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中,该如何进行手指的发力练习?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邀。

手腕发力控制笔划空间占位和字的总体形态,手指发力通过捏握笔管的松紧张力,决定点划的起收(如顿、折、勾、提等),以及偕同腕力共同影响笔画的粗细、用墨的浓淡、点划的走转运行态势。



不同的书体,书写时手指发力也各不相同。楷书时,手指用力宜重,以求成字庄稳;行书时,手指驭笔稍轻,更多力量倾于腕力,以形成笔势粘连和衔接呼应;草书则更甚,手指用力更轻,手腕用力是主导。



书写单字时,各个点划之间,手指用力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情况下,起笔用力重,收笔用力轻;平直笔画用力重,曲弧笔画用力轻;同一笔画直行用力轻,转折处用力重;笔画越长(如长横、长竖、长撇、长捺),用力越大,笔画越短(如点、提、勾)用力愈轻。



手指用力如同手腕发力一样,驭笔之法是因人而异的,书法习练中都会形成各自不尽相同的感悟。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有节奏感,力量轻重和速度的快慢,要和谐起来,做到快慢偕协、张驰有度。

抱庸斋主。问候朋友。

其他网友回答:

诚谢邀答!写毛笔字握笔时五指用力的方法大有讲究的,这个是很多初学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五指用力之熟练程度决定了写出的字是否得心应手。我认为练字必须先掌握好五指发力握笔的技巧,本人就是按照前辈口碑相传的方法,手心握鸡蛋执笔方式来练字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便能熟能生巧的运用五指用力转为五指用心了!久之便可达到心力互动,心力相扣的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这是蔡邕在《九势》中说,如何使用毛笔,才能发挥它的功能。

藏头护尾,就是说运笔的时候,必须采取逆势,若平下顺拖,就用不出力来。逆入逆收,才能把力留在纸上,字中就觉得有力。

那么,这种力从哪里来?

卫夫人说,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可见,发力的关键在把笔得法。其技巧就在于: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肘并起、肩头松开,这样去运笔,就能使全身气力发挥作用,笔手相忘,灵活一致,气力自然贯注,字中自然有力。

所以说,姿势正确了,身体灵活了,力气才能发出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头条家的小姐姐,会使用筷子吃饭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吃饭需要的用具:筷子的掌控,大家都非常清楚,是很大力的握住,还是轻松的拿住?手指在书法中负责执笔,只需实在的以指尖把毛笔握住,不要发力。手指一发力,手就会变得很僵硬疲劳,

手指握笔的力量,是均匀的。只需拿住即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体会,大力的抓住一样东西,手很快就会酸,再过一会就会痛,再过一会就僵硬了。吃饭时的筷子,能够很灵活的夹住菜,并能长时间的使用筷子,也不会产生疲劳感,原因就是握筷的力量适当。手指握笔的力量,也和握筷子完全一样。

书写时的力感,来自于毛笔与手的配合。手指负责把笔拿稳,肘腕负责毛笔的运行。各司其职,稳健的运行,笔画的痕迹,就是你运笔能力的反映。“粗非是重,细非是轻”。欲快则快,欲停则停,快慢相交,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翻飞腾挪,穷尽其术,皆来源于刻苦的练习。

至于执笔之法,古人虽有”执笔无定法”之说,但不要理解成没有任何规矩。人家说的,是没有固定的一种方法。而是随自己的习惯,使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有单钩法,双钩法,三指法,五指法,攝管法,捻管法,握拳法。

除了特殊的握拳法用于崖壁巨书外,其他的方法都有一个总原则:指实掌虚,管竖肘平。至于握笔的高低长短,随意。

其他网友回答:

识得"一″,万事毕。心为主宰,万法皆由心生。"精神到处文章老"。精力精力,特别于开始练习阶段,手到心到,主观意识驾驭执笔运行的能力。

這里有一个概念理解的问题,好多源于误导。你這里只提到手指发力,多少人纠缠在所谓"臂力″丶"腕力″丶"指力″的训练上。這几种"力″,统同不是劲力大小,有劲无劲的意思。起码不是蛮力。所谓用力,也只是技巧之运用功能的掌握训练。在這些地方不要讲"发力""运力″,只是技巧功夫的练习而已。"能力″而已,知道吧!

握管执笔,方法几种,各说不同。先固定采用一种,久练成为习惯,运转自如,只是一个控笔能力的训练,哪有专门发力的问题?

执笔亦无定法,要在虚实之度,捉得住笔,还须灵活。指实,是要把得定,掌虚,保证灵活运动。至于握笔多么牢,這里有个用较大劲力还是不必用死劲的分歧意见。我的实践中,两种方法曾经交替使用,初起可用劲执笔,哪怕影响灵活,当有了一定的实践阶段和体会认识后,可尝试松动指力,随机灵活的运笔技巧。随后还可再转换体验。

总之,写字是个久练之功,心手相应的修行,不必要在繁琐的理论丶技法上过多过细的推论研究。

其他网友回答:

江上人感谢您邀请!书法学习中,手指发力练习如何进行?这个问题也是永远争论不休的。你看我们现在有人用嘴巴咬着笔,用脚指夹着笔。他们书法写的非常漂亮非常美,写出的书法跟帖子一样美。他们有指发力吗?他们只是夹着笔而已。

既然邀请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悟与心得。我在练习书法指是不会动的,腕在动臂在动甚至身子也会动(如写大字的时候写小字一般身子是不会动的)手指几乎保持不动。有人喜欢手指动,因为捻管必须要动手指。捻管是干嘛的为什么要捻管,其实捻管就是为了调锋,写出我们想要的笔锋来。问题又来了,有人主张捻管如孙晓云,有人主张不捻管如沈尹默。到底是捻管好,还是不捻管好。我的观点主张不捻管。为什么?捻管说白了就是为了调锋。其实高手不需要捻管完全写出想要的笔锋来。所以捻管不高手,高手不捻管。所以我的主张与沈尹默是相同的。

如同我上面所说有人用嘴巴咬着笔,用脚夹着笔,他们能做到捻管吗?显然是做不到的。但是人家的书法写确实非常棒。(我们在电视新闻里经常看到这样人)也就是说会用笔,不需要捻管一样可以写好书法。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说说你的观点。我是江上人感谢您关注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头条家的文小姐的邀请,书法的笔法里面其实就包含了执笔法,执笔法的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所书写的效果。

执法方法的练习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五指执笔法是目前书法里最科学和合理的一种方法,这种执笔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人的五个手指的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要想手指发力均匀而协调,五指执笔法的训练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过一些古画,我们能够看出,很多古人其实并不是使用的五指执笔法,用的是三指执笔法,书法上也叫单钩法,先在这种方法还有人在使用,其执笔方法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钢笔执笔法,据说写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就是使用的单钩法,所以我们看苏东坡的书法一般笔画上部比较干净,而笔画下部则比较肥厚,这是由于斜执笔所致。

但是这种执笔方法并不适合当代,或者是初学者,当代书写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像古代人都写小字,现代人一般写大字,最常见的也是拳头大小的字,这种大小的字是不适合用单钩法的,笔画难以施展开,容易写出侧锋。另外初学者也不适合这种执笔方法。

篆书的练习

练习手指的发力还可以多多练习篆书,尤其是清代的篆书,篆书法线条比较长,不仅能够训练对于毛笔的控制能力,还能训练手腕的运用,以及处理细微处收笔的能力。

初学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旦熟练的掌握了执笔法,你就会发现执笔越自然越好,越自然越能发挥毛笔的性能,这个和我们平时使用筷子是一个道理,自然到你都忘了它的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

全本论语,11570字,抄完以后,手指头就这样了。


其他网友回答:

你问了一个技术含量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这只有手把手教、身同感受才能体会,但你又不在我身边,肿么办?

尽管如此不尽人意,但我要饭的还是试着用文字表述一下。

坊间有传“执笔无定法”,但要饭的尊崇最传统的执笔方式(具体就不搜图也不说明了,你懂的)。按这个方式,食指、中指与大拇指指肚相对,三点固定稳控笔管,其中中指偏下还起勾带作用,主要发力于笔锋调整好方向后的运笔过程。

无名指紧靠中指之后,指背与中指指肚相对,起“抵、隔”的作用,主要发力于调整笔锋方向(比如逆锋、转折、回锋、挑提等)。小指则是无名指的“小秘书小助手”,协同无名指共同“作战”。

其实这么说也有点云里雾里,因为。五指发力不是孤立的,虽然以拇、食、中三指为主,但五指是彼此协调的,要灵活机动,随着笔锋的抑扬顿挫、腾挪闪展、卷舒开合随时转换、不同侧重,一切听从笔画的运行方向,虽有轻有重、有方有圆、有刚有柔、有顺有逆,但指哪打哪,力无虚发。

技术含量量复杂的问题只好用技术含量复杂的语言回答。愿你细心领会,人美字美事业美。

最后问一句:

你是头条文小姐,我是丐帮武少爷,执子之手可好?

其他网友回答:

在书法里面,就没有手指发力这一说。所以更加不存在手指发力的练习。

正常人的手指都能牢牢把握住毛笔,这是天生的。

手指在写书法的时候只有两种技巧性的用力,第一种是写行书的时候需要“踢笔”。

第二种是写很多写书法的人说的“捻管”

以上都不需要专门训练发力。

在书写书法的时候确实需要会“发力”

但这种“发力”说的是手腕的整个运动。所以说这种“发力”训练是说整个手腕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



标签: 书法 发力 手指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