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对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闻名的。对于这样一个伟人,他的师父,也有很多人好奇 。而关于老子的老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鸿钧道人。这种说法基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基础。因为传说中的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所以刚出生就会讲话,毛发又是不同于常人的白色,当时老子故去之后也是飞仙而去。而在封神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所以说,如果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的话,那么他的师父就是鸿钧道人。不过这一种说法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并不是很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的老师是常纵。这种说法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可信,因为常纵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等于没有记载,原名不知道,生卒年份也不清楚,只留下了依据著名的成语——舌存齿亡。这样简单的介绍,甚至连他和老子的一点关联都找不到,连他是哪个朝代的都不清楚,更遑论讨论和他相关的人?所以大部分宁愿相信这个说法不过是为了解释老子的才学,才编造出来的罢了。由于以上两个说法都比较含糊,没有一个有实证,所以说,老子的老师到底是谁,或者说他有没有老师,都是一个未知数。虽然至今还是有不少人在钻研老子老师的问题,但是在没有史料的记载下,无论钻研出什么结果,也只能说是推测,所以,这一问题应该永远是个谜了。
其他网友回答:据传,老子曾师从商容。
商容,是齐桓公的大臣,曾被齐桓公派遣到宋国以劝导宋国归附齐国。
《高士传》卷上载:
商容生病了,老子去看望他,问道:“先生没有什么遗教告诉弟子吗?”《吕氏春秋》载“老聃贵柔”,“贵柔”的思想是老子从商容那里学来的。
《淮南子》载:“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又说,商容教授老子只到13岁就感觉教不动了,于是把老子推荐给了他的师兄周太学博士。
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子博览泛观,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如此,老子的学习过程大略为:商容——拜商容师兄周太学博士——入太学——任周守藏室吏——迁任周守藏史。
当然,自古有圣人无常师之说。像老子这种脑洞大的人,晚上抬头看个星星都是在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名博汇~名博历史名人!
大师无长师,人人都是老师,人人皆可为师,处处留心皆学问。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
人才的成长靠自觉。自己不觉悟,人生自糊涂。老子的老师,是天下,是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求教,博览群书,不耻下问,有人之处,就有老师。老子的老师,是自然,是悟道,老子曰:道法自然,道不远人,看看身边的人,看看身边的事,看看身边的一切,便知道了。
悟道悟道,道是靠悟,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尔后得来的。是自己觉悟,名师点悟,尔后修成大道,成就大师。
其他网友回答:不是一定要有老师才能具备渊博知识。
老子是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读书识字不知道跟谁学的,但是他的思想源自他的广博见识和对历史的理解。
学这个概念,就是老师做什么,我就做一遍什么。学习后思考也就有了局限性。
但是研究是不同的!当一个人凭借阅历去对人生进行观察、探索和分析规律,就可以更加有学识,而不会堕入师为尊的小盒子里。
相比日耳曼族,中华民族的开创型伟人很少,但是执行型伟人特别多,这个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古以来学、思、研的理念决定的。这些理念就是我们中华群体文化的基因。
日尔曼人可以与神平起平坐,凡人只要善良勇敢努力就可以成神的民族文化根基,才能产生研究、执行皆强的人类个体,这是我们要借鉴的(借鉴不是学和抄!而是观察这个本质然后改善我们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先有老子后有天鸿钧老祖还在先,老子的师傅是鸿钧老祖,鸿钧老祖收了三个徒弟,大弟子就是老子,二弟子是元始天尊,三弟子是通天教主,一祖分三教老子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和老子同属一人,都是老子一气化三清演变而来。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姓老,因为其著书《老子》,所以尊称其为老子,与孔子称谓相同。据长春大学宫玉海教授考古推断:老子是上古精于修道之术的老氏部落后人,其三十代后人与颛顼时代,著书《老子》这一道教经典。
李耳不是《老子》原著者:
既然李耳是春秋末期楚国的藏书管理员,就一定不是《老子》原著的作者。因为只有修道之人,才能真正理解《老子》五千言的真义,并能通过修行而悟道得道成仙,这个仙与佛就是同义,即觉悟者。这个觉悟具有两种能力,一是大智慧,二是特异功能。所以,真正的《老子》原著应该是道家修行的典籍,即《帛书道德经》或《竹简道德经》的《道经》,而后半部的《德经》可能是李耳所著,或者《德经》也是老子所著,非李耳。
这一点,如果本人是个真正的实修道者,就会知道《德经》与修行悟道无关。由此可以推想,正是多了《德经》才把道教的修行理论,添加了修身救世的内容。因此,作为道家传人的老子,不会是管图书的李耳。另有佛道两家都是以出家作为入门标志,也说明了,李耳著书前没有出家修行,就不可能是《老子》的作者。再有就是《封神演义》的周朝就有道术,也和春秋的李耳扯不上关系。
(《老子》改名《道德经》是因为汉文帝刘恒而改,而河上公是为汉文帝讲授《道德经》的得道之人。在关于河上公的传说故事里,也没有提到老子和李耳的关系问题。)
--2020.7.19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是一个具创造性的哲学大师,在他生活的时代人类文明还很原始,是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原始程度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和体验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能创造和领悟到;如此具有超越时空的理论和学问,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留芳万世的原因。
老子留下的理论和学问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他的理论、学问具有的是超越性和宏观性,特别应强调的是宏观性,这种具宏观性的哲学理论、哲学思想根据其特点;称为宏观哲学。这是认识论新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宏观哲学是一门学问、一门新学科。
只所以特别强调其宏观性,是告诉人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及发展中的方向只能在原有的起点起步,前往更宏大、广阔的层面,防止落入直观与微观层面。
所以对于老子我们不必介意其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