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道德经》和《易经》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易经》有《连山》《归藏》《周易》,前两部经已失传。《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指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辞。《传》是孔子“十翼”。这是祖先圣贤传世之宝。希望中国人好好学学,反对外国人宗教异类污蔑我们先圣。

其他网友回答:

一,易起源于河图洛书,《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通称为上古三经。

二,《易经》是上古伏羲观天查地成卦,中古文王根据伏羲卦象演易成辞,下古孔子注翼而成。所以《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它用阴,阳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来说明解释宇宙万物的运行现象,用阴,阳两个符号的组合排列揭示自然的变化规律,彰显天,地,人三者的相互关系。

三,《道德经》是老子朴素的辨证哲学思想,它核心是无为而治,并以道为体,德为用贯穿于道教。所以《道德经》源于《易经》,《道德经》尊一阴一阳为之道,以虚心实腹性命双修为人

一生,以无为而治处政与自然,形成了《易经》的动与《道德经》的靜这也是二者的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易经》是一部关于宇宙万物结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书籍。先说“易”这个字,本来是一个象形字,整个字象一只蜥蜴在爬行,“日”是蜥蜴的头,“勿”是它的四肢和尾巴。另外纬书解释“易”字说,这是个会意字,是由“日”和“月”两部分构成的,表示日月运行,阴阳变化。“经”的部分无章无节,和一般书的体式不一样,是以卦为单位,分上经,下经两部分。“卦”即是体,为万物万象之源。“爻”可以理解为交代表易的交错变化,因为宇宙的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叫做“爻”。六个爻分为三部分,爻由下往上数,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这三部分称为“三才”。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地之道说的是刚和柔,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有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盖百家,包容万物,宇宙根本,处世方略,人事进退之术,长生久视之道,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因而,《道德经》是继承和发展了《易经》。也是统一和相辅相承的关系。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也称为《老子》,是讨论上人的宇宙观的学说。《老子》的思想揶揄圣人政治,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思想是与官吏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后代受到人们的尊崇。

何为“道德”?老子说:“道生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为“道”?“道”就是生机盎然,生生不息。“道”是万物的本源,就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事物的规律、原理、法则、方法等等,因此,“道”出现在不同维度的许多事务中。“德”可以解读为“得”,那么得到了什么?得到了“道”。“德”就是让幽隐无形的“道”显现于万物,就是说,万物因“道”而得的,所以说:“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德者,道之功。”各物所得其道,变成就各个物,也有了各物的德,德实际就是各物的本性。《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根源的,经过尹子、文子、列子、庄子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道家文化学说。

《易经》由六十四卦组成,其最有价值的东西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图像符号系统和文字解释系统表达独特的素朴的辩证思维方法——阴阳互补方法。它讲的是占筮、预见吉凶成败等等。《易经》是《周易》的一部分。《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和《易经》没有必然的联系,各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它们都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万物本质规律的学问,是我国古老的、权威的、著名的经典,对中国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和《易经》中,都阐述了做人的智慧和处世的智慧。

作为大思想家的老子,对于《易经》肯定是有研究的,至于他的思想体系是否受到《易经》的影响,历史上没有断言。从《易经》和《道德经》的书本上很难找出答案,个人认为:老子的学说,没有受到《易经》的影响,是个独立的学说。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网友

了欲说得很明白,我就不作赘述。

我只补充一点,《易经》和《道德经》不是

万经之王,释迦牟尼佛讲《妙法莲华经》

时说唯此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诸

经之首,真净大法,最为照明!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易经》与《道德经》的关系,下文是我前几天写的,有几个常見的概念如果厘清了,有助于大家加深对易道的了解。

当初我碰到这几个概念时,始终不解,我的实修老师告诉了我“太极”只是阴阳剖判的瞬间,我始才恍然大悟,之后看儒释道的书,不少问题便迎刃而解。即便如此,易道之高深仍远远超乎我的想像。昔朱元育师事张碧虚,打开玄关一窍,仍难窥易道之堂奥,后遇灵宝老人,历经多年实修,得窥易道神奇。我今将皮毛之学写出,非常欢迎大家的质疑!

“道”、“无极”、“太极”、“易”,到底这四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道”包含了无极与太极,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说“寂兮寥兮”,“寂”是静定,“寥”是空灵。只有静定才能“以观其妙”,只有“空灵”才能感而遂通。“寂”是相对无极而言的,“寥”是相对于太极而言的。“道”始终以无极太极的方式存在,从古到今,从今往后始终以这种方式存在。“失道而后德”,所谓“失道”就是失去无极太极,去哪了呢?转化成两仪了。《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就已框定了无极太极,因为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说“无极之谓道”或“太极之谓道”,因为任何其一都概括不了“道”。“道”是一,“无极”是一,“太极”是一,但一与一有别,就比如一个人坐着与行走,人还是那个人,状态性质变了。道生一,其实说的是由无极生太极,不说一生一,是因为会把人说糊涂,不说无极生太极,因为没有道生一凝炼。道包含无极太极,尽管太极只是一刹那、一瞬间、旋即,但无极不经过太极这一环节,变不成两仪。

说完了“道”、“无极”、“太极”,再说说“道”与“易”的区别与联系。“易”与“道”是相通的。“易”归根道底亦阴阳,“道”归根到底亦阴阳。《易》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赤文洞古经》上说“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生之生,出于无生”。有动就是太极,无动就是无极。有生就是太极,无生就是无极。故《易》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子说“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朴”就是本真、本源、本根,就是“道”,“道”经过太极这一刹那间散开,散开成“器”,人就能感知把捉,所以《易经》上说“形而下谓之器”。

“易”,仅从字面上理解,“日”“月”就代表阴阳,对立统一互根。“易”包含“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就是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归根到底就是阴阳,“变易”就是变动不居,就是阴阳的盈缩消长,“不易”就是无极与太极,从古到今,从今往后,也不会改变由这两种形式而来,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老子说“道,独立而不改”就是说“道”始终以无极太极这种独有的形式存在。

《易.系辞上》还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故。”。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就是修炼时要调整到“无欲观妙”的状态,这个状态,也是庄子所说的“物我两忘,隳肢黜聪,形若槁木,心如死灰”的状态,就是无极的状态。“感而遂通”就是太极的状态,一刹那、一瞬间、旋即、灵光一现、醍醐灌顶、幡然醒悟,这些都是打开玄关一窍的一刹那间的感觉。“玄关一窍”在身体内,但又不具体指哪处,只是上述感觉。

《易经.系辞上》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实际上同《高上玉皇心印经》中说的“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与“气”虽为两物,实则一物,“气”由“精”而化,“游魂”就是“元神”、“真性”。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实际上指的就是“元神”“真性”,老子为什说“慈故能勇”呢?试想一下,人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即便是千军万马,其如诸葛亮空城谈琴,何勇能如此?!“俭”就是“啬”,就是惜其“炁”,人能惜其“炁”,久而久之,一窍通则百窍通,一呼百应,故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充塞“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因此,老子说“俭,故能广”。“精”壮则人容易蠢蠢欲动,容易生滥情、妄情,道学修炼筑基,要固漏,固漏就要抑滥情、妄情,就要“心斋”(洗心涤虑,使其无丝毫杂念),佛家称其为“五蕴皆空”,老子何以以“水”喻“道”?善下之也!不争也!故“不敢为天下先”实际上是讲上药三品中的“精”的,当然这个“精”是“元精”,是通过抑制滥情妄情,由浊精转化而来。

欢迎同好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大道无名强曰道,功夫空洞洞中实,成圣成至者夲无三教之分别,故能以圆融事故,佛道儒三家经典,皆不离道德经之笼诠。易经之文更是殚述道德之殊途同归不二法门,总之一德一心一日月,无名万物之母,有名万物之始,普明三千大千世界过现未之提纲。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史,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在任期间,他肯定博览皇家典藏,在吸收借鉴前人智慧基础上,再融合创新,才著成《道德经》一书,老子借鉴的一定包括《周易》中蕴含的思想。

个人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与“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描述,在内涵上是相通的。道生一,指道生一次,“道”为“太极”,生一次,即出现一爻,阴爻或阳爻(又称阴仪或阳仪,即两仪)。一生二,再生一次,即一爻上加一爻,为四象,少阴少阳老阴老阳。二生三,在两爻的基础上再加一爻,组成八卦,八卦又可以象征万物,所以说,三生万物。

以上所说的两种描述,分别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周易•系词上》,应该是两位圣人在参悟易经八卦时产生了相似感悟,这是《道德经》中部分思想来源于《易经》的有力证据。

从大的逻辑体现来看,道家、儒家的思想均出自《周易》。中国人常讲,做人要内外兼修,何谓内?又何谓外呢?内指修“德”,外指修“为”(即为人处世、干事创业)。在《周易》中分别对应坤卦和乾卦,两卦象辞有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华校训即出于此)。儒家对应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后次序、进阶步骤,只不过把修“德”与修“为”分得更细罢了。《道德经》一书,道家思想浓缩于内,通读该书,发现其内容包括了以下四大部分:一是修“德” 之道,二是治国之道,三是用兵之道,四是在以上三者基础之上关于“道”的概念,以及其特征、特性之阐述。老子在《道德经》书中排章布序与我个人理解的,可能有所不同,但要知道古文是不用标点,也不分章节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望包容海涵。


其他网友回答:

即然用同样的文字,那个能逃掉连系呢,易经是明学,或称显学。道德经是暗学,或称隐学。暗藏易理,塞兑,闭户,兑卦口,户良山鼻,调息也,抱一乾卦纯阳也。不此是受易经影响,更受造字影响。修词文学影响,还受迷障影响。也最受无字天书巧妙的影响。人们皆迷在文字阵里,不知困死了多少人?

德道经应是尹喜所巧妙赋词,并非老子本意,别轻视尹喜,读不懂尹喜一个别想悟道,道德经。白读误一生,生死不如常人。耗神费精早衰也。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和《周易》是统一的关系,《道德经》继承和发展了《周易》。

《易传》:“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说的同一个事物: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者的区别:

《易传》是从太极圆点产生数轴(两仪)、平面直角坐标系(四象限)、空间直角坐标系(八象限、八卦) 说的。

《道德经》是从太极圆点中的s曲线(道)产生一条数轴(x)、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条数轴(xy)、空间直角坐标系三条数轴(xyz)说的。

自然空间直角坐标系 、八卦,即雪花图(如附图) 。

例如:“三”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八卦的乾卦象限符号,即现代数学的象限符号+++。

就这么简单的科学,却被无知者吹得神乎其神,成了一团乱麻。

详见拙著《大众龙学一一应用数学周易的破译》《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

(文/刘树成)

附:雪花图


标签: 易经 道德经 老子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