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书法中的“势”?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书法笔势,就是点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轨迹、趋向与态势。除了点画本身的势以外,点画之间和字字之间都存在势的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营造书法中的“势”?以我书写的经验,归纳为三点:

1、化静态为动态

静态的字(如楷书、隶书)本身也有势,但其势不明显,如要营造书法中的势,需要在作品创作中化静为动,借鉴草书的笔法,将一些字从静态的楷书(或者行书),写成草书,甚至大草,这是一个方法。

举例说明:如上两幅图中,《晋 · 王献之 · 鄱阳帖》中的行书“停”和《晋 · 王献之 · 玄度何来帖》的草书“停”字,明显后面一个更加有笔势。

2、化收敛为张扬

第二种方法,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一般的字都较为收敛,可以选择一两个字眼,将其写得飞扬、飘逸、夸张起来,那么整个作品也会形成一种笔势。举例说明:同样是一个“佛”字,第一个《明 · 文徵明 · 乐志论》中的收敛,第二个《明 · 王铎 · 草书诗卷》中的就更加张扬,更有气势。

3、化独立为连绵

这是第三种方法,我们看一般字字独立的行书、小草作品,它的动感并不很强烈,我们在欣赏一些大草书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连绵气势所折服,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连绵的笔势,让作品有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态势。这个就好理解,可以对比一下王羲之的小草和傅山的大草书作品就明白了:


以上是个人的经验分享,欢迎读者朋友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句话能说明问题:画是写出来的,字是画出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运用势法,学的好势在必得,学不好歪势丨邪势3就是沒有正常势.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运用书法中的“势”?书法中的“势”最能在草书中体现出来。古往今来在草书中运用“势”最好的人就是王铎。古往今来在草书运用“势”最妙的人就是怀素。至于其它人在草书中运用“势”远远达不到这两个人。不但出神入化高古绝伦而且法度森严。我浅谈一下王铎与怀素在运用“势”中有何不同。

王铎的草书优点或者说他的特点在哪里,王铎是最善于运用“势”的人。几乎字字用“势”。再加上笔法技法技巧能写出意想不到的神态造型结构。在作品中也能体现出方圆,但运用侧锋居多,又因转折处都为方笔处理。但王铎运用技法技巧非常娴熟,无论左右摆动,前呼后应都能复归与平正。能做到字与字行与行统一。在草书中能达到能做到这样的人是不多见的。所以王铎的草书最大特点以“势”取胜。

怀素在草书中技法技巧与“势”的运用与王铎是完全不同的。怀素“自叙帖”最大特点是圆润,瘦劲,法度,中锋。“势”的运用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草书中要想写出圆润的书法来必须要会运用中锋。在转折处多见圆笔处理更多见是方圆并用,一笔写下来,圆笔不能太多,太多线条滑,飘软弱无力。所以要方圆并用。要恰到好处。左右摆动,前呼后应但字字能做到圆润,不出法度之外。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自叙帖”虽然是大草字字美妙绝伦,还能做到不出法度之外。能做到这样的人古今少有。称“自叙帖”为天下第一帖并不为过。对线条的把握功力深厚无人能及。王铎虽然运用“势”最好的人会运用“势”。怀素不但最好而且美妙绝伦。所以怀素在草书上要胜王铎一筹。怀素在草书中不出法度之外,所以书法是有法的,任笔为体不守规矩是写不出这样作品来的。

在学习书法中的“势”取这两个人也就足够了。在草书中其它人没有比这两个再好了。需要你细细揣摩细细玩味。最终学会掌握运用,这是最终目的。我是江上人随便说说,说的不好大家继续不充。感谢关注!共同切磋。








其他网友回答:

“势”是一个综合因素产生的,虽出于笔墨,却源自胸襟,又与法度的圆熟和兴致的勃发有关,如只在点画上论气势,则往往流于形式。

一、笔势来源于正确的执笔和圆熟的运腕。肘悬则笔势无限,腕流则使转灵活。

使转是行草的基本大法。使转是否得法,完全凭借手腕的轻灵圆活。

二、势必须以圆熟的笔法为基础。造势,不仅腕法要熟,笔法也一定要熟。

如用笔生疏,下笔之际,枯涩拘挛,点画尚不具备,更何况气势乎?

三、势以力量为后盾。势来源于充沛的笔力,功力深,笔力到,自然精神足。

落笔之后,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柔软的毛笔便能在纸面上产生无穷的变化,当通篇呈现精神团聚的气势时,就会产生一种动荡的力感。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势”字,在我们的语言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字,具有哲学和社会学的含义。

它的本义是权势,即权柄和势力。延伸的含义有力量、威力等。还指事物的样貌、形状、样式、架式 、姿态等,与“形”之意有共通之处,所以“形势”会组合在一起来用。

书法中的“势”, 借用的也是前面的几个含义,只不过又找出了书法艺术中的具体特点和应用。

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每个字的点画性情、姿态,字形结构、笔画之间的关联关系,通篇章法的风貌,乃至书体的意象,书家的气质特征等等,无不可用“势”这一概念来阐述释。

一、在古典书论中,卫恒的《四体书势》是较早使用“势”的概念的:《草势》、《篆势》、《隶势》等。卫恒自述的《古文字势》曰:古无别名,谓之字势。

蔡邕《九势》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形势”一词包含了书法艺术一切可感知的丰富而生动的形态。一般来讲“形”偏于静态的、表象的;而“势”偏于动态的、内在的。

《永字八法》的八法,事实上也是讲的“势”。

书法中还有骨势 :即“骨力”,指书法的力量感;

势脉 :指通篇气势贯通,了无滞障毫无牵强;

笔势 :“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即前面所说的点画形态;

取势、蓄势、转换:我认为这是书写过程中最实用的 。

“取势”是落笔前要考虑的,即“意在笔先”;“蓄势”,即行笔之时,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转换”或“使转”,即蓄势既成,行笔间笔画联翩律动,发力成型,得到不同的点画形状和情态——这是动态的,表现书写者笔法、结体、审美趣味的重要环节。

其实这一环节恰是联动的,非常微妙的用笔之法。如此便算“得势”。得势之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气势”:点画之美、结体之美、章法之美、精神气质之美综而和之,数美归一。

近代物理学有一概念叫“势能”,是指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书法的“势”的理解和应用。

书法艺术中的“能”,可以理解为对笔法、墨法、结体、章法的规律、技巧的体悟、积累;以及对笔性、墨性、纸性的把握;更关键的是自身修养、学识、格调等的储备。而这个更关键的,往往也是决定是否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大制约因素。

“势”之于书法,譬如人之“气场”,如曹孟德自觉不够高大威猛,找侍卫冒充自己接见外使,结果被看穿,那就是“气场”或“气势”的不同。

书法艺术,一定是以点画为形质,以气势气质为灵魂。其中的诀窍,由悟而来,非关说教。

本文为昭明书馆原创,观点仅代表个人;图片来自公开资料,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关注昭明书馆,探讨艺术与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这要分字势,行势,气势。字势可使字活,行势可使势足,气势就可传情。


其他网友回答:

势在书法中十分重要,特别是行草书更甚。写书法的朋友一定知道,如果字体光用横平竖直这样的笔势写出来,或者单字还勉强,如果是词组那肯定不好看,再如果让每个字以千遍一侓十分端庄的形态组成词组,那同样不可恭唯。组成词组的字都是因为笔势的变化而多少有些倚侧摆动的。其中特别是行草书!

标签: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