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自然规律,是宇宙一切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准则)。顺之者昌(获胜),逆之者亡(失败)!
其他网友回答:悟空问答:读《道德经》,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谢邀请:《道德经》是一篇伟大哲理经文。经文的每一章,每一句的论述都是极其重要的,都有其令人极其喜欢的意义。因为《道德经》的经文精悍,为了论述宗旨的精华,其唯物的,辩证的,思维逻辑性的,都是以宗旨为纲而贯之。如果真要说哪句话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经文主旨之纲的话,在下只能以表愚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在:“成人之法在于地,成地之法在于天,成天之法在于道,道造化万物成法而自然”。《道德经》的宗旨以此“道法自然”而告白人类:有其物必有成其物之法,有其法必能成其物。观其事,观其物,万事万物无不如是也。
其他网友回答: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其他网友回答: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什么意思呢?水永远向低处流,而不象人们总想往向高处攀。而且它是任何生物之源。植物、动物、人类都离不开它,离开它谁也活不成。但它始终处于最低状态向下流动。人们用它洗脸、洗菜、洗澡、煮饭等;剩下的垢物全由它裹挟着带走,而它从无怨言,依然顺着它自性的本质朝着目标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它要遇到许多暗礁险滩,它依然不顾一切地靠着它柔忍的性情朝前奔流。见方随方,遇圆便圆;这样,不管任何阻力都动摇不了它前行的方向,乃至于归向大海。这就是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水的自性来看,启示着我们人类不管受到多少困境、磨难、曲折、委屈,均要向水的性质那样朝着即定目标前行,你的人生就是精彩的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我最喜欢的《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飉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在《道德经》全篇中,我们看到的是满篇的智慧、哲人的思考,老子用客观、冷静的角度在讲述一个又一个事实、道理,或站在君王的角度,或站在修身的角度,但是老子很少用他自己的角度来描绘他所感知的道。
道德经地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开始,明显带有相当的感情色彩在里面,这里运用的也是诗赋体的形式,如“兮”,如“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的对照,如“澹兮其若海,飉兮若无止”的艺术夸张,都让此章具有独特的美学色彩!
老子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凡俗的人生活在“阿谀和斥骂”,“非美即丑”,“非善即恶”的世界中,用简单的对错来分辨是非,没有人愿意沉下心去思考这“美丑”、“善恶”背后的根源,只是人云亦云,随大流的生活在世上。
“智者”虽然已经觉悟,却不得不畏讥忧谗,不得不附和众人的看法,将自己的智慧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因为“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麻木而无知的群众,是不会体会到这一切的!
而这一幕,又似永无止境那样,“荒兮其未央哉!”
沉沦苦海,流浪于生死之间的凡俗之人,他们的表现是怎样呢?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大家熙熙攘攘,好不开心,就像是在享用太牢之礼,参加丰盛的宴席一样,又好像是春天登上了高台一样,心情无比的愉快。
而身为智者的老子,又是怎样观点呢?
老子一个人淡然的看着这一幕幕,没有表露任何的喜悦之情,好像婴儿一样只是睁眼看着众人而无言,这一幕幕看得太多之后,老子甚至感到一阵疲倦,发出了“儡儡兮若无所归”的感叹,天地之大,没有同行之人,也没有真正的归宿。
众人一副有所得、志得意满的样子,智者却好像什么也没有,两手空空。
对比众人,智者却好像是一个愚蠢之人了!
老子发出了强烈的感慨:“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凡俗的人看上去明白四达,我却浑浑噩噩似愚昧无知;凡俗的人智珠在握似能察见渊鱼,我却静默不言似无所用心。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只是我以“道”为贵。
其他网友回答: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道德真经》第一章中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的意思是:“无”可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道”产生宇宙天地万物之本原的命名。其中“无名”是无形,“有名”是指有形,“母”就是母体,根源的意思。“道”从无名到有名的变化中而来,是生育宇宙万物之母而被命名为“道”,也就是说“道”是宇宙万物、天地自然之起源,更是永恒不变的根源。
其他网友回答: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万象说清啦,最后是不知道。你想呀一个人能知几何。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道德经》,句句都是经典。如果要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不用思索,张口就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应该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老子的《道德经》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思想著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不违大地,大地不违天空,天空要尊崇道,道要效法自然。说白了,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作为大自然中最具智慧的群体,只能不断地认知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但是无法创造和超越客观规律。
这句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钻牛角尖,不怨天尤人。事情办得漂亮,是因为你准备充分,方法合乎道理。如果事与愿违,说明你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需要继续总结与学习,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就是“无为”思想的体现,不做有违自然规律的事情,才是人生成功的必然法则。
五千字左右的《道德经》,是道家的思想原典,处处体现出人必须尊重自然,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哲学思想,这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是一脉相承的。它有别于以神为中心的哲学观点,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的《道德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在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依旧光芒四射。
其他网友回答:悟空呀,老子的道德经太深奥,也是辩证法首著,鼻祖。不敢冒言。
其他网友回答:第一句,我就喜欢,“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她不是普通道,而是“非常道"。
总之,老子留下的《五千言》句句是经典!
威海链 » 老子《道德经》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