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文化?我认为就是从古到今延继到今天的文化。为什么传统文化能延继?为什么它有生命力?因为它即推动了社会的变化、发展,同时社会的变化、发展也在不时的根据需要修正所谓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能丢。
但,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最最大的遗憾就是——把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专利,拱手让给了外国人。中国军阀混战,谈不上科学救国。当今中国人,应该是赶上了科学救国的年代了,改革开放,就是最伟大的认证。
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共进,国之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一带一路”,刚刚开始,尽管困难重重。但该是我们收“四大发明”专利费的时候了——互惠互利。
其他网友回答:我国因为有5000年的文明史,因此,催生了种类繁多的传统文化形式,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彰显我们跟其它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文化符号与文化景观,经过传播,我国国粹目前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像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国画,书法,中医,儒家学说,道家思想,等等,都是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中美丽璀璨的花朵,具有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培养个人的家国情怀,完善个人人格,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
但这些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学习中,因为一些人抱有私心和不同目的,让传承结果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出现负面影响。
比如,在中国书法上表现得就相当明显。书法是用大半生心血,首先来掌握用笔、结构和技巧,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书写形态,是一种有根之木的重新开花结果。
但当前许多书法家传统历练不够,总想走捷径,搞出丑书,吼书,射书,盲书等玩意来唬人,并标榜是创新,这样的做法确实很可悲。
再如中医,不少没有中医资质的商人,借助中医养生、理疗的名义,开办什么养生馆,理疗馆,甚至制造一些所谓的保健药品,实质上这些东西并没有多少疗效,被他们夸大效果,忽悠别人来消费,在本质上跟诈骗没什么两样。
要传承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必须设立相关规则,提升监管力度,才能更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其他网友回答: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流经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尊老爱幼等理念及日常行为基本准则。这些理念和行为规范,贯穿人类生活的始终,不随社会的变迁而变化。既使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生儿育女仍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生生不息的主要途径,只要人类生殖、繁衍后代,那么,维系人类生生不息的尊老敬老、孝敬父母等伦理就不会改变。因此说,现代社会无论怎么发达、科学技术怎么进步,传统文化只能发扬光大,不能也不应该取消。什么时候丢掉了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民族走向没落、直至灭亡之时。
其他网友回答:无疑,当代国人有对传统文化上的继承。不论是否有意识的这么认为,还是试图拒绝传统的一部分。
之所以说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因为有这些个基础:仍处在同一个文化圈内共同的生活,饮食起居生活习性相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思维习惯。这些,本就是文化的基础。
拒绝传统文化的现象,与“五四”、建国初期的文化运动有关,本身已经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取舍”的基础。更多的,是使得新中国的人们,已经有了所具备的时代特征。如:自由、独立、民主、开放、文明。这是与早期需要“破除”的“封建余毒”、“砸碎”禁锢的“思想枷锁”分不开的,这是“斗争”,是“革命”。新世界本就应该具有“时代性”,人们珍惜的,更多的是用生命的付出和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财富。
新时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有了回顾历史的基础。回顾过去,可以更好的面对未来,这是对历史的负责态度。“文化自信”,就是对我们现在的,以前的,和将来的,有个可以自己辩识能力上的自信,可以自己担负起这个责任来。
因此,不必要担心会“回到过去”,更不必担心“不认识自己”。知道前方的路,“自己”在行。
其他网友回答:我们传承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搞得有些“面目全非”了。
例如《道德经》“通用本”的就有265个版本,《帛书.老子》又有几个非国家正式出版的版本。
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向全国推广的《道德经》版本还是“通用本”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老子在打座修行中特殊感悟的记载,故常人难以正确、全面地理解《老子·道德经》中使用的一些特殊文字的思维状态和语言表述的真正深刻内涵。
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子”者,“究竟涅槃、永世传承、丰满成熟的种子也”;这种具有“超级靈·霛性”的“种子”一旦种在了一个个一心向善的学子心灵深处,就会反哺于整个民族的文明和文化!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265个不同版本的《道德经》,通常把它分成“老子·通用本” 和“老子·帛书本”两大类;(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通用本”文字内容和“帛书本”文字内容就有七百多处不同;而目前采用的“老子·帛书本”,并不是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宣传部等部门集中这方面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求同存疑后出版发行的正式版本;出版“老子·帛书本”的只是两个酷爱老子文化比较敬业的学者——熊春锦、肖钢,尽管他们都有比较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一些其他学者不具备的修为专长,在研究老子《道德经》经典文化中有许多“书斋学者缺失”的独到见解,在宣传推广《道德经》20多年的艰辛过程中,遍布全国各地的学生、弟子、粉丝数以万计,在宣传、推广帛书《老子》经典文化工程中取得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成效。
但是,他们俩个并不是专业的古文字、古汉语语言研究专家和“甲骨文”研究专业学者;他们俩个也不是“行草隶篆”全部都精通的书法艺术家,“草书”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书法艺术作品,非“通靈者”绝对无法写出“神韵十足的草书”,他们俩个更不是道家“性命双修”知行合一实践教育专家,故他极难准确、全面地领悟在修行打坐中达到“天人合一”状态下,去精准解读、诠释《道德经》深刻内涵!
中央党校规定:今后中央党校毕业生必须要考试《道德经》,这门功课考试成绩合格,才能拿到中央党校的毕业证书。
新华社2017·1·25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一个阳光下“共建文明·文化”的伟大时代即将来临!
其他网友回答:当代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都停留在表面。举个例子,很多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天天嘴里讲道德。喜欢指点别人的不对,但是自己背后却不遵守道德。因为那触犯了他自己的利益。
传统文化精华本来就不太多,道家,法家,老庄的一些思维可以适合更好的学习。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儒家的做法无非就是做人的底限和日常习惯而已。被夸大了,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
我们的传统文化比较庞杂,也不系统。只要是古代有个名人出来写本书,大家觉得有道理,统治者在支持一下,这样就成了文化。所谓文化百花齐放是自欺欺人而已,一个民族的代表文化,如果没有系统的叙述和传承,怎么可能加深理解和认知?这就如,桌子上摆着满汉全席,你一个菜吃一口,最后吃饱了而已,你真的知道每道菜怎么做的,什么味道吗?如果只吃一道菜,天天吃,每天改进做法,让它味道更美,这才是文化认知和继承。
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什么继承,都停留在口头的传达上,没有几个人可以系统的专门去研究,当然专家除外。就如我上面说的,天天嘴里说道德,说到自己都怀疑,背后却在做有违道德的事。这是传统文化吗?道德是理性的自然回归。并非你去说就是道德。
大家应该知道那些所谓的明星公益事业吧。有几个真心做?都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无非是为了得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然后还到处宣扬自己。当然也有真心做的,比如古天乐,捐款建学校,几乎没人知道,更不做宣传。要不是网友们有心,这样的好人还真被埋没了。这就是我说的道德自然回归。大家仔细体会。
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是完整清晰的文化体系。这是其他任何人类文化不具备的。因为中国历来对传统的严格遵循。虽然在宗教信仰上融入了很多,但是中国人守旧严谨的作风一直保持着。
当下的传统文化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在继承上中国不如日本做的好。有落后挨打的奋斗精神。师夷之长以治夷。全面放弃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外来文化。也有传统发展缓慢,和外来文化矛盾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自信。
继承上积极恢复失去的传统文化。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大力保护中。
社会进步给了我们更宽广的视野也给我们更多的自由。传统文化基础比较大而广。有些人通过自由来折腾传统文化。为了名利和博眼球。这种行为既不代表传承传统文化,也不是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的茶是传统文化,现在金骏眉等新品种的发展就是发扬传统文化。
书法作品的丑书就是误入歧途折腾传统文化。
我们呼唤自由,我誓死维护那些拘束限制传统文化发展的自由的权利,也坚决抵制那些对传统文化折腾胡闹的行为。
时间会慢慢证明谁好谁坏。群众是检验传统文化正确发展的标准之一。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发展结果的前奏。深信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能得到更多保护和发展。也一定能借助新媒体新形式新概念得到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传统文化就让这帮人给毁了
其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当代人当然有独特的方式。总的来说,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连续性比较好,不过,也有人连自己的名字搞得不伦不类的,比如说,一个汉语姓加一个英语名字,眼下就很流行,周杰伦唤作Jay Chow。对于艺术类文化的继承,当代人变化相当之大,比如说,流行音乐和影视剧早已经成为主流艺术了。虽然这些年来,传统的中国音乐和中国画炒作得厉害了,但是已经难言主流二字了。放眼未来,相信世界文化大交流时代一定会到来,与文化多样性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与文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破坏古文化的人都不懂古文化,不懂装懂,往往那些大家,反而会很低调,他们懂古文化的真正内涵。
有钱人从不到处说自己有钱,没钱的才会炫耀自己的财产有多少。
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想要成为网红,获取利益。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人,利用各种方式,噱头,让大家追捧,事实上,很多观众,粉丝被利用了。
有些东西不对,甚至就是玷污古文化,但是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他们便更加的对准口味,要的是所谓的“人气,播放量”。
他们早已脱离了传承古文化的轨道,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赚钱。
威海链 » 如何理解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