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面出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1.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八面出锋”是书法用语,属于笔法范畴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八面出锋呢?

2.清朝大书法家刘熙载《艺概》中曾经论述过“笔锋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八种。”

八面出锋是指毛笔在纸上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笔,笔锋不离纸面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用笔效果。如何达到八面出锋的用笔效果呢?

3.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的很到位,“总之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纯任自然,不可思议。能将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所指,乃为合相。”

如果想达到八面出锋,首先要把各种笔法熟练运用,然后在书写完成作品的时候灵活运用,以致达到八锋的目的!

4.好了,感谢各位道兄的阅读。如果感觉有用的话,麻烦帮忙点赞转发,若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指正!!

关注兰亭书法日讲,每天分享书法学习的干货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米芾说自己是八面出锋,“八”只是形容用笔方式多变,而不是真的有八面。

米芾所说的是针对晋唐用笔方式来讲的,在晋唐的用笔多以拨镫、绞转的运笔方式为主,手指转动笔锋,这种用笔一直持续到宋代时,用笔的方式在慢慢的产生变化,腕部的加入使提按用笔的出现,增加了上下的运动,使用笔方式更加丰富。

我们可以从米芾的作品中发现其用笔的笔画粗细的对比不断地增大,而米芾前期学习古人的作品笔画的粗细程度是比较晋唐的感觉,线质呈现出的感觉也是有许多相同的味道。米芾在掌握古法用笔同时加入了提按的用笔方式,在成熟期的作品就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粗笔画更加的厚重,细的笔画也更加纤细,而用笔的灵活度也大大的加强,更加自由。

米芾对这几种的用笔方式比前人就更加丰富,而技术更加纯熟。米芾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夸张程度,所以说八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很有意思,涉及到一些名词解释,总喜欢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概念套概念,永远说不清。

关于八面出锋,很多人洋洋洒洒一大篇,看得人云山雾罩。

我认为所谓八面出锋,就是在运笔过程中,能随时向各个方向改变笔锋。而其中关键,就是在改变方向时,如何调整笔锋,保持中锋行笔。

而能做到八面出锋,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提按。

毛笔是个圆锥体,在书写过程中将笔尖略提,笔毫聚在一起,这时向任何方向改变毛笔运行轨迹,就可保持中锋。

可以说,毛笔在运行过程中,提按随时都在发生,只是有时微小到我们自己都无法察觉。

如此解释八面出锋,不知大家同意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别说八面出锋了,今天很多人就连两面出锋都做不到。

回头可以试试用油画笔和板刷体验下两面出锋

就知道什么是八面出锋了!

文字千言,不及手上实际体验下,其意自明!

说白了!所谓八面其实就是两个面之间的转换而已!就这样简单!

其他网友回答:

八面出鋒不是指的字面意思八个方向用锋,也不是向八个方向出笔(比如相对应的八面入纸呢),这是指能全面运笔、把笔毫的每一面都用上!

米芾只是把用笔要“多面转换”的意思总结出“八面出鋒”这么一个概念而已,如果您了解《居延汉简》、《隋人出师颂》、《王羲之十七帖》……这些更早些时候的名作,就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米芾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或理解为推广者)、八面出鋒并不是他独创的技艺。

不夸张的说王羲之《兰亭序》里超过80种入笔和出鋒方向,魏晋那时候悬肘悬腕作书、各种角度随心所欲出鋒、入笔,对晋唐时期那些人而已实在太平常了,所以根本不值得夸耀。我们要学会分辨什么是有价值的技法。

标签: 八面 赵孟頫 米芾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