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对决”的话,韩信必败无疑。
项羽和韩信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可以说是闪耀天空的双子星。两个人都有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项羽算是典型的富N代,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楚国的将军,青年的项羽力能举鼎,颇有才气,当时身边的那些少年都很怕他。但是,项羽是一个冲锋型的统帅,这个人很像后世的赵云、李元霸、罗士信、岳云之类。个人战力爆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猛不可挡。楚汉对垒期间,汉军里面有个神射手叫楼烦,项羽命令自己的将士到阵前挑战,才到阵前,就被楼烦一箭射死。就这样,项羽净损失了好几个人。暴怒之下,项羽自己穿戴盔甲手持铁戟到了阵前挑战,楼烦才要搭弓射箭,项羽瞪大眼睛大喝一声,楼烦就被吓得不敢看项羽一眼,也不敢射出手中的弓箭,躲在汉营的矮墙里面再也不敢出来。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垓下之战,刘邦带领着韩信、彭越等名将把项羽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好几圈。项羽只带了800人,趁着半夜天黑,就能够击溃汉军冲出重围,成功逃出牢笼。直到天蒙蒙亮刘邦这些人才知道。
后来,身边只剩下28个人,面对的是刘邦几千人的队伍,项羽还是面无惧色,一人一戟杀得汉军四散奔逃。从项羽营中投奔刘邦的杨喜(后被封赤泉侯),被项羽一声大吼,连人带马被吓得后退好几里地。
乌江边上的最后一战,命令手下将士下马步战,项羽独自一人仍然斩杀数百人。最后宁死不做俘虏,自刎而死。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乃自刎而死。可以说,就个人战力而言,项羽绝对是秦末农民战争到楚汉之争这段时间的大Boss 。
纵观项羽的一生,几乎所有的战斗,都是他自己冲锋在前。
和项羽高贵的出身不同,韩信的身世惨不忍睹。年轻的时候,韩信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既没有本钱当个小官吏,也没有做小买卖的混口饭吃。那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只好到处蹭饭,别人稍微给些脸色,立马就不鸟人家的主儿。面对恶少的挑衅,甘愿受“胯下之辱”,很多人都讨厌他。不过,倒是典型的人穷志不穷,他母亲死后,他甚至没钱按照当地习俗给老妈一个风光的葬礼,找了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埋葬母亲,那坟地四周之大足可以安顿千家万户。
出来混,韩信也是连连碰壁。跟着项梁,没名气;跟着项羽把自己的想法跟项羽一说,项羽听不进去。投奔刘邦,差点儿没有稀里糊涂的丢了脑袋。滕公救了韩信一命,并推荐给刘邦,刘邦让韩信管粮草,还是认为韩信没什么了不起的。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万幸的是,最后关头,韩信遇到了萧何。有机会韩信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萧何听,萧何大为惊奇。正是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得以一展身手,扬名一时。
与项羽不同,韩信在打仗的问题上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在奇袭赵国后,听从李左车的意见,不费一兵一卒收服燕国。
在攻打齐国的过程中,听从了蒯通的意见,武力拿下齐国,并击败项羽的援军,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填上了重重的一笔。
韩信自称,带兵打仗越多越好。说明韩信自认为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个人战力相比项羽那就是渣。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假如项羽和韩信各带领人数差不多的一支部队,摆开阵势两军对垒的话。项羽最擅长的就是个人冲锋,冲开韩信的阵脚,打乱韩信的队形,完全没有问题。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项羽冲锋陷阵必然带动自己军队的士气,一鼓作气之下,韩信也恨爹妈少生了几只脚,一个鸭子加俩鸭子——最后是撒丫子就跑了。
其他网友回答:在兵力相当,均无外援的情况,项羽与韩信对决,毫无疑问是项羽胜。
我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来验证为什么项羽可以打败韩信。
项羽是兵形势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何谓兵形势?
兵形势是一种军事思想,主要强调的是“形”与“势”,“形”可以理解为军事力量,“势”可以理解为如何发挥军事力量?兵形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战前的对敌优势;二、战时的战场布势;三、战后的攻敌威势。
三个方面的内容简单说就是战前建立对敌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兵力,可以是道义,也可以是军心。战中则需要精心布势,运筹帷幄,创造出对知最佳战场布势。战后需要临阵审时度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充分发挥攻击敌人的威势。
很多人理解项羽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项羽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完全是错误的,项羽可能在政治及用人上的才能不足,但其军事才能绝不是勇猛这么简单,项羽的每一次作战都有军事谋略在于其中。
比如巨鹿之战,项羽在战前是破釜成舟铸造将士视死如归的雄心,在战中是采取攻击秦军粮道以断秦军军心的战术,在战后是联合诸侯共同歼灭秦军,绝不是仅靠武力的勇猛取胜 ,论勇猛,秦军不输诸侯联军,论武器装备,秦军更是远胜诸候联军,可是项羽并没有硬碰硬,而是扬长避短,攻击秦军薄弱的粮道,从而打赢整个巨鹿之战,以5万楚军大破40万秦军主力的辉煌战役。
再比如彭城之战,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盘踞在彭城,项羽没有采取硬攻,而是避开刘邦防守最严密的东关方向,率领3万骑兵先向西绕开,再南下攻打刘邦部署在彭城北边的樊哙,再一路南下,绕到彭城的西边,这里是彭城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也是刘邦军的归路。
简单的讲就是迂回+快速突袭,而且此战成为中原民族首次的骑兵大战役,就是项羽发明的,以骑后快速突袭对付步军,最终结果就是3万精锐骑兵,对刘邦的56万步军大肆屠杀,刘邦军几无还手之力,只有被屠杀的份。
再来说韩信,韩信是谋战派的杰出代表,被后人誉为兵仙,国士无双,战必胜,攻必克,几乎没有败局。何谓谋战?
谋战简单的说,就是以谋略挫败别人的战争。谋战的范围就非常广了,只要能击败敌人的谋略,韩信都会用,而且还能根据敌人的不同部署不同的战略战术,韩信的特点就是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你看韩信打的战役,全是谋略出神入化的运用,韩信打魏豹,故意在前线与魏军对峙,然后另出一支军队从其它地方以瓦罐渡河,出其不意俘虏魏豹;韩信打赵国,背水一战故意迷惑赵军,然后另安排一支架军队拔了赵军营地旗帜,两面夹击;韩信打龙且,同样是在上游先拦断河水,待龙且过河时放水淹没。
全是谋略取胜,并不否认韩信的军事才能,但是如果韩信遇到的是比较高明的谋士,他的谋略根本无法使用,韩信的对手如魏豹、陈馀、齐王、龙且等人,在谋略上几乎是空白,对手较弱,也是韩信取胜的一个关健,如果韩信用这些谋略来对付项羽,十有八九就是不灵光的。
最后来看韩信与项羽的真实对战,其实两人在楚汉战争期间是有过两次交锋的,一次是彭城之战,另一次是垓下之战。
彭城之战时,韩信在刘邦军中,韩信自从被刘邦拜为大将后,一直没有独自领兵纪录,还定三秦是刘邦亲自领导的,之后就是曹参、樊哙、周勃等人消灭章邯残余抵抗势力,韩信随刘邦一起到了彭城,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彭城之战,刘邦军大败。
因为缺少记载,韩信在彭城到底处于什么位子,无法了解,因为刘邦已经拜将,韩信不可能无所作为,但最终结局就是刘邦军大败,但在彭城之败后,韩信就领兵收集溃败的汉军,再与刘邦会合。
这是韩信与项羽之间的第一次对决,韩信大败,《史记淮阴候列传》上是这样记载的: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这是淮阴候列传的记载,明确的记载韩信在彭城兵败,之后收集溃兵在京、索一带阻挡楚军追兵,与刘邦在荥阳会合,无论韩信在彭城之战起了什么任用,他都是败了。
韩信与项羽的第二次对决,是在垓下之战,当时韩信作为刘邦的先锋率军30万在前,孔将军与费将军各率领10万军队在左右两侧,刘邦率领10万军队在韩信军后作为中军,刘邦身后还有10万的预备队。
垓下之战是这么打的,韩信是最先率军出击攻打项羽,战败退回,接着项羽冲击刘邦的中军大营,之后孔将军与费将军从左右两侧攻击项羽的侧翼,最后韩信军也出来攻击项羽,项羽战败,退回城中,当天晚上,城外四面响起楚歌,项羽及军中士气尽失,于是率领800骑突围而去,彻底败亡。
韩信与项羽在垓下的首战还是战败,之后项羽受到孔、费二将的攻击才战败,然后韩信再次率军出击才击败项羽。
有人说韩信是故意战败而诱敌的,那我只能说你是以主观意志在为韩信说话,当时项羽已经处于被刘邦战略包围,不仅是项羽的地盘被刘邦包围,而且项羽在垓下的10万军队已经被汉军团团包围,处在包围圈中还要用诱敌,也只能说项羽太强大了。
要不是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在正面战场扛住项羽,韩信在北方战场能取得多大的成绩,还是未知数,韩信的成功还有萧何在后方默默的提供人员、物资、粮草,而且韩信的敌人都不是太强大。
而且项羽的失败并不是败在韩信一个人手里,而是败在于刘邦的整体战略上,刘邦从战略上对项羽进行了合围,并集中了天下所有的力量,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各路诸候及刘邦本部张良、陈平、萧何等人的功劳积累在一起,才击败了项羽。
如此说来,韩信要是与项羽在正面战场作战,没有援兵,兵力相当,韩信必败。
其他网友回答:韩信和项羽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将领,而且放眼整个中国,能和他们相匹敌的人,也是凤毛鳞角的存在。
若是让韩信和项羽打一仗,在兵力相等,且无外援的情况下,谁赢的机会更大呢?
这么说吧,韩信和项羽单枪匹马,一对一打的话,毫无疑问项羽打韩信,三五个韩信都不是项羽的对手。
但是,让他们带兵打仗的话,就不是太好说了。
因为带兵打仗,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集团的相对垒。
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所有条件,都有可能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再加上韩信和项羽两个人,都是顶尖的军事家。
可以说这个仗打起来,只要稍微有一点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一方的失败。
项羽以勇猛擅战为主,每次打仗,他都能够调动士兵们的士气,在战场上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羽成为了那个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项羽的一生打的最为经典的战役,要数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了。
这两次战役,有一个特点都是硬碰硬,都是以少胜多。巨鹿之战项羽带领5万楚军打败秦国20万精锐部队。
彭城之战项羽带领3万军队,打败了刘邦的60万联军。
这两次战役,项羽都是带领着自己的士兵硬碰硬,直接把敌人打扒下取得胜利的。
很可惜的是,项羽这两次对阵的将领不是韩信。
若是韩信遇到项羽,以多打少的话,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了,垓下之战不就是一个例子嘛。
垓下之战项羽10万人马对阵,韩信60万大军,最终,韩信取得了胜利。同样都是60万大军,面对同样的项羽,刘邦失败了,韩信胜利了。
这说明一个将领,在战场之上的指挥,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韩信并不是只会打,以多胜少的战役,他也是那个时代,以少胜多的可以和项羽相匹敌的常胜将军,而且韩信打仗,十分善于利用地形。
你看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利用了背水列阵的方式,用三万老弱病残,打败了赵国二十万精锐部队。
这一战也是赵国的成名之战,背水之战。
在攻打齐国的时候,韩信遇到了项羽的得力干将龙且,并且利用潍水河里的河水,把龙且的军队,给冲了一个七零八落。
最终,韩信把龙且给打败,然后,导致了最后项羽垓下的全面溃败。
你看韩信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善于灵活指挥军队的将领,每次大战之前,他会根据战场上的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作战方式来应对不同的敌人的。
若是善于利用地形打仗的韩信,遇到勇猛善战的项羽,两个人打起来,鬼才知道他们谁会胜利。
所以说,两个人到底谁会胜利,真的是不好说的。
若是讲计谋项羽肯定是打不过韩信的。但是,若是死拼硬打,韩信肯定是打不过项羽打。
所以,若是想让他们两个人带领同样的人马开战,只能看他们两个人,在当时的发挥了。
这个战役,谁都有可能是胜利者,也有可能是失败者。
其他网友回答:项羽是输在大战略上,和刘邦划鸿沟而治,自己就兵甲入库,马放南山玩去了,手下兵都解甲归田回家过日子,结果没多久,刘邦个臭不要脸的暗度陈仓,卷土重来,项羽只好重新征召一帮懒散不耐烦的兵上阵,中了十面埋伏被围,一个四面楚歌,军心全面涣散,只得带了八百人逃走,又婆婆妈妈不肯过江东。
老实说项羽这个人,不能用将才帅才的常理以度,他战略确实一塌糊涂,但是四面楚歌时的兵,如是解甲归田前的楚兵,你们尽管在营外唱楚歌好了,老子正好听着家乡小调睡个香甜,明早跟着霸王杀出来,十面埋伏嘛,既然有十面,那就杀十面好了!一帮以为不打仗了杀才,开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日子,成了地道农民,又得抛家弃子跟你项羽出来打仗,特么的打赢了谁知你是不是又要放刘邦那赖皮跑路?有完没完了?
老子们不要过日子吗?!项羽一看,这还打什么仗,跑路吧!真换上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时的楚兵你试试?任你千谋万略,老子就是完一力降十会,你能耐我何?实际上项羽后方家乡父老,已为他准备好新一代的子弟兵,他没回去,史论项羽要回去,该崩的就是刘邦团伙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也确实没有围住项羽。项羽这个人,天纵之才,一辈子太顺,从小没受过挫折教育是硬伤,一次失败,就弄得没脸见人,但凡他要脸皮在厚一点,天下舍霸王其谁?韩信有什么用?
如果在兵力差不多,无外援的情况下,项羽与韩信在正面战场上对决谁的赢面更大?
韩信在历次作战中并无外援,基本上全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很多情况下,韩信不仅要独立面对敌人,还要做刘邦的外援。项羽以勇武著称,历朝历代中,单兵作战能力最强者人们都认为是项羽。
项羽作战以骑兵为主,善于以精锐力量冲锋,由于项羽本人强大的武力值,所以他本身就带有巨大的号召力,一旦敌人的阵型被项羽攻破,那项羽几乎就赢得了胜利。
韩信用兵和项羽不同,韩信统兵作战很少蛮干,在经常性缺兵少将的情况下,他总能借助天时地利,把敌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从指挥水平上来讲,韩信要远高于项羽,但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项羽对机会把握十分准确,骑兵机动灵活,如果两人在战场上狭路相逢,很难说孰胜孰败。项羽经常使用奇兵出击,善于以少胜多,韩信则喜欢用谋略,同样经常以少胜多。
那么如果同为战神的两人面对面对决,谁的胜率更高呢?
一、平原野战
在空旷的野外展开厮杀,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就是士兵数量和士兵的战斗力。我们假设这个战场离双方营地都很远,而且没有救援,没有河流、没有山石,地势平坦,并且步骑比例和士兵数量,两方基本一样。
面对如此局面,估计就算是韩信也要擦一擦汗。项羽或许率先发动进攻,命左翼部队率先从侧面发起进攻,如果得手,项羽会亲率中军进攻。韩信直接派一路军兵,袭扰项羽后方,大营或许会用战车列阵,来阻挡敌人进攻的脚步。
韩信是个用脑子打仗的人,而他本身没有太高的武力值,所以如果楚军一味地猛打猛杀,韩信退无可退,那就也只能硬拼,实打实拼战斗力,韩信的部队很可能会败下阵来。
况且项羽本身就是个战斗力爆表的猛将,白刃战中一人甚至可以抵挡上百人,面对如此猛将,韩信的军队也难免心生恐惧。
彭城之战中,项羽就将其骑兵部队发挥到了极致,项羽仅仅依靠三万骑兵部队,奔袭杀入汉军阵地。以三万大破刘邦五十多万诸侯联军,十余万汉军将士死于非命,就连刘邦也差点被楚军追上干掉。
史料记载: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一旦韩信的阵型被楚军打乱,溃败就无法阻止,所以如果在平原遭遇项羽的骑兵,韩信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二、韩信攻城,项羽守城
攻城战是战争中最常见的,我们中原汉民族和游牧民族最大的一个区别,那就是我们喜欢修建城池、堡垒、长城,用坚固的城墙来抵御外敌。居高临下,据城而守,一定条件下,自然会比攻城的占据一定优势。
韩信非常善于攻城战,而且韩信曾在项羽军中服役,对项羽的性格也极为了解。除此之外,攻城战,就意味着敌人在城中,如果不进攻,那么敌人就不会反击,这就给了韩信充足的时间来考虑作战计划。
史料记载:
“遂战,与信夹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我们可以参考潍水之战,韩信很可能先派人把附近的一处河流阻断,接着派少数士兵去讨敌骂阵,那自然是怎么难听怎么骂。项羽这个人十分好面子,而且性格容易冲动,所以不论谁劝他,他也会出城迎战。
等把项羽骗出来,当然韩信会想办法把项羽全军骗出来,这才能有取胜的把握。一方面韩信派出两支骑兵,待项羽出城后,直接攻上城池,换上韩信的旗帜。
另一方面,韩信会把项羽引到河流附近,等到楚军渡过半数之后,命令上游撤掉土包,河流就会帮助韩信,冲垮项羽的部队。项羽不仅会大量减员,而且军队还被一分为二,楚军必定会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此时,韩信会直接下令进攻,把先过河的楚军,全部歼灭,由于大水一冲,楚军士气全无,所以只能边撤边打,狼狈的楚军首尾不能响应。
与此同时,韩信的两支骑兵已经登上城头,换上了韩信的旗帜,楚军一看以为城池被攻破,更没有丝毫战意,于是项羽的败局已定。当然,以项羽的实力,率少数兵马逃跑还是有可能的,毕竟能挡住项羽的人不多。
三、项羽攻城,韩信守城
对于攻城战来说,攻击的一方不占优势,因为守城的可以居高临下,可以用弓箭等武器射击城下的敌人,而攻击的一方必须仰着头,借助攻城车辆向上攀爬。当然了一般的城池可能只有几十米,但如果上百米高的城池,想要爬上去,那就是非常困难了。
南宋钓鱼城之战中,宋军就是凭借钓鱼城那独特的天险,以接近三百米高的城墙,抵御住了蒙军的进攻,可见城池的险要程度、坚固程度,对防守一方有多么重要。
项羽攻城自然会不遗余力,但韩信作为守城一方灵活性就太高了,如果城内粮食、水源等战略物资充足,韩信大可不必和敌人出城硬拼,只需要用弓弩一波波地收割楚军的性命即可。等到楚军无计可施,韩信可以派兵在夜里偷袭对方。如果项羽长时间无法攻克城池,他也只能撤军,因为这不是野战,城墙在那挡着,就算再大的英雄也难以逾越,除非将城墙凿穿,或者派敢死队攻上城池,这仍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为他对手是韩信。
韩信的几次著名战役,大多以攻城战为主,但想来以韩信的智慧,守城对他来讲更为容易,所以此战,韩信取胜的几率最大。
四、俩人单挑
假如双方军队同样的战斗力,全都同归于尽了,只剩下项羽和韩信两名主将对决。或者类似于我们看到的《隋唐英雄传》中,主将出战对决,胜者通吃,那么俩人谁胜呢?
按照我们原始的印象,项羽单兵能力强,被围困在乌江时,一个人还斩杀了多名汉军,足见其武力值之强。
而韩信,给人的感觉是智谋取胜,武力值好像不高,其实这种印象是错误的。我们看东汉末年,在西凉有个叫杨阜的,他曾经这么跟曹操讲的: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这里的超是指马超,我们看三国,马超常常拿来跟吕布比的,叫前三国吕布,后三国马超,特指马超武力之强大。而杨阜讲马超有信、布之勇,这个信就是指韩信,而布并不是指吕布,而是指英布。
太史公在《淮阴侯列传》中也提到过关于韩信的评价: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就是讲韩信人高马大,平时又喜欢舞剑,如此看来,韩信是一个身高体壮,且武艺高强之人。
之所以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就是因为项羽只让他当保镖,当保镖自然武艺高强了,而刘邦为什么一开始也不重用他呢?
就是因为,刘邦也觉得他是个傻大个,适合当保镖,韩信被所有人都当做武夫看待,不敢用他当大将。只有萧何,识货,建议刘邦封他为大将,这才成就了刘邦的霸业。
所以,韩信跟项羽俩人面对面单挑,谁胜谁负,真的不好说哦!
其他网友回答:【相同兵力正面作战,韩信不是项羽的对手。】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原创,严禁抄袭剽窃。
秦末战争中出现很多的战略家、军事家,排名前三的是刘邦、项羽、韩信,刘邦是最出色的战略家兼军事指挥家,项羽是半个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韩信也是半个战略家秦末第一军事指挥家。如果从战略家角度排名,刘邦第一、项羽第二、韩信第三,如果从军事指挥角度排名,韩信第一、刘邦第二、项羽第三。如果从打硬仗的角度排名,项羽第一、刘邦第二、韩信第三。综合能力比较而言,刘邦第一、项羽第二、韩信第三。
正面战场硬扛,韩信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对战项羽,失败了彭城之战、荥阳会战;项羽对战刘邦,输掉了成皋战役、广武战役、固陵之战、阳夏之战、陈留彭城战役、垓下之战。韩信为楚王时,招兵买马窝藏战犯钟离昧,图谋造反而被人告发,刘邦率军征讨。韩信听说后,想要起兵对抗,又怕打不过刘邦,就逼死钟离昧,意图蒙混过关。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活捉了韩信,降封韩信为淮阴侯。后,韩信贬低刘邦只能带兵十万,自己宣称‘将兵多多益善’。刘邦反问韩信,你既然这么厉害,怎么被我活捉了?韩信不得不说,陛下不善将兵却善将将,刘邦才是真正的帅才。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韩信生于公元前235年,前215年参加秦朝砀郡公务员考试,由于韩信品行不好没有录取。《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韩信考公务员失败后,经常在别人家寄食,在社会上流浪了一年多,被屠中少年欺负后,就失踪了好几年。直到,前208年初,项梁渡江到淮阴,韩信仗剑加入项梁的起义军。冷清先生认为,韩信失踪的几年,可能跟随某个高人学习兵法,这个高人很可能就是下邳的黄石公。
项羽生于公元前231年元月,其祖父是楚国贵族名将项燕,其父记载不详,项羽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学习。项羽不爱读书,认为只要识字就行了;项羽学习剑术,又不肯钻研,项梁给项羽教授兵法,项羽也是学了个一知半解,不肯下功夫苦学。项羽身高八尺有二(一米八五左右),据说项羽能杠挺近300斤的铜鼎,力气很大。项羽的特长是胆子大、力气大,作战勇猛治军严格。
项羽和韩信领兵打仗的风格不一样,项羽的作风硬朗善于治军练兵,项羽的部队军事素质最好,项羽善于勇猛快速打硬仗。韩信善于用计谋,不善于打硬仗,韩信最喜欢以多打少,所谓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对外宣称兵少军弱,从而造成对手轻敌冒进,韩信乘机以多打少。项羽、韩信,是司马迁重点吹捧的历史人物,项羽、韩信都没有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司马迁为了吹捧拔高项羽、韩信,往往只说他们打仗时的先头部队,而不说他们的总兵力是多少,这就造成人们的误解,误以为项羽、韩信打的著名战役,都是“以少胜多”。
韩信本来跟随项梁,前207年3月,项梁10万大军在山东定陶被章邯打败,项梁和数万楚军战死定陶,韩信就跟随了项羽。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个执戟郎中(警卫营长),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献计,为什么项羽不敢用韩信呢?因为,项羽要执行韩信的计谋,就得把兵权指挥权交给韩信,项羽本来就是靠杀人夺权的人,怎么敢把兵权交给韩信呢?刘邦敢用韩信,因为萧何曾经向刘邦作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为了防备韩信造反,只给韩信一半人马的指挥权,领兵的将领都是刘邦的亲信,并负责监视韩信的异常举动,韩信只是个光杆司令。
项羽打的著名战役:钜鹿之战、彭城之战,都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韩信打的著名战役:井陉之战、潍水之战,也都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司马迁为了吹捧、拔高项羽、韩信,只说他们的先头部队,而不说他们的真实兵力。钜鹿之战时,章邯王离秦军40多万,诸侯联军近50万,仅项羽的楚军就有16万之多。彭城之战时,刘邦诸侯联军总兵力56万,韩信带领30万联军攻打齐地,刘邦带领26万联军攻打彭城;项羽的楚军总兵力有40多万,加上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的军队,项羽联军总兵力不下50万。刘邦26万联军占领彭城后,项羽率领30万楚军救援彭城,司马迁故意只写项羽率3万骑兵打败刘邦。
彭城之战失败,刘邦在荥阳做出战略决策,刘邦和韩王信率10几万军队防守荥阳、成皋,韩信、张耳率10余万精锐汉军开辟第二战场,攻打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这些杂牌军。韩信用计谋木罂渡河,打败魏豹后获得魏王豹的军队3万,攻打赵国时,赵王歇有兵十余万、代王陈余有常山军五六万。张耳以前是常山王,张耳被赵王歇、陈余击败时,张耳逃跑到刘邦之处,常山军被赵王歇、陈余收编。张耳写信喊话劝降,三、四万常山军就又投诚了。井陉大战时,韩信、张耳的真实兵力有20多万,但是韩信对外宣称只有几万人,目的就是麻痹敌人。赵王歇、代王陈余、李左车驻守的井陉关,兵力只有十二、三万,为了恐吓张耳、韩信,对外号称20万。
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钜鹿大战开始前,诸侯联军总计有近50万,项羽率领16万楚军抵达后,项羽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领2万先头部队渡河,试探性的进攻章邯秦军,更重要的是“背水列阵”保护渡河场,掩护项羽十几万楚军主力渡河,司马迁为了拔高项羽,编造了“破釜沉舟”的典故。项羽有16万楚军主力,有什么依据吗?有,项梁薛城大会立楚怀王熊心,整合了的各路楚军有30多万,章邯、王离45万秦军进攻东方,楚怀王把楚军分成三大军团:项梁率10万楚军,在山东联合齐国作战;刘邦的三、四万沛丰军和项羽五、六万江东军组成西进兵团,刘邦任总指挥、项羽任副总指挥;吕臣的10万苍头军,守卫陈留一带,作为战略预备队;陈婴的2万东阳军,保卫楚怀王熊心驻守在盱台。
章邯秦军在定陶大败项梁后,掉头南下攻打陈留,吕臣抵挡不住丢失陈留。刘邦、项羽攻打外黄,听说项梁在定陶战死,立即从外黄撤围后退,王离秦军追赶刘邦、项羽,刘邦率军断后在成阳杠里大败王离秦军。刘邦、项羽率军和吕臣军会合,合兵攻打陈留不下,三人遂决定撤退。吕臣10万苍头军驻扎彭城东、项羽5万多江东军驻扎彭城西,刘邦3万多沛丰军驻扎砀郡。王离赶往陈留向章邯汇报,谎报军情说打败了刘邦、项羽,章邯根据错误的信息判断,楚军主力已经被击败,楚国不足虑也。遂决定移师北进攻打赵国。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史记•曹相国世家》:“其后从(刘邦)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击王离军成阳南,复攻之杠里,大破之。”
《史记•项羽本纪》:“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钜鹿之战时,项羽之所以一战成名,虽然诸侯联军多达50万,但是,陈余曾经用五千人试探性攻击秦军,结果是全军覆灭被杀,秦军的强大善战给诸侯联军非常大的心里压力,诸侯联军谁都不敢首先发动进攻,害怕被秦军‘枪打出头鸟’。项羽的16万楚军渡河后,率先向章邯秦军甬道发起进攻,大战了三天终于夺取了秦军甬道,把章邯、王离的40多万秦军一分为二,受到鼓舞诸侯联军一起行动,赵、燕、齐、常山等各路诸侯军冲杀出来,一举围歼了王离15万围城的秦军,章邯25万秦军退守到棘原一线。项羽因此而一战成名,成为几十万诸侯联军的首领。
井陉之战时,韩信率领3万精锐汉军偷偷渡过绵蔓水,然后背水列阵。目的有两个,第一掩护张耳率领的十几万汉军安全渡河,第二,背水列阵没有后援就是死局,示弱的目的就是诱骗赵军主力,离开城池坚固的井陉关,和汉军主力来决战,韩信、张耳才能够以优势兵力歼灭十二三万赵军,同时派遣灌婴以2000骑兵偷袭井陉关,断绝赵军的退路而全歼赵军。赵军倾城出动后,攻打背水列阵的韩信,韩信、张耳抵挡不住,乘势后撤到水上军,这个水上军就是渡河完毕的十几万汉军主力,赵军大败后李左车投降,陈余被斩杀,赵王歇被俘虏并斩杀。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项羽、韩信都没有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两人打仗的风格不同,从玩弄计谋的角度来说,韩信指挥能力略强于项羽。但是从打硬仗的角度来讲,韩信根本打不过项羽。有什么依据吗?依据就是垓下之战。在垓下之战前,项羽、韩信从来没有正面打过仗。刘邦彭城之败时,韩信率军夹击30万楚军来晚了,刘邦已经撤退到荥阳去了,韩信在撤退时,也就是阻击了一下楚军追兵,然后帅兵到荥阳和刘邦会合。垓下之战时,汉军有60多万,刘邦是垓下战役的总指挥,韩信不过是30万正面进攻集团的前敌指挥。
垓下战役,刘邦的战略部署是这样的:韩信30万正面进攻,孔将军、费将军各10万人马部署在楚军的左右两翼,刘邦的中军总指挥部在韩信的后面,绛候周勃和柴将军率10万人马作为战略预备队,部署在刘邦的后面。灌婴的三万骑兵部队作为机动部队抄底追击。韩信的30万汉军,首先在正面战场发动进攻,项羽指挥10万楚军反冲锋,两军打了一阵后,韩信的30万军队就扛不住了,开始向后撤退。刘邦命令孔将军、费将军同时夹击项羽楚军的左右两翼,打了一会后,项羽楚军就支持不住了,项羽率领800骑兵逃跑了,韩信看到楚军失败卷土重来,60万汉军一拥而上,围歼斩杀了8万多楚军,项羽自己也在东城被灌婴骑兵斩杀。
《史记•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灌婴传》:“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首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愐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再向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子弟兵、表示亲切的问候、包括已退伍的军人们大家节日好、建军节愉快
威海链 » 如果在兵力差不多,无外援的情况下,项羽与韩信在正面战场上对决谁的赢面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