃不是书法。
以上简单述说了一下,你是咸阳的,咸阳有很多书法家比如说陈天民老师、唐永平老师都是获过兰亭奖的,还有刘志霞老师,米鹏老师、姜志检老师、徐曼娜老师都是获得国展的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家会员,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拿过去,请教一下他们,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发几副十二届国展作品你可以欣赏一下。
首先感谢您的专门邀请!
看了您发来的书法作品,总的感觉,作者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和书法素养。但是,从作品总体看,缺乏神韵和气势。用笔,结字和章法上略显生疏,书写还不够自如,章法过于呆板匠气,笔法缺少变化和“”技术含量”,无论是书法的气韵,力感,意境等都有待于提高。
根据目前的现状,我想倚老卖老或好为人师的口气忠告:如果您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您必须准备在这条道上走很长的路,别把眼晴总盯着中书协会员的牌牌上,尽管这牌牌挺唬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和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功利诱感,多临、多写、多思、多看,广泛涉猎以书法为主要内容的方方面面,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此而痴迷,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学书法的最大敌人,是懒惰和缺乏韧劲。所以,我告诫这位朋友,忘掉“中书协”,牢记“”学书中”。
远离功利,您将于书法的本源越来越近。
我虽是近黄昏的老人,但自信心态还在二八妙龄(笑)挺喜欢在网上同众多青老年书友们交流学习,希望提此问题的朋友以后多联系,多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以下是我近期创作的部分作品,请您和广大书友们指教!
谢谢你的邀请!
说句实话,我到现在连一本最低级的会员证都没有。
偶尔写几个破字发到头条上想显摆一下,还被人家说成是江湖,丑书,垃圾。
就我自己的老花眼观看了你的三幅大作,可见,你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是真真正的临了帖,並且想出帖,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顺便问一句,你的创作都是坐着写的吧?若方便,请告知。
谢谢邀请。
中书协是个什么水平?中书协是一个团体,好多书法人对加入它梦寐以求。历经几任中书协主席及其领导班子,他们对书法审美的取向起了引领作用,居高声自远,非是借东风。但引领的方向是否是正确的,那也未必,这就造成中书协里一部分书法家的作品脱离“正道”,步入“丑书”行列。但无论如何,就总体水平而言,中书协还是有门槛设置的,基本功不能太差,要能从古人法帖中走出来,形成一点自己的面目。
看这几幅字,不能说差的一塌糊涂,书写者应该还是练过字的,特别是字法,大部分的字,结构、用笔还合法度,所追求的风格偏向于秀美一列。但是这几幅字,虽然说也有那么几个字做作的厉害,为了追求变化,几乎,不,简直就是脱离法度,离经叛道,但这都不是主要问题,所缺少的最主要的应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就是神采,缺乏神采啊,既不能远观勾人眼球,摄人心魄,又不能近赏明人心目,涤人灵魂。这就是这几幅字所缺少的。
因此就中书协平均水平而言,这几幅字与其差距说大也不大,也就一日的距离,记得李白先生有那著名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下一句是什么来着。
其他网友回答:这样的作品,距离中书协的水平有多远?我还真的不能够确定。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书协的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无疑,有些真的是比较高的。但有些就不见得了,和市县级的那些书法协会的会员都没得比!另一个是,你的作品,有正文内容,有落款,有印章,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了!但是是一幅书法作品,还是一副练字作品,还得要推敲!
我们按书法作品的角度来欣赏,总体上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处理好。不过可以肯定,你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写字的功底是很深厚的。哪些东西没处理好呢?我提三点:第一点是没有选好毛笔。这个很关键,笔不好,在书写过程中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象这幅作品,收笔的时候,就有不少的地方开衩了。如图一所示,象"事"的最后一笔,象"足"的长捺等。
第二点是,没有考虑好布局编排(章法)。一幅书法作品,在创作之前,就要想好正文的内容统一用哪种字体!而这几幅作品同时有楷书,行书,草书。怎么处理这个布局?都是一个“难"字。如图二所示。
第三点,将字一铺而开,毫无变化。从中间画一条线下来,左右两边的字基本对称。如图三所示。
从细节上看,也存在不少的小问题。简要地分析一下,这三幅作品的用笔和用墨。
我们知道,无论哪种字体,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笔法。但离不开起笔,行笔,收笔!通用的笔法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但很明显,这几幅作品有很多的笔画,起笔用的不是逆锋,行笔用的不是中锋,收笔的时候也没有回锋。我将第一幅比较明显的地方圈了出来,如图四所示。同时,我们笔法里,还要讲究笔画的粗细,笔画的方向等等。
在用墨方面,一幅作品一般浓墨、润墨、燥墨兼而有之,而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浓淡相间。这几幅作品基本上用的都是浓墨,看不到浓淡变化!更加难体现首次为浓末字为枯了。如图五所示。
还好,你能把作品晒出来,你肯定是想把书法学好的。有这么深厚的写字功底,提高书法水平并不难!我提两个小小的建议,好不好?第一:临帖,认认真真地去临帖。临到一定的水平了,再去创作。第二:拜师。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老师指出你的不足,点解你的迷津,你会进步更快,更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误入歧途,和书法渐行渐远!
话粗理不粗。一番肺腑之言,与君共勉!
中书协可以代表书法界的最高水平,是因为它是一个组织,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
藏龙卧虎的地方,名家云集,不乏书法大师,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当然可以达到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了。
个体信手拈来的"作品",就可以去与中书协的整体水平叫板的一比高低,也太高估自己的水平了吧?
不在一个层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介入点,比较的方式方法,发生偏差和问题,可比性无存谈起!
可以拿自己的"作品",指名道姓的与中书协某一名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即使不是同一重量级别,即使显而易见的败下阵来,起码方法论是对头的,也不至于让人耻笑的。
不是泼冷水,嘲笑别人的"作品",更不应该产生别人讽剌挖苦的质疑,是因为事实在那摆着,让别人恭维的理由在哪呢?
(网络图片)
其他网友回答:刚看了陕西咸阳这位书法作者的书法,直观感是行草书。作者用功勤奋,于草书草法,行书、楷书之法皆融会贯通。作者家乡咸阳三原县于右任老先生草法精详,贯绝当今。
作者庚子初春书淸郑板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元马致远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作者 三幅作品,用笔老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作者心态常好!
愿咸阳这位书法作者,展翅高飞,早日心想事成!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我建议先不要单冲中书协去,先把字写好。如果你是官二代,要个中书协会员名头玩玩,行。如果为养家糊口,中书协会员也难有靠卖字为生的。
写字发财的,一是当官;二是办班。
三是我这样的俗人,不管艺术,只管卖钱。从来不入任何协会。
书协有高手云集,但我在民间也看到很多高手,那些老叟像“愚公移山”,挖山不止,不知道填表找评委。
古代没有书协,古代却出了不少帖。
虽有书协,当今无帖。
我在北京遇到一位夸夸其谈的说自己是哪个中央领导的干儿子,说自己是中书协会员,真的拿出会员证来。我查了一下网络,有他的名字。但是,不会写字。当然,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书协杜绝了。
从此我就不想入会了。我想南宋张择端,黄庭坚,苏东坡都入不了《宣和画谱》,我算什么?
于是,下定决心走市场,卖字买米,养家糊口,不笑我,您也要吃饭。
哦,这就是我写了几十年的字。虽然不是高价,也要几万一幅,知足常乐。
我当初想入中书协,想做额头贴金好卖字,后来发现,入会不只是字写的好,还有很多套路。干脆,直接走市场。但是关键一条,你要累死累活研究书法的结字、笔法、章法、形式,还要读书做文章,考虑观众的需求。
我在镇远见过非常好的招牌字,那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体现,听说是一位老人写的,但他不是会员。
我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是画葡萄的,酸不酸,谁有我知道?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把字写好,让别人找你,那人可能是书协主席,更可能是大收藏家。
当然在今日头条请教一下大家,肯定对头。祝福你,心想事成。
威海链 » 这样的书法作品距离中书协水平还有多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