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古往今来,在书法,绘画,文学上有成就的人我认为有五人。
一。唐代诗佛王维,王维诗歌上的成就。与李白,杜甫齐名,三足鼎立。绘画上王维是中国画“南宗”之祖的人物,(雪溪图)《辋川图》等等,展现出王维在绘画艺术上超人的技法,深受后人推崇。王维精通乐律,会作曲,曲目有(霸王卸甲)(琵琶独奏)等。诗佛一代文化中的仙人,永远给后人留下清白的背影。
二。宋代苏轼,诗词歌赋独领风骚,唐诗八大家之首的人物。诗词豪放婉约皆能,文章与欧阳修齐名。书法上素有苏黄米蔡之称,苏轼的书法与众不同,他用的笔是鸡毫做成的,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这种笔一般人是不好掌握的,也只有苏轼能驾驭得了。
绘画上苏轼有很少的佳作流传于世,但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苏轼《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是位多才多艺的文豪,千古大家。
三。明代大才子文征明,书画造诣极深,特别是他的小楷,是继钟王之后又一面旗帜。绘画上独树一帜,开辟明代山水新的篇章。诗词文学上堪称大家,世称(四绝才子)。
小楷请参阅(琴赋)绘画《清秋访友图》《绝壑高闲图》《雨余春树图》。
四。清代郑板桥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的画首先我们晓得他的竹子,其实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书法自创(六分半) 书体,融合了隶书楷书行书。在诗歌文学上创作出大量的烩人炙口的诗歌,是对清代直至今日影响颇深的人物。
五。启功近现代人,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的书法近现代备受瞩目,追随者如江海之涛。他的绘画清新古朴,文人气息浓厚,深得人们的喜爱。他文学成就之高,诗歌的艺术价值之贵。为人师表,育人子弟,可以说是当今真正的国学大师,名副其实。
其他网友回答:宋代苏东坡,明朝是徐渭,现代吴昌硕。
其他网友回答:高剑父,潘天寿.齐白石.启功.郑板桥.任伯年.徐渭
其他网友回答:古代的文化人基本是全才型的,一般的文人在接受乡试会试以后,还有综合能力的测试方式,那就是殿试,过皇帝的这一关,前面闯关虽然考试科目比较固定,但也绝非易事,也绝非读死书死读书,少数人例外。因此可以说,一旦成了文人,考中进士或者差点考中进士,本事就很大了,一不小心一不经意就来个华丽转身成了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千万别以为他们第一志愿是书法家或者画家,或者文学家。古人无意于书家成了书家的很多,无意于画家文学家的成了画家文学家的也很多,这些都是文人的生活消闲娱乐,用来证明身份或者能力的,你就说文学吧,文章诗词就是进身之阶,他们绝大的多数人心目中第一志愿是考公务员也即当官,这是士人文化人读书的终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梦想,一个读书人或者习武之人的终极梦想就是出将入相,再不能高了,再高就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了。
官场失意时,书法、绘画、文学便成了最好的发泄手段,情绪的喜怒哀乐悲恐惊,心境的豁达开朗乐观积极郁闷都会在这些书法、绘画家及文学作品中体现和表达出来。所以古人的文学和艺术直接通向心灵,不是矫揉造作,不是无病呻吟,他们是为人生为心灵而艺术,现代人很多是为艺术为谋生而艺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那么,古代在书法、绘画文学三方面成就显著的大家有很多,王维、苏东坡、米芾、徐渭可以说是这三方面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家。赵孟頫、文征明、唐寅、郑板桥、金农、李叔同属于大家,至于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祝允明、赵之谦等则往往精于书法和文学或者文学与绘画,或者书法与篆刻,不能兼善三者,概缘于时代或交际圈的影响。
有的书法家是书法批评家,写了书论文章或者画论的也很多,这个在古人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王羲之有《论书》等,卫夫人有《笔阵图》,钟繇有《用笔法》,米芾有《海岳名言》,石涛有《话语录》,董其昌有《画禅室随笔》荆浩有《画论》郭熙有《林泉高致》等等,可以说只要想写,总是能写出来,不是纯粹练字的匠人!
现当代人兼善者更不多,有也只是说能玩玩而已,做不到精彩,尤其是写诗,现代人写现代诗还行,写律诗则丢人现眼的人太多,基本的规则不懂,用词用语也不太讲究,为写诗而写诗多有附庸风雅故作潇洒之嫌。
其他网友回答:自古以来在书、画、文学三者方面都很有成就的人物有很多,小编仅列举两人为例,一是人尽皆知的北宋皇帝徽宗赵佶,一是画名并不十分显著的晚清齐鲁书画家松年。
宋徽宗赵佶北宋后期,虽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并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徽宗赵佶。但在艺术方面,尤其是绘画艺术方面,赵佶却是少见的天才,这主要源于赵佶的个人喜好。赵佶酷爱古玩字画,他的书法受唐代薛稷等人书风的影响而最终独创“瘦金体”,他又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在位期间,下令广罗书画名作,著录为《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图书,对记载传统遗存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下令改进和完善了画院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画院画家社会地位与生活待遇。由于他要求画家注重描绘对象的真实性,使得刻意求工、高度写实的画风得到极大发展。
宋 赵佶 听琴图轴 147.2x51.3cm 故宫博物院藏赵佶本人的绘画作品也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成就最大的是他的花鸟画。他的《芙蓉锦鸡图》注重表现对象的写实性。美术理论家邓白对《芙蓉锦鸡图》评论说:“它那华丽的长尾和丰润的颈部的羽毛,把那珍禽的特质精细的勾画出来。由于鸟的运动而产生的较大的重量,使芙蓉微微弯垂,更显得花枝的柔美,把主体的锦鸡,衬托得越加突出,花、鸟、蝶密切的联系起来。在静穆的秋色中,同时也展示了生命的活跃。至于芙蓉的花朵,色泽鲜妍,渲染精妙;叶子的正侧反折,无一相同,也无不真实,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小菊也摇曳多姿,细腻中有‘傲骨凌霜’的气概。这全是从现实观察得来,运用他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笔调,创造了花和鸟的优美动人的形象。”这种刻意求真的描绘和笔墨风格,把花鸟画从古朴天真之趣变为精微灵动,从而使作品达到“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艺术格调。画面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据《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很显然,赵佶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此图充分反映了花鸟画具有喻人、喻德、教化习俗的人文含义。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 81.5×5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从赵佶传世作品看,有极为精细工丽和比较粗简拙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精细工丽者如《芙蓉锦鸡图》《梅花绣眼图》页等,粗简拙朴者如《枇杷山鸟图》页,后者画家纯以水墨勾染而成,略似没骨画效果,格调高雅。
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册页 故宫博物院藏 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 绢本设色 22.7×24.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徽宗朝的几件花鸟作品中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图式,即诗书画合一。在北宋晚期的文艺环境中,只有少数人具备条件进行诗书画合一的探索。具体到宫廷画家的群体里,这种探索更为困难。一方面宫廷画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表现画面的诗意、画意,他们制作的作品需要进呈御览,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允许他们在画作上题写诗句。另一方面,诗书画的合一在具体作品的实践上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需要画家具备很高的文化修养,即使徽宗创办画学,提高画院画家的整体文化素养,但是相对于直接在绘画中表现诗意、画意,诗书画合一亦有十分的难度。
赵佶 竹禽图 绢本设色 33.8厘米×55.5厘米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蔡絛记载了徽宗早年的书画学习:“(赵佶)初与王晋卿诜、宗室大年令穰往来。二人者,皆喜作文词,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庭坚。故祐陵作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也。时亦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后人不知,往往谓祐陵画本崔白书学薛稷。”这样的艺术教育与交游造就了徽宗早年的艺术成就:“国朝诸王弟多嗜富贵,独祐陵在藩时玩好不凡。所事者惟笔研、丹青、图史、射御而已。当绍圣、元符间,年始十六七,于是盛名圣誉,布在人间,识者已疑其当璧矣。”从上述文献可知徽宗具备实践诗书画合一的可能性。
徽宗朝宫廷绘画《芙蓉锦鸡图》与《腊梅山禽图》是花鸟画诗书画合一的典型代表。《腊梅山禽图》与《芙蓉锦鸡图》同时被著录在《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列在“徽宗皇帝御题画三十一轴一册”中,至于这两件作品上的题诗,《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也有记载,其中《芙蓉锦鸡图》上的题诗是:“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鹭。”这与现存的《芙蓉锦鸡图》画名、题诗完全相同。而《腊梅山禽图》则有偏差,此件作品在《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著录为《香梅山白头》,御书诗是:“山禽矜逸态,梅纷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猜白头。”这首诗与画作上的题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仅有“纷”与“粉”、“猜”与“指”两个字的区别,应该是传抄版刻的失误,因此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腊梅山禽图》即是《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的《香梅山白头》。至于《腊梅山禽图》这个名字,首先见于吴升《大观录》中的记载“宣和山禽腊梅图轴”,到《石渠宝笈·三编》中更名为《腊梅山禽图》,后延续至今。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82.8厘米×5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两幅作品尺寸几乎完全相同,构图、形制、画面寓意也都高度相似。从构图上来讲,都是以“S”形构图,以腊梅和锦鸡作为处理画面空间的主体,所留的空白以题诗补全,使画面的空间不至于太过疏朗。画面中的主要物象都精细描绘,笔法细致简练,山禽与锦鸡的描绘细致入微,造型严谨,极具写实功力。
山禽与锦鸡的描画早已脱离了黄居寀的呆板,其眼睛皆神采奕奕。两只山禽眼神面向观者,使观者从中可以看出其安详恬静的神态。锦鸡的眼神延伸至画面中的两只蛱蝶,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画面中的腊梅老干曲奇,枝丫中有数点白花,梅根旁簇拥这数株奇花异草,叶子皆以石青渲染,典雅庄重。锦鸡栖落在芙蓉花上,压的枝丫有些摇摇欲坠,芙蓉枝茎皆以墨竹画法双勾,花叶以大片墨色渲染,从中看出徐熙“落墨法”的运用,画面左下角的几株花丛,柔而不弱,与芙蓉的粗壮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两幅画面的物象刻画,完全符合徽宗关于“形似”与“格法”的要求,画面中物象严谨,而又不失自然,各物象之间并非单独刻画,而是结合了物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整个画面和谐有机。
这两件作品被称为“御题画”,画上题诗是徽宗以瘦金体所写,诗歌是徽宗所自作,署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画押。虽然不能完全确定绘画是徽宗本人制作,但是有如此完整的署款、画押形式,且徽宗亲自书写自作诗,这两件作品出自徽宗之手的可能性极大。这也是徽宗诗书画合一的最为完整的作品。画面中的题诗起到了点睛画意的作用,而画面所呈现的氛围亦增添了题诗的意境,用苏轼评价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评价用在这两幅作品上是完全恰当的。
晚清齐鲁书画家松年松年(1837〜1906),晚清书画家,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祖籍系驻防天津,承继旗人为官职位。光绪十四年(1888)松年由笔帖式(清代各部院衙门以旗人充任,职掌翻译)特补山东单县知县,后又在山东长清县任知县,在山东范县任县知事。由于他不事权大,性不谐俗,对上不善于阿谀奉承,整日里沉浸于题书作画之间,无意仕途,不久便被免职。罢官后松年流寓济南,以作画写字自娱其乐。
松年在书画艺术上非常全面,诸画科无不通晓,他既长于山水,亦擅画人物、果蔬、草虫、虾蟹、动物以及民俗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竹子、兰草独具风格。花鸟学徐渭、陈淳诸家,他作画随意挥洒,往往寥寥数笔,就能把花鸟的神态,表现的栩栩如生。他的山水画以水墨青绿为主,以吴慎、李流芳为宗。在画论方面松年也颇有建树,著有《颐园论画》一书,此书在光绪十三年(1897)自序成书,其内容丰富,语言精炼,不仅详细阐明了他的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思想,同时对中国画各种笔墨的运用和技巧也有精湛的论述,在汉蒙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松年不但受济南本土文化底蕴的影响,同时他的画风更为当时济南的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影响和带动了济南画坛的发展。他的作品以斗方和小幅居多,其题材除山水、梅、兰、竹、菊外,还经常见到他的鸟、虫、走兽、人物故事及动物等题材的作品。济南市博物馆现藏有松年的绘画作品颇丰,在此选其三幅作品作一赏析,从中可窥见松年绘画艺术的风格及特征。
鸳鸯荷花图《鸳鸯荷花图》,画心宽73.8、高39.9厘米。左上方款识:“用八大山人笔写,为梅庵二兄大人法家指正。丁亥正月松年”,钤朱文印“管领中都”。
鸳鸯荷花图题款此画采用写意手法,仿八大山人,笔情纵恣,墨趣横溢。图中顶端荷叶用浓淡相融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荷叶的舒卷舒开,以及向背两面的变化与形态。右下方大片荷叶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一,构图上敢于大胆夸张,叶面虽大,但用小笔触写成,采用泼墨法,用笔虚活灵动,形神兼备,墨韵十足。叶肋勾勒飘洒而凝重,笔减而意繁,也给整幅作品起到了一个开合稳定的作用。两朵荷花一繁一简,从形态上又有所区别和变化,右上荷花娇蕊欲放,造型别致,显得更加秀美,又像似张开了一两片花瓣,情趣盎然,给人以遐想,同时又与整幅画面构图产生了疏密变化。两支苇草穿插有致,也起到了画面的整体统一和线与面的相互生辉。出水争艳而又婀娜多姿的一对双目圆瞪的小鸳鸯,正步调一致地相伴前行,笔墨简约,生动可爱,极有情趣,使整个画面陡生灵动之感。从整幅画面上看,构图疏密,虚实关系尚好,但还是略显散了一些,如果把款题到右边荷花的右侧,可能会更好些,总的感觉略显平散,气韵有余,疏密不足。
荷花翠鸟图《荷花翠鸟图》,画幅高64、宽24厘米。右上角款识:“摹南田老人大意于历下,松年画”,钤白文印:“松年之印”。
荷花翠鸟图题款此画为没骨小写意画法,工写结合,仿恽寿平画法。构图别致讲究,一杆荷叶贯通两极,构思非常大胆,用笔直率流畅,着色淡雅柔美。上方荷叶左右出画面造成纵横开张之势,下面荷花淡墨勾出,然后用淡粉曙红烘染,含苞欲放,娇而不艳。羞答答的花头倚靠在右侧荷叶杆上,翠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什么,两爪紧握荷杆,头使劲的伸向下方,像是发现了什么美味可觅,翻身下视如倒悬在荷叶杆上,给人以惊险的感觉。鸟翅及尾部着深绿色,头顶部着淡花青色,嘴爪用桔红色点染,身上羽毛深浅有致,生动自然、栩栩如生。上面荷叶色墨交融,淡墨勾出叶肋,下方小荷叶叶脉向背清晰,成卷曲状,像竖立的一个绿耳,在听风听雨。芦苇用笔率性而为,前后穿插,轻巧悠然,也给画面增添了丰富性和情趣,又营造了一种夏日荷塘气氛。下面荷花蓦然回首与右面荷叶顾盼相惜,巧妙地给画面构图造势破险,险而复平,意趣横生。由此也联想到古人也是注重生活、写生和对景物的体悟观察,不然那栩栩如生繁复重叠的花瓣和生动灵活的翠鸟,不可能画的那么传神。
山水图《山水图》轴,画心高122.3、宽68.1厘米。左上角款识:“子美太守大人,法家教正,摹烟客本画于济南寓斋,松年”。钤白文印:“松年之印”。
山水图题款此画为松年较为少见的大幅山水创作,画面气势宏阔,意趣高古,用笔虚实相间,皴法秀雅苍劲、即见掩映之姿,又生幽深之感。仿清“四王”之首王时敏画法,画中山石多以披麻皴兼以解索皴画法,皴擦点染,然后用淡墨勾出山体的轮廓,再用披麻皴法皴染,干笔淡墨画出山石的结构。松年的画注重摹古,学习前人的笔墨和意趣,表现文人画的笔墨意境,他在学习古人的笔墨趣味和精神气韵的同时,深得古意。赵孟頫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画面近景两株大树挺拔耸立于下面的石坡上,后面杂树葱郁,几间农舍门扇洞开,空寂无人,唯有小桥那边传来流水潺潺声,弯弯曲曲萦绕在坡石水草中。松树的老干用笔苍劲有力,用双勾兼以皴擦点染,两株老树造型磐结奇崛,如龙蟠凤,穿插有致,松叶肥泽中见其奇古。后面一组杂树采用扁点与菊花点,用不同墨色点染。右边一株用杉叶点画法,这样使得与近景三株树木既有区别又有所变化,更使画面丰富了许多层次,主次分明,繁简得宜。中景山石画法由近而远,山脚下蜿蜒山路贴着山脚向两边远方延伸,使人联想到登山临水的雅兴。远处山窝窝松岩树茂,云淡风轻,隐现出古寺禅堂,有山路石阶朦胧可见,感觉似闻涧泉钟声隐约传来,缥缈中透着神秘,朦胧中含着清虚之气,给整幅画面添加了内涵与深度。山顶几处远山用淡色花青烘染,空濛清虚,云气弥散,和画中下方房舍着色互应有致。整幅作品只用了赭石、花青两种颜色烘染,给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虚实相间静谧古穆的气息。
松年以儒家思想作为绘画核心理念,既注重传统的学习又强调诗与画的重要性,追求高品质的唯美情怀。在济南从事艺术活动20余年,也有大量的书画作品散落在民间。他的作品用笔豪爽,秀润可爱,深受收藏者们的青睐。学习和鉴赏这位济南人民所喜爱的名家作品的同时,也是一种修心养性之事。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苏轼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才能,才气俊发,中进士时,文坛领袖欧阳修大加赞赏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威海链 » 古往今来有哪些在书、画、文学三者都很有成就的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