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晋王羲之、谢安会来绍兴?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哪来那么多为什么?朋友好长时间没聚了没说说话了。聚一聚很正常没有为什么。其实绍兴兰亭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想去的地方。既然好朋友相约聚一聚。肯定找一个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的地方大家一起聊聊天,叙叙旧谈谈理想与抱负,谈谈又有什么新诗大作一起分享探讨。所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贵族高官四十二人首选绍兴。

去了之后发现环境的确优美,景色迷人所以大家心情都非常舒畅。一时兴起《兰亭序》就诞生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时间地点季节写的非常清楚,环境当时天气以及当时心情真的非常好。你也可以感觉到他们相聚非常开心。

其实王羲之都没有想到这一聚成了千古佳话。《兰亭序》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我想王羲之根本没想到会这样。因此绍兴兰亭因为王羲之同好友一聚而名声大噪。王羲之以因《兰亭序》而得名。其实一切是那么自然。就是与好友一同吟诗作赋游山玩水就那么简单。所以没有为什么?如同今天我们约上好友到哪里哪里游玩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

绍兴有2500多年历史,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我想,任何一个文人墨客都不会不喜欢这里。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写出的。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等在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这篇序文就是《兰亭序》。

有人认为王羲之本就是绍兴人,这是错误的,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在绍兴定居过一段时间而已。至于王羲之和谢安为什么会来绍兴?或许是王羲之在绍兴当官,邀请友人谢安来绍兴游玩的,或许是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吧,况且这哥俩是好朋友,经常相伴出游,又或许是西晋灭亡后,北方士族南迁,王羲之是迁居过来的。

所以,王羲之和谢安为何来绍兴,我们只能猜测,不过原因大致就是以上三点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江南必须讲镇江,江南的土著居民是古越人,讲的是古越语(侗台语)。镇江是“江南的中原”,整个江南的开发就是不断从镇江输出人、文化和文明的过程。镇江是吴文化和吴语的起源地(没有之一)、江南文脉之所在(没有之一)、江南汉人的出发地。句吴最早的都城在镇江,作为句吴都城时间长达500多年。真正的江南汉人老祖宗的坟墓都在镇江大港及其周围地区,发掘过烟墩山、母子墩、北山顶、谏壁青龙山磨子顶等吴王墓或吴国贵族墓,出土西周青铜器41件、春秋青铜器54件。其中烟墩山出土的宜侯夨簋铭文记载了公元前1005年周康王封宜侯(周章)宜地(镇江),建宜邑(镇江城),原件被国家博物院收藏了,在北山顶出土的带汉字铭文青铜器等文物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可以到镇江博物馆看一下凤纹尊,上面有天鼋图案,是姬姓(吴姓)的族徽。随宜侯过江的周人首先定居在宁镇和茅山地区,周人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这个地区开始讲古汉语、用古汉字、制造青铜器、种小麦吃面食。镇江丁家村遗址出土过西周时期的碳化小麦、黍、粟旱地农作物颗粒,镇江孙家村有吴国的青铜器工厂。

镇江历来是北人进入江南的登陆点,宁镇山脉(南京淳化青龙山——常州孟河黄山)和茅山山脉区域是桥头堡。江南土著是古越人讲古越语(侗台语),在周人登陆镇江后,经过500多年后,从镇江出发的古汉人,建立淹城(创造了常州人)、阖闾城(创造了苏州人)……,江南人开始讲古汉语(吴语)用古汉字开始用上了青铜器。

东汉时北人经镇江进入江南,形成江东世族(以陆、顾、朱、张、周等大族)。三国东吴孙氏集团对江东世族既拉拢又打压,但他们对征服山越人这点却是一致的,经过百年围剿,浙江会稽、安徽徽州、江西鄱阳一线的山越被剿灭,迫使越人势力进一步南迁,这样给汉人进一步向南发展扫除了障碍,拓展了空间。

衣冠南渡时,江东世族为了防止北方世族进入环太湖流域,不惜武装叛乱(参考周玘有关资料),迫使25万北方世族先定居在宁镇茅山地区,其中22万先定居在镇江,移民人数超过了20万当地居民,镇江人渐渐告别吴语开始讲官话。虽然武装叛乱被东晋政府镇压了,为了避免再次造成国家动乱,北方世族(包括谢王等)只得避近就远到宁绍平原置地,开发浙江,这就是兰亭序诞生在浙江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谢安的东山再起就在绍兴的上虞区,著名导演谢晋是谢安的子孙。鄙人姓王,搞不好就是王羲之的后代了

标签: 谢安 王羲之 东晋 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