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和书法皆能表現一个的思想和灵魂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请。从文学概论来看。风骨的含义是指一个所体现出来的刚正的品格。我认为,诗词和书法都能体现出作者的风骨,只是作者善长的领域不同而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就是一种最好的诠释。如果一定要选择,诗词因表现形式比书法更广,内涵更深,更能比书法体现风骨。书法有时还真不能把某些人风骨体现出来。
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之气,就通过其字体得已体现,《神策军》的风骨其他书者难以达到。岳飞《满江红》诗文雄洋,风骨同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文风骨比书法书骨就更深刻。秦桧,蔡京等人的风骨与其书法风骨格格不入。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江上人感谢您邀请!诗词和书法哪一个更能体现出作者的风骨?诗词歌赋可能更抽象一点,而书法可能更含蓄一点。诗词歌赋是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如李白杜浦都是触景生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什么高兴也好什么失意也罢,通过诗词歌赋用文字表达出来,更加通俗易懂。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开心还是失意。所以我说诗词更抽象一点,就是因为用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看了你能知道他所思所想。
而书法在文字的基础上,也能体现出风骨来。如颜真卿《祭侄稿》
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又如苏轼《寒食帖》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用书法表达个人风骨我说它含蓄一点。因为并不是所以人都能感悟到的。不懂书法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所以说它更含蓄一点。
诗词歌赋和书法都可以体现作者的风骨。诗词歌赋更直白。而书法比诗词歌赋没有那么通俗易懂。但是还是完全能体现作者风骨的。没有哪一个更能体现风骨。只是你能不能感悟到的事。不会欣赏书法的可能就很难体会到了。仅此而已。
文天祥《正气歌》,是任何坏人写不出来的,即便你有冲天的学问!
颜鲁公《颜家庙碑》,正气堂堂,铁骨铮铮,是任何小人写不出来的。
诗词和书法,都能反映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的悯农诗千古流传,但自己却生活奢靡无度。
蔡京的书法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还不是一个奸臣!(蔡有两种说法:蔡京和蔡襄)
所以,诗词和书法都不能体现真实的风骨。
诗言志,有可能只是说说而已。
字如其人,其实也就是一种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文化底蕴是书法的灵魂,所以书写内容往往决定了书写形式。中国古代的诗词,能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样子,又能让我们感受到如今的变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寄托。书法和诗词一样,是作者综合素养的再现,所以,无论诗词还是书法,创作目的,比创作手段更重要,因为,目的往往决定了结果——想想《兰亭序》、《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想想屈原、杜甫、司马迁、苏东坡……一切就都明白了。
其他网友回答:诗词更好一些!
和书法结合更是美奂美轮!
带按钮的毛笔研发成功了!
其他网友回答:<2>个人认为通常情况下,“诗词更载以情绪,书法更载以个性”。
对作者艺术作品的“风骨”,始于南朝刘勰。这位美学家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刘勰提出的”风骨“,对艺术作品来说,是充分非必要条件;但“风骨”对作者来说,确是必要条件了。
这句话通俗点解释,就是“有风骨的作者一定能作出有风骨的作品,但有风骨的作品其作者本身未必有风骨”。中国博大的文字传承可以表达出个人的各种情绪,哪怕个人对诗词的造诣不深,但浩瀚的文字和丰富的词汇却给了作者极大的释放个人情感的空间。
为什么说“诗词更载以情绪”,纵观文风最昌盛的唐宋,诗词作品或清峻悲凉,或悲秋伤春,或感怀身世,或高亢激扬,或豪迈壮阔……这些,都是作者的情绪。作者个人的作品多了,就会形成独特的风格,比如豪迈,比如婉约。
进而在这种独特风格中能提炼并反映出作者个人正能量修为的,大抵就是作者的风骨了。但要说诗词作品里体现的风骨,却未必是作者的真实反映。比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够有风骨的诗句吧?但李白却又写出“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这悲观到极致的诗句,与李白的风骨格格不入。
一个民族间谍在特定的场合也能写出”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这样的诗句,他是秦桧,但他个人有诗里体现的风骨吗?汉奸在特定场合能写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他是汪精卫,他自身还有诗里体现的风骨吗?
李世民说“临古人之书,惟在求其骨力”表达的意思就是骨力是书法的灵魂所在。杜甫《饮中八仙歌》描写张旭在创作时“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写的就是张旭的风骨。
当然,像蔡京秦桧之流,书法作品也是大家水平了,但他们的作品美者美矣,谈不上风骨可言,无非”匠气十足“。
创作环境和创作心境是影响书法作品是否见风骨的关键因素。”一肚子不合时宜“且牢骚太甚的苏东波是写不出”大东去浪淘尽“的;”颜筋柳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柳公权为人心正有格局、做事务实讲章法、处世要磊落不欺人;同时,柳公权“三谏”表明他拥有不佞言媚上求宠进位,而是忧国忧民、敢于说真话的士大夫的高尚品格。而颜真卿作品更显得筋健洒脱。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在书法创作上得道的大家!
所以我的结论是”技道并举,作品才见风骨“。 其他网友回答:当然是诗词,诗词意境百分之五十受众能够评判,犹如艺术品。而书法只有专业人士可评判,犹如古董。
其他网友回答:
两者都属文化范畴的体现,欣赏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从文学功底考量,诗词要全面一点。因为,中国古代历来以精炼的文字语言(包括诗词、对联等)来衡量一个文人的水平,尤其是科考制度,反映了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所以,许多官臣都出自有名以文人,象韩愈、苏轼、陆游等等。他们的诗作名篇也流芳百世,至今是国学中的精品,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可见一斑!
当然,书法墨宝也是中国特有(除日本、韩国少数东南亚国家也有一点)的文化瑰宝,它体现了汉字文化的美学,从楷、行、隶、草等书写分类,反映了汉字不同类型的书写所展示的美。我们从鉴宝栏目中经常看到许多历代藏品(书法及画作)价值连城,有的甚至为国宝,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所以说,书法家的作品也体现了对诗文名句的理解和研究,再通过书写展示它的美。
两者作比较的话,我认为诗词更体现作者的风骨。因为,诗词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一个时期社会的面貌,从底层的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的方方面面。尤其象白居易、杜甫等的作品反映了最底层平民的生活写照,感人之深。当然,许多文化名人从官场被贬,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本质。但往往文化名人(多数)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最后“下场”悲怜。
威海链 » 诗词和书法哪一个更能体现出作者的风骨?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