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空邀请。杨西这个人我不大清楚,但从所提供的图片看,其书法水平还不错。该作品为行草书,用笔顺畅,提按使转也随时就意;结字中官收紧,主要笔划收放自如,字形较美;体势开张,字与字之间大小、粗细、轻重对比也基本到位,整体看给人以秀劲中现雄强的感觉。
那么这幅作品就没问题了吗?答曰:问题还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行草书不能填格去写。填格必然隔断作品的行气,成为各自独立的单字,所谓一盘散沙。
二是写的是行草书,但用笔很多地方还停留在楷书的用笔上,导致整体看上去板而不活,缺少了行草书的错落有致,低回奔放的风韵。三是临帖少,己意多,雕琢痕迹明显,而无古雅之高韵,所谓俗气未退。
要除却上述不足,唯一的途径是要大量临习行草精典名帖,通过多读、多思、多临,必定能使自己的作品脱胎换骨,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看到题主的提问,在百度简单地搜了一下,看到许多杨西的书法作品,有甲骨文、金文、草篆、行草,将其近期的行草作品《唐诗集锦》与他早年出版的“行草刻石字帖”进行比较,发现较之以前更为随意老辣了许多。
● 《唐诗集锦》局部
杨西有不少古诗书法作品,很多都是几首集在一起,或是竖幅或是横批,认真研究其结体用笔都各不相同,很多字一看就是根据布局的需要而写出来的,就如同水流到哪里遇到石块自然绕过去一样地随心所欲,字里行间或行或草、或粗或细、牵丝映带,用笔用墨与整篇布局从不相悖。
● 早些年的行草
杨西的行草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我认为这与他多年的隐居修炼有关。早些年他看不惯文艺界拉帮结伙炒作的江湖现象,退避三舍潜心修炼自己的书画艺术,一退就是十几年。十多年他闲居山里,只知写字画画、喝茶交友、心无罡碍,所以他的行草作品较之他人,多了几分清新野逸之风,少了许多市侩逐臭之气,实为难得矣!
● 《唐诗集锦》局部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悟空邀请!杨西是当代书画家,剧作家,学者,学识渊博。就其行草书来说,在传承基础上有创新。具有北碑的沉雄,稳健。又有南帖的清秀,潇洒。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笔力劲健爽利,又有蛟龙出海,恣肆张力。兼有
米芾,赵孟頫,文征明,柳公权等诸家笔意。但变化并不丰富,比较单一,稍显呆板。
其他网友回答:这算行楷,结体自然劲挺,用笔多波折,章法气势雄强,从三个角度来看,这字都是挺不错的。如果这些字组成一幅连贯的书法作品,会有问题,姿态虽然优美,但是过于单一,略显呆板。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张弛有度,变化多姿,方为佳作。
总之,从图片上给出的字来看,是比较少见的好字。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字写得还不错,有自己的风格,笔力劲健,这种字体作为实用书法,用于写春联之类非常合适,大众应该会较为喜欢。
若作为实用书法来看,以大众好认为出发点,有个别字的写法还可以再交代清楚一些,比如:“按”字提手旁的写法很像木字旁,容易混淆;第二行中间一个字不知道是“三”,是“之”,还是“云”?尽量写得容易分辨一点;还有一些竹字头的字如“笙”字,竹字头应尽量写清楚。
若作为书法艺术来看,建议再临摹一些古帖,多吸收一些传统中优秀的东西,那样会更有渊源,更耐品读。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从这幅图片可以看出,这位书家是非常认真学习书法的。既有今人风格又有古人风格从而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值得肯定与点赞。凡事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我是一律支持点赞的。创新必须要在基础上创新,要不然站不住脚,传统文化也会变味。所以这一点值得肯定的。
从这几十个字看肯定是没少练,还是见功力与笔力的。如果“桉”字的木字旁变化一下就更完美了。其实木字旁写法也不少,稍微变化一下会更好。在草书中木字旁与提手旁可以互用。写法就更多了。书法唯有苦练,熟能生巧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经验。继续努力会有更高成就。“永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威海链 » 杨西的行草书法究竟写得如何?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