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如何引导演员,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多朋友熟知的,我是一位音乐人、歌手,但是我也是一位导演,当然现在可能只是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玩票的导演,实际上我是经过专业最高学府北京电影电影学院培养的,同时在导演的生涯中我的电影《记忆》也获得了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微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提名,并且最终获得最佳微电影大奖;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锐导演奖和最佳音乐奖、第四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影响力大奖等。在我拍摄的经历中还是有一些细节和故事,值得跟大家分享。

我就来说一说在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华语单元和澳门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大赛里面,我获奖的《记忆》中引导演员的趣事吧。

这个电影其实只有30来分钟,拍摄的时间只有四天,如果以此推算的话,90分钟的大电影,我在12天之内应该能拍成,遗憾的是,这个时间确实太短了,现在一部90分钟的电影都起码要拍摄一个月,高投入甚至需要两个月,我这四天之内排出一个30分钟的影片,并且在国际电影节里面获得了最佳微电影大奖的这样的一个荣誉,我觉得应该有一些幸运的因素,但也有一些必然原因,这个有机会再慢慢聊。

下面来说说我在这个影片里面对演员的一些引导吧。

这个电影拍到第三天高潮戏,入室抢劫的强盗,面对要报警的女主,瞬间崩溃,跪地哀求女主不要报警,说自己没有害她的想法,入室抢劫也是无奈,只想要点儿能够糊口的东西就走,这个强盗拉着这个女主的手,泣不成声、声泪俱下的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忏悔。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这关键点的戏男主并没有表现出来,拍了18遍也拍不出这种哭泣、哀求悔恨的状态,而我们能够拥有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这时候确实也难倒了我,整个剧组陷入了一种沮丧的状态。面对男主,这个时候我也有点儿绝望,在绝望之中,我突然心生一个试一试的办法。我开始对蹲在地上的男主角进行训话、讽刺、挖苦和责骂,当然不带脏字,不带粗口,我去打击他的自信心、心理自尊,挖苦他没有出息,说他拖累了全组,说他让这么多人为他一个人而拖延停工,说他应该感觉到羞耻,就在我这样喋喋不休的挖苦讽刺和责骂中,男主终于崩溃,他蹲在地上,羞愧难当,泣不成声。

一看目的达到,我赶紧说,这不就挺好吗。赶紧拍,结果这场戏终于这样圆满的结束了,取得不错的效果。。。

拍摄完了之后,我对着女主程媛媛说,媛媛,我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拍一个反应镜头,也要流泪的,这样摄影机开始静静地对着程媛媛,程媛媛也很争气,就在这一分钟之内,眼泪哗哗的就往下掉。我很开心,后来我就问程媛媛,我说你这个戏不错呀。程媛媛实实在在的说,其实我平常拍戏是很难拍出眼泪的。我很惊讶的问,怎么今天就出眼泪了呢?她说你把男主都说成那样了,如果我再不出来,那我不就跟他一样的尴尬?所以情急之下,我的戏也到位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其实导演启发演员,激励演员是有很多方法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为、因地制宜。

因为这场拍的很成功,所以也间接成了这个影片的一个亮点。。。

其他网友回答:

挺复杂和专业的问题。但是简而言之,导演和演员都是在共同的剧本(主题)的引导下,展开的二度创作。在一个剧中,导演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演员是要服从导演的意图的。导演把自己的创作要求通过讲解剧本、思维导图、手绘分镜头、试拍镜头以及自身示范等方法引导演员进入导演的艺术世界。而演员最重要的是拥有敏感的共情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能力,以及和导演的沟通能力,这样导演和演员才可以共同完成表演艺术创作。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演员跟导演沟通的最基本元素是剧本,因为简单地说,你是根据剧本去演的,他是根据剧本去导的,所以对于剧本的阅读和理解就是演员在接戏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个功课。

A、你首先必须要知道剧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不能简单地仅仅从人物关系单方面理解,因为你在诠释你的人物的时候,导演肯定要求你“必须演得象”,比如让你演一个过去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结果你老是用现在流行的语汇和行为方式肯定就会不行,你必须了解人物在剧中的那个年代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

B、你必须要知道你所扮演的这个人物在整个剧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比如在有的剧中,某个人物可能是为了表现那个年代里的某种势力或某种观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你就必须掌握这一点;

C、你必须知道你所演的这个人物跟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变化和走向,因为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固定的,是有变化的,比如张三和李四开始的时候是朋友,但后来却变成了敌人,为什么会这样,你的情绪应该怎样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同步变化(当然,这里还有其他的表演技巧的问题。);

D、导演对于剧本的想法和理解你也必须知道,因为对于同一个剧本,不同的导演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你必须要及时跟导演沟通,假如遇到不同的理解,你可以虚心诚恳地跟他交流,而不要因为他是大导演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他很想听呢,同样也别因为自己是明星演员而不听他的不同意见。

其次,演员跟导演在剧本充分沟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听听导演对于人物的要求,他希望这个人物能在整个剧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以针对某一场具体的戏进行仔细的研究,省得到拍摄现场的时候再问导演,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戏,比如大家经常说的“激情戏”,虽然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但不同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方向可能会是不同的结果,有的这样的戏给人的感觉是美,可是有的却给人以“脏”的感觉,因此一定要听导演的要求;

第三,就是在现场的时候的具体步骤配合了,现场拍摄的时候,导演可能顾及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就不会有那么充分的时间跟演员进行详细的交代,因为他要顾及到摄影录音等多个创作部门的工作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员自己有机灵劲儿了。你不能老是让导演为你的表演而一遍遍地拍,即使他不发火,其他的人或者制片人就一定会发火了,因为你在浪费大家的劳动呢,记住:正常情况下,在拍摄现场,导演的话就是命令!

第四,假如你有突然的灵感觉得可能会比导演高明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跟导演交流并在他的要求完成后马上呈现自己的方案。这种现场即兴的表演只要是你动脑子为想的,一般导演往往会鼓励你的;

第五,要跟导演配合好的再一个要求就是“做人”了,因为导演也不是神,所以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也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所以你可千万别去参加“议论”,因为一旦传到他的耳朵了,就会让你“苦不堪言”,你应该做的是对导演进行正常的关心和关怀,毕竟大家是一个集体嘛;

第六,在拍摄完成后,你还要继续跟导演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他在后期剪辑画面的时候还会有继续的创作,可能还需要你对声音和画面有新的处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不是内行,谈谈观影感受

比如《演员的诞生》,刘天池指导演员演技的时候算是体验派吧

导演顾名思义是指导表演,在中国的导演基本是一个剧组的掌控者,如何给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故事是导演的工作,演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演员王宝强为例,比如《盲井》《hello,树先生》《唐人街探案》还有把他捧红的《天下无贼》,王宝强奉献了诸多堪称精彩的表演,这就和导演息息相关

还是以王宝强为例《大闹天竺》是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电影,票房不差,影片真烂

王宝强没能讲好故事,也没能有好的演技,陈佩斯是好演员吧,朱时茂也是,就像郭德纲参演的电影很多都是烂片,有谁注意过导演是谁吗?可以对比郭德纲在《大宅门》的表演,老郭差吗?导演差而已

一部电影剧本是核心,导演才是灵魂,怎么调教演员就是专业技术的事了

好的导演遇见好演员的效果一加一大于二,差演员破导演大概就全是负分了

记得杨颖在《寻龙诀》里的扮相吗?记得范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演出吗?导演明白,演员听话而已,范冰冰为什么愿意放弃片酬呢?大概也是为了突破

其实我觉得表演这是有个基本选择,没能力的演员碰上好导演听话就好,好导演好演员好剧本等于好电影,好演员无论奉献了怎样的演技也不妨碍破导演拍出烂片来

为什么我们烂片多,好导演少而已,还记得《我们俩》吗?多好的电影,居然不是专业演员演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导演David Mamet,在其整理编著的《导演功课》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些问题。本文摘取了书中部分章节,供导演老师们阅读参考...

“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 ——David Mamet

(以下的讨论围绕如下情景:一个学生希望老师“撤销他的分数,于是提早到达教室……)

先确定你要拍的是什么

有些导演拍戏时,光一个镜头就拍了六十个take(次)。我的经验是,任何一个导演在看毛片时,当他看到第三个或第四个不好的take时,肯定已经忘了第一个take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情形是发生在拍戏现场的话,当某个镜头已拍到第十个take时,我敢说,他一定不记得那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到了第二十个take,我保证他会开始怀疑自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样的影片,才会如此恐慌。想想看,倘若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镜头才算好?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一定是拍了,觉得OK,就轻松坐下。

如何对演员说

假设你正要导《获得撤销》这样一部电影,你要怎么告诉演员你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想想看,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凭借是什么?

保持指令一致

给演员的指令应该和给摄影师的指令是一样的:你必须想到这场戏的主旨,即“获得撤销成绩”,因此它第一个动作的概念就是“提早到达”。然后根据这个基础就可发展成你导戏的内容,你只需对演员说这些。而“提早到达”就是他必须为你做使你能顺利开动摄影机拍摄的事。在语言沟通上就仅仅是这些,不用说的太多。

遵照剧本做指示

由于我们需要的镜头是不相关的,所以演员的演出也不需要有任何相关的修饰,应该只是单纯地表演肢体动作而已。

单一动作,如:走到门口,试门把(打不开),坐到地上,完。就这样而已。也不必刻意用任何姿态去表演这些动作。这就是导演教授演技的最大窍门:遵照剧本所写的单纯肢体动作,愈简单愈好。千万不要想“入戏”。演员愈尝试要在他(她)的肢体动作中带出这场戏或这整场戏的意义,愈会砸锅,搞砸整部影片。我们喜欢老电影里的明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们的演出都是惊人的简单。他们常只是这么问:“我在这场戏做些什么?”“走到长廊的那一端。”“怎么走?”“以相当快的速度,意志坚定地走。”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与副词就是一个导演教演员演戏的法宝。

教演员怎么做

还有一些演员会问你一大堆问题,像:“我在这个动作时脑中应该想什么?”“我的动机是什么?”“前面那场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无所谓(你不要管)。”无所谓的原因是你不要演员演出这些东西。而如果你想要走运,最好就只是要求他们做最单纯的肢体动作。

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请走到长廊尽头,试着转教室的门把。”你千万不要说:“试着转动门把,那个门是上锁的。”电影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所组成,好演员会将所有小动作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抛开错误的训练方式

很不幸地,大部分的演员都不是好演员。原因是近代剧场有逐渐瓦解的趋势。当我还年轻时,很多演员当时大约都是三十岁左右,却已在舞台上演戏谋生十年了。

现在演员就没那么多的机会了,事实上是演员的训练都非常糟糕。他们被训练到必须为某场戏负责,必须情绪化,必须利用他演过的角色的经验来为下一个角色试镜。这样并不是说演员都是呆子。相反地,依我的经验,他们都是一些智力相当高的人,大部分的人不论好演员或坏演员,都是非常专注自己事业之人,而且相当努力。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几乎都受到不当的训练、失业,并过于急切改进自己的事业。

完成指定动作即可

大部分演员都一直想用自己的智力去理解电影到底是什么概念,问题是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职业应该只是去完成每场戏里的每一个动作,愈简单愈好。排戏的目的仅仅是提醒演员准确地执行某些动作,一个接一个。在现场,好的演员带着笔记出现之后,就执行着导演付钱要他做的事,即表演他在排练时被告知的一切,而不是去激发情绪或是去发掘新意义。

最后,作为导演的你,如果确切了解蒙太奇理论,一定不会强求演员演出心智混乱或爱憎难分等等的情绪。因为影片中的情绪不是演员的职责。

对白也和演员演出的情况一样。台词的目的不是补充分镜表上没表现出来的戏份儿,也不是用来说明“角色”的身份。影片中人物要对话的惟一原因是,透露他们想要获得他们要的东西。

你不必用对白来叙述剧情,因为你愈是用镜头或演员来叙述,观众愈会想:“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待会儿会发生什么事?”基本上,愈完美的电影愈不需要过多的对白。总之,在我们现在这部影片中,决不让主角站起来说:“啊,那不是史密斯先生吗?我要他撤销我不及格的成绩。”

如果你已知道利用蒙太奇镜头尽量叙述故事,再加上好对白,当然会让电影更好;然而,无论如何仍然要坚持尽量以分镜镜头来说故事,让镜头自然带出对白,才不会伤害到一部可能成为伟大电影的片子。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用一句很有诗意的话来说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真的是只可意会不言传,所以好的导演和演员的悟性都是很高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我个人的回答是:一件作品,是一个人的艺术修养高度或一群人合作的高度,抛开其他因素,导演选人就是个人提现的关键,当然演员也有脾气,不差钱的情况下不合适不合作,也是正常,总而言之,就是合作。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有点大,并没有一个比较精准的答案,每个导演的风格、创作方式各异,对演员的要求也不同。
严格来说,电影艺术归根结底是一门导演的艺术,演员只是构成一部完整电影作品所有元素的一部分。一部电影的题材、立意、动机,甚至剧本选择改编,原则上都是由导演决定的,演员、摄影、音乐、服装、道具等等按照上述要求,辅助导演完成整部电影的创作,这是电影艺术的本来。如今国内外依然有很多独立电影,就是按照此模式运作的,比如大卫.林奇、科恩兄弟,以及中国的贾樟柯、娄烨、王小帅导演等等。
在商业电影时代,特别是电影工业化较早的好莱坞、包括宝莱坞、香港,电影制作是一个工业化流水化的过程,由制片方(投资方)决定影片的剧本、导演和演员选择,导演和演员一样,只是这个流水线上的一部分、一个环节,导演的话语权和能操控的东西一般很少,但依然对演员的表演有指导责任,以期达到影片对角色(人物)的要求。大多数商业电影,至今都是依此模式进行制作。
在商业电影中,如是大牌导演,有一定市场号召力影响力,投资方会对导演给予相对宽松的权利,导演也可以自己选择演员、摄影、音乐、美术等创作班底。比如斯皮尔伯格、克里斯托弗.诺兰、张艺谋、冯小刚等。
严格意义上,无论是独立电影还是商业影片,导演和演员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演员必须服从于角色,服从于影片表达的主题和内容,服从于导演的再创作要求,而不是凌驾于角色和电影本身,在此基础上,演员根据剧本及角色要求,研究角色,进入角色,进行(创造性)表演,挖掘自身及角色潜能,与电影达到完美统一。
导演的作用是除了对影片创作过程的整体掌控外,帮助演员理解剧本、熟悉角色,指导演员进入人物,包括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磨合、默契配合等等,使角色塑造最终与电影表达达到高度统一契合。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话题比较倾向于专业性了。

作为观众的我而言,一个看客,是没有办法很细致甚至是很深入详细的把这个导演如何引导演员,演员如何配合导演这个问题掰扯清楚。

这个问题里有两个人物一是导演,二是演员,这样的一种关系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还有就是导演引导演员演好戏,本身一是剧本要好,其次就是导演自身对于这部剧本的意境的理解与诠释。然后,再把他的思想向演员来表达。

这个导演如何引导演员,就得看导演自身的能力,技术以及对于剧本的领悟能力了。好的导演只需意会不需要言传,演员就会配合。

这里面有导演的专业技能也有演员的专业技能。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不是专业的人士无法做正确肯定地分析。

不懂内在的厉害关系,具体的还需要有一个专业人士来分析。

标签: 演员 导演 引导 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