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庸途径,荣幸作答,如有不当,诸位指点。
首先说说行书,广义上的行书,指的是行楷,行书,行草。而侠义上的行书,单支介于行楷和行草之间楷不楷,草不草的不等,当然变化范围还是相对比较宽泛的。那么,怎么学习行书了,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我们以硬笔为例。
1.择贴问技强化控笔:先行我们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最好是从行楷启蒙,如果基础比较好,行书学习也没有不可以。这个环节主要以临摹为主,但是需要明白学习的是技术,绝不能照猫画虎,适得其反。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也就是强化控笔能力的过程,没有控笔能力,一切都是理论,因为你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表达。
2.取众博彩开拓眼界:行书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并且行书的精彩也是俯拾即是,不能只盯着一本贴不放,这样只能写别人的字。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要多学诸家之字,要吸收每一家字帖中自己认为精彩的东西,博取众家之长,学会技术的切换,搭配,变化。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自己能力提升的过程和自己审美提高的过程,逐渐放弃自己不喜欢或者说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3.拓技融理推陈出新
在一系列学习中,基础功底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技巧支撑你书法的发展,在掌握了字法,一定笔法的过程中就要需要更多的技术,同时需要注重篇幅布局的学习,不能只为了写单字而写单字,更需要做好篇幅布局,形成一个整体。期间,需要融汇丰富的技术,用提按,大小,方圆,欹侧,疏密等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附图为壹庸拙笔。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朋友的邀请,我主要讲硬笔行书的学习步骤,简要说说个人的体会,抛砖引玉吧,不当之处请书友批评指正。
第一,从硬笔行楷的临摹入手。行书分为行楷与行草,介乎其间的才是狭义上所说的行书。行书与行草对行笔的速度与节奏要求较高,这对初学者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先临学行楷是比较科学的。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疑惑,是不是练行书必须从楷书开始?抱庸个见,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规范字基础比较好的,不必先练楷书,完全可以从行书开始练起。反之,规范字基础太差,必须要补补楷书的底子。
对硬笔行楷的临摹,重点围绕笔画与结构,因笔尖结构原因,硬笔行书的用笔比较简单,临学起来也要比毛笔书法上手快。即便如此,在临摹中,还是要对原帖的用笔技巧和结构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梳理,这样才能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第二,通过读帖与换临来丰富笔意砥砺风格。临摹到一定程度之后,通常至少要临到四五分像才开始换帖临摹。帖读多家,是为了融通,不能学了后者忘了前者,换临的同时就需要借鉴吸收与转化。临第一本帖务必深刻细致,这是生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而换帖时,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性临摹,比如,只临用笔或者只临结构,甚至是只临行气章法。最核心的是,不论读谁的临谁的,心中一定要始终“有我”。
风格才是书法人的艺术标签,然而风格建立在技能技巧、书学涵养、性格情怀之上,既在字内,也在字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史、经典碑帖或者去看书展,学书不仅要进得书中去学思,也要跳出书来去感悟。当然,最直观、最有效的还是要围绕着书写作品来下功夫。
第三,把握硬笔行书的力量与节奏。力量是线条宏观与微观的第一调度,节奏则关乎行笔取势的气韵质感。线条与结体本身就是力的痕迹,而节奏使力量变得个性鲜活,因此在书法创作阶段,这二者才是最关键的。
所有的书法习练都在于久久为功的“累积效应”,同一人,其书法高度取决于书法学养,学得越实,练得越多,书法一般也就越好。
抱庸浅谈。
其他网友回答:学习书法包括行书,一定要走正确的路子,不然就会多走不少弯路,我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记得刚接触书法是在初中,有一天在同学家见到一本沈鸿根的钢笔字帖,那如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一下子就吸引了生长在小乡村的我。
我向同学借得此帖后,回到家就用薄的信笺纸蒙在上面描。大概花了两周多时间,我竟然将整本字帖描了下来,于是我便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字帖”。
此后,这本“字帖”便伴随了我好几年。高中是在县城上的,那时方才见识了更多字帖,知道了练习书法先要从楷书开始,于是便省下钱买了本庞中华楷书字帖,这是我的真正的第一本字帖。
不知不觉便到了大学,见到学校那么多社团,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书法协会,与同学们接触后,才知道自己还只是在书法的边缘游走,离书法还很远,知道了什么才是书法,于是便买来毛笔、墨汁,找来旧报纸,从图书馆借来《九成宫》,安安心心开始了自己的练字生涯。
待《九成宫》略有模样后,又急不可待地借来《兰亭序》,但几个月下来,却一点长进也没有。这时有学长告诉我,由欧体到二王行书,有一个过程:练习《九成宫》后,可学习赵孟頫或褚遂良楷书进行过渡,然后再从《圣教序》入手学习二王行书。
这一下我才恍然大悟,认真按照学长的建议练习,才终于入了门。
我的经历说明:
1、不管是学习行书还是其他书体,最好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点,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然,自己摸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南辕北辙。
2、不管是学习什么书法,一定要选择古代的经典碑帖作为范本,因为这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碑帖,已经被时间证明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最好范本。而现代人的字帖,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并且其中有太多他们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可能让我们学偏。
3、学习行书一定要有楷书基础。行书是很潇洒,但对笔法的要求也更高,如果没有楷书基础,肯定写不好行书。
4、学习行书有“线路图”。《兰亭序》虽然是“天下第一行书”,但初学者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学习行书还是应该从《圣教序》入手。并且,从欧体直接学二王行书效果并不好,中间要有更为活泼的楷书作为过渡。
以上是我的学书经历的教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问这个问题时不知道你的楷书练到哪一层了?如果没有楷书的笔法和对汉字的结体基础的话,基本上是练不好的了,一字要练下去也只能写点江湖的所谓潇洒飘逸字了,是谓上天入地龙飞凤舞之流了。如果你是把楷书基础练了三五年,那就找一本你喜欢的行书碑帖,最好是与楷书同一位书家或是同一脉的书家的碑帖,这样比较容易领悟到行书的气脉及笔法。剩下的就看你是否能再坚持十年八年了,这十年八年的,除练碑帖外,还得多看书,包括书法类的书,书家当代历史类的书,了解书家写此帖时的历史,有助于你领悟字体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生活习惯等。同时,多游历,多与朋友切磋,特别是高手切磋,静得下心,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十年八年应有所成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大,我单从学书本身谈一谈:
首先看你是喜欢哪种字体。但我觉得前提是你需要楷书功底。
以上就是我学习行书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书友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行书简要练习方法真的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学行书最好有楷书基础的原因。
一代书法宗师沈尹默先生的行书很有风格,又具时代之美,是他倾其毕生精力,才形成独一无二的“沈体”行书;任政先生酷爱书法,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书法大家,他积累几十年功力,写出了一手流畅而漂亮的行书体,受到群众喜爱,他的行书体被相关部门制作成国家通用行书字模,被广泛应用。
如果说行书有什么简要的练习方法,我以为,直接从他们两位大家的行书中,选其中一家进行练习就是不错的简便方法。
一是他们的行书传承之路清晰,都宗法“二王”;二是风格鲜明,具有现代气息;三是属于我们同时代,而且大都是墨迹,练习容易上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感觉对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结体要领有所领会,再取法乎上,选“二王”法帖或赵孟頫的行书帖,如《兰亭序》、《集王圣教序》和赵孟頫行书墨迹选等其中一种,进行深入细临。
通过古今两种字帖对比的练习,一收一放,收放自如,也许这正如你所说,可以起到既简要,又有效的练习方法。图一为沈尹默行书选,图二为任政行书选,图三为赵孟頫行书选@微头条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我认为学习行书在具体步骤上并没有一定之规,非要先学哪个,后学哪个。但虽然这个没有硬性标准,你却可以从他人的学习经验中有所借鉴。
一般来说,学习的过程都是先易后难,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先从比较容易上手的帖开始入门,这就有一个选择字帖的问题,也是学习行书的第一步骤。很多学书者的行书学习之路是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的。
事实上,《兰亭序》也确实比较适合初学者,从用笔上看,《兰亭序》仍以中锋为主,这对大部分从唐楷入手行书的初学者来说毫无陌生的感觉,上手比较容易。
·王羲之《兰亭序》在结字上看,《兰亭序》介于行与楷之间,笔画连带很少,几乎都是字字独立的,这对写惯了楷书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可以说《兰亭序》对想学习它的初学者很友好,它以较低的门槛对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敞开了大门。
还有人认为,学行书以《圣教序》入手比较好,因为《圣教序》是集字碑刻,其特点就是严谨,而且确定是王羲之所写,所以更适合初学王字的人。
·王羲之《圣教序》但相反意见是,正因为《圣教序》是王羲之的集字碑刻,不是一挥而成,不是连贯书写,所以《圣教序》缺少行书中最重要的“行气”和连贯之势,不适合初学者。
其实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认为,不论《兰亭序》还是《圣教序》,都是公认的行书经典范本,选择哪个都有道理,完全可依个人喜好加以选择。
可供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选择的行书法帖有很多,我之所以推荐上述两种,纯粹是经验之谈,原因就是那是很多初学行书者常见的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依个人兴趣和喜好选择别的帖,比如,颜真卿或米芾等人的行书。
有人又说,米芾的行书难度较大,中锋、侧锋转换很多,并且结字上也较难掌握,不适合初学者。
但我还是那句话,就是这个完全看个人兴趣,你说你就喜欢米南宫的字,也不能不让你学不是,这个既无条文规定,也不归法律管辖。
·米芾行书作品米芾的行书是难练,想学好不太容易,但有志者事竟成。万事就怕有毅力,肯下苦功。
而且,上手就学米,且取得成就的书者也大有人在。
比如,当代女书法家周慧珺先生,早期由楷书转行书就练米字,几年后就学有所成,堪称为学书者树立了榜样,成为学米标杆,为世人所赞叹。
·周慧珺书法作品所以,选什么字帖既可参照他人常用之经验,也可依个人兴趣来定。
选好了字帖只是第一步骤,接下来就要以刻苦的精神开始临习。临行书和楷书有所不同,楷书中要求的那些起始折转上的一些规矩和之类的动作,在行书中反倒多余。行书讲究流畅,讲究笔断意连,过多的顿笔和回锋会破坏行意,变成阻滞。
所以,这些由楷转行之中的一些问题,要适当避免。
行书临帖,不要临一笔就停下看帖,然后再往下临,要养成运笔连贯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行书学习和创作都有好处。
选定一本行书字帖,具体要练几年?
这个完全视学书者的勤奋努力程度而定,也许几年,也许更久。
在基本掌握所学帖的用笔、结字和章法特点后,下一步骤,可以试着出帖来写,尝试搞搞创作。同时还要找找所学书家的其它行书经典作品来继续深入学习,进一步掌握其风格特点,以做到对所学书家的较通透了解。
·国展入选行书作品又几年过去后,在行书的学习上你已吃透一家,也小有所成,那下一步骤干什么呢?其实,这时你发现,尽管你学习行书这么久,要想流畅的创作一幅作品也并不轻松,这是因为,尽管你已对一家行书有所掌握,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你只学其一,还须学其二。
其二是什么呢?
就是其他名家高手的经典之作,你还须在其他书家的作品里吸取精华,并为已所用。
通过对众多名家的博采众长,这时你才在行书上做到了学有所成,才能有所收获。
然后还有下一步骤吗?当然还有,如果你想在创作行书作品时更流畅,在用笔、结字和章法上更入佳境,你还要略懂草法,在行书作品中加入草书的笔意。换言之,要以草书的笔意来写行书,这样你的作品境界才更高,才更有看头。
所以,行书的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学习中感受和浸润的过程。
不过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久的练习,就一定能在行书学习上有所收获。
回答完毕,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如何坚持,建议:
1、自己每天定闹钟提醒,且选定一个打卡小程序每天打卡
2、给自己报一个练字训练营,训练营的服务课程辅导都一起,每天有班导提醒督促学习
3、和孩子一起练,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怎样也要坚持住
关于如何练好行书,建议:
1、先练段楷书,楷书打好基础,对行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跟着视频或老师学习,如果只是自己学,写错了也不知道,有及时反馈可能帮助快速进步
3、临摹相结合,每天坚持练习
以上仅做参考,加油!
其他网友回答:我估计你是刚接触书法,对行书的飘逸洒脱情有独钟,自己也想能写一笔潇洒漂亮的行书字,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书法学习有一条必由之路,都从临帖开始。因此,不管你想写好什么书体,都必须临帖。
书法可以分为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两个大类,篆、隶、楷属于静态书法,行、草为动态书法。学习静态书法像画固定姿势的模特,学动态书法像画运动着的舞蹈演员。这两种情况的难易度对比是明显的,静态书法相对容易,动态书法就相对要难。
在学习上,我们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终要写好动态书法就要先写好静态书法。因此,临帖还是从篆书、隶书和楷书开始比较好,三种书体可任选一个开始。
你的目的是将来练好行书,行书是楷书的自然流畅。所以,我建议你选择从楷书开始临帖,等你的楷书练好了,自然流畅就是行书。楷书练好了,即便要学别人的行书,那时候也就容易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行书学习,首先是范本的选择,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入手。
王羲之的行书,用笔中侧并用,变化丰富,结构平中喻奇,而又不失法度。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用20余年时间,搜集整理王羲之的真迹集字而成,该碑刻工精良,较好的还原了王羲之行书的面貌,且该碑收录的字数较多,不论学习行书的笔法还是结构,都是极佳的范本。后世的诸多书家都从中获益,如:赵孟頫、王铎。
其次,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选一些单字甚至是笔画去练习,用笔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逐步过渡到单行甚至多行。
第三,每次临写前,一定要仔细读帖,对于原帖的用笔和结构要观察到位,才可以下笔。临完一遍要和原帖做对比,找出问题,再次临写,然后反复此过程,直到问题基本解决。
第四,当用笔和机构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建议结合墨迹去学习,即他传世的一些手札,如:《丧乱帖》、《平安帖》、《何如帖》、《二谢帖》、《奉橘帖》等。
由于载体的原因,碑刻和墨迹在书写性的表达上会有一些差异,对于墨迹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强化对用笔的理解。另一方面,《圣教序》是集字,且大家学习的范本多为割裱本,原有的章法已被打破,对于章法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墨迹。
第五,由于媒介限制,笔法和字法这里就做说明了,建议最好找个老师,自学书法很容易陷误区。当然现在线上的书法班或课程也很多,也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