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上人感谢您邀请!孙过庭在当时的影响并不大 而且仕途坎坷,英年早逝。但在后世享有很高声誉,米芾对其评价说“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其实孙过庭的书谱与千字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草书。我们都知道孙过庭学二王学的比较好,而且能写出自己风格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说明孙过庭对书法的悟性是很高的。
从风格来看《书谱》基本都是字字独立,虽然是小草,但通观全篇刚开始写的比较规矩,点画精到,笔法与法度精妙十足,写到中间则更能见性情,字形亦庄亦谐姿态横生,更有翰逸神飞,如蛟龙嬉水,不可阻挡,有气势见节奏,富有情趣。全篇一气呵成笔致俱存,实为草书至宝。二王的味道体现更多一点。
孙过庭《千字文》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性情来写的。《书谱》没有放开写,每个字要求字字规矩字字有法度字字严谨。所以《书谱》写的比较慢。而《千字文》写的非常快,不讲字字规矩字字守法。这篇《千字文》更能体现出孙过庭性情。《千字文》的许多笔墨处理,在形式上已经与后来张旭怀素的某些作品有相通之处。固然还不能说他直接影响了张旭怀素等人,但至少可以说他已开风气之先。怀素大草《千字文》中的结字能看得出他影子。只不过怀素写的更加圆润一点,笔法处理上更加精妙一点。你仔细看结构造型还是非常像的。
《书谱》更多体现法度,而《千字文》更多体现性情。喜欢就关注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书谱和千字文,一个是孙过庭自己写的,另一个是抄的。
千字文的落款为垂拱二年,书谱是垂拱三年。前后相差一年。论其姿态,相距甚远。书谱的笔法方圆兼具,方笔居多。千字文则以圆转为主。除了落款“吴郡孙过庭”和书谱中的“吴郡孙过庭”有相当之处外,风格却大异。
此为千字文中的落款,下图为书谱中的。
落款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平时的书写习惯。
书谱的落款在前面,手还没有活动开,吴郡二字还写的比较迟缓,加上刚新蘸墨的笔含墨充分,所以写的比较圆润丰腴。而千字文的落款是在结尾。此时的手早已活动开,正是得心应手之际。
从两个落款来看,两篇作品都是孙过庭所书。而千字文极有可能是他临写别人的作品。虽然如此,我们不难在千字文中发现孙过庭的一些书写习惯。
如果把千字文中的字一个一个切开看,
一个一个去看的话,是不是和书谱中的很相近?“箴”字“逸““动”书谱几乎就是照搬千字文中的。古人学习书法,也是要临帖的,而且他们临帖所花的功夫,远远不是今人可比。千字文,为书法史上书写最为广泛的一个题材 ,众多的书法家都有不同风格的千字文。
书谱为孙过庭所作是不存在任何异议的。而在一年前写的千字文,其流畅连绵的书风,却在书谱中看不到。而千字文中的某些用笔特征,又和书谱中暗合。从此来判断,千字文极有可能是他的临摹习作。我说的是可能,不是一定。这只是一个猜测。
感谢邀请,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书谱》和《千字文》是孙过庭草书的代表作,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这两幅作品都体现了他运笔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以至于他们之间的不同,我简单分析下。
首先,时间先后
书法学习基本都是坚持及知识更加渊博后书法水平节节高升,草书《千字文》卷纸,是孙过庭三十八岁时所作,是孙过庭苦练20多年时的精华所作。理论书法书《书谱》是他在不惑之年之出任率府录事参军之职,以性高洁遭谗议而去官。之後,遂专注於书法研,那时候的经历让他对书法有了新的高度写了一本最有价值的理论书法书《书谱》。
其次,在运笔方面差距可能就是“更胜一筹”
这两副作品运笔都有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特点。《千字文》通篇以草书写出,用笔含蓄不露,功力内在,沉着而飘逸,劲健而婀娜,一气贯注,笔致俱存,是学习草书的典范之作。但是变化的灵活行书谱略胜一筹。
《书谱》他总结分析了历代书法大家的字体特点,最核心的是对“运笔”总结,他告诫学者要在“执、使、转、用”的技巧上下功夫精辟到位,通俗易懂,这样的总结是他自己对书法运笔也有了质的提升。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这两幅作品是孙过庭的代表作,都是很值得的学习临本,一个是最有价值的理论书法书及临摹典范,一个也是草书临摹很好的典范。这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关注点赞,我是书法大树。
威海链 » 孙过庭的书谱和千字文有什么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