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横向水平结构有没有审美上特殊意义?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江上人感谢您的邀请!汉字中横向水平结构有没有审美特殊意义。其实横向水平结构我们经常看到,不过在过去很少看到。因为古人纵向书写。从右边开始直到写完。无论是楷书,还是隶书都是纵向。到现在我真的没见过古人横向写过。这可能与竹简有关,刚开始没纸,字写在竹片上,一条一条的用绳子串联起来。横向写不方便,纵向写方便多了。也就形成一个习惯。不管那个书体都是纵向的。

我们现在横向书写还是经常看到的。楷书,隶书,篆书。很常见。但是行书,草书横向书写就不多见了。因为楷书,隶书,篆书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没有纤丝相连。横向书写还是非常美的。横向书写纵向书写没有区别。但行书,草书有时字与字中间相连的。尤其是大草一笔数字横向书写肯定是不行的。只有纵向书写才能写出美妙绝伦风格来。

所以我个人认为横向水平结构对于楷书,隶书,篆书还是有意义的。但对于行草是没有意义。所以要区别对待。横向书写纵向书写只是书写习惯,你觉得美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写。仅此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秦从篆书变为隶书,使隶书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今日,隶书仍是能行文字的主要构成。隶书常用的名称有“秦隶”“汉隶”“古隶”“八分”等,以“文化符号”的角度来看,除了隶书的快捷方便,在造型上有两个点:一是在结构上,是倾向于扁平化的,强调的水平的线条。二是在各个字中,会夸张这条水平线,通过毛笔走向,“逆入、平出、挑起”,这就是隶书中的“波磔”。在传统的书法著作中,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在西汉以前,隶书中是没有“波磔”一说的。而到了现代,如果仅从碑上分析,仍然会有这种误解。从已出土的文物来看,在西汉前期的的武太始三年的汉简,其中的隶书已有“波磔”的影子。而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耳杯上,书写的“君幸食”、“君幸酒”,“波磔”之势也可以明显看出。在宣帝以后,“波磔”逐渐走向成熟,形式上趋于流畅从容。这种形势其实是水平线条的延续,写过隶书的人都知道,在写一字的时候,要先往下按,再往上提,这样就会有一个“蚕头”,然后再逐渐收尾。只是写一个一字,感觉像是写了很多字一样,而这条线,在视觉上,并不是平的,它是在完成一个平的过程,这是艺术上的平,而不是物理世界的平。在以往的简书上,在窄木条上形成的水平线条,结构均衡稳重,是方与圆的综合。

标签: 汉字 横向 审美 有没有