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发表我自己的三点看法。
1.学习欧阳询的楷书可以参加展览。欧阳询作为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是被历史高度认可的。欧阳询的楷书作为古代留下来的经典法帖,我们应该继承学习,楷书是非常难的一种字体,想学好需要下一翻苦功夫。之所以没有参加展览,要多从自身情况寻找答案,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吗?如果写的好还是有机会参加展览的!
2参加展览真的能体现你的书法水平吗?不一定。现在有很多书法隐士在民间,他们不追名逐利,不慕虚荣,只是默默地喜爱着书法。不见得他们的水平比书协会员低。其次就是对于楷书的误解,认为楷书是最基础的,最简单的一种字体,认为是娃娃体,行草书才是真正的艺术!但凡有这种看法的人,大多都水平一般,只会吹嘘自己。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参展什么也代表不了!我们如果真正喜欢书法就踏实下心,学习就够了。
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欧楷?我认为是大多人确实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果没有兴趣也不会这么坚持。欧阳询的楷书,挺拔秀丽,铁画银钩,非常能锻炼笔力,打好基础。还有一点就是受当今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和田英章兄弟的影响。二位都是当今学习欧楷的佼佼者,出于受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选择学习欧阳询的楷书!
4综上所述,我们学习书法不要贪图名利,只要自己内心喜欢,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参不参加展览于我如浮云!!
其他网友回答:学习书法,参展获奖,能够获得荣誉,固然是好事。但不是学习书法的目的。
欧体楷书,做为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的人历朝历代趋之若鹜。大家学习的初始,并不是为了去适应评委的评选标准,而是选择优秀的范本进行学习。
一个人从学习之初,到能够入展获奖,最少十年,谁能预知学成以后,评委的选择标准?
书法参展作品的选择范围,原本不应该存在障碍,择优录取。如何单单欧体字的入展难度高于其他的呢?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是是非非,本不是一个学习书法的人去关心的问题。大家学习欧体字,是因为欧体字符合大家的审美观念。而参展的机会,十分渺茫。又有几个人的学习目的是以奔着参展去的呢?而欧体字难以入展,也只是近些年来出现的现象,谁又能说欧体字永远都不能参展?难不成不参加展览就不学书法?
欧体字能代表书法。一个人那怕一辈子不参加展览,而对于书法的爱好,对自己喜欢的书体选择,却不是参展获奖可以左右的。谁又能保证欧体以外的书体就一定能获奖?
放正心态,以学习寻道去对待。做自己该做的事,其他的东西,个人的能力抗拒不了。
问题:既然学习欧体不能入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学习欧体?
虽然学习欧体的书家很多,但是相对于行草书和颜体,学习欧体的其实还是少数,当今大部分书家还是喜欢行草书,行草书才更符合当今的审美而不是欧体,标准的楷书在当今是不那么吃香的。至于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学习欧体,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1、欧体本身是一本很好的书法范本,欧阳询是初唐四家之一,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非常的好,很多人学习他的书法也不足为奇了。
2、很多自学者初学学习欧体,欧体是用来打基础的,一旦掌握一定的比笔法和笔力他们就会放弃,选择行草书去学习。
3、欧体的字帖和资料非常的多,在市场上也很容易买到,这个对于欧体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个弊端,很多学习书法而不懂书法的人选择学习了当代书法,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4、还有一批人是老师,因为教学必要,一定要练好欧体的。
5、最后说一下,欧体是可以入展的,上一届的楹联展,很多都是欧体。比入展,只能说明学习的还不够扎实。
你觉得呢?
同意的情况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欧体书法不能入国展,甚至不能入地方很多书法展,这也是近些年的现象。
书法能不能入展或者能不能获奖完全是由评委来决定的,所以说书法的艺术价值受人为决定因素影响越来越多!
学习书法的目的和入展或者获奖的因素本来不大,由于入展或获奖更多的是利益驱动,因此很多人学书法就带有严重的功利主义。
欧体不能入展甚至不能获奖主要由几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欧体作为唐楷的巅峰之作,其严格的规范性和结体的严谨性,决定了欧体在书法史上高度很难突破,这是其一。当然柳体入展也不多,获奖也很少。
二是当今社会由于欣赏水平更趋于多元化,对书法艺术更多强调了个性鲜明,更加突出了线条变化和章法多样化。于是书法的艺术形式也更加丰富。
三是当代书法尤其是毛笔的使用不再广泛而深入,大多数学书法也仅仅是为了艺术修养,其文化内涵相对薄弱,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书法欣赏也都重观赏性而忽视艺术内在价值,颜柳欧赵容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四是由于受书法市场的影响,欧体过于严谨,大众的欣赏眼光也决定了书法的高度,首先欧体更趋于当代印刷打印的楷体,写出来的的欧体个性不够鲜明,因此写的欧体往往被贬损称为印刷体和美术字。也是被国展抛弃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近代以来以姚孟起、王维贤、林则徐及卢中南、田氏兄弟、陆启成、杨涵之和田氏兄弟的弟子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书法爱好者,把欧楷推向了一个较为普及的新高度。
至于网上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田氏兄弟退出中书协,甚至在书法讲座中骂中书协会员不会写楷书,被集体抵制欧楷的现象,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因素,但重要的还是上面谈到的这些因素。
西域刀客东方,行走丝路,执刀大漠,游艺天山,结缘翰墨,淡泊明志,静心修行,广纳弟子,志在传承,诗书画印,同修兼攻,教学相长,携手同行!
东方老师始终告诫弟子,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要立志写好字,不要立志当书法家!
学书法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不在乎是否获奖,因此我们要坚持书法修养,是否入展或者获奖不是学习书法的主要目的!
书法永远在路上,学书法是一生的修行!
其他网友回答:<2>现在很多的求发展,尤其是高规格,大规模的求发展,都几乎见不到楷书的影子,不单单是欧楷,其他楷书也很少见,这毫无疑问,与当前书界,当前评委的审美有关,于是投稿的人也是投其所好,根据评委的喜好投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奖,而只有获奖了,才是荣誉的代表。
为什么学欧楷的人不容易入展,但为什么学习欧楷的人还这么多呢?今天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
第一,欧阳询的楷书确确实实是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欧楷是“唐楷之冠”,被尊为“万世法乘”历来是人们学习楷书的范本,历朝历代也出了不少的学欧大家。例如姚孟起,黄自元,林则徐,王维贤等等。
第二,说了欧楷的影响力,再来说说就字体而言,欧楷的魅力,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的字体都是采用了欧楷,欧楷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欧楷无疑是非常漂亮的,深受人们喜爱的。
第三,不得不说欧楷的盛行,在当代来说,有田蕴章田英章两兄弟以及卢中南等人的推广。在这里,尤其是田英章,据统计,现在国内有八九千万人跟随田英章学习书法,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欧楷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当今书界最大的书法流派!
以上这几点原因,我觉得就是写欧不容易入展,但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人学得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从欧体进入书法的,十个人里面大概要六七个。
而且这六七个里面,至少九成学的都是九成宫。
这种现状,让欧阳询被模式化、片面化,甚至有人认为九成宫就是阳询,欧阳询就是九成宫,欧体其他著名楷书,如皇甫诞、化度寺知名度远远不够。
至于行书的梦奠帖、张翰帖、千字文,更让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神奇。
尽管字帖满天飞,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浏览还是少得可怜。
许多学九成宫入迷的人甚至认为学到九成宫的形状就是掌握了欧体楷书的精髓,这是何等的妄自尊大、坐井观天。
学欧阳询不能入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学欧者的片面和无知,更有甚者将欧阳询模式化、工艺化,以写美术字的方法写欧,最终把字写俗写死(你知道说的是谁吗),这样的审美水平,不入展是正常的,入展才不正常。
而之所以那么多人学欧体,把欧体学成那个奶奶样,是大众学识不足、审美不足的结果。
这与欧阳询无关,是这个时代不学无术的具体症状。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答。
01 欧阳询和“欧体”欧阳询楷书碑版传世的较多,主要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欧阳询(557年-641年),初唐著名书法家,与当时书法家虞世南并称“欧虞”,唐初也是楷书书体日臻成熟的时期,后人又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的书法艺术成就非常高,是“唐人楷书第一”,也是元朝后被称“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首。
欧体最初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也刻苦研习过索靖的章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清代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欧体骨气劲峭,法度森严,乍看中规中矩、平平常常,实则平正中见奇崛、规矩中见险绝。力透纸背,世无所匹。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02 欧体中看不中学常常有学员问我,他(她)就是喜欢欧阳询的书法,喜欢的不仅仅是欧体楷书,还喜欢欧体的行书。
欧阳询《九成宫碑》、《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都写得非常棒,楷书被称为“楷则”,想想就明白,这是万世受敬仰的作品,怎么可能不好呢?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但我还是不建议他们学欧体,倒不是因为欧体不好。
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学习大书法家的作品,需要研习和理解欧阳询其人其书,而初学“欧体”的人,领会不了欧体森严险绝的书风,常常写得呆板纤弱,只得其“形”而写不出“神”。 欧体线条结实有力,骨气内敛;既不过于瘦劲,又不写得丰腴。 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养和功夫,再去汲取欧体营养,很容易练成“书奴”。
这恐怕也是很少有人学写欧体而选入“国展”、“省展”的主要原因。
其次,近现代研习欧体的书家也不乏其人。比如康殷先生:
康殷(1926.4—1999.6),别署大康,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书画家,北师大教授,对甲骨文、钟鼎文、碑石、秦篆等古文字均有研究,著作等身。楷书取法欧体。
康殷先生楷书作品
再譬如当代田英章、田蕴章先生:
田英章先生楷书作品
田蕴章先生楷书作品
学欧体到这境界,已实属不易。学书一定要学欧体,值得借鉴以上“名家”,就基本可以看出自己一生的学书前景。
常人学欧,也只能亦步亦趋,逃不出欧体的“手掌心”,难有更高的建树和成就。这说明学习欧体,路子偏窄,拓展不易。
03 能不能入展与那么多人喜不喜欢学欧并无必然联系社会上,不少人喜欢学习欧体,可能是受到“楷书四大家”这个定义的影响。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楷书四大家”五个字,就会出现大量介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生平简介、艺术特色、笔法字法等内容。这是信息发达带来的便捷,也使得这个“定义”更加深入人心。
再加上民间几十年的书法教学实践,初学楷书要从“欧颜柳赵”的某一家入手,几乎成为学书“定势”。
还有就是更多的人认为欧体“好看”,所以愿意花精力临习欧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么多人学欧体的出发点,与能不能通过创作欧体“入展”,并无必然联系。
当然,也有的成人学员练习了不少楷书,还是“无感”,后来试试“欧体”,倒也略有体悟。如果是这种情况,当然还是值得提倡和鼓励,至少能把字练得端正秀美,这也跟参不参展的目的大相径庭了。
其他网友回答:前些年楷书确实入展较少,后来中国书协采取了一些措施,在评选时要求兼顾各种书体,情况有所好转。
但即使这样,其实不独欧楷,其他唐楷入展也是凤毛麟角,入展的楷书多为魏晋楷书、写碑一路或者明清小楷。
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也是有些原因的。唐代楷书达到鼎盛,各种法度得以确定,我们虽然不能说唐楷限制了楷书的发展,但客观而言,后世楷书没能再超越欧颜褚柳等唐代大家。
前些年张旭光先生主持中国书协展览时,曾提出“激活唐楷”的概念,但随着张调任中国美协,而张的继任者为懂业务,此事隧不了了之。
虽然说唐代楷书尤其是欧楷,容易让人陷入呆板,但其森严的法度,却是练习笔法的极好字体,故很多人还是愿意以此入手学习书法。
当然,唐以后的大家,很多在以楷书入手掌握笔法后,将发展方向转向了更为灵活多变的行草书。
如何让唐楷重现辉煌,确实是个课题,这需要中国书协拿出办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学习书法的书友太多,也许真的有那种不屑于加入书抢滩书展的“清高人士”在》
一、中国书法是一种养生功夫;学习书法的书友并不在乎能否进入书协,或者进入书展扬名立声。书法功用在中国
威海链 » 既然学欧阳询的书法不能入展,为何还有如此多人学欧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