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暗藏的玄机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道德经》暗藏的玄机就是用洛书解读周易。

比如《道德经》第十章是老子对乾卦的领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比如《道德经》第三章是老子对比卦的领悟: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详见正解《道德经》第三章?-悟空问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19784605950017796/

比如《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是老子对夬卦的领悟: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欲一睹为快?点赞吧!点赞突破100/10000上图(大家也可试着按图索骥)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道德经》分为道篇和德篇。为什么这样分呢?

道篇通俗一点讲就是大自然的力量,老祖宗老子在跟我们讲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德篇则是讲大自然这么伟大这么成功的创造万物,我们的应该怎么做,怎么向大自然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才能成功。



问题来了,玄机在哪?

其实,道是指世间万物的规律,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德是我们人的在这个世界要秉承什么法则才能向道一样长久。那么你说的玄机,就从德说起吧。

为什么要有德经呢?因为我们人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不想动物还存在兽性,我们有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我们人和动物的区别。这也就是意识和潜意识。道德经的无我就是从潜意识出发的意思。就是要自动自发的做事,不要存在个人的偏私的。那么,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呢?其实老子怕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他已经把规条都一一列举出来了。



谢谢您的邀请!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两件事,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明说,就算做暗藏的玄机吧。

一、道生德养

道生一,然后幻化万物,也就是到生万物。

但是德养万物,也就是德为万物提供养料。

道生,德养。有点像妈妈负责生孩子,爸爸负责把孩子养大的意思。

所以才说,厚德载物。变一种说法更好理解:德厚才能载物。

德是桌面,是桌子腿。物是堆积在桌面上的物,桌面和桌子腿要足够结实,才能堆积更多的物。

作为俗人来说,想钱多,先修德,想位尊,先修德。

财多德浅,灾矣。

位尊德薄,险矣。

二、以德进道

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称《德道经》。

体现老子淳德归道,以德进道的本意。

汉以后的版本,才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称《德道经》。

正如修佛之前要厌离俗世才能进入佛的境界一样,想得道,需先修德。

我也时常在想,一个德行败坏之徒,其一,他怎么会去研读《德道经》呢?其二,就算研读了,又怎么读的明白呢?

其他网友回答:

<2>中华原生文化中,包含了两个【人类终极知识】: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把这两个人类终极知识传递下来。

要传递这两个终极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两个终极知识是超越人类认知经验的,换句话,在古代的知识背景下,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传授,所以,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把这两个终极知识传递下来,必须是接力式的传递。

这两个人类终极知识最早的起源点在轩辕黄帝,黄帝时代把【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刻入了甲骨,形成了甲骨文,甲骨文后来演变成中国人的文字,一直延续了下来。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甲骨文消失了,但是,等到1899年甲骨文重新被发现的时候,中国人基本上还能认出甲骨文的大概意思。

上面的甲骨文字就是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天”字,以及表示【重叠结构人体】的“人、身”、“元”字。

轩辕黄帝把【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融入了中华先民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被后世称为【礼】。

在这场文化传递中,第一次出现的接力者是孔子。

黄帝时代的【礼】到了孔子的时代,【礼】的真正作用:【心智系统转换】已经快失传了,结果被孔子重新发现、发掘、推广了出来。

孔子儒学被汉武帝独尊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皇帝集权很好地护佑了孔子儒学一直到近代,孔子儒学最大化的占据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时空,也就最大化的保留了孔子儒学的典籍……

与孔子一同出现的另一个接力者是老子。

老子写的《五千言》,其实在当时,中国人也只能猜个大概轮廓,具体内容也是看不懂的,《老子五千言》真正的内涵,今天看起来很像是甲骨文的说明书,对【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进行了非常详细论述。

这样的内容,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管他的学识有多高,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都是不可能看懂的,只能按照已有经验进行解释,而这种解释怎么可能是老子的本来意思呢?

所以,《老子五千言》真正的读者其实是现代人。依靠人类整体文明进程所建立起来的知识背景,现代人已经能还原《老子五千言》的真正内涵。

没有《道德经》、《老子帛书》这些流传下来的《老子五千言》的各种版本,我们真的很难重新解读甲骨文。也很难真正了解【重叠结构世界】与【心智系统转换】。

更多【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内容,请阅读心智玩家头条号的文章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其他网友回答:

道经开篇用了一个词"玄之又玄",这个玄字确实有玄机。

用现代分类来看,老子首先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他研究天体极深,达到了终极程度,几千年前就已经超越了当今任何科学家。他用汉字创造了一个天体物理的符号体系,只有弄明白这套体系符号所指,我们才能跟老子的思维同步。

玄,就是这套符号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或者说重要概念。

玄,弦也。是不是完全吻合最前沿的弦理论?

玄,旋也。宇宙万物都在公旋、自旋。宇宙万物是旋出来的,然后始终保持旋的状态。是不是比大爆炸更能合理解释宇宙现象?

玄,悬也。宇宙万物都在空中悬浮着。是什么力量使然?老子讲,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这是洞察的还是推理猜想的?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渊回:道德经暗藏玄机是什么?孔子为何说老子像龙?是因为无为

道德经里面暗藏的玄机就是无为之道。

无为之道,不仅是道德经中蕴藏的微妙玄机,而且是中华传统道家思想文化的灵魂之所在。

我们都知道,老子是年长于孔子的。并且历史记载,孔子曾经多次向老子请教问题的。孔子在某次请教完老子问题回来之后,就发出了,老子像龙一样的感叹。

为啥说老子像龙呢?

渊回这里认为啊,但是不一定对啊,这是渊回的个人见解。孔子之所以将老子形容为龙,就是因为老子的无为之道。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高深莫测。永远不知道,老子有多少知识。永远也揣摩不透,老子有多少的智慧。

我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某个人拥有的智慧,也一定是有所边际的。可孔子为啥把老子形容为龙?为啥老子在外人看来是如此的高深莫测?关键就在于老子是有无为之道的。

那么什么是无为呢?

其实非常简单,道德经前面讲无为,后面讲就把无为的含义,直白地告诉我们了。只不过是我们很多人愚蠢。为了解释这个无为,而引经据典。转来转去,还是抓不到关键。怎么办呢?只能去胡乱去解释。如果是,穿越到我们现代,看到众人对无为的解释,他老人家肯定会笑掉大牙的。

我们去看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就说得明明白白的。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叫做无为。那么什么又是无为而无不为呢?

换成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充分的积极,充分的发挥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去作为,而不是什么都不去做。认为无为是什么都不做的,就是对道家思想,对无为的一个天大误解。

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十分积极的去作为。注意这里一定是十分积极,如果只是打九分积极,八分积极,就不能算得上无为了。就只能算得上普通的有所作为了。

真正的无为而为,一定是要有十分的精神就打起十分精神,乃至于有百分的精神就打起百分的精神。一语中的,一击制敌。在某件事物将要发生还未发生的时候,就从根源上,从根本上去遏制住它,甚至于解决它。这样在外人看来,貌似他什么也没做,其实他什么都做了。现在很多人看这个,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下面渊回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李小龙的截拳道,大家都很清楚。而武术的灵魂就在于攻防。攻击和防御,这是武术存在的两个基本要素。而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汲取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以打为消,以攻为守,在敌人将要还未发起攻击的时刻就迎头痛击敌人。从而在遏制住敌人的攻击同时,达到打击,甚至击败敌人的目的。

要注意其中的关键在于“敌人将要还未……”这个时机,这个状态。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说要有十分积极的态度,差一点就不行的原因。真正的搏击是很快的,胜负往往就在一瞬间。如果没有高度集中的精神,高度警惕的觉知能力,没有全身心的投入。通常是发现不了“敌人将要攻击还未攻击”这个时机的,即使发现我们也把握不住的。

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时机,该如何呢?很简单,这个时候就沦落到了普通人的地步。别人进攻,我们防守。所以这种情况就沦落到了普通人的有所作为,而达不到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

这个是不容易理解的,即使理解了,也很难在生活中实践,甚至把握得到。这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来加深理解,仔细揣摩道德经的整体思想进行把握。

这里我们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孔老夫子之所以形容老子像条龙。就是因为老子能够达到无为而为的状态,看似老子什么也没有做,但是他却什么都做了。

这就是道家所讲的无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渊回认为这是道家思想的灵魂,当然也是道德经中暗藏的玄机。

顺便提一下以上,只是渊回的个人见解经验,不足为论。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有疑问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文中有错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批评指正。另外,这是一个视频的文本资料。视频相对于文本,可能会迟一点发送出来。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是阅读视频,还是看文本资料。

最后大家觉得有帮助,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让有限的内容发挥无限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关注渊回,我们下期再见。

其他网友回答:

这样想就不对了,思想家写一本书反而不是为了让人理解,那他写它干嘛用呢?天书是没有用的,因为自然界的奥秘隐藏在书本里并不比隐藏在大然界的秩序中更容易被找到。与其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啃一本无法被读懂的书,我还不如直接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的实际秩序,从中获取新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早有明训,与其我们天天空喊国学博大精深,还不如扔掉旧书,从重新观察世界开始来得更有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里没有暗藏什么玄机。

中国哲学之所以优于世界上其他所有任何哲学,其原因就在于她是以宇宙为架构,从深奥繁复的自然规律中抽丝剥茧,融会贯通,找到一条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长久的,和谐的,共生共荣的,简单的生存之道。

《道德经》之所以“难解”,并不是她有多复杂,而是因为她是中国文化之宗,就好比水,你可以把她变成任何形状,以任何形式加以利用。但都不离其综。

中国另外的两个哲学载体,儒家和释家,也都是在《道德经》的框架下展开理论的,只不过他们的间架结构不同而已,但落脚点都是一样的——平天下。

具体的在这里就不说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讲完的。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里没暗藏着什么玄机,只是由于它是上古时期人的语言用法,后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有玄机一说。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什么玄机,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和有,只有真正的理解老子所说的无和有,才能真正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

其他网友回答:

玄机,一般是讲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暗里所表达的意思。可是我们连《道德经》明面的意思都解读不来,还讲究什么玄机呀?但是对一些人们解不开的迷团我们也叫玄机,如果这样算来,《道德经》里面充满了玄机。如果真要求一个玄机,我以为应该是破解《道德经》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象洞察了其中的玄机,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破解里面的玄机,那些个玄机也就不称其为玄机了。很多的专家教授名人学者都在试图解析内里的玄机,却没有掌握破解方法这个真正的玄机,只是用自己的强项去破解,用纯文字解读的方法去诠释,形成了权威性的解读结果,说他权威是因为用文字解释他是合理的,是别人挑不出毛病来的,但却只是表面的东西。与老子要表达的内容不太一样,照着去做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可能经内另有玄机。也才有了今天的这个问题。实际上道德经里面说的东西很多,涵盖的面很广。我们的先人们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解读和实践。比如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就吸收了经中社会管理方面的内容,然后再经过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文化体系,并利用社会实践再去检验印证那些玄机。还有历代都有一些修炼者,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体悟去验证去诠释经中部分有关内容。最后成仙成神验证出经里的玄机。其实《道德经》有些是老子在修炼过程中出现的景象,有些是感悟到的宇宙中事物间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他认为说得清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很多东西是没法表达的确切的,更不要说后人理解的偏差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真谛。只有进入那种状态中去体验和感受,才会真正得到其中的玄机。这么看来,解读《道德经》里面内涵的方法恐怕就是实践,体验,感悟和汇总。这才是《道德经》里的玄机。

标签: 道德经 玄机 暗藏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