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得一“书圣”之名,足矣!
至于说王羲之的楷书没能和欧颜柳赵齐名,我要问一问题主:王羲之的楷书为什么要与欧颜柳赵齐名?欧颜柳赵的楷书是从哪学来的?他们还不都是从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等书家那里学到的!
(上图为王羲之楷书)
王羲之的楷书没能和欧颜柳赵的楷书齐名,并不等于王羲之的楷书写得不好。关于王羲之的楷书没能和欧颜柳赵的楷书齐名,那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更重要的是历史原因。
(上图为王羲之楷书《孝女出曹娥碑》局部)
我认为,欧颜柳赵的楷书与王羲之的楷书相比,尚差火候。如果要仔细品赏的话,那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王羲之的楷书才是真正的楷书,而其他人的楷书只是在王羲之楷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罢了。
(上图为楷书之祖钟繇的小楷《宣示表》局部)
(上图为王羲之楷书《孝女曹娥碑》局部)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史上,颜柳欧赵分别指的是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他们四位被评为楷书四大家。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为什么楷书四大家里面没有王羲之、钟繇、王献之,他们的楷书水平绝对要超过楷书四大家的,尤其是王羲之的楷书,这样的排名置“书圣”于何地?
其实,这个楷书四大家的排名没有把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列入其中,是因为它的评价标准不同,它不是按照水平的高低来排名的,而是因为这四种楷书更适合初学,更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书法,它是按照初学书法这个标准来排名的。那么我们看颜体、柳体、欧体、赵体这四种字体用笔和结构都非常的严谨,书法风格也非常的纯正,非常适合初学,历代书法家也以这四种字体为范本教授学生,楷书四大家的排名也由此而来。
不但如此,这四种书体的排名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它是根据初学书法的学习顺序来的。1、颜体
一般初学书法会选择先学习颜体,颜体比较好入门,适合孩童启蒙,由于颜体笔画比较粗,有利于毛笔中锋的练习,同时还能学会“占格”。而由于欧体的结构太过于严谨,孩童很难掌握,一般小朋友不建议初学就直接学习欧体。
2、柳体
但是,颜体还有一个自身的缺陷,那就是长时间的练习容易写的肥大而缺少骨力。使笔画变的太过于肥厚,甚至出现书法里的“墨猪”。
而柳体以骨力著称,俗话说“颜筋柳骨”,写了一段时间的颜真卿以后可以选择练习柳公权,再把笔画练习的痩劲一点,增强书法的骨力。
3、欧体
但是,无论柳体和颜体,它们的结构都没有欧体的严谨,欧体的结构堪称完美,所以学习完柳体和颜体以后,可以再练习欧体,让自己的字的结构再上一个层次。
而这个时候,初学者已经从孩童长大成了少年或者成人,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很多,加上以前颜体和柳体的基础,可以学习欧体这样比较难的楷书了。
4、赵体
欧体自身也有一个缺陷,它的结构虽然完美,但是它的笔画相对来说比较生硬,加上本来就是碑刻,更不生动了,所以后人才评价欧阳询楷书“状如算子”。
而元代赵孟頫的楷书以行书的笔意书写,此时练一练赵孟頫楷书的确能够使书写者的笔画更加的灵活、灵动。
从这也可以看出,这四种书体是古人入门训练的教材,学习完这些、参加完科举以后才可以去学习王羲之,王羲之的楷书同样处于最高层。
1.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2.我们学习书法,老师会让我们从楷书入手,要取法乎上。既然取法乎上,自然就要从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的楷书入门。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作为书圣却没有王羲之的王体。没有王体就说明王羲之的楷书不好吗?楷书鼻祖钟繇不也没在四大家之列吗,所以不在四大家之列,并不代表他们的楷书不好。
3.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光是唐朝就占有三位!为什么?因为楷书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而且唐朝书风尚法,楷书的法则最为严谨,这个时期的楷书最能体现楷书的“楷模”之作用!
欧颜柳,三位大家又有各自风格,最能代表唐楷的水准,所以有欧、颜、柳。
4.到了赵孟頫,人称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赵孟頫的书法在元朝是空前的,极品的。赵孟頫的赵体楷书不再像唐楷那么工整严谨了,而是在点画之间加入了很多行书的笔意。这对于楷书而言是一种进步,使楷书更加灵活生动!
5.之所以有欧颜柳赵,没有王羲之是因为欧颜柳赵四位大家对于楷书的发展贡献最大!他们的楷书最能代表楷书,所以有欧颜柳赵!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一下,如有异议下方留言指正!最后记得关注我哦!
你说的是楷书中有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之称,而没有王体之说,是吧?
这里给你简要的介绍一下。书体只有楷行隶草篆五体。欧颜柳赵,是以他们的姓氏为代表的风格流派。大家平时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是现代的一种不准确的约定俗成叫法。在清代以前,并不称个人的书风为某体。
这个叫法的具体产生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肯定是在现代。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也是现代为了便于书法学习入门,根据他们的影响而总结出来的四种风格流派。并不代表他们在楷书方法的造诣最高,而是他们的字体便于初学者入门学习。
王羲之书法,楷书全是小楷,梁武帝赞其书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论王羲之书法“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又说“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没有一定的基础的人,完全不能领悟其中的精妙,自然不能作为初学教材。所以就不在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之列。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楷书有欧颜柳赵却没有王羲之王体”的说法其实是对书法史的不了解,是误解。1、书法史上楷书境界最高者,一是钟繇,二是“二王”。王羲之的楷书,历代被奉为“神品”。古代书法理论家认为,学楷书不学魏晋,就学不成楷书。王羲之的楷书是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的祖师爷,境界比他们都高,不在一个层面上。
2、那为什么初学者很少练习王羲之楷书?或者说王羲之楷书不及欧颜柳赵普及和流行?一是王羲之楷书流传的主要是小楷,如《黄庭经》、《乐毅论》,可能是当时工具所限;二是王羲之楷书基本上是东晋格调,对于一般初学者更加难于把握,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看一下书法史,其实会很清楚了。楷书的发展可以唐为界,唐之前是楷书探索发展的阶段,唐代则是楷书发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时期。
楷书大约产生于汉末魏初。早期的楷书具有很浓重的隶意,这一点在楷书之祖钟繇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至晋代时沿袭汉魏余风,书家辈出,楷法渐趋完善,王羲之父子增损古法,大胆革新,裁成今体,为后人创立了典范和法则。
应该说,王羲之父子贡献巨大,但他们的作品中规律性的东西并不完善,他二人并未归纳总结,后人根据他们书法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就形成了后世不同的字体。
所以说,二王是个书法的宝藏,只要在其中开掘一个点,就能开创出一个派。
也就是说,楷书中虽无王体,但楷书诸体多出自王羲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书诀》有云:
隶者,作于程邈,今楷书之原也。微存篆体,元吴幼清、周伯温、国初赵古则得之。其曰:今隶皆楷书也,亦分五等;
一曰铭石,鍾繇特胜。
二曰小楷,二王稍变鍾法:右军用 笔内擫,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三 曰中楷,率更神品上,永兴妙品上,河南妙品中,嗣通妙品下。
四曰擘窠,刨于鲁公,柳以清 劲敌之。
五曰题署,亦颜公为优,太白次之,君谟又次之。本朝惟孟举可配古人,自后未见 其比也。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在书法上就是法度森严,端正的代表,所以也会有唐朝尚法。
魏晋实则是楷书起源阶段,是楷书形成阶段,隋唐以后,特别是唐朝时期,楷书的书写从魏晋时期的注重于笔画的中间转到了注重笔画的起笔和收笔,这种书写习惯,让人们看到了楷书书体的规范端正。同样也让字体最终停留在了楷书,后世的书体没能再进一步,因为唐朝已经让书体发展到了极致。
楷书四大家,至于谁评选的就不清楚了,肯定是明代以后的人,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对于楷书的要求也是很高,所以也会有馆阁体盛行的局面。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问的挺好的,初学书法的都知道欧颜柳赵,但很少知道还可以学习王羲之。那么为什么没有所谓的“王体”呢?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时代的需求,二是王羲之可以说是诸家之源。
先说第一点:为什么说是时代的需求呢?隋代正式开始了科举制度,到了唐代科举制度更加得到了完善,而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使得科举跟书法就挂上了够。这也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几个朝代,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就必须认认真真的写好楷书,但什么是好楷书的标准呢?于是在众多的书家当中,找到了四个名气很大,楷法严谨,风格特征鲜明的书家,就是“欧颜柳赵”四大家。
第二点,王羲之的字为什么说是诸家之源呢?就说这楷书四大家吧,他们的书法都是取法魏晋,这里的晋主要指的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王羲之,这跟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大书家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然后又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书体。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不能把王羲之的字跟这四大家排一起啊。
还有一点,晋人尚韵,王羲之的书法最大的特点不在他的外形,而是内在的风骨。不像楷书四大家,每家的书体外形特征十分鲜明,所以比较适合初学,这也使得四大家的楷书推广较普及。从四大家入门之后,要想再深入发展,一般都是要上追魏晋了,就是要找王羲之学习了。
我是翰墨今香,以上是本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只为和大家互相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颜柳欧赵楷书名声大于王羲之的楷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孰优孰劣,而是谁最适合于初学。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楷书是楷书早期形态,还有一些隶书的痕迹。而唐楷尤其是颜柳欧赵已经是楷书最完备最稳定的状态了。
其他网友回答:回答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表明观点:“王体”、“王书”、“王法”都是在书史上已有的称呼。只是没有被特指王羲之的“楷书”。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行书的出现早于楷书,而楷书的定型成熟,是于唐朝才完成的。欧阳询融南碑北志形成“欧体”;虞褚变“王法”而广大教化;颜真卿变“内擫”为“外拓”另树体系;柳赵别出机抒,而集大成。。。
但追根溯源,楷书的这种变化及成就,都源于“王书”。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在于创立“新体”,而这些变体就包括楷、行、草诸体(没见过他的篆隶书)。他建立的是“法”而不是相对简单的“体”,后人把这种“法”称为“中和之法”,是后世能培育出各种书体的土壤,所以“王家法”就比“王家体”要高出一个层次,无形中就与欧颜柳赵要拉开一个档次了。
王羲之以行草见长,但楷书造诣也不俗,能为后世楷模。从流传的书迹看,他的楷书多以“小楷”见于世:《黄庭》、《乐毅》、《曹娥诔》(升平帖)等。虽是小楷,但足以为后世树立准绳,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感谢浏览!
威海链 » 为什么楷书有欧颜柳赵,却没有王羲之的“王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