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学写兰亭序学得好的人多,而能用兰亭序来创作写的人如此少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是江上人感谢您的邀请!

学习兰亭序的人非常多。而创作兰亭序的人非常少。几乎现在人学书法都会学写兰亭序。写的好临摹的像大有人在。到现在我只看到毛泽东创作兰亭序的。其它的人我还真的没看到。

什么叫学写,学写也就是临摹。照着样子来摹,这相对容易。一般学书的人还是能做到的。要说创作,那是要非常熟练,有点功力的人才能做到。没功力怎么创作呢?我想每个人都想创作,就好像每个人都想超越二王。这个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关键是要有功力,没有功力一切免谈。想也没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学写兰亭序人多,而创作兰亭序少的根本原因。

创作,就是与原来风格面貌不同叫创作。你只是稍稍变化一下也不能称作创作,你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毛泽东那个兰亭序才能称得上创作。

我也将兰亭序风格变成小草,虽然写的不满意但至少有这个意识。求变!功力虽然没有达到,当功力到达也就形成了。

本人写的《兰亭序》望都指正。感激不尽!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这几点:一是你所说的临得好的标准问题;二是帖学的系统问题,是只临了兰亭序,还是以兰亭序为宗涉猎多家。三是书法学习者临帖与出帖的问题。

下面我们展开来说一下——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你说的学兰亭序好的人多,这个认识我觉得就是有问题的,纵观当今,真正把兰亭序临得好的并不多见。什么叫好?古人对临帖的要求是要得到重影的要求,现在的一些大学里的书法教学也有这类要求。

说实话,这种要求,不仅现在的人很难达到,古人也很难做到。所以被公认为最好的兰亭序摹本冯承素摹版《兰亭序》,也发现了大量的单边勾线轮廓,实际运笔多处出现与轮廓线不重合的现象。所以你说的好,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是个很大的问题。

再次,我们探讨一下帖学的系统问题。

现在,我假设你说的“临得好”这个条件成立,那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也离创作作品还是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如果你想以一个324字的帖子搞掂书法创作的所有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书法这个东西是艺术创造性的东西,一招鲜吃遍天在这里绝对哑火。

启功先生在讲到临帖的问题时,也说到碰到帖上没有的字就是一个难题。所以,区区324字,而且很多还是重叠的,碰到没有的字,你基本没戏了。

沈尹默先生在谈到书法创作问题时,也讲到,要多临帖,且不能只临一种帖,多临之后,才会找到创作的素材与源泉

直白点说,如果说想以兰亭为书法路子,那还得临写王羲之及其他人更多的帖子,不仅仅是行书,还有楷书,甚至草书,只有广泛地吸收碑帖之中的养分,才能养成书法作品这个棵大树。

最后,讲讲最重要的一点,临帖、出帖与创作的问题。

即便是王羲之本人,为了书法的突破,在12岁就学完了卫夫人的楷书之后,也开始了广寻碑帖之路,再勤学苦练,才得自己风格。

台湾的陈忠建,陈国昭对兰亭序是临得较为到位的,但他们的书法创作也没有什么成绩;唐代的冯承素临兰亭最好,结果书法史上,他就是个临帖的匠人,一幅作品也没有。

这说明了什么,光临的像没用,还得要出帖。所以,你看看赵孟頫写的兰亭序就知道了,并不是最好的,但他却在大量研习古人碑帖的基础上,吸收众家之长,融汇贯通,为其所用,终成赵楷风格和一代书法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我是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就是整体和个体或者是点与面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应把兰亭序看成一个整体,就同一个字来说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的也是各有差异。也就是说他有可能是跟据不同的上下文字来具体的确定怎样写这个字的。所以,虽有后人临摹兰亭序很好的,这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但是,在其自创作品时,就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了。从整体上看,其效果就不佳。就像人的脸,由于各个人的脸骨有差异,体现到表面就不同,不同的五官不一样的搭配就会有不同的脸,其漂亮程度就不一样。因此,我们更应学其风骨,而不仅仅是学其个体。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历史上学二王的书法家,他们的字一般都能看到兰亭序的影子。

只是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明显。

1、首先是因为,我们见到的书法作品,都是名家大腕的书法,这些人虽然学习王羲之,可学古能出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不再是简单的描摹古人的字形,通过学习书法的理,写成自家面貌。

赵孟頫兰亭序

比如米芾和王铎,都是这种,但你看他的字的底层,其实还是王羲之。

2、大部分心中的兰亭序,就是冯承素摹本的兰亭序,而之前很多人写兰亭未必就是这个版本啊。

定武本兰亭序

兰亭序有很多版本,每个版本的风格还不太一样,冯摹本则多纤丝,并不可学。

3、书写的工具也不同,即使学习冯摹本,你有鼠须笔吗?有蚕茧纸吗?

没有这些工具,就写不出冯摹本的效果。

4、其实,后人学兰亭而没有像兰亭的,正说明了兰亭的高明,说明了他的开放性。这一点学二田的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

1首先我来回答写好兰亭序的书家没几个,古代不多,当今书法界更是一个没有!!!!!

2现在的所谓写的好的书家,只是在外形上追求字形相似,形似简单神似太难了。不仅你我做不到,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即便王羲之后来反复书写几次都不满意。何况现在的所谓书家?

3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那绝对是客观的,事实的。历朝历代学习兰亭序的都趋之若鹜,然能真正学好的能有几人,那就更别提创作了!

4大部分书家学习兰亭序,是从书圣王羲之哪里,汲取书法的营养,来弥补自己的书法。古人评价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里面的每一字,没一笔都是变化多端的!

5反而现在学习圣教序的书家

更多了,而且现在一般创作行书,都会选择圣教序的字体来进行创作。学习书法是个终身的过程,大家都好好学习吧!先继承,再创新!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个好问题。

首先学写兰亭序的人多不多呢?从历史上看应该不少,因为不少书法名家都临写过兰亭序。敦煌遗书中也有民间临写的兰亭。

赵孟頫临本

文徵明临本

沈尹默临本

敦煌残纸

当代学习行书的学王羲之的不在少数,这些人中想必大多应该临过兰亭序。

目前传世的兰亭序都为摹本。尤其以唐人冯承素的双勾本流传最广。因为过于完美,有人质疑其有"作"的成分。所以也有人不提倡临这个版本。

虽然临兰亭的人不少,但用兰亭的字来创作的我的确没有见过。我想原因有:

一是兰亭的字太完美很难复制。据说书圣当年写完,想再写一样而不可得,何况是后世俗人。

二是临兰亭的人多为取其技法,并未有复制其字的追求,因为书家都要形成自己面目。

三是兰亭的字从书写工具、情境、时代等都有特殊性,它的产生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果,历史无法重复。这现代绘画达不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同样高度是一个道理。

我是书法爱好者,希望您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诚谢邀请!因〈兰亭序〉被定为天下第一行书,如果你临得好,会给你到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兰亭序〉是王羲之因被邀为那天聚会众人写的诗做序,但王羲之此时已喝得神态半醉半醒,走姿踉踉跄跄,在无法推辞的情况下,他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书法国宝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本人无论在文学、书法等各方面造诣很高,很优秀。自晋唐到元明清乃至今天,特别在书法上,无人能超越,为此,能用〈兰亭序〉来创作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个人浅见,分享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因为他们把临帖当抄书。要想学到一家帖子笔意,要会分析作者的用笔结字习性,要临创结合,再进行对比,再多听他人意见,久之,则从形似到神似矣!
本人试写一幅

其他网友回答:

这确实是个普遍问题,历史上远的不说,现在教兰亭的书籍课程可谓多如牛毛,学行书临摹当首选兰亭,每每有人大谈学书之道,并拿临帖作品展出来以显示其成就,我想怎么不写一幅作品呢?哪怕一幅近似的作品呢?我真没见过。我想这不应该是智商的问题,是不是学书的方法出了问题,你认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

兰亭序是在王羲之自成格局的书法基础上,加之人事,环境、情景影响,个人感情积蓄所成的作品。可谓笔随心动,个人技法以外的因素太多太杂,那种同明月几时有一样的醉得逍遥自在,醒得冷清孤独的乐境生忧感,参透当时死生理念的心绪等闲不可得。所以除非书法造诣,文学造诣,个人修养都恰到好处,不然难成兰亭体。但是为什么非要兰亭体呢,陶然体自媒体也挺好的。

标签: 兰亭序 能用 模子 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